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看不见的城市》的艺术特色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 QQ:1095334195 职称讲师

考生单位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邮编 650114 电话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论文提交日 2013年10月29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3年11月1日

主考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2013年 10月29日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很大冲击 (2)

二、善用隐喻,比喻的手法 (3)

三、书中用蒙太奇的方式和强烈突出的对比 (4)

四、启发人生,让人回味的结尾是他的又一大特色 (5)

五、总结 (7)

参考文献: (8)

《看不见的城市》的艺术特色

重庆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孙娇

指导教师:闫孝平

内容摘要:已故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是小说叙事艺术的伟大创新者,他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堪称小说瑰宝,他是一本关于马可•波罗给忽必烈汗讲述城市的小说,或者说是关于概念城市的寓言式随笔,是卡尔维诺“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城市:记忆的城市、欲望的城市、连绵的城市、符号的城市、贸易的城市、死亡的城市、隐蔽的城市等等,最终忽必烈汗发现所有马可•波罗描绘的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城市——威尼斯的一个个侧面或片段。曾经连续、和谐的城市空间就这样被“一个个”个性张扬的概念城市的肌理取而代之,城市的清晰个性和水平性被城市的隐蔽和垂直的特质彻底颠覆,重构起虚构而本源关联的城市框架。

关键词:卡尔维诺;城市;艺术特色

引言: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城市"既是主题也是象征,小说既是一部关于城市的书,也是一部关于"语言与叙事"的书。小说对城市的批判和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现代城市的迷宫特性和空间迷失感上。而城市作为一种象征,作者通过它探索了语言与叙事的若干问题,如语言与沉默、语言与事物、语言与经验、语言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意义的不确定性等。读了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艺术成就。他向我们描述了55个城市,每讲一个城市,卡尔维诺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智慧,一种对人生的大智慧。读他的

这本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仿佛走过了一段智慧的旅程,他用丰富的想象给人们冲击,还通过隐喻、比喻、对比、蒙泰奇的等手法启迪着人们,让人们产生联想,启发人生。他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很大冲击

书中寓言式的城市是虚构的,幻想的。然而,如同城市的真实存在一样,卡尔维诺向我们展示的决非是意识中绝对虚幻的城市。在卡尔维诺的笔下,城市是既有的,存在的,但又是无法定义的。卡尔维诺只是凭借一种神奇的虚构,以及颠覆思维的模糊性认知方式,指向了城市空间存在的另一种可能——细节。当细节虚构得逼真,追求某种真实性时,就体现出某种现实状态下的物质特性。虚构越到细小处便越是真实,而极度的真实最终又产生了飘渺无边的虚构的力量。城市总是按照某种意图改变,比如在埃乌多西亚,你就分不清城市是意图还是意图是城市。最终,城市像一出经久不变的戏剧,居民只是这部世代演出的剧中的一个演员而已(埃乌特洛比亚、梅拉尼亚城)。

甚至,这种欲望还会由生者的城市传导到死者的城市;反过来,死者的城市又影响着生者(埃乌萨皮亚、劳多米亚城)。这些由欲望交织而成的蓝图指导着城市的营建、运作,也指导着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日常起居。这样的城市常常会出现各种怪诞的事物,有些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埃乌多西亚城),有些人们正奋力反抗(特奥躲拉城),有的城市不断建设永不停工(泰克拉城),但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蓝图的合理性,即便身为城市主体的居民们的利益也要让位于毫无意义的蓝图。马可波罗说:“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波罗说。“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

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

贴着标签的城市和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完全是两码事,或许她们还都叫一个名字,只是你在讲述其中一座时,另一座就会消失,比如阿格劳拉城。为了迎合人们的记忆,城市将身上的标签不断放大,却迷失了自己(左拉城)。虚构与真实、细节与整体如同城市与贸易的关系具有交换性,“交换并不仅仅是货物的交换,它们还是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正是有了这种相互交替、相互交织的交换性,“幸运城市不断地形成并消失,藏在不幸的城市之中”,甚至可以“把城市一点一点拆开,再将碎片调换、移动、倒置,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组合”。

二、善用隐喻,比喻的手法

“城市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的,仿佛只要改变一下组合的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不必动身旅行。于是,在每次描绘一个城市之后,就可以从想像中出发,把那城一片一片拆开,又将碎片掉换、移动、颠倒,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组合起来”。“旅行的时候,你会发觉城市是没有差异的:每个城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城,它们互相调换形状、秩序和距离,不同性质的组合,就像名字的笔画”。“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马可波罗说:“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城市正是这种欲望的产物,处于城市之中的人们,却很容易忽略掉这一事实,亦如建造佐贝伊德的人们。

人们随着梦境来到这座城市,以梦境作为营建城市的蓝图,最终却连梦也忘记了,想不通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其实,无论是苔斯皮、阿尔米拉、莱奥,还是马洛奇亚……都是由欲望构成的。有时候,连城市中的神也是如此,比如居住在伊萨乌拉、莱安德拉城的神。马可波罗说:“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这时,你会拒绝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他们各自佩戴了相应的面具。那些远处的面孔都在对着我,好像在等待我的识别,也好像在识别我,好像他们已经认出了我。或许,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我也像某个失去的人。我想,也许玛德而玛是人们垂死时抵达的城市,每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