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认识长方体》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
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
什么叫顶点?(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棱长顶点(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认识长方体教案
认识长方体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区分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并能够通过观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长方体。
3. 学生能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这个物体的特点。
Step 2: 导入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几何体,其6个面都是矩形,且相邻两个面互相垂直。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辅助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来理解这个定义。
Step 3: 特点描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配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来辅助学生描述,如“六个面都是矩形,相邻两个面互相垂直”等。
每对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口头分享自己的描述,并进行讨论,以达到更准确地理解长方体的特点。
Step 4: 区分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包括长方体在内的不同几何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每个物体是否是长方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长方体的特点,并通过对比其他几何体的特点来判断。
Step 5: 计算体积和表面积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并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注意四舍五入和保留有效数字的规则。
Step 6: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给出答案的单位。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Step 7: 拓展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 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它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3.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3.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4.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棱柱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直尺、圆规、三角板。
3. 课件:长方体的图片、动画、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形状和结构。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
七、课堂练习:(1)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2)长方体的相对面完全相同。
()(3)长方体的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一个长方体有____个面。
(A. 6 B. 8 C. 10 D. 12 )(2)一个长方体的相对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C. 2, 3, 4 )3. 填空题:(1)一个长方体有____个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书,具体是第47页到4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长方体,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方体模型,以及一些用于绘图的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的特征。
2. 新课导入:然后我会在教材上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一些例题来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当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下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 长5cm,宽3cm,高4cm的长方体;2. 长10cm,宽6cm,高2cm的长方体;3.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cm,宽是8cm,高是10cm,请问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答案:1. 表面积:52cm²,体积:60cm³;2. 表面积:144cm²,体积:120cm³;3. 表面积:376cm²,体积:960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如书本、电视、冰箱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二)新知呈现1. 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教师解释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实物,感受其三维特性。
2. 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棱和顶点,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并通过动手操作,感受长方体的稳定性。
(三)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用积木或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然后讨论并记录它的特征和性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补充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寻一些长方体的物品,测量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初步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但在处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体特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如: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并完成相关练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的认识。
2. 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特征的应用。
四、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盒子,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高为6厘米,求盒子的体积。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否准确,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是否顺利,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的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师提供的长方体模型,观察、触摸和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4.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长方体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长方体的图像,并标注出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给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维品质。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长方体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堂问答评价: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理解。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盒、家具等。
长方体大班数学教案
长方体大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长方体的公式和性质;3.学会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3.长方体的特殊性质。
教学难点:1.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已知条件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学生:笔、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几张长方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2.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吗?它有哪些特征?二、概念讲解(10分钟)1.讲解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个有六个矩形面的几何体,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2.引导学生画出一个长方体的示意图,并标注出相应的边长;3.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所有的边都是直线边,相邻两个面是垂直的。
三、公式推导(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示意图,提问:如果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2.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条件分析,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bc;3.随后,教师向学生解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公式背后的几何意义;4.类似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四、计算练习(30分钟)1.基础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基础计算题,要求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2.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五、巩固和扩展(10分钟)1.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几何体是长方体?请举例说明;2.鼓励学生讨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找到判断长方体的特征;3.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强调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公式;2.学生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与长方体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题目;2.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考虑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篇作文。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力求使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1、研究内容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通过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研究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特别是棱长特征的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上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外形,已具有准确辨认长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
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纵、窥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分享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关键部分。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幼儿园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精心的教案,以引导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份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的教案,旨在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
1、教学目标通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使幼儿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了解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并应用长方体。
2、教学重点学生要求能够准确的将长方体进行分类,学生要能够学会测量和计量长方体的各种长度参数,学生要能够学会识别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准备黑板、彩笔、白纸、相框、十字绣网4、教学过程(1)彩笔画出长方体通过彩笔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并引导幼儿们逐步认识长方体的各个部分:长、宽、高。
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幼儿们用数字来描述长方体的各个部分的长度,以此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数学思维。
(2)找出实物长方体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寻找各种形状的日常用品,引导幼儿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例如可乐瓶、纸盒、书包、桌子等等。
(3)让幼儿手工制作长方体模型引导幼儿们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手工制作自己的长方体模型,期间,教师们可以帮助幼儿们纠正错误,进行指导和教育,以此巩固幼儿们对长方体的认识。
(4)巩固长方体的测量和计量知识在课堂的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和计量的活动,帮助幼儿们掌握长方体不同参数的测量方法,例如长、宽、高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们培养准确测量、计量的习惯,并加深幼儿们对长方体的印象和记忆。
5、总结本次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活动,从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化了幼儿们对长方体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指导、辅导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幼儿们逐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了解长方体的形状特征,总结出长方体的定义。
2. 长方体的性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性质,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对面相等、相邻边不等的特点。
3. 长方体的大小:学生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理解长方体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及大小。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性质的理解和应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3. 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找出长方体的特征吗?2.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验证长方体的性质。
4. 巩固知识: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长方体有____个面,____个顶点,____条棱。
(2)长方体的对面____,相邻边____。
2. 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哪个是长方体?()A. 正方体B. 圆柱体C. 长方体D. 球体(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它的体积是____cm³。
2024《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2024《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并且掌握了一些几何形状的特点和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长方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主动探究的兴趣与意愿。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难点是: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共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物,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准备了练习题和课堂练习,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 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长方形饼干盒、矩形书桌等,引起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和兴趣。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平时见过哪些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希望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长方体的共同特点。
2. 学习新知我将给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实物,找出实物与定义的联系。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和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包括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和计算。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认知。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长方体,感受它的特征。
2.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讲解表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教师解释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长方体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三)》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8月26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掌握有关概念;进一步掌握分数的一些概念,能应用分数的一些概念进行约分和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概念正确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应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揭题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三、复习数的整除四、复习分数1、直接引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复习数的整除及分数的一些概念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表面积和体积问: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分别如何计算?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体积和容积又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何时求一个物体的面积、体积、容积?3、完成书本练习1、2、31、整理概念问:什么是数的整除?ab=c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说这个算式整除?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问:什么叫质数?你能说出几个质数吗?什么是合数?你能说出几个合数吗?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将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可以怎么分?问:质数、互质数、质因数有什么区别?2、做第4题1、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请你举一个分数,并说一下表示什么意思?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2、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怎样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化成带分数?3、做第5、6题4、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5、做第7题6、作业说明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搞清谁能整除谁?谁能被谁整除?两种意思课后感受学生对于整除的很多概念都遗忘较多,重点可放在概念之间的联系上。
《长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验长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1. 长方体的特征。
2. 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1. 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长方体。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如纸箱、文具盒等。
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长方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3. 巩固: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识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 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
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6. 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和完成速度。
3. 测试成绩:进行一次长方体知识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
2. 学生可以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
九、教学建议:1. 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如触摸长方体实物,增强感知。
2.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题目难度,挑战他们的思维。
十、教学计划:下一节课程内容将围绕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的展开图,并能够通过展开图还原长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观察后回答: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④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板书:立体图形)2、出示第19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二、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三、教学新课.(一)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①用手摸
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的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
(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
提问:
1、它的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怎样分?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展开图,按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度量的结果,并指出它的长、宽、高.(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长、宽、高)
2、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3、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4)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注意搞清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模型,量一量长、
宽、高,然后与同学交流.七、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8个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