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四)

一、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问题中的数量、位置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通过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可以引出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

比如,我在华师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十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曾举到这样一道例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

2,又E是证法一:如图2,作CE⊥AB,在Rt△CBF中,由勾股定理易得:CF=2

CE=3,AD的中点,故DE=AE=2,分别在Rt△CDE和Rt△BEA中,由勾股定理易得:2 2

BE=6,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CEB是Rt△,即CE⊥BE得证.

证法二:如图3,分别延长CE、BA交于点F,易得△CDE≌△FEF,则CE=FE,AF=1,又AB=2,所以BF=3,又因为BC=3,所以BC=BF,在△BFC中,由三线合一定理得:CE ⊥BE.

证法三:如图4,取CB的中点F,连结EF,则EF是梯形CDAB的中位线,易得EF=2,则EF=CF=BF,则∠CEF=∠FCE, ∠FEB=∠FBE,在△CEB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得∠CFB=90°,即CE⊥BE。

二、一题多变,挖掘习题涵量

1.变换题设或结论

比如,同样对上述问题,我还对该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变式讨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变换1: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求证:CE⊥BE.

变换2:在梯形ABCD 中,AB ∥CD ,CE ⊥BE ., E 是AD 中点. 求证: BC=AB+CD 。 变换3: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AB+CD, CE ⊥BE .判断E 是AD 中点吗?为什么? 变换4: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AB+CD , E 是AD 中点.求证: ABCD 21梯形S S CEB =

∆ 2.变换题型

即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例如:如图5,已知△ADE 中,∠DAE=120°,B 、C 分别是DE 上两点,且△ABC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CE BD BC •=2

分析:本题为证明题,具有探索性,可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找到需证明△ABD ∽△ECA ,从而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

变换一:改为填空题,如图5,已知△ADE 中,∠DAE=120°,B 、C 分别是DE 上两点,且△ABC 是等边三角形, 则线段BC 、BD 、CE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本题表面上虽是对原题的简单形式变换,但实质上有探究的思想,即需要将BC 分别代换为AB 、AC ,从而归结为找△ABD 与△ECA 的关系问题。

变换二:改为选择题,如图5,已知△ADE 中,∠DAE=120°,B 、C 分别是DE 上两点,且△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 .CE BD BC •=2

B .DE DB AD •=2

C .E

D EC A

E •=2 D .ED EB AE •=2

名为选择题,实为要探究得出图中共有三对相似三角形,从而得知A 、B 、C 选项均正确,选D 。

变换三:改为计算题, 如图5,已知△ADE 中,∠DAE=120°,B 、C 分别是DE 上两点,且△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且BD=2,求CE 的长.

仍然要探究出线段BC 、BD 、CE 满足的数量关系,从而转化为知二求一的问题。

变换四:改为判断题,如图6,若图中∠DAE=135°,△ABC 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

腰直角三角形,则CE BD BC •=2的结论还成立吗?

把问题条件改变,用同样的思想方法探究得出同样的结论,进一步引申了原例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变换五:改为开放题,如图5,已知△ADE 中,∠DAE=120°,B 、C 分别是DE 上两点,且△ABC 是等边三角形, 则图中有哪些线段是另外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结论的开放,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锻炼了学生开放型思维的能力。

变换六:改为综合题,如图7,在△ABC 中,AB=AC=1,

点D 、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

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还成立,并说明理由。 此种变换将相似与函数知识结合,培养了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

三、一题多用,培养应用意识

比如,已知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

这是七年级数学中我们已解决的问题,易得共有

2

)1(-n n 条线段,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例如:(1)全班50个同学,每两人互握一次手,共需握手多少次?

(2)甲、乙两个站点之间有5个停靠站,每两个站点之间需准备一种车票,则共需准备多少种车票?

(3)如图8,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4)如图9,共有多少个角?

(5)n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

(6)在9名班干中选出两名优秀班干,则甲和乙同时当选的概率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