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翻译历史概述

合集下载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再版、或重译 ▪ 其他则主要是来自一些亚、非、拉的友好国家的新作品
70年代末的“名著重印”
❖外国文学研究的八年规划
▪ 1978年11月,为新时期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工作的全面 展开设计了最初的蓝图。
▪ 恢复“三套丛书”的出版工作
❖“名著重印”
▪ 1977年试探性地重印了5本久被禁绝的外国文学名著 ▪ 1978年重印累计达到37种 ▪ 根据朱生豪译本校订的《莎士比亚全集》,计11卷。
❖ 公元前11世纪,通过“多重翻译”而进行交流的记 载.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笔译始于战国时期 ❖ 最早的翻译文字作品是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
中记载的一首包括越语原文和楚语译文的《越人 歌》。
中国翻译发展史三个阶段
❖根据我国翻译史上主要翻译对象的变化,结合人 类对翻译活动认识的发展以及翻译在各历史阶段 的社会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我们把中国翻译 发展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LOGO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2章 中国翻译史简介
第二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2.2 宗教翻译阶段 ❖2.3 文学翻译阶段 ❖2.4 非文学翻译阶段
2.1 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 《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 《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
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 方曰译”。
起点。
《新青年》 的文学翻译
❖ 《新青年》倡导:
▪ 译介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也掀起了文学翻译的热潮。
❖时间:
▪ 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停刊
❖成果:
▪ 译介小说47部(篇),戏剧15部,诗歌195首。 ▪ 除欧美现实主义作品以外,《新青年》还把注意力转向

中国翻译史课件大全

中国翻译史课件大全

中国翻译史·概论第一讲(2012.9.6)一、学习中国翻译史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2.了解我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往过程3.认识到翻译对文化进步的重要作用4.学习先哲,做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二、中国翻译史要学习些什么◆翻译史料:什么时候,什么人,翻译了什么著作,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思想(翻译理论)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析史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呢?三、学习方法:学习历史,必须先有一本“历史账”,对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比较清楚◆“设身处地”“穿越”到历史情境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史料四、中国翻译史的大致分期一般而言,我们把我国的翻译史分为5个时期,称之为“翻译的五个高潮”。

【对于每个翻译高潮,我们都应该提出并解决如下问题:这个时期的翻译家有哪些?各自有些什么贡献?出现这样的翻译现象的历史机缘是什么】1.由汉代到唐宋的上千年的佛经翻译【支谦、道安、鸠摩罗什、昙无谶、法显、谢灵运、真谛、彦琮、慧远、玄奘、不空】2.明清交替之际的科技翻译【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熊三拔、李之藻等】3.清末民初的文学和科技翻译【李善兰、华蘅芳、傅兰雅、林纾、严复、梁启超等】4.民国时期的翻译【鲁迅、赵元任、朱生豪、林语堂】5.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傅雷、钱钟书、杨绛】五、参考资料(略)第二讲(2012.9.13)一、关于翻译的早期记载◆《册府元龟·外臣部·鞮(di2)译》记载,周时有越裳国“以三相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是对翻译官的不同称呼。

后翻译之职,又称“象寄”“象胥”“鞮译”。

又因“夷语与中国相反”,古文把夷语称为“反舌”,而译官又叫“舌人”。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PPT课件

lecture 2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ljPPT课件

为一名学者还是翻译爱好者,研
究翻译首先要对古今中外的翻译
史和翻译理论研究加以了解。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一、 中国翻译简史
(一)阶段划分
1、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 次翻译高潮:1)东汉至唐宋的 佛经翻译,2)明末清初的科技 翻译和3)“五四”时期的西学 翻译。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 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 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2.1 西方翻译实践史; 2.2 西方翻译理论史; 3.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翻译理论的发展无论在中国
或是在西方,都有着相当悠久的
历史。据载,西方翻译理论史肇
始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修辞学

家和翻译家西塞罗,我国的译论

史则起于三国时期的佛经翻译家 支谦,距今亦有一千七百来年。
面对如此悠久的翻译史,无论作
2.1.1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
2.2 近代翻译史 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 2.3 现代翻译史 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

2.4 当代翻译史 则从建国后至今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中国翻译简史
2.1 古代翻译史 2.1.1 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第三阶段在唐朝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 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 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 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 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 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 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 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 “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 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一章 翻译概述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一章 翻译概述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根据原文词 语的本义及顺序进行翻译而不作如何改 变,译文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
意译(free/semantic translation)就是根 据本族语表达习惯,译文在形式上以原 文为标准,不必囿于原文的用词、结构、 比喻或形象,而在表达形式上随译者的 理解用恰当的译文读者容易理解的本族 语言忠实地表达出来。
2、社会语言能力问题
这里的社会语言能力主要突出学生的 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其在语言交际中 运用的适切性。据一项调查显示, 学 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并不与他们的语言 能力同步发展, 往往滞后。表现在虽 然学生意识到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但不能自觉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另外, 他们对一些高层次的文化背景缺乏了 解, 对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缺乏 认识。
奈达: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 反应上,即把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做一比较。 根据奈达的理论,翻译的“绝对一致” 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寻求“对等语” (equivalence),而不是“同义语” (identity)。他还要求译者去寻找 “最贴近的对等语”。
P. Newmark(纽马克)1988年在其 论著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根据 翻译者侧重译出语还是译入语,将翻 译分为以下几类:
侧重译出语有:逐字对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字面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忠实翻译(faithful translation),语意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1、理解
广义理解指对原文作者的个读者对该作品的反映。
狭义的理解仅指对原作文本的理 解。这中理解主要包括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语体分析和语篇分析。 理解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和重要步骤,务必正确可靠,杜 绝谬误。

我国翻译史简介课件

我国翻译史简介课件
古代翻译的起源还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 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翻译人员 被派往丝绸之路沿线,将汉语译成多种外语。
中世纪翻译的兴起
中世纪是我国翻译史上的重要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的梵文经典被翻译成汉语。
中世纪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经典著作如《道德经》、 《易经》等被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03
我国翻译史的重要人物
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教翻译家,他翻 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印文化交 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忠实原文, 追求准确传达原意,他的翻译风格和 技巧对后世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
严复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和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包 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翻译在跨国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需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翻译需求。
翻译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面临着语言多样性、文化差异、语境理解等 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翻译对未来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 发展。
西方文化翻译对中国现代化进 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引入了西 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 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西方文化翻译也促进了中国与 世界的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 人的视野。
多元文化翻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02
01
03
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元文化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 次高潮,涉及多种语言和文化。

中西翻译简史第2章

中西翻译简史第2章
• (1)传统的翻译学阶段,从古代的西塞罗到1959年; • (2)现代的翻译学阶段,从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到1972年;
• (3)当代的翻译学阶段,从1972年霍尔姆斯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至今。
一、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史的不同划分 • 3. 姜秋霞和杨平:从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划分为三个阶段:
• (1)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翻译家约翰.德莱顿(1631-1700)
• 翻译过的作品: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薄伽丘、贺拉斯荷马等人 的作品。 • 翻译理论(6条):翻译是艺术;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译 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 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翻译分为三类:词译(逐词
三、文学翻译阶段:共为四个时期
• 1. 西方早期的文学翻译(民族语言的形成到文艺复兴):西方早期的文学翻译,是使 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副产品”,同民族语言的形成与民族文学自身发展 密切相关;翻译理论主要是围绕“直译”与“意译”的讨论,以及如何使用民族语
言来摆脱拉丁语的影响。
•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翻译还是创作之余的“副产品”,翻译质量不高, 影响不大。贡献最为突出的雅克阿米欧,采用创作性意译,强调兼顾内容与形式,遵
• (2) 德国翻译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
• 维兰德(1733-1813):1762年至1766年翻译出版8册莎士比亚作品; • 埃申堡(1743-1820):1775年至1782年用散文的形式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
一、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史的不同划分 • 6. 斯坦纳(George Steiner):分为四个时期:
• (1)古典译论至18世纪末泰特勒和坎贝尔翻译“三原则”的发表,翻译论述 及翻译理论直接来自翻译实践;

《第一讲翻译概述》PPT课件

《第一讲翻译概述》PPT课件
time 重译 interpret again
五、 翻译的起源 (The Origin of Translation)
最早的翻译是口译。翻译的历史和语 言的历史一样长。中国最早的有记载 的翻译始于汉代--西汉(Han Dynasty-Xi Han.)。大约在2000前。我国的翻 译活动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具体方法:
逐句 sentence by sentence interpretation 逐段 paragraph by paragraph interpretation 即席 impromptu/extemporaneous
interpretation 读稿 interpretation by reading the passage 同声 speech and interpretation at the same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
科学翻译: If you've on earth a bosom friend He is near you to you though at world apart.
文学翻译: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玄奘:
曾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去 印度求经,17年后带回57部佛经。其 中30部是因明学(逻辑学)。并将75 部 译为汉文。更重要的是他首次进行 汉译外的尝试,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 为梵文。成为汉以外的鼻祖。在理论 上,他提倡“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和理 论研究影响深远。玄奘、鸠摩罗什和 真谛一直被视为我国佛教学三大翻译 家。
我们也尝试给翻译下个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 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 特别是推动译入语文化信兴旺发达的目的。

翻译的历史概述

翻译的历史概述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许多的国家还没有⾃⼰的⽂字的时候,我国的翻译事业就产⽣了。

据有关史书记载,周朝和秦始皇时代,语⾔中已有了外来语,说明当时已有翻译活动了。

但⽐较⼀致的看法,认为我国的翻译业始于东汉桓帝建和⼆年,即公元⼀四⼋年。

根据翻译的内容,可以把翻译史分为四个时期。

⼀ 东汉⾄北宋时期 这是以佛经翻译为主的时期,历时约⼀千四百多年。

后汉时安息国⼈安世⾼,他将梵⽂《安般守意经》等九⼗五部佛经译成汉⽂;过些时候娄迦谶来到我国,他也翻译了⼗多部佛经,他的学⽣⽀亮,⽀亮的弟⼦⽀谦,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望的⼈;还有⼀个名叫竺法护的⼈,他也译了⼀百七⼗五部佛经,对佛经的⼴泛流传作出了贡献。

从隋到唐,是我国翻译事业发达的⼀个阶段。

隋代的释彦琮,梵⽂造诣深,并总结出⼀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实践。

释彦琮以后,出现了⼀个翻译巨星⽞奘。

⽞奘于唐太宗贞观⼆年去印度求经,⼗七年后回国,带回佛经六百五⼗七部,译出七⼗五部⼀千三百三⼗五卷;并将⽼⼦著作的⼀部分译成梵⽂,成为第⼀个把汉⽂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

⽞奘在翻译理论⽅⾯也有所贡献,他提出的“既须求真,⼜须喻俗”的翻译标准,今天仍有⼀定的指导意义。

北宋时的乾德开宝年间,宋太祖派⼈西去求经,印度也派名僧来传法。

宋太宗还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但盛况已不如唐初的极盛 时期,到南宋,则渐渐地⾛向衰落。

佛经的翻译 ,对中国影响的是思想和⽂化⽅⾯。

由于佛教思想是⼀种迷信思想,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如亚洲的国家和民族,迷信思想严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

在⽂化上的影响有语⾔、⽂学、学术思想等,尤其在语⾔⽅⾯,⾮常显著,不仅吸收了梵语词,还利⽤汉语构词法创造了许多词,如菩萨、刹那、因缘、天堂、地狱等,语法的长定语、倒装句也多起来。

其他的如⾳韵学、雕刻、建筑、⾳乐、绘画等都有佛教的烙印,敦煌艺术就是明显的例⼦。

⼆ 明朝⾄五四运动时期 这是我国翻译事业进⼊⼀个新的转折性阶段。

翻译通论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翻译通论第二章 翻译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节 中国翻译史
本章将中国的翻译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佛经翻译时期;
西学翻译时期(明代至晚清); 文学翻译时期(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
1、佛经翻译时期
佛经的翻译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佛经的翻 译可以说是始于西汉末年。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 绸之路,使得中国与西域各国往来逐渐频繁,佛教于是传入 了中国。佛教的传入便引起了佛经的翻译。佛经的翻译正式 开始是在东汉时期,始于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当时 译者安世高将梵文《明度五十校计经》译成汉语,一般认为 这就是佛经翻译的正式兴起。 至符秦(公元351-394年)时代开始出现了译场,有官有私。 尤其是道安主持译场时,佛经的翻译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阶段译家辈出,译经汗牛充栋。晋代以后,译场更加兴 旺。译场也逐渐正规化,组织周密。如东晋时期庐山之般若 台,建业之道场寺,在当时都颇负盛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文科学百废俱兴。翻译 研究的主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主流是一致的,在这一阶段,中 国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中国翻译》杂志诞生 了,它系统地把西方理论和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国读者,例如美 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英国纽马克的“语义翻 译和交流翻译论”等,促进了翻译在中国的发展。而在中国翻 译界,翻译理论的发展也是百花齐放。北大教授许渊冲先生提 出的翻译诗歌“三美论”,即翻译要达到“音美、意美、形美” 才是好的译文;北大教授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论” 等等,同时还有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把中国的四大名 著翻译成了英文,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的翻译事业正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4、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国翻译史的简介

我国翻译史的简介
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 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 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
唐代
❖ 玄奘(俗称三藏法师)---梵文译成汉语
1与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 2第一个将汉语著作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人。 3主持的译场 4“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忠实""通顺“ 5运用了翻译技巧:
1)补充法2)省略法3)变位法4)分合法 5)译名假借法6)代词还原法
宋代
❖佛经翻译已远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 ❖宋太祖曾派人西去求经,印度也派名僧东来华夏
• 《天演论》《原富》《法意》 •"信、达、雅"翻译标准
徐光启
林纾
严复
四、五四时期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五四时期
五四时期---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共产党宣言》
鲁迅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瞿秋白
▪ 占全集的一半
法捷耶夫的《毁灭》 果戈理的《死魂灵》 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

❖ 思考题1: 中国历史上几次翻译高潮与中国文化之关系?
❖ 思考题2: 谈谈你对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的 看法。
第一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史书记载,周朝和秦始皇
第一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 我国翻译业始于东汉桓帝建和2年,即公元148年
一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汉代-秦符时期; 2 隋-唐-宋时期; 3 明清时期; 4 五四时期; 5 新中国成立至今。

第一课时 翻译的历史

第一课时 翻译的历史
翻译的历史
一、中国翻译史概述 中国翻译史概述
总述: 据文字记载,早在周代就有了翻译活动。 从汉代起, “译”逐渐成为了总称。 从东汉起,“翻”字也开始使用。 在南北朝时期,佛经(sutra)译著中已开始使 用“翻译”二字。
四次翻译的重要时期
1. 东汉至隋唐时期的佛经翻译 2. 明末清初的自然科学翻译 3. 近代的文学翻译(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4. 新中国成立后
翻译事业在“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沉寂之后, 翻译事业在 “ 文化大革命 ” 的十年沉寂之后 , 于改 革开放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革开放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 大大拓宽了翻译的范 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规模之大、 围 , 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 规模之大 、 影响之广不亚 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翻译高潮。 可以说, 没有翻译, 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翻译高潮 。 可以说 , 没有翻译 , 就没有新时期各个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就没有新时期各个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第一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东汉至隋唐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汉哀帝刘欣时期的《浮屠经》当为我国最早的佛 经译本。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大举兴佛,开启了佛教发展的 新高峰,佛经翻译也走入高峰期。 玄奘以后,佛教活动逐渐走向平淡,以潜在方式成 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佛经翻译日趋衰落。 北宋译经尚有余响,南宋已将近销声匿迹了。
近代时期(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是西方翻译的黄金时期。 英国、法国等均有大量译作涌现。
翻译名家及理论: 翻译名家及理论: 英国 约翰·德莱顿 德莱顿:翻译是一门艺术,译者必须掌握原作的特征,服从原作的意思, 约翰 德莱顿 翻译的作品要考虑读者的因素。同时还将翻译分为三大类,即:逐字译、意译和 拟作。 亚历山大·弗雷泽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1.译作应完全复制出原作的思想; 弗雷泽·泰特勒 1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保持一致,3.译作的语言应具备原作的通顺。 法国:夏尔·巴托 法国 德国: 德国 施莱尔马赫:1.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2.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 施莱尔马赫 3.必须正确理解语言思维的辨证关系;4.翻译有两条途径,一是尽可能忠实 于作者,另一是尽可能忠实于读者。 施雷格尔 洪堡: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语言差距太大则相互之间不可翻译,可译性与不可 洪堡 译性是一种辩证关系。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中国翻译史第二讲

中国翻译史第二讲




从认识世界地理开始,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开始 接受万国并存的观念,建立起一种健康开放的心态, 产生向西方学习的念头,出现各种变革的观念,引 发了延续一个多世纪的思想革命历程。 为了说明地图的概念,利玛窦在地图上注明地 为圆形、五大洲的名词等,标注欧洲有三十余国, 对南北美洲做了介绍,并以近代科学方法与仪器做 实地测量,画出中国北京等八个城市的经纬度。其 中,有关五大洲的观念、地圆学说、地带的分法都 对中国地理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从1583年至1630年,他翻译西方书付 印的书近五十种。帮助利玛窦翻译介绍西方 哲学和科学等,功不在徐光启之下。 他是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洋为中用” 思想的先驱。 “自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 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之始”(马祖毅, 1998:269)。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对我国对近代科学


崇祯三年(1630),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供职于钦天监, 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同时,利用向太监讲解天 文的机会,在宫中传播天主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 钦天监监正的外国人。由于工作出色,取得清廷及天文学界 的高度信任。


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 一百三十七卷。 除上述书籍之外,经汤若望迻译编著的有关书籍还 有:《交食》九卷、《八线表》二卷、《新法历引》 一卷、《历法西传》二卷 、《西洋新法历书》 》 一百卷等。 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 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 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 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 的权威著作。
庞迪我,西班牙人,“洞知历算之学,携有 彼国书籍极多”。 庞迪我不仅在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知识方面是 个先驱者,而且在将欧洲的实勘精神以及用 经纬度测绘地图的科学方法引进我国方面确 实起到一种开先河的作用。 庞迪我和艾儒略等先后著述和绘制《海外舆 图全说》和《万国全图》,对地理学的介绍 做了补充。

第2讲 翻译概论

第2讲 翻译概论

The Little Princess
对比与赏析——例文3

译文1:恰恰是一家面包店呢,有个快快活
活,结结实实,脸色红润,母亲般慈祥的
妇女正端着一屉刚出烤炉的又香又热的圆
面包往橱窗里放——面包又大又松,闪闪发
亮,上面还有一粒粒葡萄干。
对比与赏析——例文3

译文2:那是家面包店,有位喜气洋洋的母
亲般的妇人,身材结实,脸色红润,正往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矣,则 达尚焉……
“信、达、雅‛ 之内涵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在内容上、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达——通顺,译文通达流畅,易于理解; 雅——古雅,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典文字。
雅,就是典雅,与俚俗相反
对比与赏析——例文4

原文:Alice was just beginning to think to
herself, “Now, what am I to do with this creature when I get it home?” When it grunted again, so violently, that she looked down into its face in some alarm.

(一)理解语言现象

原文:He pretends to know her better than he would, if he were a close friend of hers. 译文:他装出一副对她深有了解的样子,就像她 是他的密友。

点评:在虚拟语气中,用if引导假设条件句, 实际上这在英语中是一种否定表示,

中国翻译史概述ppt课件

中国翻译史概述ppt课件
白马寺译经 《四十二章经》
佛经 翻译 概览
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 北朝进一步发展,唐代臻于极盛,北宋 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马祖毅,1819)
四个阶段:
草创时期(beginning):东汉桓帝末 年到西晋
发展时期(development):东晋到隨 全盛时期(highlight, flourishment):
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 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
西方翻译简史
28
西方翻译实践史
开端《七十子希腊文本》
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 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 译史上最早的译作,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 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 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这一阶段 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 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八卷),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

的最早著作

《圣经》翻译:贺清泰(P.L. De Poirot) ,艾儒略



清末 的翻

林则徐 : “组织翻译活动的 先驱”。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 书”
林则徐在使粤和督粤期间 (1839-1840年)曾组织人员 翻译编纂了《四洲志》
鲁迅
巴金

胡适
梁实秋

郭沫若
冰心

郑振铎
林语堂
期 的
朱生豪 周作人
茅盾 郭沫若 瞿秋白

Unit Two China's Translation__ History

Unit  Two China's Translation__ History

Ⅱ.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1. There are very few tourists and they don’t spend because they can’t afford it. 2. “You want me to tell you what my husband thinks? If you want my opinion, I will tell you my opinion. I am not going to be channeling my husband,” said Hilary Clinton in early August of 2009. 3. I don’t think the US will ever be cured of Islamophobia.
It was an age when science was gaining importance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during these two centuries were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basic sciences as mathematics, geometry (几何学) and astronomy(天文学).
Lin Zexu, the special imperial envoy to Guangdong province in 1838, was regarded as the first Chinese who opened his eyes to look at the outside world. Yan Fu, has not only translated many western books on sciences, but put forwards the famous three principles on translati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西方翻译简史第二讲(古代和中世纪)

西方翻译简史第二讲(古代和中世纪)

239?恩尼乌斯 Quintus Ennius 前239?-前169
• 古代最有影响的拉丁诗人,被誉为罗马文学之父 古代最有影响的拉丁诗人, • 通晓三种语言:奥斯康语、希腊语、拉丁语 通晓三种语言:奥斯康语、希腊语、 • 通过翻译,把希腊的六步韵律法移植到罗马,对 通过翻译,把希腊的六步韵律法移植到罗马, 拉丁语诗的创作法作了重大改革, 拉丁语诗的创作法作了重大改革,为罗马诗作开 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 古代早期翻译的特点: 古代早期翻译的特点: • 主要是介绍希腊文化,使罗马读者和观众能从翻 主要是介绍希腊文化, 译或改编的作品和戏剧中得到娱乐消遣, 译或改编的作品和戏剧中得到娱乐消遣,对翻译 理论和方法的探究却无人问津 • 经历了模仿希腊文化—把希腊文化视为可以任由 经历了模仿希腊文化— 他们“宰割” 文学战利品” 他们“宰割”的“文学战利品”
• 翻译中所采用的意大利的粗俗的撒图尼乌斯诗体 numerus) (Saturnius numerus) • 译文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却是第一首拉丁诗,也 译文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却是第一首拉丁诗, 是第一篇译成拉丁语的文学作品 • 该译作的一大特点在于,在翻译希腊神学的名字 该译作的一大特点在于, 译者不采用音译, 史,译者不采用音译,而是用类似的罗马神的名 字取代原名 • 这种译法是一种“文化移植”,在当时促进了罗 这种译法是一种“文化移植” 马神同希腊神的融合 • 他受托把一部希腊悲剧和一部喜剧翻译并改编成 拉丁语, 罗马赛会”演出使用, 拉丁语,供“罗马赛会”演出使用,促成了罗马 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诞生 • 一生翻译改编悲剧九部,喜剧三部 一生翻译改编悲剧九部, • 贡献在于第一个把古代希腊史诗和戏剧介绍给罗 马社会并使希腊的诗体、 马社会并使希腊的诗体、韵律适合于拉丁语言

中国翻译史讲义 (2)

中国翻译史讲义 (2)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170页
(三)、 关于“翻译”
• “翻译二字连用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 但其义尚不清楚。”
• 自汉代始,“译”不仅指“通其志,达其欲” 之事,而且把佛经翻译活动也包括了进去。 “翻译”的外延已经开始扩大。
• 宋代高僧法云对翻译进行了定义。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
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对翻译性质的探讨的倾向。但从外延上
唐降格律诗词新体裁,催生六朝志怪小说,激发浪漫主 义文学,使古代文学获得解放。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有170页
佛经翻译的四个发展阶段
一、草创时期(东汉桓帝—西晋,公元148—316) 二、发展时期(东晋—隋,公元317—617) 三、极盛时期(唐—北宋,公元618—906) 四、衰微时期(南宋—清,954—1111)
第九页,课件共有170页
“南方曰象”、“北方曰译” • 《译经篇》这样解释:“今四方之民,译官显著
者何也?疑汉以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
• 及至唐代,翻译活动的概念终于渐发头角。 孔颖达:“译,陈也,陈说内外之言。” 贾公彦“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翻译之名仍是一“译” 字,以“翻译”明确指称 翻译活动的现象始终没有出现。
第六页,课件共有170页
(二)外事机构名称
• 周:大行人下属的象胥 • 秦:典客和典属国
• 西汉:典客——典属国——大行令——大鸿胪——尚书主 客曹
• 东汉:大鸿胪——客曹尚书(南主客曹、北主客 曹)——客曹
• 代表作品: (1)《匈奴歌》—— 古代匈奴族留存下来的唯一的文学作
品 (2)白狼王歌 —— 作者(唐菆(zōu))、译者(犍为
翻译研究又可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宏观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翻译历史概述
2011-03-13
History is the memory of things said and done. Carl L. Becker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廖沫沙
Hale Waihona Puke 一、西方翻译史概述1、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译介 2、4-6世纪(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圣经》翻 译 3、9-10世纪,叙利亚学者用阿拉伯文翻译希腊典籍 3、11-13世纪(中世纪中期),西班牙托莱多的转译活动 4、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翻译作品涉及各个领域, 产生大批杰出译家译作 5、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继续翻译古典译作,开 始对西方近当代作品以及东方文学的翻译 6、1945年至今(二战以后至今),翻译从范围、规模、作 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器翻译 出现。
汉英对照词汇表
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s 佛经翻译 Buddhistic translation 音译 transliterate, transliteration 意译 free translation, liberal translation, paraphrase 译场 workshops for translation 梵文 Sanskrit 四书 Sishu, Ssu shu, the Four Books 五经 Wujing, the Five Classics 儒家学说 Confucianism 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马列著作 Marx and Lenin‘s Works,works of Marxism-Leninism 《毛泽东选集》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二、中国翻译史概述
1、3世纪-13世纪(东汉至唐宋),佛经翻译 2、17世纪-19世纪(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著 作的翻译和中国典籍的外译 3、20世纪初(清末民初),西方社会科学和 文学作品的翻译 4、20世纪中期(1949-1966),马列著作、苏 联文学作品的汉译和毛选翻译 5、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国文学作品翻译
英汉对照词汇表
Septuagint 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 the Latin Vulgate = the Latin Bible commonly used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拉丁文通用本圣经 Toledo = a city in central Spain famo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words. Its churches contain som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art in Spain. // a city in northwest Ohio whose natural harbour is an important port on the Great Lakes-St. Lawrence Seaway.托莱多 King James Bible(also the King James Version)=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produced for King James I of England in 1611, which is also known in Britain as the Authorized Version.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is was the main type of Bible used in both the US and the UK, and many well-known sayings from the Bible come from this translation. It is now used much less often and has been replaced by more modern translations.钦定本圣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