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溶浸采铀的物理化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素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一类原子。凡质子
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核素则互为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寿命的长短,常用半衰期(t1/2)表示,即衰 减一半所需的时间。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差别很大 。
2)原子弹
连续核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若人工控制使链式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连续进行,产生的能量加热水蒸气,推动发电 机,这是建设核电站的基本原理;若让裂变释放的能量不断 积聚,最后则可以在瞬间酿成巨大的爆炸,这是制造原子弹 的原理。
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结构图

核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没有废气和煤灰,建设投 资虽高,但运行时就没有运送煤炭、石油这样繁重的运输
工作,因此还是经济的。所以发展核电是解决当前电力缺
口的一种重要选择。
据最新消息报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日趋 严重,核电已列入我国的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我国核电
wk.baidu.com
核电站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986年4月26日在前苏联乌克兰基辅市北部的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因人为差错和违章操作发生猛烈爆炸,反应 堆内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人畜 伤亡惨重。放射性伤害,轻者有白血球减少、恶心、呕吐、 脱发等症状,重者则有出血、溃疡、遗传失常、癌症等。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占到总发电量的4%,而目前仅为1%。但有两个问题总是令人
担忧,一是保证安全运行,二是核废料的处理。
• 核电站事故
国际上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核电事故。1979年3月28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因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 使堆心部分过热,致使部分放射性物质逸人大气。但事故 得到及时处理,没有引起爆炸,对人伤害不很严重,只是
核反应可分为核衰变、核裂变和核聚变三大类。1g铀
(92235U)发生裂变时释放能量为8X107kJ,相当于2.7吨煤完
全燃烧;1g氘(12H)发生聚变时释放的能量是6X108 kJ,相当 于20吨煤完全燃烧。核反应过程中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
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所以核能也叫原子能。认识核反
应和研究核能的利用就成为处理能源问题时必须考虑的一 个方面。
内扩散过程——溶浸液从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的毛细孔
和裂隙以分子扩散到颗粒内表面;(溶浸液从固体颗粒外表面到
内表面)
化学反应过程——扩散到内表面上的溶浸液与铀发生化学
反应,同时生成反应生成物。此过程包括化学变化和相变化。
内扩散过程——生成物从颗粒的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散过
程。(溶浸液从固体颗粒内表面到外表面)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时的泄漏事故
• 中国的核电
我国自1982起决定要稳妥而积极地发展核电,笫一座自
行设计的30万千瓦核电站,建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脚下,地
质构造良好,靠山临海。1995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第二 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机组将动工,第三期工程亦在计划中。 此外在广东大亚湾引进两台90万千瓦的核电站已经建成,岭 澳核电站已经通过验收,辽宁建新核电站也已开始筹建。到
在天然铀矿物中,铀多以四价形式存在,如沥青铀矿等。而在
浸出及转化工艺中,绝大部分工序又要利用六价铀的特性,故四价
和六价铀对堆浸生产和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铀的主要化合物有: 硫酸铀酰[UO2 (SO4)2]2-、 硫酸铀酰[UO2SO4]、
碳酸铀酰[UO2(CO3)3]4重铀酸盐[U2O7]2-。
•3)铀的浸出
一般认为铀存在三价、四价、五价、六价四种价态。三价铀呈 紫红色,非常不稳定,极易氧化;五价铀只有学术上的意义,因为 它在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常见的只有四价和六价铀。四价铀呈 蓝绿色,较稳定,但也易氧化,只在还原性介质中才能稳定存在; 六价铀最稳定,呈黄绿色,除非有还原剂存在,否则六价铀能稳定 地存在于溶液、固相或气相中。
•电位、pH
溶浸液欲与铀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要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使低价铀氧化成高价铀;二是要具有一 定的酸度(当用酸法浸出时),即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是随电极 电位和酸度而变化的。
• 浸出过程
外扩散过程——溶浸液从溶液主体(相对于矿石颗粒表面的液
膜而言)经过液膜外面对流扩散和通过液膜内的分子扩散抵达颗粒表 面;(溶浸液从液体到固体颗粒表面。)
• 1.3 核聚变和氢弹
由2个或多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叫核 聚变。每克氘聚变时所释放的能量为5.8X108kJ,大于每克U— 235裂变时所释放的能量(8.2X107kJ)。核聚变有几个方面比核
裂变优越:其一,聚变产物是稳定的氦核,没有放射性污染产 生,没有难于处理的废料;其二,聚变原料氘的资源比较丰富, 在海水中氘和氢之比为1.5X10-4: 1,地球上海水总量约为1018 吨,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氘,提炼氘比提炼铀容易得多。遗憾的 是这个聚变反应需要非常高的温度,以克服两个带正电的氘核 之间的巨大排斥力(从理论计算,要克服这种库仑斥力需要 109℃的高温)。
外扩散——生成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溶液主体。
•影响浸出速度的因素
物理因素——矿石块度、矿石内部结构(节理列隙); 化学因素——酸(碱)浓度、氧化剂、温度。
核科学家并未放弃核聚变的研究,另外一个反应温度低些的聚 变反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以氘和锂(Li)为原料,在特定的强磁 场中,可以发生聚变反应。至于是否能利用核聚变的能量发电,目 前还处于实验室的初探阶段。
• 2 溶浸采铀工艺 • 1)工艺流程 溶浸采铀(矿)过程包括浸出和回收。
浸出过程就是靠加入某种溶浸液溶解矿物,使金属离子稳定在溶
经多次国际会议商讨,现在认为对用过的核燃料中还
有未燃尽的铀,应尽量回收,这样既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又减少废料的放射性。废料中还有些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性 物质和非放射性物质,也应提取分离,这些过程统称为 “后处理”。其他放射性废料应装入特制容器,它具有防 震、防腐、防泄漏等特性。然后将容器深埋在荒无人烟的 岩石层里,使它长期与生物界隔离,其放射性禁锢于容器 内而不扩散核污染。随着核电的发展,核废料的处理是必 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在反应堆的运行过程中和核燃料 的后处理过程中有许多化学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2000年我国有200多万千瓦的核电能力。
到2020年,我国将新建20座左右的核电站,使我国的核
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达到10%左右。
• 核废料处理
核电站废料的处理是非常棘手的事情。U—235裂变产生 的碎核都具有放射性。反应堆工作一定时间后,必需更换新 燃料,卸下的放射性废料就存在着如何处理、运输、掩埋的 问题。早期曾将废料直接埋入地下,但即使掩埋较深,久而 久之地下水总会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扩散。后来又将废料装在 金属桶里,外面加一层混凝土或沥青,弃于海底,在大西洋 北部和太平洋北部都有这些废料的“墓地”。
氢弹的制造原理,就是利用一个小的原子弹作为引爆装 置,产生瞬间高温引发上述聚变反应发生强烈爆炸。太阳 辐射出来的巨大能量就来源于这类核聚变,但我们目前尚
没有办法在地球上利用这类核聚变发电。怎样能取得这样
高的温度?用什么材料制造反应器?怎样控制聚变过程等各 种问题尚无答案。
美国的第一颗氢弹
氢弹结构图
第二章
溶浸采铀的物理化学基本原理
• 1 铀的应用——核能(原子能) • 1.1 核衰变 • 1.2 核裂变、原子弹、核电站
• 1.3 核聚变和氢弹
• 2 溶浸采铀工艺 • 2.1 工艺流程 • 2.2 铀的特性 • 2.3铀的浸出
•1 铀的应用——核能(原子能)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普通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来源于外层电子重排时键能的变化,而原子核及内层电 子并没有变化。另外还有一类反应的热效应却来源于原子核的变化, 这类反应叫核反应。
原子弹
前苏联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 弹
原子弹
原子弹里的U应含93% U—235 (天然铀矿石中U—235 仅占0.75%,其余绝大部分为U—238)。一颗原子弹中有两
块U—235,每块质量都不太大,连续裂变时所释放的能量
不足以引起爆炸,但当两块铀合在一起时,便能在瞬间发 生强烈爆炸。所以在原子弹之中还用一个普通的小炸弹作 为引爆装置,它的爆炸使两块铀挤压在一起发生爆炸。
能维持链式反应铀块的最小体积叫临界体积,其质量 叫临界质量。临界质量与铀块的形状和纯度等多种因素有
关。
• 3)核电站
核电站的中心是核燃料和控制棒组成的反应堆,其关键
设计是在核燃料中插入一定量的控制棒,它是用能吸收中子
的材料制成的,如硼(B)、镉(Cd)、铪(Hf)等是合适的材料。
利用它们吸收中子的特性控制链式反应进行的程度,U—235 裂变时所释放的能量可将循环水加热至300℃,高温水蒸气推 动发电机发电。
液中。其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是很复杂的,主要是反应平衡与反应速 度问题,前者属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后者属浸出中的动力学。
溶浸采铀(矿)工艺流程
•2)铀的特性
铀的化学活性高,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元素。它几乎能与所有的非金
属作用,也能与许多酸、碱、盐起反应。因此,铀化合物化学的内容非
常丰富,已有许多专著。这里介绍的仅仅是与铀堆浸工艺有关的一些铀 化合物化学的最基本的知识。
放射性和放射化学研究的新领域。他们3人共同获得1903年
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为了表彰玛丽发现钋和镭,以及在镭的应用方面所作出的
贡献,1911年瑞典科学院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至此,她
已两次获此殊荣,可见玛丽科学造诣之深,贡献之大。玛 丽把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对荣誉和报酬却看得十分淡漠。 世界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这样赞誉玛丽“在所有的名 人中,居里夫人是少有的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
天然放射性辐射
裂 变
中子诱发U-235裂变形成链式反应
•1.1 核衰变
U,Po,Ra等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放出辐射, 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种过程叫核衰变。天然放射性元素铀 所放出的辐射,在电磁场作用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α辐射、 β辐射和γ辐射。
1896年法国科学家Becquerel H 发现了铀盐的天然放 射性现象,他的同事Marie和Pierre Curie夫妇在1898年铀 矿中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开创了天然
•1.2 核裂变、原子弹、核电站
1)核裂变
1938年Hahn O和Strassman F 研究中子轰击U—235的产 物时,想发现新元素的愿望虽未实现,但却发现了另一类核 反应——裂变。235U原子核受高能中子轰击时,分裂为质量 相差不多的两种核素,同时又产生几个中子,还放大量的能 量,裂变产物的组成很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