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知识点
记忆定义:记忆是人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作用: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想的工作车间”
记忆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
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证,是心理发展的前提。
信息加工论的观点
基本环节:识记信息的输入和加工
保持信息的储存
回忆信息的提取和输出
分类标准
种类:记忆内容:a.形象记忆(事物的形象为内容)
b.情绪记忆(情绪体验为内容)
c.运动记忆(实际动作、技巧为内容)
d.语词—逻辑记忆(概念等抽象思维为内容)
时间: a.瞬时记忆(感觉记忆)0.25~2秒如视后像
b.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信息数量7±2组块
c.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
注意复述
刺激输入→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回收←↓
消失遗忘遗忘(干扰等)
记忆表象(感知到思维的中心环节)
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定义:保持在记忆中客观事物的形象(当前不在眼前的)
特征:a.形象性
b.概括性(混杂着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作用:a.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b.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c.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记忆过程的分析
识记——信息的输入,保持回忆的前提(记忆的基础)
分类标准
种类:有无目的性:a.无意识记(轻松但难成系统)无预定目标不需做意志努力。
b.有意识记按一定目的任务和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
是否理解: a.机械识记(低级但必不可少)在没有理解下靠外部联系、先
后顺序重复机械地识记。
b.意义识记在理解下,据内在联系,运用
经验主动积极地把材料归到已
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结论(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要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
教育措施:应根据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具体识记要求并组织相应活动,使其把精力集中到学习材料上,取得最佳识记效果。(明确识记要求)
结论(2):不论是无意识记或有意识记,只要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会好。
教育措施:学习材料安排在学生积极从事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
结论(3):意义识记的效果总是优于机械识记。
教育措施: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儿童积极动脑,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以保证记忆的效果。
保持——信息贮存和巩固的过程,实现回忆的保证。(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随时间的推移和后继经验的影响发生量与质的变化。量的变化主要指内容的减少;质的变化指内容的加工改造。
保持的相反过程——遗忘
遗忘:不能或错误地回忆。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
学习停止后短期内,遗忘特迅速,后来逐渐缓慢,
到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德> 艾宾浩斯)种类(按原因分):a.暂时性遗忘(由于其他刺激引起的抑制,可恢复。) b.永久性遗忘(由于没有反复复习和运用,不能恢复。)
影响因素:a.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系列位置;b.主体因素
回忆——过去经验的提取,搜寻、判定。保持的结果和表现,记忆的最终目的。
两种水平:a.再认过去经验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低水平的回忆过程。
条件: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事物同经历过的经验的相似程度。
b.再现过去经验的重现,较高水平的回忆过程。
分类(是否有目的性):a.无意再现(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如触景生情。)
b.有意再现(根据目的自觉再现。)
再认与再现的关系:
(1)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恢复,提取信息的不同水平和形式,无本质区别,只有保持程度的不同。
(2)能再现的一般能再认,任何年龄的人再认记忆比再现记忆要好,但年龄越小两者差异越大。
想象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新形象: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现实中已存在自己未接触过;现实中未有过或不可能有,纯属创造的。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
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想象的形象是利用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忆保持下来的表象。
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作用: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和学的活动离不开想象。
想象要适当。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分类标准
种类:目的性:a.无意想象(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极端形式——梦) b.有意想象(以下皆为有意想象)
创造性:a.再造想象(根据文字、图样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
如看小说、翻拍名著)
b.创造想象(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的过程,如鲁
迅创造出阿Q形象。其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
新颖性。)
创造想象必须依靠再造想象的帮助。
现实性:a.积极幻想(理想)
b.消极幻想(空想)
幻想: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属于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名词解释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
来的形象。
3.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错误的回忆。
4.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是一种低水平的回忆过程。
5.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
6.过度学习:指学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
程度。
7.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简答与论述
1.按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的角度,简述记忆的分类及其关系。
答:可分为:a.瞬时记忆,在0.25 - 2秒以内的记忆,容量大具形象性。
b.短时记忆,贮存不超过1分钟,信息数量有限为7±2组块。
c.长时记忆,保持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范围广。
关系:外界刺激引起感觉,留下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不加以注意痕迹便迅速消失,如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如不加以复述便会遗忘,如加以复述便转入长
时记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提取出来,信息从长时记忆中被回收到短时记忆
中来,从而被人意识到,如受干扰或其他因素影响,也会产生遗忘。
2.简述记忆表象及其作用(前面已有)
3.简述识记及其分类(前面已有)
4.简述遗忘及其规律种类(前面已有)
5.简述再认、再现及其关系(前面已有)
6.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论述题要答到括号中的要点)
小学儿童记忆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识记的特点
a.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 1.儿童刚入学,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相当;2.小学二年级到小学四年级间有意识记的效果迅速提高;3.高年
级以后其有意记忆趋于成熟,发展速度就减慢。)
教育启示:教师要特别关心低年级这个有意性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注
意培养儿童的有意识记,提高有意记忆的能力。
b.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
1)两者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意义识记的保持量高于机械识记(机械识记的效果总是年龄越小越差。)
教育启示:教师为儿童创设意义识记的条件是必须的。
(2)保持的特点
a.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