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酶活测定

合集下载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乙酸钠缓冲溶液混合溶解, 待完全溶解后, 加
乙 酸-乙 酸 钠 缓 冲 溶 液 定 容 , 得 到 1.0mg/mL 的
D-甘露糖溶液。 然后, 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分 别 稀 释 , 配 制 浓 度 为 0.100mg/mL、 0.200mg/
mL、
0.300mg/mL、0.400mg/mL、0.500mg/mL、
关 键 词 :β-甘 露 聚 糖 酶 ;活 力 测 定
β-甘露聚糖酶能够把豆粕、 玉米中高含量 的甘露聚糖分解为甘露寡糖及单糖。 甘露寡糖 能很好的调理肠道微生物, 有助于提升机体免 疫力; 单糖可被动物机体直接利用。 市场上饲 料用 β-甘露聚糖酶产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广大 饲料质检实验室迫切需要相应的国家检验标准 或行业检验标准。 国家标准 《GB/T36861 饲料添 加 剂 β- 甘 露 聚 糖 酶 活 力 的 测 定 》 于 2019 年 4 月 1 日开始实施, 为行业提供了测定 β-甘露聚 糖酶活力的标准方法。 我们第一时间依照该方 法开展了实践。
2019 年第 5 期
健康养殖
角 豆 胶 完 全 溶 解 , 停 止 加 热 , 继 续 搅 拌 10 分
钟 。 转 入 100mL 容 量 瓶 中 , 待 冷 却 至 室 温 后 ,
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定容。 使用前摇匀。
D-甘露糖标准溶液: 精密称取 D-甘露糖
0.100g 至 100mL 容 量 瓶 中 , 加 入 约 50mL 乙 酸-
于棕色瓶中, 避光, 室温保存 7 天后可以使用。
1.3 待测样品
湖南省内抽取的样品。 产地有湖南省岳阳
市、 汨罗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
2 方法
2.1 标曲绘制 取 8 支 25mL 刻 度 试 管 , 分 别 加 入 空 白 溶 液 ( 乙 酸 - 乙 酸 钠 缓 冲 溶 液 ) 、 0.100mg/mL、 0.200mg/mL、 0.300mg/mL、 0.400mg/mL、 0.500mg/mL、 0.600mg/mL、 0.700mg/mL 的 D- 甘 露糖标准溶液各 2.00mL,后再加入 2.0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 5.00mL DNS 试剂,充分摇匀, 置 沸 水 浴 中 反 应 5min, 迅 速 冷 却 至 室 温 , 定 容 至 25.0mL, 以 试 剂 空 白 溶 液 调 零 , 测 各 试 管 试

饲用β- 甘露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饲用β- 甘露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12期摘要β-甘露聚糖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在动物生产、饲料行业中应用广泛。

本文综述了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酶活力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统一的国家级检测方法和掌握影响酶制剂测定过程中各因素的关键点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为β-甘露聚糖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酶活力;检测方法;影响因素饲用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张玮强莉宫玲玲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250022收稿日期:2017-09-19张玮,女,1984年生,硕士,畜牧师。

β-甘露聚糖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半纤维素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自身性质很难发生水解。

β-甘露聚糖进入单胃动物体内后,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影响其生长和饲料的利用率;而β-甘露聚糖酶是作用于主链β-1,4-糖苷键的重要内切酶,可将β-甘露聚糖水解为甘露二糖、甘露三糖等。

畜禽的消化体系中缺少β-甘露聚糖酶,因此需要人为添加β-甘露聚糖酶来降解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β-甘露聚糖[1],从而进一步提高日粮的饲用价值。

鉴于此,β-甘露聚糖酶的理化性质、酶活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β-甘露聚糖酶的理化及酶学性质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微生物、动植物和基因克隆等。

据统计[2]已发现100多种产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动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主要是低等动物的肠道分泌液,许多植物萌发的种子以及番茄果实和种子中也都含有β-甘露聚糖酶。

随着β-甘露聚糖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可通过基因克隆的方式,对天然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基因表达,人工合成性能更好的β-甘露聚糖酶。

β-甘露聚糖酶属于糖苷水解酶(GH )5、26或113家族[3],目前已经报道的β-甘露聚糖酶序列共有232个,其中有22个β-甘露聚糖酶开展了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研究。

_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_鉴定及产_甘露聚糖酶最适条件的研究

_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_鉴定及产_甘露聚糖酶最适条件的研究

enzyme ac tiv ity of 50. 37 U /m lwas obta ined a fter the enzyme activ ity assay . T he stra in was identified as P seudo m onas sp. by m orpho log ica l and physio log ica l character istics ana lysis and 16S r DNA BLAST. T he opti m a l conditions fo r producing the ac tiv ity of h ighest acid ic m annanase w as up to 185. 37 U /m , l 3. 68 ti m es as before . The stra in which rapid ly produced stra in we re deter m ined 1 g / l00 m lm a izena , 2 g /100 m l kon jak powder , pH 6 . 0 and the opti m a l temperature w as 32 mannanase activ ity after cu lturing fo r 12 h. T he study of the enzyma tic character of the
收稿日期 : 2008 12 26 基金项目 :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 2007AC 1060 ), 重庆大学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创新基金 作者简介 : 黄俊丽 ( 1974 ) , 女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微生物分子学研究 ; E m ai: l huang_ jun l@ i 126 . com, Te: l 023 65120497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和活力测定试验指导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和活力测定试验指导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和活力测定实验指导(综设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黑曲霉ASP.Niger的固体发酵工艺2、掌握粗酶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的原理和操作3、掌握透析原理、脱盐及透析袋的处理方法和使用4、掌握β-甘露聚糖水解各种甘露聚糖之间β-糖苷键的机制和理论5、掌握以魔芋精粉为底物DNS光度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发酵制品中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β-甘露聚糖酶都是诱导酶,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β-甘露聚糖时才进行β-甘露聚糖酶的合成,产酶最适培养基除需要一定的碳氮源,还加入一定诱导物魔芋粉。

2、硫酸铵分级沉淀(盐析)原理中性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层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出。

3、透析原理、脱盐:酸性β-甘露聚糖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000和40000,选择MWCO(切割分子量或截留分子量)14000的透析袋,透过掉分子量小于10000的蛋白质;并借助分子扩散脱盐。

4、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β-甘露聚糖酶能水解含β-1,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多糖(包括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等),以魔芋精粉为底物主要得到含还原性端基的甘露寡糖,还原性端基与DNS试剂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

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棕(桔)红色,在5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由此测定出酶的活力。

三.实验试剂和器材菌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XW12-1,生物工程发酵实验室保藏。

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蔗糖2.0%,琼脂 2.0%,pH自然,此培养基用于菌种保藏、斜面种子和平板分离。

二级种子培养基:250 mL三角瓶装麸皮10g,水12mL,121℃灭菌30 min;接种一菌耳斜面种子,32±1℃静置培养96h,其间翻曲2~3次。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酶活 力测 定

甘露 聚糖溶液 同
pH

酶样 品用 蒸馏 水 稀 释 50 倍后 再 以 不

1. 1 3
酶活测 定 方 法
值 的缓 冲 液 作 适 当稀 释 进 行 酶 活 测 定

以最高
酶 活 为 10 0 %
范 志 恒 山 东康 地 恩 集 团 2 6 6 0 6 1 山 东青 岛
, ,

在 其 它 条 件 的 酶 活 占最 高 酶 活 的 百 分
5 00

能 与 消 化 酶 充 分 接 触 提 高 内源 酶 的 活 性 改 善 肠 道
, ,
液 电磁 振 荡 3
, ,
s
恒温 反应 30
in


加人
m
l DNS
m
微 生 物 菌群 和 提高肠 粘 膜 的完整 性 等 功 能

试 剂 电磁 振荡 以 终止 酶解反 应

沸水浴 加热

5
in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甘 露 聚 糖 酶 的 酶 学 性 质 研 究 掌 握有关数据 为实 际 应 用 提供 理 论 依据 和 指 导
pH
数 即 为该 酶 在 此

值 条件 下 的相 对 酶 活

1 4 2
. .
酶反 应 的最 适 温 度
调节恒温水浴锅

收 稿 日 期 :2 0 0 8 0 65


维普资讯
范志恒 : 甘露聚糖 酶的酶 学性质研 究
、 、
入 2 00
m
l

蒸馏 水和
m
5 00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水解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组织中,是一种能够水解β-甘露聚糖的酶类。

β-甘露聚糖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细胞壁代谢、应激响应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刺萼龙葵(Solanum aculeatissimum Jacq.)是茄科植物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又名刺浆果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刺萼龙葵的种子中富含β-甘露聚糖酶,因此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可以为深入研究刺萼龙葵的生物学特性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刺萼龙葵种子:新鲜采集的刺萼龙葵种子;(2)β-甘露聚糖酶提取液:含有一定浓度的β-甘露聚糖酶的提取液;(3)琼脂:用于制备凝胶;(4)碘液:用于染色检测。

2. 实验方法(1)β-甘露聚糖酶提取将刺萼龙葵种子磨碎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提取,通过离心等操作获得β-甘露聚糖酶提取液。

(2)制备琼脂凝胶将琼脂按照说明书中的方法配制成适当浓度的琼脂溶液,并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在表面钻孔。

(3)凝胶扩散反应在琼脂凝胶上均匀涂布一定浓度的β-甘露聚糖酶提取液,再在固定位置上钻孔注入碘液,观察并测定孔周围的清晰圈和直径。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成功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了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观察结果显示,在琼脂凝胶表面形成了一定大小的清晰圈,且直径随着β-甘露聚糖酶提取液中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大。

这表明刺萼龙葵种子中存在一定浓度的β-甘露聚糖酶,并且具有一定的活性。

从实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断,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这与刺萼龙葵种子中富含β-甘露聚糖酶的特点相吻合。

甘露聚糖酶Man23的化学修饰及活性必需基团测定

甘露聚糖酶Man23的化学修饰及活性必需基团测定

・基础研究・甘露聚糖酶Man23的化学修饰及活性必需基团测定3周海燕a,董 蕾a,田 梅b,饶力群c,吴永尧a3(湖南农业大学 a.生化与发酵工程实验室;b.实验室管理中心;c.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 要:用化学修饰剂NE M、二甲基溴化锍、E DC、DEPC、T NM、对硝基苯乙二醛、P M SF、T NBS对芽孢杆菌B23产生的甘露聚糖酶M an23进行化学修饰,并测定修饰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关系。

结果显示半胱氨酸、色氨酸(1个)和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2个)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组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残基均为非必需基团。

双向电泳结果显示酶蛋白分子具有一个链内二硫键(Cys902Cys110)。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显示该酶最大吸收峰为336nm。

底物作用导致酶的发射光谱发生蓝移,说明色氨酸残基位于酶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区。

关键词:甘露聚糖酶;化学修饰;必需基团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146(2007)0620717205The Stud i es on Chem i ca l M od i f i ca tionand Essen ti a l Residues of M annana se M an23ZHOU Ha i2yan a,DON G L ei a,T I AN M ei b,RAO L i2qun c,WU Yong2yao a3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a.B i ochem istry and Fer mentati on Engineering Lab;b M anagement Center;c.College of B i oscience and B i otechnol ogy,Changsha410108,Hunan,China)Abstract:The mannanase M an23p r oduced fr om B acillus subtilis B23was modified by NE M,D i m ethyl2(22hydr oxy252 nitr obenzyl)2sulf onium br om ide,EDC,DEPC,T NM,42nitr ophenylglyoxal,P M SF and T NBS.M an23could be sup2 p ressed by NE M,D i m ethyl2sulf onium br om ide and EDC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 m ined.The data indicated that cysteine residues,one tryp t ophan residue and t w o carboxyl residues m ight be the essential gr oup s of M an23.The t w o2di m ensi onal electr ophoresis p r oved that there was a disulfide bond bet w een Cys90and Cys110on the single chain.I n the p resence of ligands2binding,theλmax em issi on fluorescence s pectrum of the M an23changed fr om336nm t o330nm.It appeared that tryp t ophan residues were involved in a hydr ophobic m icr o2envir onment of mannanase M an23mole2 cule.Key words:mannanase;chem ical modificati on;essential residues β2甘露聚糖酶是一类可降解含β2甘露糖苷键的重要半纤维素酶[1],目前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造纸、纺织印染、饲料工业及石油开采等领域[225]。

实验三 盐析β-D甘露聚糖酶活力测定

实验三  盐析β-D甘露聚糖酶活力测定

实验三盐析β-D甘露聚糖酶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β-D甘露聚糖水解各种甘露聚糖之间β糖苷键的机制和理论。

2、掌握以魔芋精粉为底物测定发酵制品中β-D甘露聚糖活力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水解含B一1,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多糖(包括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等)的内切水解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

B一甘露聚糖酶能将广泛存在于豆类籽实中的甘露聚糖降解为甘露低聚糖,不仅消除了甘露聚糖对单胃动物的抗营养作用,同时生成的甘露低聚糖在动物肠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试剂和器材721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秒表。

pH5.6的醋酸缓冲液四、实验步骤1、倾去部分上清液,立即将沉淀部分在8000rpm,离心10min。

收集沉淀,加约20毫升蒸馏水溶解,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透析袋中。

(透析袋处理:剪成15㎝长度,沸水浴中煮10min,捞起、扯开,在一端1㎝处用细绳扎紧口,用水试一下是否有漏,若有漏需重新绑扎,直至不漏为止。

处理过程中需戴手套!)2、酶液倒入透析袋后,另一端1㎝处也用细绳(应用长一点的!)扎紧口,浸于4~5℃的蒸馏水中(250ml烧杯),持续时间1.0h,并不时搅拌,期间每隔20min更换1次4~5℃的新鲜蒸馏水,以利迅速达到平衡,每次用水量约150毫升。

注:1、上端口切不可浸于水中,以免水进入袋中胀破透析袋!2、透析同时可准备2支50ml的比色管,各加0.25g魔芋精粉,加25mlpH5.6的醋酸缓冲液溶解。

操作顺序:先量取25mlpH5.6的醋酸缓冲液加入比色管,在55℃水浴预热,再分次、少量将0.25g魔芋精粉加入,待先加的溶解后再加剩下的!可用竹筷帮助溶解,为免捅破比色管底,切忌用玻棒!溶解完毕,将2支溶有魔芋精粉的50ml比色管始终置于55℃水浴中预热待酶解。

3、将透析好的酶液透析袋置于玻璃漏斗上,剪去上端口一部分,但不要使酶液流出!4、2支溶有魔芋精粉的50ml 比色管1支加透析好的酶液2ml ;另1支加灭活的透析酶液2ml (用做对照),将2管同时置于55℃水浴下反应10 min ,取出,放入4~5℃的蒸馏水中(250ml 烧杯)冷却,再进行下面操作:(酶液灭活:取5毫升透析酶液置于10 ml 的比色管,沸水浴15 min 。

甘露聚糖酶的测定方法

甘露聚糖酶的测定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测定方法一.原理样品中的甘露聚糖酶对底物-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水解,用DNS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所产生的还原糖量。

二.定义一个甘露聚糖酶活性单位(MNU)被定义为:在测定条件下,1秒钟内从甘露聚糖中产生1 nmoL相应还原糖-甘露糖所需的酶量(1 MNU=1 nkat)。

三.适用范围与安全性本方法适用于来源于木霉属(Trichoderma)的甘露聚糖酶样品的测定。

当检测其它来源的酶活时,本测定方法的直线性需要校正。

本测定方法中的DNS试剂在吸入后,接触皮肤和眼睛,或被误服后,对人体有害。

四.试剂与仪器所有试剂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

1. 柠檬酸缓冲液(0.05M,pH5.3)溶解10.5 g柠檬酸(C6H8O7·H2O)于800mL水中,并用1M氢氧化钠调节pH至5.3(消耗约110mL),再用水定容至1000mL。

2. 底物-0.3%称取0.6 g刺槐豆胶(Sigma G-0753),溶于约80℃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磁力搅拌,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盖缓慢搅拌过夜。

将不溶的沉淀物离心(1000rpm离心10min),并用柠檬酸缓冲液定容至200mL。

将此底物溶液在-20℃下冰冻保存。

临用前,将底物溶液在沸水浴中缓慢溶解至80℃左右后使用。

3. DNS试剂溶解50.0 g3,5-二硝基水杨酸(Sigma D-0550)于4000mL水中,不断磁力搅拌,缓缓加入80.0 g氢氧化钠,使之完全溶解,再继续磁力搅拌,分数次少量加入1500 g四水合酒石酸钾钠,并小心加热,溶液最高温度不超过45℃。

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5000mL。

如果溶液不澄清,用Wheatman 1号滤纸过滤,然后室温保存于棕色瓶中。

4.仪器恒温水浴锅50℃恒温水浴锅100℃试管旋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五.测定条件底物半乳甘露聚糖pH 5.3温度50℃ 0.5℃保温时间5min六.样品处理用柠檬酸缓冲液稀释被检样品。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摘要】本研究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样品制备包括收集刺萼龙葵种子并提取酶样品。

凝胶扩散法原理是依靠蛋白质在凝胶中扩散的速率来测定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包括准备凝胶板和添加底物等。

数据分析通过测定凝胶中酶的活性区域来计算酶的活性。

结果讨论表明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较高,可能与该种子的营养特点相关。

实验总结发现凝胶扩散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测定酶活性的方法,对进一步探索刺萼龙葵种子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可更深入地探究β-甘露聚糖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植物生长发育领域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刺萼龙葵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刺萼龙葵、β-甘露聚糖酶、凝胶扩散法、活性测定、种子、样品制备、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总结、进一步研究、研究贡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是一项重要的实验研究。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β-甘露聚糖酶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一种水解酶,能够水解植物细胞壁中的β-甘露聚糖,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机理。

目前,关于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凝胶扩散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酶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在凝胶中扩散酶产生的产物来测定酶的活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应用凝胶扩散法来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探究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实验的开展,我们希望可以为进一步探讨植物生长发育中β-甘露聚糖酶的功能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为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刺萼龙葵(Datura metel L.)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种子中含有丰富的β-甘露聚糖酶。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合成和降解,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露聚糖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露聚糖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露聚糖检测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甘露聚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糖分子,它在植物细胞壁的构建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甘露聚糖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检测标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甘露聚糖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系统地概述目前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的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将首先概述甘露聚糖检测的重要性,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讨论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探讨甘露聚糖的重要性,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以及甘露聚糖检测标准的必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甘露聚糖检测标准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甘露聚糖检测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甘露聚糖在食品、药品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确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目前甘露聚糖检测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提出具体的检测标准建议,为相关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未来甘露聚糖检测标准的发展方向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2.正文2.1 甘露聚糖的重要性甘露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多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是植物细胞壁中主要的结构性多糖,不仅能够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稳定性,还能够增强细胞壁的强度和硬度,使植物能够抵抗外界的压力和损伤。

除此之外,甘露聚糖在生物体内还具有一系列生理功能,如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植物的抗病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在动物体内,甘露聚糖也被发现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维持肠道健康、促进伤口愈合等重要功能。

因此,了解甘露聚糖的含量和结构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抗病机制、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一、原理甘露聚糖酶能从底物LBG(Gum, Locus Bean 洋槐豆粉)中水解产生还原糖。

还原糖的产生量与酶活性成正比,用DNS显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出酶活力。

二、酶活力单位(U)的定义在40℃、pH 6.0的酶活力测定条件下,1min催化5mg/mL LBG底物溶液生成1μg还原糖(以甘露糖表示)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其中样品的酶活力以U/g(固体酶)或U/mL(液体酶)表示。

三、主要仪器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2 电子天平:感量0.0001g3.3 恒温水浴锅30~60℃可调,精度为0.1℃。

3.4 pH 计:精确至0.013.5 秒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s。

3.6 离心机:3000-4000g3.7 移液器:1-5mL可调,精度1μL。

四、试剂与溶液配制除特殊说明外,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均为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

4.1 0.05M 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称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45.23g,柠檬酸8.07g,溶于900mL蒸馏水中,用0.2M NaOH溶液或0.2M HCL溶液调至pH6.0,加蒸馏水定容至1.0L,混匀。

4.2 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氢氧化钠2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4.3 DNS 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3.15g(化学纯),加水500mL,搅拌5s,水浴至45℃。

然后逐步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4.2),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清澈透明(注意:在加入氢氧化钠过程中,溶液温度不要超过48℃)。

再逐步加入四水酒石酸钾钠91.0g、苯酚2.50g 和无水亚硫酸钠2.50g。

继续45℃水浴加热,同时补加水300mL,不断搅拌,直到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用烧结玻璃过滤器过滤。

取滤液,储存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甘露聚糖肽抗菌活性检测

甘露聚糖肽抗菌活性检测

含a-甘露聚糖肽的粪肠球菌发酵物抗菌活性研究一原料1 、a-甘露聚糖肽的粪肠球菌发酵物:含甘露聚糖肽1.5%2 、临床推荐用量:0.05-0.15g/kg 饲料3、MH肉汤和MH琼脂二待测细菌1 大肠杆菌:ATCC 25922,ATCC8693,临床分离大肠杆菌(1株)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临床分金葡菌(1株)3 沙门氏菌:CVCC541三试验方法1 发酵物溶液配制及pH值检测发酵物用无菌蒸馏水配制,然后利用虑膜过虑除菌并稀释后用营养肉汤检测;工作液配制浓度为0.1g/ml。

2 发酵物对不同细菌MIC 值检测2.1 肉汤稀释法:2.2 琼脂扩散法四试验结果1 发酵物不同浓度pH值发酵物浓度(g/ml)pH值抗菌活性0.1 4.82 杀菌0.05 4.7 杀菌0.025 5.59 无杀菌能力2 MIC值2.1 发酵物对所测细菌MIC值均为0.05g/ml,试验重复三次;细菌MIC值部分检测图片如下:ATCC25922 ATCC 8099(细菌浓度:2.4×105 CFU/ml)(细菌浓度:1.7×105 CFU/ml)临床分大肠ATCC 6538(细菌浓度:1.19×105 CFU/ml)(细菌浓度:9.2×104 CFU/ml)临床分金葡菌CVCC541(细菌浓度:2.8×105 CFU/ml)(细菌浓度:3.0×105 CFU/ml)2.2 由于发酵物溶液在MH琼脂中不宜扩散,当中心孔中加入100μl发酵物溶液(0.5g/ml)时,平板不出现抑菌圈,且此高浓度溶液至于4℃条件下可发生凝固。

其部分检测图如下:ATCC25922 ATCC8099临床大肠杆菌 ATCC6538临床金葡菌 CVCC5412.3 大肠杆菌和金葡菌对其它抗生素敏感性细菌对抗生素抑菌圈直径(cm)药物临床大肠ATCC8099 CVCC541 ATCC6538 临床金葡青霉素0 0 0 4.0 4.0头孢曲松0.9 3.5 3.7 2.7 2.8新霉素 2.1 1.7 2.1 2.1 2.8头孢哌酮 1.2 3.8 3.4 1.8 3.5强力霉素0.7 1.7 1.2 1.9 2.0丁胺卡那霉素 2.4 2.4 2.6 2.6 2.4苯唑西林0 0 0 0 0庆大霉素 2.2 2.0 2.4 2.1 0临床大肠和ATCC8099对抗生素的抑菌图像如下:五 结论发酵物对不同细菌的MIC 值是0.05g/ml ;其在琼脂中扩散能力较弱,它对耐药菌和敏感菌具有相同的杀菌能力。

idua酶活检测原理

idua酶活检测原理

idua酶活检测原理
idua酶活检测原理是通过测量idua酶的活性来检测idua基因
突变或缺失引起的疾病,如高度致命的莫尔克酸血症。

idua酶是一种参与硫酸鞘脂代谢的酶,它能够催化酸性粘多糖(如甘露聚糖)的降解过程中,酸性粘多糖降解酶A的酶促反应。

在idua酶活检测中,通常使用人体纤维细胞或其他类型的细
胞系来测定idua酶的活性。

基本的实验步骤包括:
1. 收集细胞样本,并将其孵育在含有底物(如4-甲基葡萄糖
乙醚硫酸酯)的培养基中。

2. 底物进入细胞后,idua酶会将其催化成4-甲基葡萄糖和硫
酸鞘脂。

3. 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分析生成的4-甲基葡萄糖的数量。

这可以通过测量反应体系中的颜色或荧光产生的强度来完成。

4. 通过与正常细胞的idua酶活性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患者细
胞中idua酶的活性是否降低或缺失。

通过idua酶活检测,可以诊断出idua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的
疾病,如莫尔克酸血症。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idua酶的活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9甘露聚糖酶的检测方法

09甘露聚糖酶的检测方法

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颁发部门:品管部 技 术 标 准甘露聚糖酶 酶活力的检测方法页码:共2页 第1页1. 目的建立甘露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为各部门人员测定甘露聚糖酶活力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饲料添加剂的饲料酶产品,也适用于添加甘露聚糖酶的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3. 方法原理β-甘露聚糖酶可以将槐豆胶中的β-甘露聚糖水解成甘露糖及其它还原性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同DNS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度,计算其酶活力。

4. 定义在55℃、PH4.8~PH5.0条件下,1min分解槐豆胶中的β-甘露聚糖产生具有还原能力相当于1μmol 甘露糖所需的酶量,规定为1个酶活单位(实为国际单位IU),以μmol /min表示。

5. 试剂和溶液5.1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8-5.0)称取醋酸钠16.06g,醋酸4.92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配好后用PH计校正。

5.2 DNS试剂取酒石酸钾钠182g,溶于500mL蒸馏水中加热,于热溶液中依次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6.3g,NaOH 2lg,苯酚5g,亚硫酸钠5g,搅拌至溶,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室温下放置15天以后使用,使用有效期一个半月。

5.3 0.5%槐豆胶溶液用PH4.8~ PH5.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配制, 槐豆胶为SIGMA试剂。

5.4 7 %甘露糖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经105℃烘至恒重的甘露糖1.0000 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制成1%甘露糖标准溶液。

6. 仪器与设备6.1 恒温水浴锅60±2℃ 6.2 紫外分光光度计UV1601 6.3 电子天平(0.001g) 6.4 漩涡混合器7. 测定步骤7.1 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1%甘露糖标准溶液1.0,2.0,3.0,4.0,5.0,6.0 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制成每mL 分别含甘露糖200,400,600,800,1000,1200μg的标准液。

甘露聚糖酶活性检验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检验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检验方法1 原理甘露聚糖酶水解半乳甘露聚糖,应用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还原性甘露糖的释放量。

2 活性单位1g固体酶粉(1 ml液体酶)在50℃ PH5.0的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底物产生1μg 甘露糖所需酶液的量定义为一个甘露聚糖活性单位。

3 仪器与设备3.1 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的有关规定)3.2 恒温水浴锅3.3 电热鼓风干燥箱3.4 分析天平(感量0.1mg)3.5 电冰箱3.6 酸度计(精度±0.01pH)3.7 定时钟或秒表4 试剂和溶液(若未特别说明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4.1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5.0)甲液:量去冰醋酸6ml,用水定容至1000ml,配成0.1M醋酸溶液。

乙液:称去8.2g醋酸钠,用水定容至1000ml,配成0.1M醋酸钠溶液。

应用液:取甲液三份,乙液七份混合,用PH计矫正至PH为5.0±0.05低温冷藏备用。

4.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甲液:取酒石酸钠182g,溶于500 ml水中,再称取重蒸苯酚5 g、无水亚硫酸钠5 g溶于其中。

乙液:取氢氧化钠20.8 g溶于260 ml水中,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6 g。

将甲液和乙液倒入棕色试剂瓶混合,再加入240 ml水暗处放一周后使用。

4.3 0.5%(W/V)甘露聚糖溶液准确称取甘露聚糖(美国Sigma公司)0.5000g,溶于100ml P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配制称0.5%甘露聚糖底物液置4℃的冰箱中备用。

有效期三天。

4.4 1%(W/V)甘露糖标准储备液甘露糖在80℃±2℃烘箱中烘至恒重,准确称取1.0000g溶解并定溶于100ml容量瓶中,置于4℃冰箱内备用,备用期为三天,必要时加叠氮化钠防腐。

4.4.1 甘露糖应用液分别吸取甘露糖标准储备液,0.00、2.00、4.00、6.00、8.00、10.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溶于刻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
溶菌酶混合液:2mg/mL溶菌酶、50µg/mL RNase、0.3mol/L蔗糖、25mmol/L Tris-HCI(PH8.0)、25mmol/L EDTA(PH8.0);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母液:配成50mg/ml水溶液,-20℃保存备用。

甘露糖溶液,c(C6H12O6)为10.0mg/ml:称取无水D-甘露糖1.0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乙酸溶液,c(CH3COOH)为0.1mol/L:吸取冰乙酸0.60ml。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乙酸钠溶液,c(CH3COONa)为0.1mol/L:称取三水乙酸钠1.36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氢氧化钠溶液,c(NaOH)为200g/L:称取氢氧化钠20.0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c(CH3COOH—CH3COONa)为0.1mol/L,pH值为5.5:称取三水乙酸钠23.14g,加入冰乙酸1.70ml。

再加水溶解,定容至2000ml。

测定溶液的pH值。

如果pH值偏离5.5,再用乙酸溶液或乙酸钠溶液调节至5.5。

0.5%魔芋精粉底物:称取0.5g魔芋精粉加入8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磁力搅拌,同时缓慢加热,直至魔芋精粉完全溶解(注:在搅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补加适量的缓冲液,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超过100ml。

)。

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30min,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定容至100ml,使用前适当摇匀。

4℃避光保存,有效期为3天。

DNS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3.15g,溶于500mL蒸馏水,水浴至45℃,搅拌,然后逐步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澄清透明(加入氢氧化钠过程中温度不要超过48℃),再逐步加入酒石酸钾钠91g,苯酚2.5g,亚硫酸钠2.5g,维持45℃,同时补水300mL,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冷却后,定容至1000 mL。

避光保存,静置一周,待用。

10×微量元素溶液(PTMl):CuSO4·5H2O 6g/L,,NaI 0.08g/L,MnSO4·H2O 3g/L,NaMnO4·2H2O 0.2 g/L,H3BO30.2 g/L,ZnCl220 g/L,CoCl20.5 g/L,FeSO4·7H2O 65g/L,生物素0.2 g/L,浓硫酸2 mL/L。

过滤除菌,保存于4℃,用于补加到基础盐培养基和其它补料成分之中。

基础培养基添加量为4.8‰,补料使用时添加量为12‰。

染色液:考马斯亮兰R-250 2.5g,甲醇454 mL,冰醋酸92mL,水454 mL。

脱色液:甲醇456 mL,冰醋酸72 mL,水472 mL。

酶活测定(参照国际标准)
2.2.10.1 甘露聚糖酶活力单位定义
在37℃、pH值为5.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3mg/ml的甘露聚糖(Sigma G0753)溶液中降解释放1u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2.2.10.2 测定原理
甘露聚糖酶能将甘露聚糖降解成寡糖和单糖。

具有还原性末端的寡糖和有还原基团的单糖在沸水浴条件下可以与DNS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反应液颜色的强度与酶解产生的还原糖量成正比,而还原糖的生成量又与反应液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成正比。

因此,通过分光比色测定反应液颜色的强度,可以计算反应液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

2.2.10.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乙酸-乙酸钠缓冲液4.0ml,加入DNS试剂5.0ml,沸水浴加热5min。

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5.0ml,制成标准空白样。

分别吸取甘露糖溶液1.00、2.00、3.00、4.00、5.00、6.00和7.00ml,分别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定容至100ml,配制成浓度为0.10-0.70mg/ml D-甘露糖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上述浓度系列的甘露糖标准溶液各2.00ml(两个平行),分别加入到刻度试管中,再分别加入2ml水和5mlDNS试剂。

电磁振荡3s,沸水浴加热5min。

然后用自来水冷却到室温,再用水定容至25ml。

以标准空白样为对照调零,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OD值。

以甘露糖浓度为Y轴、吸光度OD值为X轴,绘制标准曲线。

每次新配制DNS试剂均需要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2.2.10.4 试样溶液的制备
粗酶液直接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进行稀释、定容(稀释后的酶液中甘露聚糖酶活力最好能控制在0.04-0.08 u/ml之间)。

如果稀释后酶液的pH值偏离5.5,需要用乙酸溶液或乙酸钠溶液调节、校正至5.5,然后再用缓冲溶液做适当定容。

2.2.10.5 测定步骤
(1)将上述稀释后的酶液和0.5%魔芋精粉底物分别放入50℃水浴锅,平衡10min。

(2)吸取2.00ml稀释后的酶液,加入到25mL比色管中,再加入5mlDNS试剂,电磁振荡3s。

然后加入2.0ml甘露聚糖溶液,50℃保温30min,沸水浴加热5min。

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25ml,电磁振荡3s。

以标准空白样为空白对照,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A B。

(3)吸取2.0ml经过适当稀释的酶液,加入到刻度试管中,再加入2.0ml甘露聚糖溶液,电磁振荡3s,50℃精确保温30min。

加入5.0mlDNS试剂,电磁振荡3s,酶解反应。

沸水浴加热5min,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25ml,电磁振荡3s。

以标准空白样为空白对照,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A E。

2.2.10.6 酶活的计算
利用一下公式对酶活力进行计算:
[(A E - A B)×K + C O]
X D = × 1000 (1)
M×t
式(1)中:
X D—试样稀释液中的甘露糖聚酶活,u/ml;
A E—酶反应液的吸光度;
A B—酶空白样的吸光度;
K —标准曲线的斜率;
C O—标准曲线的截距;
M —甘露糖的分子量(180.2);
t —酶解反应时间,min;
1000 —转化因子,1mmol = 1000 umol。

X D值应在0.04-0.08 u/ml之间。

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应重新选择酶液的稀释度,再进行分析测定。

X=X D·D f(2)式(2)中:
X —试样甘露聚糖酶的酶活,U/mL;
D f—试样的总稀释倍数。

酶活的计算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别用2mL浓度为0.10、0.20、0.30、0.40、0.50、0.60、0.70mg/ml D-甘露糖标准溶液和5mlDNS试剂沸水浴加热5min。

然后用自来水冷却到室温,再用水定容至25ml。

以标准空白样为对照调零,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OD值(表4-1)。

以甘露糖浓度为Y轴、吸光度OD值为X轴,绘制标准曲线(图4-4)。

表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重组酵母酶活测定
重组酵母Man和syn-Man分别进行100mL摇瓶产酶发酵,每12h添加甲醇至终浓度为1﹪,每24小时取粗酶液测一次酶活。

结果如下表4-2:
表4-2 不同发酵时间段酶活力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