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教材资源 引入源头活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掘教材资源引入源头活水

摘要: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更好的用好教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内驱力

1 用足用好语文相关教材

苏教版语文教材宛如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卷,质朴而新颖。她不仅培养习惯,打好基础,而且强调积累,注重渗透,还力求简约,便于教学。与其相配套的由特级教师李吉林主编的《小学语文补充阅读》则语言规范,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与教材相互融通,相互渗透。

备课时,我通常借助《补充阅读》,首先找到与新课相关联的资料,用于帮助、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或扩充阅读,积淀学生底蕴。如:在指导学生预习《莫高窟》、《林冲棒打洪教头》、《郑成功》等课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补充阅读》上的助读材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课文所介绍的人物或事物的历史背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完《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后指导学生阅读《我爱家乡的小河》、《海滨仲夏夜》等情景交融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家乡风貌、祖国山水的美丽迷人,激发起学生从小对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憧憬之情。利用课本每个练习中熟记成语的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摘

录成语佳句,积累词汇;同时还经常性地开展成语接龙赛,背诵古诗词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学有收获。

认真研读苏教版教科书,经常能发现文中有许多可以设计成学生续写或仿写的妙处,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写道: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课堂上,学生被这美景深深吸引,七嘴八舌地为这段文字续编:那像钢琴一样明快的,是泉水绕过树根,拍击卵石的声音;那像二胡一样舒缓的,是溪流穿过草丛,流连花间的声音……又如《莫高窟》一文中描写壁画上形态各异的飞天,学生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的手持短笛,缓缓吹奏;有的腾云驾雾,悠悠飘来;有的轻歌曼舞,裙带飘逸……从而形象地体现了一种“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空”的意境。

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大胆实践,不拘一格地教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活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教育功能。所以学习一篇文章,并不是说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课就学完了。作为一名创新性的教师,应该更懂得活用教材。如在学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做一些拓展练习。加强练笔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2 学科渗透,有效生成新知

新课程明确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同时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自主的“消化”、“吸收”,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营养”。小学生虽然还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但我们不能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参与的精神,让他们通过对各门功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筛选,提炼出对语文学习有用的资源。当然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如:在学习《郑成功》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让他们结合社会学科《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进行预习,在学完课文总结时还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社会书上学到的历史名人的情况,再重点记叙一件对国家、对人民有突出贡献的事情。

3 社会实践,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它告诉我们教育不要拘泥于教科书,要敢于冲破以教材为中心,要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如今,对居住于高楼小区内的学生而言,麦苗青青菜花黄的田园景致已离他们越来越远了。放眼四望,满眼尽是高楼林立,满耳都是车水马龙的喧嚣。传统意义上的农田耕作式的社会实践已不易组织进行了。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动脑,不断创新,就不乏新的教学资源,哪怕是一些十分平常的事情。如:第八册习作三要求学生描写秋天的树叶。我们组织学生在河边道旁踏秋,观察秋叶的千姿百态与缤纷色彩,还采集了不少落叶带进了课堂相互品味,相互交流。结果学生的习作写得形象逼真,非常精彩。

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劳动观念,我们学校中高年级还开辟了“红领巾植物种植园”。当夕阳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时,经常会看到师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播种灌溉,有的锄草犁地。第八册习作七要求学生仿照例文《摘茄子》,写参加过的一次劳动,学生通过课内外结合,由感而发,写出了一篇篇劳动过程具体详实的优秀作文。

另外,让学生设计校徽、拟写春游建议书、参加消防中队、环保中队、交警中队的活动,拟写社会调查报告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增强了自主合作的精神,同时也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也会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

4 抓住契机,激活内驱力

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之前先行给出的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包摄性较广、比较清晰和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它是

一种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线索”,又是一种理解、记忆与运用知识的“脚手架”。学习《黄河的主任》一课时,我采取了围绕课文,引入竞赛的方式导入课题:课前预习中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阅读报刊杂志、询问父母等渠道了解“黄河、纤夫、羊皮筏子”等的知识并进行简要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以知识竞赛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补充了课文内容,为课文学习做好情感与知识的铺垫。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例如《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由于时空的限制,孩子们不能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但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弥补这个遗憾。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保持高而持久的注意力,为我们深入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语文教学就会充满无限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