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01.docx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屮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英严重危害。
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学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H标: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和认识屮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木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神农”的传说1.起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在七八千年前和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国家。
(3)“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___________ ,教导民众____________ 。
许多_ __________ 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地位(1)__________ 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小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05.doc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复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知道古代屮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培养生态意识和坏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自主学习】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农具的变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器锄耕”(耦耕)春秋战国汉代唐代问题:(1)我国古代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自唐代后我国古代耕作技术没有取得革命性发展?历史阶段土地所有权重要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十地归集体所有略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实为所有)封建社会土地有(国王、地主、农民)、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一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朝代水利工程灌溉工具战国汉代隋唐五代宋代明清问题:(1)你认为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哪些?(课本P7学习思考)(2)你认为在古代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补充】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口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
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材料二:明屮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屮存在。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制作曹美红【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自学导航】——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和作用(自主阅读)1、产生:新石器时代的长江、黄河流域形成了规模的农耕经济,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南稻北粟局面形成。
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历史证明: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自主阅读)【问题一】古代的赋税种类有哪些?(3分)古代的徭役的含义。
(1分)古代中国赋税的主要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古代农民对专制王朝承担的主要义务有缴纳赋税、服徭役和兵役等)【问题二】古代农户缴纳赋税、履行徭役,对各个朝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1)积极: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古代帝国的繁荣和富强奠定基础,是许多工程得以实现。
(2)消极: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诗说史】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此诗揭露了封建政府通过赋税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的现实。
江南的农民负担繁重的租税,生活痛苦,田地也多被兼并。
有些农民,被迫放弃耕种稻谷,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不过盘剥之苦。
自耕农作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和赋税剥削往往导致其破产。
【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神农”的传说1.地位:(1)地位:农业占据经济的①地位,②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依据:“神农”的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2.影响: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和生活;促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清单一①主导②农业或农耕清单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原始农业:基本的种植经营方式是①,西汉时期的南方仍采取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②技术。
3.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有所改进,便于中耕的③和便于收获的④出现;东汉时,⑤耕作方式出现,牛耕和铁铧犁在⑥地区推广。
4.特点:传统农业以⑦为主,某些时期庄园是基本生产单位。
清单二①刀耕火种②牛耕③曲柄锄④大镰⑤一牛挽犁⑥淮河⑦小农户个体经营清单三泰半之赋1.名目繁多,赋税沉重:董仲舒说,曾有征收①“”的时代。
2.作用: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证;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清单三①泰半之赋清单四沉重的力役1.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①劳动。
2.类型:营造大型②。
3.影响:(1)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2)过度征发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3)往往导致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敝。
清单四①无偿②土木工程清单五贫者无立锥之地1.两个基本阶级及关系:地主和农民;地主占有土地,通过①的方式剥削农民。
2.土地兼并及影响(1)②,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3.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4. 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3.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文章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步骤二:学习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劳动的主要对象、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资料,归纳总结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步骤三: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发展、农民地位的变化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的资料,归纳总结并制作时间轴或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步骤四: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如属地制、自耕农经济、公共农业经济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的资料,归纳总结并制作展示板。
教学步骤五:总结与巩固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学生可以制作ppt或海报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以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必修2)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知识结构:1、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文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管理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基本形态。
了解耕作方式、不同时期的土地赋税制度,地主和农民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而土地兼并造成地权与劳动者的分离以及赋税、徭役繁重最终会导致动荡、经济凋残和王朝覆灭。
古代水利事业是农业的命脉,环境对人类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影响,兴修水利乃传统农耕的基本保障。
2、通过学习的了解,源远流长的农耕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加深对现行农村经济改革和实质的理解,展望未来经济前景,并增强生态和环保意识。
3、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神农传说;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民的沉重负担:赋税和力役;土地兼并现象;兴修水利。
二、基础训练:1、“”的传说,说明农业经济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了技术,并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
2、是中国古代一种土地制度,它的存在是以一定程度上土地为前提的。
3、战国时期,水利事业有较大发展,(人名)在成都平原修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东汉前期著名的治理黄河的专家是。
三、选择题:1、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A、农业经济正常发展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C、生产工具的革新D、社会矛盾的缓和2、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A、耒耜B、石镰C、石斧D、犁3、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A、动用军队B、征调百姓C、招募手工业者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4、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渠名为:A、郑国渠B、井渠C、灵渠D、坎儿井5、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6、《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案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奇1.功绩(1)__________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训练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奇,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意义(1)__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进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名师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进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化(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______技术和______工具的毁灭,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毁灭了比较轻松的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毁灭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乐观: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进展。
[深化探究]材料画像石拓片唐代曲辕犁思考(1)材料中左图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该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3)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全部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________。
2.封建土地全部制中的冲突及影响(1)冲突: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夫。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特点;2.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3.掌握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4.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三、教学难点: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地位;2.以概念的方式简单介绍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a.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占据重要地位;b.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少有商品交换;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基础,兼有集体经济;d.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力和手工劳动占主导地位。
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a.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b.发展了水稻水田耕作技术;c.使用灌溉和施肥技术提高产量。
3.古代中国的养殖技术:a.发展了家畜饲养,如猪、牛、羊等;b.运用圈养、放牧等方式进行养殖;c.利用养殖提供肉食和农业生产劳动力。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分组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选择一个时代或地区,重点讨论该时代或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小组报告与全班分享,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业经济与古代农业经济的异同之处,并列出相关问题;2.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与回答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六、教学评价:1.整体表现评价:小组讨论报告、思考题回答;2.个别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笔记完整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和知识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导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导学案[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3、了解古代中国农民面对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是导致农民起义和王朝崩溃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各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的表现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预习案(自主学习教材)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1、起源(1)区域:流域和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经济。
(2)农作物:和等。
(3)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民耕作。
(4)遗存:许多时代的遗存2、地位: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 _和,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耕作方式的演进▲探究1: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优点?优点:①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②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意义: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知识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2、土地兼并知识点四:沉重的赋役与力役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材料二长城秦陵兵马俑阿房宫复原阅读材料,思考沉重的赋役与力役所带来的影响:①农户缴纳的,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劳动者,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③过度征发的徭役,破坏正常的秩序,使劳动者长期离开,引起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原因。
知识点五:水利事业1.水利兴修与管理2.灌溉工具的革新:时期水利工程三国大禹治水隋唐五代宋思考:水利对中国农业的作用?★拓展延伸1.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专题一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必修二导学案学科:历史编号:编写人:李福光审核人:使用时间: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农业的耕种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难点: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带着重难点预习课文。
2、通过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预习时间30分钟)★导学过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地位(阅读“神农”的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农业的起源:(1)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的国家之一。
(2)传说,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被视为国家的“根本”、“本业”。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阅读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完成)阶段时期表现①刀耕火种春秋战国以前使用石制的耒耜、石刀、石锄等作为农具,耕作前用火烧、耕作后用水除去杂草②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技术和制农具汉代(1)逐渐普及,出现(二牛挽犁);铁制农具增多(2)东汉,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唐代出现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阅读“贫者无立锥之地”,完成)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共同消费。
(集体公有)(2)商周时期,实行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则归国王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所有制(4)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由于土地私有制,国家允许土地买卖,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大量土地据为己有,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小农经济导学案
⼈民版历史必修⼆⼩农经济导学案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习⽬标】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式和⼟地制度重点把握: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利⼯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式。
培养⽣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素养。
知道古代中国的⼟地制度:地主⼟地所有制和⼩农⼟地所有制。
阅读内容:“‘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役”⼆⽬为学⽣课外阅读内容。
【课前预习】⼀.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
⼆.古代农业耕作⽅式的演变(1)原始阶段:基本的种植经营⽅式是,时期的南⽅仍采取⽕耕⽔耨的耕作⽅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过的地区采⽤⼯具和技术,古代中国的耕作⽅式在这⼀时期形成。
(秦国“以⽜⽥”)(3)汉朝:技术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增加,出现了便于中耕的、便于收获的和播种⼯具。
东汉时期:开始取代⼆⽜抬扛的犁,这种先进的耕作技术便于⽜耕的,也有利于⼭地的开垦。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它可以控制耕⼟的。
三.古代著名⽔利⼯程(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程,使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秦国关中平原的。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这种⽔渠⾄今还流⾏于新疆⼀带的⼲旱地区,称。
东汉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患。
四.古代⼟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井⽥,实⾏⼟地私有制,分为和。
五.基本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堂导学】1.⽬标视⾓:要理顺耕作⽅式、⼟地制度及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内在逻辑关系。
随着和,提⾼了⽣产⼒,过去那种逐年调换⼟地、轮种休耕就没必要了,这就为⼟地与劳动者关系的逐渐固定化提供了可能。
亦即精耕农业的产⽣推动了⼟地私有化,⼟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产的农耕传统,向以⽣产形态过渡,与倡导农业⽣产⼩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业也⽇益。
⼀个家庭内“男⼦⼒耕,“⼥⼦纺绩”,这种男耕⼥织,以织促耕的⾃给⾃⾜的家庭⼩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积极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和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神农”的传说 1.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粟 和 水稻 的国家。
2. “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耒耜 ,教导民众 耕作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许多 新石器 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 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 农业 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和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 成就,都是在 农业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知识点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互动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5、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6、精耕细作农业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进——“贫者无立锥之地”、 地权 和 劳动者 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技术的严重破坏。
疯狂的 土地兼并 ,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由于 地主阶级 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 土地问题 ,缓和 阶级矛盾 的方案最终失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优教导学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优教导学案主干梳理知识点一:“神农”的传说1.农耕经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的国家之一。
2.“神农”传说内容: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物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历史地位农耕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耕”1.历程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和铁制工具。
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2.评价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均田制废弛。
2.土地兼并根本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拥有权势和财力。
表现: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
影响:①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3.田制改革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
项目内容特点赋税主要种类:田亩税和人头税其他种类: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1)各个朝代征收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2)名目繁多,“征发无度”徭役公共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奢侈工程: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死亡率高影响(1)积极:农耕者的艰辛劳动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佚洋】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D汉代:关中的_______;______治理黄河。
E唐代:设立了渠堰使一职
F明代:灌派工具的改进上
【课堂小结】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但是,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B被__时期.
C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产生于_______时期
D唐代出现了耕地用的________犁
4、动力:人力-----________-----水力
5、方式:群体协作-------个体家庭“男耕女织”
【合作探究】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有何意义?为什么中国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神农氏(炎帝)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
【合作探究】你认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1、耕作方式的改进:___________--------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形成于_________时期)
2、牛耕技术的推广:
春秋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作用:_________由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富国强民,具有列国难以与之抗衡的实力。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习目标】掌握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历程及其作用;分析掌握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3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设计
一、【课标要求】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三、【重难点突破——自主预习】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中国农业耕作的原始阶段采用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达地区率先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是在时期?●汉代的牛耕技术、铁制农具和前代相比,分别有了怎样的变化?●东汉时期,耕作技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解决了技术上什么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唐代出现的结构更为完备的耕作工具叫什么?阅读教材和图册第3页的图1-7,简析它在技术上具有怎样的优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古代农耕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却为何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都江堰”和“郑国渠”均出现在何时?●观察图册第4页,这两个工程都位于当时哪个诸侯国范围内?●主持两个工程的修筑者分别是谁?(2)两汉时期著名水利工程与技术●观察图册第4页1-16“汉代关中水利分布”图,列举出三个西汉时黄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
●结合教材和图册第5页,指出“井渠法”诞生于何时、何地?至今还在哪一地区流行?在该地域的别名叫什么?●东汉哪位历史人物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将教材四个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大禹和他的继承人”联系起来,并结合下面的词条解释,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孙鹤爱你)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4.简答题:请列举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唐诗“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描述的是古代农业怎样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方法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规律总结】
探究二:仔细观察图三、图四中两架犁的构造。图四中的耕犁是什么牛耕方式?它比图三中的犁有什么进步之处?
(1)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
(2)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如何?
(3)你认为小农经济为何在封建社会末期会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富足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3)影响: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②造成和劳动者的分离,使得无数小农破产,导致的严重破坏。
③促使政治家进行改革,缓和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最终还未成功。
四、沉重的赋役与力役--------赋税制度
1.赋税剥削: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保障。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2.影响:(1)农户缴纳的,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中国帝王室历史沿革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3.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括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章节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图表、地图或其他视觉辅助材料4. 古代农具模型(可选)5. 视频剪辑(可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古代中国的乡村景观和农田图像,引起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兴趣。
2. 提问:在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教科书或幻灯片的介绍,向学生解释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农业生产的方式、农业技术的发展、耕作制度、农民的身份等。
2. 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如农业革命的影响、汉唐时期的繁荣发展等。
3. 利用图表、地图等视觉辅助材料,详细讲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
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一个具体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案例,如公田制度、农业税收等。
要求学生梳理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中农业经济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扩展学习:1. 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细节和研究成果。
2. 观看相关的视频剪辑,增加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实际感知。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异同,并总结现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问题。
结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提问:您认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当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启示?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布置一份基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研究相关议题,并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解析】
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与成就:①立国之“本”
②技术成熟、管理完备
③对世界贡献卓越
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①小农个体经营;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①农民的负担沉重;②土地私有制为主
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①手工业以官营为主,管理严格;
②商业被看做“末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课标解读】
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和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神农”(农业的始祖)的传说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势,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谈谈你的看法: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知识点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
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时期主要耕作方式主要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骨、木
商周石器锄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很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
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秦国“以牛田”)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汉代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大量
超过前代
曲柄锄、大镰、镂车
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
【思考探究】
学习完古代中国从原始时期至两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发展,这种发展有何作用?有什么缺陷?有利: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缺陷:长期以来中国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发展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进——“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1、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进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奴隶贵族土地国有所有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井田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
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国有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3、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4、由于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土地问题,缓和阶级矛盾的方案最终失败。
★土地兼并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平均”),危及王朝的统治。
【思考探究】
知识点四: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的主要手段。
2、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农民要将收成的上缴国家。
3、“”、“”的赋税征收,使得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
农民缴纳的,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思考探究】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对封建王朝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知识点五: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进步——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
阶段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名称或措施意义或概况
原始社会
后期
治水防洪、灌溉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秦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适合干旱地区灌溉(王景)
三国翻车
隋唐五代大运河(隋)沟通南北立井水车、筒车(唐)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思考探究】
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哪些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不利因素:土地兼并;赋税徭役的沉重;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课外阅读】历史报第21期: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认识
【课后练习】历史报第21期三版课堂检测题:
【学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