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2.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5.风吹草低见牛羊 6.乃善刀而藏之 [见]同[现],露出。 [善]通[缮],擦拭。
7.离骚者,犹离忧也
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
词多义的交叉现象。
负
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辜负,对不起)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 …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用心
美人
因为心思 读书用功
妃 嫔 美貌女子
鱼肉
左右 牺牲
鱼和肉
鱼的肉
侍卫人员 方位词 控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作祭礼的 为正义而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牲畜
崤山以东、 函谷关以西
山东
山东省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 侯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 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 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词类活用
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作状语
动词:使动、作名词 形容词:作名词、作动词、使动、意动
数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 6、感情色彩变化 •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 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 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 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 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 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 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常见”: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 包括120个实词。 • “文中”:有的实词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 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 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 要根据特定语境准确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考试规律
• 以单音节词考查为主 • 考查对形式为选择题,在翻译题中也有涉及
•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之。” •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 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为正义牺牲的人。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 声明。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 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 示走投无路之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就 (1)接近,依 靠 (2)赴任, • (1)金就砺则利 ( ) (3)成 • (2)连辟公府不就( ) 就职 功,达到目的 • ( 3)一蹴而就( ) (4)即,就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5)走向,走上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6)上,登上 • (6)乃谢客就车( )
•
• • • • • • •
(1)背东西,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以背载物 (2)担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负,使……承担 (3)依仗,凭借 (3)秦贪,负其强( ) (4)对不起,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 衣褐( ) (5)违背,背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 弃 (6)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7)覆盖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重要)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 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三)掌握多音多义词音不同,义不同的特点。
如“属”
①读shŭ,意思可以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等、辈,指同一类人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传说中掌管生死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
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于”是“吁”的借字, “说”是“脱”的借字。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 们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 或把句意解错。因此,必须掌握通假字 的基本特点。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 “溟”,水旁,是“海”的意思。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 “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a、他打了人。 b、打掩护。 c、打理公司。
a句为本义, b和c则为引申义。
“尾巴”一词本义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 但在下面这两个句子中却产生了比喻义。
4、词义轻重有变化
高考语文江苏总复习课件:2-8-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而楼 王一川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泥城桥附近有一家餐馆,名为“四而楼”。不少人谈 起这个名称时,只觉得高深莫测,却说不出它的来历,于是便去请教在上海公学 任校长的胡适先生。谁知胡校长想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名堂。 当天夜里,胡适翻遍手头藏书,依然没有结果。胡适人称考证大师,治学素 以严谨著称,他不能容忍自己连一个店名都弄不清楚。第二天一安排好工作,便 径直来到了“四而楼”。店主见来客气度不凡,亲自出面接待,胡适乘机攀谈起 来。 “请问掌柜,贵店的大名十分古奥,不知该作何解?” 老板随口答道:“并无深意,不过是生意人讨个吉利罢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文言实词虽然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却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考查的范围,基本上在教学大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的圈子之内。 (2)考查的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取其中“不正 确”的或“正确”的一项。 (3)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是单音节词,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文言 文中的词语大多以单音节为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 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 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 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 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 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高中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中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前四种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而词类活用除积累外,还要靠理解分析。
从词性的角度说,名词、形容词活用,“多义动词”的词义推断一直是重中之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固然要靠平时的积累,但是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向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1.语境分析法绝大部分的文言实词具有多个义项,词义有模糊性,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词义必然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在理解文言实词时一定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可脱离语境孤立地理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分析:A项,“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的“匡”,据语境应解释为“纠正”,这样才能与后文的“过”相搭配。
答案:A2.词类活用分析法文言实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和含义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都属此类。
因此,理解文言实词必须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分析:依据文意,A、B、D三项的解释是正确的,其中干扰项D 中的“食”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给……吃”;而C项的“谢”应解释为“推托”。
答案:C3.句式分析法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节奏和谐。
把握文言句式的这个结构特点,有助于准确推测词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分析:干扰项D是很典型的对偶句,“北枕大江,南薄五岭”,上一句中的“枕”是动词,意思是“靠近”,下一句相同位置的“薄”也应该是动词,应为“迫近、接近”。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解读训练: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及即尊位及:等到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然”是“这样”的意思古文中常出现如《劝学》中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的句子。
B.“及”是“等到”“到了……的时候”的意思在古文中出现C.“制”句中将“制”理解成“节制”显然不合语境结合下文应解释为“制度”。
D.“诫”是个常用词古文中既可理解成“告诫”也可以理解成“警告”。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两条主要途径:①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②在翻译题中,将重要的实词设为得分点。
此外,断句题(特别是选择题题型的断句题),对特定实词含义的理解是否正确,往往决定断句的正误。
从近些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实词的实际情况来看,其选材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原《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详见《附录》),而且,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单独考查实词的试题,4个选项的4个词都是双音节词,这是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可以肯定的是,对单音节实词的考查依然是主流,对双音节实词考查的导向意义,应该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点的提示。
考查的重点依然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并且是“常见”的那些实词,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
1.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该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知”通“智”;“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
中学教材里把一些古今字也纳入通假字的范畴(如“莫”是“暮”的古字,现被当作通假字)。
通假字以同音替代最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现今已不同音了。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与现在都不相同了。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可能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全国新课标卷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典题仅列试题中与讲解相关的部分。
下同。
——编者)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典题解析〗“振”释为“救济”,符合语境。
(江苏卷)2015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第9单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2013·某某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某某,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某某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试题解读〗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一文言文阅读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精选
通“遍”)《曹刿论战》
注释异体字
[即时小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
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 解析:选 B。解:解除包围。
( )(3 分)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突部出分 特古点代诗的文人阅读”的意思。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即时小练]
技第法二突 部破分3.掌古下握代技诗列巧文各,阅研读句习加考点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技第法二突 部破分A.掌古握代下技诗而巧文,阅从研读六习考国点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第二二部 部分分B.古古代代樊诗诗将文文阅阅军读读以穷.困.来归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技法见突”破。楚掌握人技沉巧,默研不习考出点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绑部着分 他古去代诗县文衙阅读。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
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
解析:选 A。B 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 项,②应解释为“停息”;D 项,① 应解释为“赞扬”。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 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 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 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 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辨析技法】 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
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
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 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 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 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① ②清 拜.河送王书高于岳庭 拜.司州牧
③上堂拜.阿母
①闻业名行. 行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 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 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 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一项 (! !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 而 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 )’ 山东豪杰遂并起 *’ 诚宜开张圣听 !! !! !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 “ 众寡” 是偏义复词, 【分析】 词义偏在 “ 众” 字上, ( 项中 “ 口舌” 、 ) 项中 “ 豪杰” 、 * 项中 “ 开张” 均是并列式合成 词, 意思分别为 “ 说话” 、 “ 英雄人物” 、 “ 广泛” , 只有 & 项中 “ 国家” 是偏义复词, 词义 偏在 “ 国” 字上。 【 答案】 ! & ! ! 【 技巧点拨】 ! 本题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形式上均为并列式合成词, 但偏义复 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相关、 相对或相反, 而一般合成词则不一定如此。阅读时遇 到偏义复词, 一定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词义, 哪一个语素为衬 字, 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 因河为池 ( 城: 城墙。池: 护城河) !践华为城, ! ! 程不识者 ( 爪牙: 帮凶) "宿将爪牙若李广、 !! ( 丈夫: 男子) #古者丈夫不耕 !! ! $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 ( 中国: 中原) !! ( 方: 纵横) %今齐地方千里 ! 折颈而死 ( 走: 行走) &兔走触株, ! 二曰民族少, 三曰劝农耕 ( 劝: 鼓励、 奖励) ’一曰主用足,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去: 前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 !"#$ (’ !$%’ )’ #$%& #’ 下列各句中的 “ 举” 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 )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课件
考点阐释: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 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 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 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 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 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 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 的考查。
六、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 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 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 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 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辨其异 同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善于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 词词义问题。
属:通“嘱”,嘱 咐
•1、例: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 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 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段中 “责备”是重点,也是得分点。前文大 意是说圣人也有缺点,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推 断出“责备”就是“要求完备” 。当然,亦 可用联想比照法由成语“求全责备”来推断其 含义。
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 子曰:“昔者舜欲以乐教天下,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 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思考:三个“一足”的意思相同吗,会是什么意思呢?
也。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 “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 “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 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D项“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 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江苏卷理解实词含义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勤于积累,善于推断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这四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学习多义实词除要通过课本、试题及阅读大量积累外,还要注意:1.寻找义项联系,巧记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
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
【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页眉内容考点十: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精析】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2.考点剖析。
(1)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3.命题规律。
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
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
《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
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真题体验】1.(2013.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答案】C【解析】制:制度。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
实词理解要注意三个联系:联系语境,联系课内,联系语法。
语境分析要放在完整的一个事件中,不可断章取义,这些实词一般在课内都出现,可以先想一想课内的例子,语法分析主要是分析其词性,进而推断词意。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
“之”为代词,“乎”是句末 表疑问的语气词。 “何不”的合音,其中“何” 盍 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 词。
(《庄暴见孟子》) ②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 (《左传》)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焉 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 里”“从哪里”。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齐桓晋文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剖析】 (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揣度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答案 (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第一章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阐释
“常见文言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根 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高考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 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专题九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47张PPT)
解析:C.绳:名词用作动词,约束、制裁。 答案:C
◎借题发挥 :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把知识的积 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联系课文中已学
文言实词的相关知识,再结合卷中词语所处的特定语境,
运用 “ 成语联想法 ” 、 “ 温故知新法 ” 等进行推断,许多 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
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 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 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 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 “ 太湖尾闾在吴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 士,舆论以张咏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
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
众人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好遇上李沆、宋浞、寇准连续推荐 他的才干,张咏因此做了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嘟ㄒ槌啡ス椤⑾ ┦ , 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二州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 被他鞭打至死。皇帝下诏审治他的罪。张咏将诏书封起退还, 并说:“陛下正委派张永德担任边疆守护大职,若因为一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
考点透视 本考点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 “常见实词 ”。所谓“常
见实词 ”,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 和次常用词,主要是指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从词义上看,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在新高考中,语文考试对文言文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下面是文言实词中常见的一些词语及其含义。
一、动词1.行:走,移动,也可以表示做事、从事、执行等意义。
2.致:送达、达到。
3.遂:成功实现、达到目的,如“遂志”。
4.奉:遵从、侍奉,如“奉行”。
5.缘:由此引起,如“缘由”。
6.诱:引诱、劝说,如“诱敌”。
二、副词1.亦:也、同样。
2.乃:就是、即是、仅仅。
3.皆:都、均、全都。
4.俱:一齐、共同,如“俱往矣”。
5.徒:仅仅、不过,如“徒有其表”。
6.恍:模糊、不清楚,如“恍如隔世”。
三、形容词1.忽:突然、猛然,也可表示忽略。
2.久:长久的、长时间的,如“久居”。
3.净:完全、全部,如“净知”。
4.曲:弯曲、曲折、偏。
5.独:单独、独特、仅仅。
6.卒:突然、忽然,如“卒然”。
四、连词1.且:并且、而且。
2.然:但是、可是。
3.或:或者、或是。
4.既:既然、既是。
5.亦:也、同样。
6.若:如果、似乎。
以上就是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实词的含义,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取得高分。
同时,建议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名著,以积累更为丰富的文言文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题:(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然”是“这样”的意思,古文中常出现,如《劝学》中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的句子。
B.“及”是“等到”“到了……的时候”的意思,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项羽本纪》中有“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的句子。
C.“制”,句中将“制”理解成“节制”,显然不合语境,结合下文,应解释为“制度”。
D.“诫”是个常用词,古文中既可理解成“告诫”,也可以理解成“警告”。
“警告”这一义项至今还保留在一些词语中,如“诫勉”。
答案:C。
〖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以前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关系被征召随军。
当初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年纪在十七八岁,在邺下有品行纯洁的名声,善于品评人物,天下的人一致称颂,没有不重视他的。
后来随军到许昌,声誉一天比一天高。
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命令他断绝同客人往来。
起初,明帝还是太子,李丰是文学侍从。
等到明帝登基,得到吴国一个投降的人,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区的名士是谁呢”?投降的人回答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人。
”当时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李丰的名字竟然在吴越广为传扬吗?”后来李丰转任骑都尉、给事中。
明帝死后,李丰担任永宁太仆,因为他的名声超过了他的实际才能,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经常假称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有病满一百天应当停止俸禄。
李丰称病不满几十天,就暂时复出工作,不久又称病休养,像这样达几年。
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及李伟,做官几年之间,都担任郡守。
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告诫两个弟弟。
等到宣王司马懿长久生病,李伟担任二千石的官职,沉溺于酒中,使新平、扶风二郡的治理混乱,而李丰却放任不管,众人认为他这是依仗得宠而不问事。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宣王司马懿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李丰似乎没有什么偏心,所以当时有毁谤他的文字说:“曹爽的权势如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的气势如浆水一样冷,李丰兄弟如游动的光。
”它的意思是认为李丰虽然对外表现出无欲无求,而内心却有所图谋,就好像游光一样。
等到宣王司马懿上奏诛杀曹爽,把车停在宫阙之下,把情况告诉李丰,李丰害怕,立即吓得大气不敢出,腿脚像粘在地上迈不动步了。
到了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提出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要的职位,但自认为同国君联姻,想依附皇上,就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朝廷任用他。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皇帝接连单独召见他与他说话,不知说的什么。
景王知道他们议论自己,请求李丰(告诉他情况),李丰不以实情相告,景王就杀掉了他。
这件事做得很隐秘。
李丰当官前后经历两代皇帝,不把家产放在心上,仰仗俸禄生活而已。
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命令他不得侵占夺取财物,不时地得到皇上赏赐的钱帛,就用来送给亲族;如果是得到赏赐的宫人,别人大多送给自己的子弟,而李丰都把他们给自己的那些外甥。
等到他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的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江苏省《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鉴赏评价 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江苏省《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层级所列的四个考点,本单元涉及两个: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其二,“常见”告诉我们,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其三,“文中”说明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字典的释义,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偏义、活用等语言现象。
课改前《教学大纲》所列必须掌握的120个常见实词(见《附录》),可作为我们复习的范围。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有三个要点:着眼于“理解”,立足于“常见”,侧重于“用法”。
“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所谓“用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词的词性,二是虚词的语法作用,三是虚词与现代汉语语词的对应关系。
尤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2014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
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参见本书“附录”。
备考中,除了必须熟记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兼词和复音虚词。
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透视命题范围:江苏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也涉及双音节词;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考查对象多为常见常用词,即附录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这提醒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此外,近年也偶有生僻词出现,比如,2009年的“魁垒”,2010年的“容止”,2011年的“戢”“蠲”,这类词语的词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命题方式: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实词释义正误判断)和翻译题上。
设误特点:1.不辨词义:主要是针对一词多义的现象,命题者常常用以“甲义项”代替“乙义项”的方式设置错误。
2.忽略活用:命题者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活用前的词义解释它,设置答题陷阱。
3.以今释古:命题者常借用以今义释古义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这种设误角度多针对古今异义词而言。
4.不看语法:命题者常常会通过故意忽略词间搭配,造成词性错误的方式命题。
典题例析例1:(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
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
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 .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 .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 .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思维导引〗A.“归”释为“出嫁”,现代汉语不常见,但为其基本义项,中学教材有“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归有光《项脊轩志》),代入文中亦可通。
B.“容止”应为并列式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容,仪容;止,举止。
不单指形貌。
C.“著”有“明显,显出”“写作”“登记”等意,将“彰显”代入原文可推断意思正确。
D.“庶几”有“差不多”意思,表可能;也有“但愿”的意思,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