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

“加快应
用型人才培养,满足各大产业素质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
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高校必须积极探索新的人才
培养方案,构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促进建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优化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建筑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依托项目:
1.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理念下地方高校建筑学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YJG2021037
2.东北石油大学“课程思政”重点建设课程《建筑设计原理》
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碳背景下能源院校土建类一流专业协
同建设研究与实践》DYJG2021035
引言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双碳、绿色、乡村振兴等国家
重大战略的实施,一方面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建筑师,另一方面需要一支具备创新
能力的建筑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队伍。

为此,在过去40余年人才培养取得的巨
大成就基础上,只有清醒认识现行建筑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发展的困境,我国建筑教育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应用型教育的内涵
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建筑行业对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地方专业学院也在不断增加,建筑师培训工作正在重新定义。

这意味着需要开发更多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创新者,以在企业中创造就业机会。

这些主要是行业应用程序,可从提供工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中获益。

应用程序计划是能够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最优秀的人。

这种人才培养需要调整建造业的培训模式,通过科学技术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方经济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将建造业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应用鼓励。

例如,在学年期间,学生们参加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并与具有行业经验的科学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作为实习的一部分,学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学生移民到企业。

通过学生实习,学校可以了解人才的创新能力,确定企业招聘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这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了建筑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建筑学专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出现了大批量的城乡建设工程,这种社会发展就要求建筑学专业应针对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而逐步提升和改变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而且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给予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网上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可利用且方便的教学资源,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高校,多数在培养方案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已经决定纳入培训模式的培养体系,但是在培养目标、课程建立及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都需要再进一步完善。

尽管现在很多教师通过论文或教研项目研究了相应的教学体系,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对于日渐复杂的人才要求来说过于单调且无法变通,只有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培养特色及内涵,为了突出这些专业特色,各高校在培养模式应该有不同的内容和创新,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要根据目前我国的社会需求、各高校自身的发展及教学条件等制定出建筑学专业工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并认真探讨如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研究与实践改革。

三、高校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缺失因素
(一)职业素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从一些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可以发现设计院、房地产等专业性较强的建筑岗位对于学生的录用情况并不理想,同时与建筑行业相关的金融、科研岗位中,也很少会录用博士学位以下的学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知识教学,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符。

并且大部分建筑专业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面狭窄以及竞争压力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学校进行调整,并真正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二)校企合作协同不足、创新创业培养不够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建筑类高校都与企业合作,有效地将人才培养计划与实际设计需求联系起来,这对建设行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我国一些高校虽然与企业合作,但没有开发自己的制度,也没有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明确。

与此同时,部分院校虽然已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相应教育内容和发展积极势头的重要性,但仍然局限于在理论层面应用专门知识,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创新项目的竞争中。

(三)课程体系是以设计系列课程为核心,对技术类课程重视不够
应用型建筑教育专业课程的技术和概念设置,是建筑技术教育和技术理论教育支撑的“一核两翼”的表现形式。

大多数学校高度重视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但对技术课程重视不够,新技术的应用教育相对较少。

许多学校还在Autocad、Photoshop等方面进行了基础软件教程,只有部分大学设置了新技术课程,例如为建筑信息建模开发的应用程序。

基础课程和技术课程缺乏全面的交融和应用培训。

技术课程只起到独立软件教授的作用,技术课程没有有效地融入基础学习课程,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教学中缺乏灵活性。

由于旧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互动,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造力。

高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在设计上过于理想,所以一些主题的效果和最初的设计意图相差很大,在实际的设计链中,忽视了设计的真实性、实践性,使学生难以深入表达建筑概念。

四、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优化措施
(一)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助力学生职业成长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建筑类高校学生的职业成长,使其在掌握先进建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个人的理想目标制订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确保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就业概率,同时也能够不断在学习中获得职业启发。

为此需要将“双创教育”和“思政育人”作为一项系统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体系当中,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适时引入相应的知识信息,以确保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采用“专业培养+创新创业+思政育人”“校企合作+行业交流”作为总纲,并遵循学生专业发展规律打造丰富的辅助课程体系,以此从多个层面为学生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

(二)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深度
在高等教育中,重点应放在发展反锯齿、加强科学教育、加强培训和研究机构、制定强有力的协同方案和有效运作机制、加强部门管理制度和建立学生职业培训专业平台。

通过基础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易用性,并通过专业、高级课程、共同业务实践和毕业实践实现实践练习的平衡结合。

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专门的实习计划,聘请优秀工程师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加科学竞赛的机会,通过竞赛结果强化实习理念,促进学生创新实习的发展,全面实现生产资料的整合,深化学校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实习的能力。

(三)完善知识技能培养的整体性,满足岗位要求
专业教学应积极适应课程改革,通过深入的行业调查分析,把握建筑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优化教学重点,结合设计课程知识体系和设计工作流程,优化各类设计课程。

应摒弃单独讲解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完善的设计过程,不断展现各种知识环节的统一特征。

为了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教师应将方案设计的各种过程作为载体,不断实施课程教育目标,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实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的能力和岗位要求达到高度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完善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设计课程整合的综合效益。

(四)多专业协同育人,企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筑学教育应充分利用所在院校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拓宽专业教育的广度和宽度。

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高校可以通过引入具有技术实践背景的教师,探索兼职就业和灵活引进机制,积极补充教学人员。

一方面,向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责任的高级专家或技术专家,校外导师进行实践教学、联合研究生设计等工作,将企业员工教师的工作人员分为实践教师、实习教师、研究生设计教师。

其中,实践培训教师是结合实践项目进行的,将学校学到的理论内容与工程项目的实践相结合,以补充理论与实践教师;实习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研究生设计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基础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企业教师从设计课题、团队合作、就业指导等方面指导学生,在综合设计课题、毕业设计课题等方面满足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和需求。

以“真正的问题真正做”来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五)以新技术为引领,建立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
将先进水平知识融入能力建设课程体系,实现纵向能力的先进水平整合,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目标之间明确具体的对应关系。

以新工程科学应用教育为基础的定向职业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扎实深入的职业基础知识,此外,以新工程课程为指导的技术课程体系需要完善。

以建筑信息建模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课程将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而不会破坏现有课程体系,并在促进系统应用技术系列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最重要的是需要形成一套综合课程,将技术和设计
结合起来,使专业模块、技术模块和实用模块形成三个模块的横向相互联系,以实现提高知识完整性、相关性和实用性的目标。

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仍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目前的建筑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多元化,各学校建筑学层次差异性较大,市场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要求也向应用型发展,因此,要求各高校的教育方式随之转变,根据“新工科”的要求加强实践环节,推动产学融合和多专业协同,使其成为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建筑学界人才教育的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牛婷婷,丁仁船.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22,24(05):117-120.
[2]朱文元.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2(19):140-142.
[3]黄艳雁,周聪.OBE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建筑,2022,40(09):171-175.
[4]张娜,庄敬宜,曲亮.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16):12-14.
[5]梁献超,韩颖,葛少峰,王大伟.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3):145-148.
[6]蒋正容,刘霄峰,陈新民.新工科理念下建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华中建筑,2021,39(10):133-136.
[7]赵阳,杨希文,李雪,夏大为.创意·实践·开放——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5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