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归_辽宁省村镇结构形态应对策略_荣澈

合集下载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郝建峰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采取城镇化牵动战略;农业产业化推动战略;组织培育创新战略;市场化与农业信息化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基层重构战略.
【总页数】2页(P4,38)
【作者】郝建峰
【作者单位】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辽宁,朝阳,1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4
【相关文献】
1.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协调发展——评《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机制研究》
3.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4.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5.湖南商学院专著评介(二十七)以商品市场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评唐红涛副教授《中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村镇经济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村镇经济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村镇经济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村镇经济是指农村地区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涉及到农业、乡村旅游、畜牧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村镇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繁荣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村镇经济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村镇经济市场规模目前,全国范围内村镇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全国有超过X%的村镇通过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的增长。

其中,一些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和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为村镇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村镇经济市场结构村镇经济市场结构多样化,主要包括农业产业、乡村旅游、手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产业是村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还涉及到节能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领域。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广大市场的欢迎。

此外,手工业和服务业也是村镇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村镇经济市场驱动因素村镇经济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驱动因素。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村镇经济发展,推动村镇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其次,农村地区人口的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村镇经济市场的发展。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村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村镇经济市场存在的问题尽管村镇经济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村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村镇经济的发展。

其次,村镇经济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市场的发展潜力。

此外,一些农产品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大,导致市场认知度较低,影响了村镇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村镇经济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农民素质和经济观念的提升,村镇经济市场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未来,村镇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强农村旅游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二是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三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加强对村镇经济市场参与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

辽宁省沿海城镇布局规划设想

辽宁省沿海城镇布局规划设想

辽宁省沿海城镇布局规划设想
王淑华
【期刊名称】《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年(卷),期】1990(007)003
【摘要】辽宁省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城镇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正在形成以大连市与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市大东港和营口市鲅鱼圈港为两翼,全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镇布局体系。

因此。

【总页数】6页(P13-17,12)
【作者】王淑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村布局规划再思考——对扬州市区镇村布局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J], 刘豫萍;罗小龙;吉玫成;何瑞雯
2.辽宁省构建合理城镇体系的初步设想 [J], 郭惠杰
3.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辽宁省城镇集体经济现状、问题及设想 [J],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
4.辽宁省沿海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探讨 [J], 李雅军
5.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村镇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村镇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村镇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们村镇发展的关键一年,按照上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和团队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总结如下:1. 经济发展方面:(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初步成效。

通过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力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种植收入明显增长;(2)农村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突破。

我们通过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一批农村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农村产业的集聚发展;(3)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了改善。

我们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了农村金融服务行动,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融资难题。

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道路改造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对农村道路进行了维修和改造,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交通出行条件;(2)农村供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我们修建了新的水源井和供水管网,解决了部分地区的供水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3)农村电力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对老旧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社会事务方面:(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我们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修建了一批新的学校和教学设施,提高了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2)医疗卫生保障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提高了群众就医便利性;(3)扶贫工作继续推进。

我们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通过发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2024年度工作计划1. 经济发展方面:(1)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继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产业收益;(2)深化农村产业集聚区建设。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辽宁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辽宁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集聚分布 ;当 R=1 时,则为随机分布(见图 2)。
的 DEM 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空间数据云。
作者简介 :张丽恒(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风 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1.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科技文献资料法进行相关内容的整理,构建
本文基本研究框架 ;实地调研法了解和落实传统村落具体 情况 ;GIS 分析法是对辽宁省传统村落以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2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2.1 市域空间分布及均衡性分析
[文献标识码]B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Liaoning
Zhang Liheng, Deng Ge (College of Forestr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China)
截至 2019 年 6 月,辽宁省共入册 30 个传统村落,占全 国 6 819 个传统村落总数的 0.44%,在 31 个省市中排第 24 位,位居全国中后水平。辽宁省传统村落分布状况见表 1。
表 1 辽宁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状况
传统村落分布城市 朝阳 葫芦岛 沈阳 锦州 抚顺 阜新 鞍山
个数
15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19 年 6 月第 16 卷总第 322 期
城市建筑Βιβλιοθήκη 辽宁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张丽恒,邓舸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 :以辽宁省 30 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 ArcGIS 对辽宁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联性进

辽宁省海城市探索多种有效路径盘活农村集体经济

辽宁省海城市探索多种有效路径盘活农村集体经济

辽宁省海城市探索多种有效路径盘活农村集体经济作者:韩月明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9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辽宁省海城市按照“一核两翼”总体思路,以加强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为核心,以强化村委会自治功能和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职能为两翼,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因村施策,探索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海城市393 个村(社区)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40 个。

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增加集体分红收益。

海城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选取161 个村开展试点,完成村集体成员身份界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工作。

目前,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6.2 万人,核实村级资产15.26 亿元,量化股权172 万股。

在此基础上,各村探索将集体资产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持股分红,促进了村集体稳定持续增收。

南台镇二道河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200 万元和村集体土地10 余亩,入股农民合作社发展草莓种植产业,收益10% 归村集体,90%归农民,村集体实现年收益40 余万元。

中小镇中小村将集体荒地、商业门店、机动地等资产折股量化后,通过竞标发包给市场主体经营,集体和农户按3 : 7 持股分红,村集体每年收入30 万元。

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发展物业经济增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海城市农村资产的价值逐步突显。

近几年,通过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发展农村物业经济,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特别是在城中村、城郊村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通过开发建设沿街商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大力发展租赁经济,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些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位于海城市西郊的二台子村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该村原有耕地3800 亩,村民1137 户,随着市区快速扩张,村民耕地全部被征用。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以谷恋村为例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以谷恋村为例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以谷恋村为例发布时间:2023-02-22T00:59:03.00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9期5卷作者:杜庆[导读] 传统村落是原住居民日常生活的产物,在如今的保护更新下,杜庆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市 110168摘要:传统村落是原住居民日常生活的产物,在如今的保护更新下,原住民逐渐搬离村落,出现了严重的“空村”现象。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以晋中传统村落谷恋村为例,从整体结构、内部街巷视线两方面来来解析村落的公共空间结构特征,发现谷恋村的公共空间呈现“三团两带多散点”的结构特征。

通过Depthmap软件,对整合度、控制值、深度值、选择值四个量化指标进行解析,进一步挖掘村内公共空间集聚的中心及可达性。

最后通过视域分析法,对街巷空间的视线整合度进行分析,以人的视觉体验出发,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感。

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对谷恋村的公共空间发展提出相应策略,提高村落中历史空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外来游客的体视觉体验,同时保留村落的原真生活。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公共空间;谷恋村;空间结构1 研究对象1.1 谷恋村概述谷恋村位于山西晋中市祁县,距离川陕要道的贾令镇仅有3公里,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商业经济。

谷恋村是典型的团堡型聚落,四周被田地围绕,村落整体形态趋于正方形,建成区南北长650米,东西宽700米,内部道路多为“丁”字或“十”字路,主次分明。

1.2 拓扑结构模型建立根据所获取的谷恋村的公共空间兴趣点和特征点的分布状况,共计225个,其中兴趣点47个,特征点178个,根据两个节点之间的可达与否,确定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运用pajek软件获得公共空间拓扑关系图,递归的删除仅有一个“邻居”的特征点,得到一个简单的网络。

运用“聚集系数分析”,确认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紧密性。

1.3 轴线、视域模型建立本次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村落建筑范围,不包括村落外部农田,运用CAD将村落中的街巷道路进行绘制,根据空间句法轴线模型绘制原则,运用最长且最少的轴线穿过所有凸空间,绘制轴线地图,之后将所得的轴线地图与兴趣点、特征点叠加。

新型城镇化下自然村落收缩的类型与机制研究.doc

新型城镇化下自然村落收缩的类型与机制研究.doc

2.1 村落收缩
村落收缩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村落转变形式, 主要指向乡村地域经济转型, 地域社会关系 和村落的原始性、 文化性因城市文化的影响而日趋式微的发展趋势。 收缩不是增长的简单颠 倒,不一定改变村落赖以发生的物质环境,甚至可能伴随村落规模的成长与扩张,主要表现 为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衰减。村落更有活力的人口向城镇转移,人口结构随之变化,人口老龄化并 出现萎缩,村落空心化现象普遍。农民的性质发生根本转变,本质上成为现代化、工业化、 城市化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农民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不再具有 “乡民”的 文化特质。 (2)居住空间形态萎缩与空间低效, 组织管理和基础建设效率低下。 (3)经济变迁与活力衰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被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 产模式取代, 人口流动和职业分化日趋频繁, 不再主要依靠土地和农业生产经营来维持生计。 (4)社会结构分解。村落社会通过调整结构更新过时的部分,基于血缘关系为经纬的 宗族共同体的封闭性被打破, 因地缘形成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愈益稀释, 旧有的社会生活半 径消失,人际关系趋于理性和淡薄,情感共同体趋于解体。 (5)文化情感断层。新生代农民频繁迁徙,驻留时间缩减,居民对乡村日益疏离与漠 视,从生活理念到行为方式开始排斥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乡土意识和血缘关系日益淡薄。 随着商业力量的进驻,原住民本真的生活形态消失,村落承载的民俗民风走向衰败。
移导致村落自然收缩, 社会再生产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一定地域内人口减少兼经济收入降 低。 (3)相对融合。村落组织的本土资源不完全是现代性的对立面。新村落建设依托自然 村落的本源特征,尊重乡村社会秩序、文化传统和农民生活方式,在村落原有的基本特征和 有利元素中融入现代理念,引导重构当代新村落的尺度规模、形态结构、交往空间、环境格 局,适度改善居住环境的生产条件,村落内聚力弱化,村落形态由内敛走向松散,良好有序 的村落形态下保持规模的适度稳定。 (4)表面增长。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刺激下,村落人口经济与空间规模等“有形”层 面外向化为增长,乡村发展进程中更具本质意义的内涵——“组织结构”则呈现空心化,自 然村落中富有历史意义的村落结构、村落意象乃至历史建筑等渐趋衰败。 (5)就地转型。政府主导下村落组织向城市社区转变,人口和生产力在原有 “空地” 上集聚,行政管理体制上转变为城市社区管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城市化变更。村落 转型发展是政治家为实现空间的完全城市化出台的执行政策, 这是宏大发展主题下普遍推行 的现代化转型。

辽宁经济形势的理性反思及建议

辽宁经济形势的理性反思及建议

辽宁经济形势的理性反思及建议作者:宋帅官赵玉红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5年第09期[摘要]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持续下滑仍未探底,全省上下在着力保增长促就业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反思实施振兴战略十年来辽宁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未来辽宁应该怎样发展。

通过对辽宁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实施振兴战略十年的反思,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不是十年甚至几十年就能完成的历史任务,还需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整个辽宁较长的发展周期中来考量振兴发展问题。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机制矛盾[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9-0050-04一、对辽宁当前经济形势的理性反思2015年一季度,辽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

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垫底。

这说明当前辽宁的经济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我们要想走出低谷,首先就要分析我省的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在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大好机遇下,抓住机会,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

从过去实施振兴战略十年过程和当前辽宁严峻的经济形势来看,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重要问题。

反思一:辽宁振兴十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为何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从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2003年至2013年振兴十年间,辽宁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增幅12.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2013年辽宁经济增速8.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然而,从2014年开始,经济开始走低,第一季度经济增速7.4%,与全国持平,上半年经济增速7.2%,比全国低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经济增速6.2%,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全年增速5.8%,比全国低1.4个百分点;2015年开始,经济呈现断崖式下滑,第一季度经济增速1.9%,比全国低5.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垫底。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

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面临着空间重构的需求。

村镇聚落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其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构对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空间重构方法通常依赖于经验判断,缺乏科学性和精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方法,以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村镇聚落空间重构的目标。

在现代化进程中,村镇聚落不仅需要满足居住和生产的需求,还要兼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要求。

空间重构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优化居住环境、提升生产效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而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评估现有的村镇聚落空间布局,并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基于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村镇聚落空间数据,包括地理信息、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模拟和评价提供依据。

2. 地理模拟: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村镇聚落进行数字化模拟。

通过模拟,我们可以还原现有的空间布局,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3. 评价指标构建:为了评估现有的空间布局,我们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活质量、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综合评估村镇聚落的空间质量。

4. 评价模型建立:在评价指标构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通过权重分配和综合评分来评估不同的村镇聚落空间布局方案。

5. 方案优化:通过评价模型的运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空间布局,以实现空间重构的目标。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利用基于数字化模拟及评价模型的方法对村镇聚落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

新发展理念下辽宁省国土空间重构研究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辽宁省国土空间重构研究探析

新发展理念下辽宁省国土空间重构研究探析关鹏【期刊名称】《《国土资源》》【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3页(P46-48)【作者】关鹏【作者单位】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国土空间是“时”与“空”、“人”与“源”的统一,针对我省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本底不优、效率不高、品质不佳的短板和痛点,顺应空间规划从增量时代物质计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转型,重构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是新时代赋予国土空间规划事业与规划人的重要使命。

牢固树立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着力塑造安全、集约、高效、持续的生产空间,着力打造舒适、优美、活力、便利的生活空间,着力修复山青、水秀、林茂、海蓝的生态空间,重点做好空间流动、空间协调、空间保障、空间治理四大任务,以高质量规划引领辽宁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发展。

现阶段面临的短板和痛点1.自然资源禀赋约束力强,本底不优适宜人类活动的空间不足,山地多、良田少,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三分之二,坡耕地比重较大且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扣除必须保护的空间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利用的后备乡村生产空间和可建设空间极为有限。

乡村生产空间内部结构不协调,园地、牧草地比重较低,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

沈阳、大连等城市体现人口集聚,而绝大部分城市人口流失呈日益加剧之势。

城镇空间主体功能不突出,乡村生活空间在全省农村人口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不降反增,城市与农村建设用地双增加,成为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独有的现象。

2.国土空间利用粗放过度,效率不高水土流失面积较大,超过土地总面积五分之一。

因生产建设造成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面积近2万公顷。

荒漠化、沙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辽西北,超过土地总面积3%。

沈阳、锦州、葫芦岛、抚顺、鞍山等工业城市和金属矿山周边区域农田受到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营口、大连、锦州、盘锦等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损毁农田现象。

关于农产品价格理性回归的思考

关于农产品价格理性回归的思考

关于农产品价格理性回归的思考
陈向华
【期刊名称】《山西科技》
【年(卷),期】2013(028)001
【摘要】阐述了农产品价格的现状,对农产品价格剧烈动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关注、政策扶持、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陈向华
【作者单位】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4.2
【相关文献】
1.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由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引发的思考 [J], 刘慧贤
2.农产品价格的市场调节中政府功能的发挥及农民利益的实现——基于2010年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思考 [J], 常永瑞
3.对大学生考公热现象应如何实现理性回归的思考 [J], 王洁;林海波;陈露
4.唯有“尚简”才有“常态”——“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向日常教学理性回归的思考 [J], 宋永春;
5.狂欢后的理性回归:对“娱乐至死”命题的思考 [J], 崔可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在村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在村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在村
沈立新;沈淳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1999(000)011
【摘要】村,在我国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

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在村。

本文就村的农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村级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农民增收。

在确保农产品总量的前提下,调活夏熟,调优秋熟,凋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沈立新;沈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
【相关文献】
1.我省召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联席会议 [J], 李明;赵志伟
2.河南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J],
3.河南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续) [J],
4.河南:下发《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J],
5.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郑州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面乡村的失落:理性派抑或乡愁派

直面乡村的失落:理性派抑或乡愁派

直面乡村的失落:理性派抑或乡愁派
王君柏
【期刊名称】《社会观察》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正>以中国地域之辽阔,东西南北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发展先后之差异,贸然地说农村如何,都难免有例外的情形出现。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有一个大致的判断,那就是广大的内地乡村,已然开始衰落,越是远离经济中心,衰落的程度越是迅速、决绝、彻底。

理性派抑或乡愁派对于当前乡村衰落的趋势,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首先有一部分人是不承认这一趋势的,认为农村这些年来取得巨大的成就,收入一直
上升,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王君柏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美学的"第三种"视角——重审西方近代美学的经验派与理性派之争 [J], 陈开晟
2.你是理性派还是感性派? [J],
3.你是理性派还是感性派? [J], ;
4.你是理性派还是感性派呢? [J], 于典(编译)
5.欧洲近代经验派与理性派哲学家关于认识主体问题的分歧与争论(续完) [J], 陈修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空间形态量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空间形态量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空间形态量化研究
王春晖;高金龙;周亚博;侯迎曦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2(44)6
【摘要】文中通过采集哈尔滨市龙江第一村样本的数据信息,运用空间形态量化方法对村落的街区形态及街巷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村落空间形态目前存在的优势和局限,科学高效地促进哈尔滨市村落空间形态的延续与优化,为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空间形态量化研究注入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总页数】5页(P17-20)
【作者】王春晖;高金龙;周亚博;侯迎曦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研究——以郑州市佛岗城中村改造为例
2.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
3.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
4.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原生态"居住形态"的延续与发展——以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居民点的整治规划研究为例
5.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高原城镇传统社会生活空间形态及可持续更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对策

辽宁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对策

辽宁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对策张晓庆;陈明华;左莉【期刊名称】《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6【摘要】在调研辽宁民族地区“三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辽宁民族地区“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基础建设,重在自主创新;切实采取措施,化解农业风险;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等对策建议。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of “three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minority region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problems concerning “thre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ethnic reg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proposal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emphasize innovation, take practical measures, reduce ag-ricultural risks, build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总页数】5页(P582-586)【作者】张晓庆;陈明华;左莉【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相关文献】1.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J], 刘跃2.辽宁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对策 [J], 张晓庆;陈明华;左莉;3.探讨我国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及问题对策——以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现状为例 [J], 卢垚4.扎实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开创辽宁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J], 姜珊;金珠5.乡村振兴视域下破解“三农”问题对策 [J], 罗景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巩固乡镇“双基”建设成果的对策建议

对巩固乡镇“双基”建设成果的对策建议

对巩固乡镇“双基”建设成果的对策建议
何淑丽
【期刊名称】《统计与经济》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近日,西吉县统计局统计执法巡查组对19个乡镇“双基”建设成果进行了回访检查,发现部分乡镇统计“双基”建设成果出现了反弹,即无统计岗位设置、无专(兼)职统计人员、无办公场所的“三无”地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回到老路去了,为了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双基”成果,我粗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何淑丽
【作者单位】西吉县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2.72
【相关文献】
1.固原市原州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J], 刘德海;金小平
2.持续巩固\"家文化\"建设,强化建设成果运用 [J], 于天星
3.大力巩固完善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J], 常文莲; 王明
4.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J], 马海华; 郝乃凤
5.持续巩固''''家文化''''建设,强化建设成果运用 [J], 于天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8期却过程中,若采用直接冷却方法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的污染物质,使其丧失再利用的价值;改直接冷却为间接冷却后,不仅节约了水,而且提高了水的使用价值。

二是采用非水冷却,免用冷却水。

三是合理利用冷却水,不仅达到节水目的,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3)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回用。

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回用也就是非传统式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过去的用水“工程型”为“资源型”“生态型”,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长治市工业企业的主要行业为煤炭、电力、化工与机械等,要在这些企业中宣传“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的指导方针。

4.3农业用水节水措施农业是长治市用水量较大的行业,农业也是总体缺水最多的行业。

长治市农业灌溉为“以供定需”的灌溉模式,水系属于一般“资源型”缺水,节水措施需要采用一定的“工程型”节水措施,同时也需要采取一定的“资源型”节水措施。

提高渠道的防渗率与灌区的管理水平以及田间管网输水效率是农业节水的有效措施。

(责任编辑:白尚平)───────────────第一作者简介:杨丽霞,女,1973年12月生,1996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现为太原理工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030024.ProbeintotheUtilizationofUrbanWaterResourcesandtheWater-savingMeasuresinChangzhiCityYANGLi-xi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situationofthewaterresourcesandurbanwatersupplyinChangzhiCity,andputsforwardsomewater-savingmeasuresforstrengtheningtherationalutilizationofthewaterresources.KEYWORDS: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water-savingmeasure;ChangzhiCity辽宁省位于东北三省的最南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典型东北风貌和人文特色、自然形态与人工聚落环境极为和谐的村镇形态。

从鸦片战争殖民者入侵东北至今,在种种因素影响下,由于村镇的经济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逐渐转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的变迁,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这一变化,村镇的结构形态就应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建造出了迥异于传统村镇的城镇形态。

新的村镇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然而,在村镇形态的变迁过程中,传统村镇形态受到冲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辽宁省传统风貌和人文特色逐渐丧失。

针对上述状况,试根据当前村镇结构形态面临的问题,拟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促进传统村城镇结构形态特色的延续和回归。

1村镇结构形态发展存在的问题现代城镇是辽宁省城市化的空间产物,其结构形态特征体现了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分裂、分化、分解等方式把复杂的自然物变为单纯物,然后又将这些单纯物重组为符合人需要的复杂物。

这种组合过程造成了关系实体的失衡或是异化,使得村镇脱离了原有的发展轨道,走上了一条有异于传统的、不和谐的村镇形态。

1.1形态结构失去地域性每一个村镇都是以自身所处的地域环境为基础连续发展起来的,但从当前辽宁省的村镇空间形态格局发展来看,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等地域性的因素对村镇空间的影响越来越小,村镇空间形态的发展正趋于相同———千镇一面,个性化、地域化的村镇空间形态正在消失。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而且有近40个少数民族镇。

而每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村镇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体化,被“汉化”“同化”了。

汉族的村镇也受影响,追求一种“现代化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从某种程度其发展割断了村镇自身发展的文脉,未来的发展将会失去“自我”。

1.2形态发展失去自组织性同传统村镇的发展模式相比,这一时期的村镇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自发性,所不同的是后者在工业化推动下和经济利益驱动下,自发无序的发展。

大多村镇的结构布局开始从生活型道路为骨架转向以过境公路为骨架,形成跨路或骑路发展的布局形式。

不但如此,在组织规划中,规划单位并没有阻止这种失自然的发展态势,而表现出加强这种趋势,规划出以过境公路为发展轴,几大功能组团沿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如铁岭市的威远堡镇、业民镇等等。

1.3结构规划失去针对性受工业化影响,目前大多数村镇规划缺乏对村镇本身自然环境的研究,同时也缺乏对村镇居民的深入调查,盲目套用理想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形式,同时由于村镇职能由单一趋向于多元,村镇由均质状态向异质状态转化,致使规划盲目追求功能分区和环状的道路网结构,强化城镇的“显性”形象。

辽宁省不少村镇规划都套用大城市规划所擅用的在用地文章编号:1005-6033(2007)08-0102-03收稿日期:2006-10-15理性回归———辽宁省村镇结构形态应对策略荣澈(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分析了辽宁省村镇结构形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村镇结构形态理性回归的原则,指出了村镇形态理性回归的途径。

关键词:村镇结构形态;理性回归;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102外围规划一条环路,试图限制村镇的外扩,不符合村镇自身的生长要求,其结果往往使村镇的空间发展偏离自身的发展规律。

2村镇结构形态理性回归的原则传统村镇的结构形态在当前的村镇建设中或是渐渐失落,或是外观形态趋于同化,要促进村镇传统结构形态的理性回归,必须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调整村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为前提,确定适合于小城镇的建设模式,从而促进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2.1适度原则传统村镇和近现代村镇的结构形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适应社会发展产生的。

现代村镇虽然存在问题,如果又将其完全回归到传统村镇的形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回归要有“度”,要理性回归。

所谓理性回归就是要适应现代村镇发展要求的、将从工具理性走向主体理性的全面复归。

2.2自组织演化与规划设计相结合原则传统村镇在自组织演化机制引导下发展得井然有序,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的城镇发展可以摈弃城市规划,因为现代城镇的发展与传统村镇面临着不同的环境。

针对当今村镇建设复杂的内外环境,应将自组织演化和城市规划这两种作用机制相互结合,形成互动的机制,才能引导村镇空间向有序化方向发展[1]。

2.3硬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村镇结构形态发展的模糊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对村镇未来发展的预测只能是相对的近似,不能用纯粹硬性的方法来认识村镇形态,否则只能导致面对大量不定性的尴尬[2]。

村镇规划要有强制性、硬性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弹性的成分,在各种干扰因素的作用下,仍能保持其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村镇形态理性回归的途径3.1地域文化的回归地域文化是指在时空维度不同的地域空间所形成的不同“文化圈”,而独特的“文化模式”则是“地域文化”的内涵[3]。

地域文化的回归就是复归地域空间所特有的“文化模式”,针对辽宁省村镇应包括规划理念的继承和建筑形式的创新。

3.1.1规划理念的继承“天人合一”是传统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这一理念使得传统村镇和谐地发展。

村镇结构形态的回归应首先继承传统村镇的规划理念,具体包括:(1)保护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延续传统村镇的格局。

辽宁省村镇的历史长短不一,对开发建设的村镇要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的研究,弄清历史上该村镇的面貌和演变过程,规划建设是要有意识的保留传统的村镇格局,延续其发展脉络,使其格局能很好地融入自然中和自然和谐发展。

(2)规划新建要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

每一个村镇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规划新建部分要成为村镇的一部分,就要体现出村镇的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现代采取的技术、使用的材料及工艺都与过去不同,但仍然可以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建出既有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又完全符合现代使用功能的村镇,从而也就创建出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村镇。

3.1.2建筑形式的创新传统建筑形式的回归不应单单是照搬当地民居单体的形式,也不仅是在民居上应用一些特有的建筑符号,而是应适应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审美习惯,从而进行创新。

在建筑设计上应该了解当地村镇居民的性格,这种性格要反映到建筑之中。

一方面,是由于设计者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影响所致;另一方面,也在于不同地区的建筑只有充分满足当地人的行为心理要求,才能为人们所接受。

比如:完整的建筑体量,也正符合防寒保温、集中紧凑的空间布局要求;建筑的大块凹凸,适于辽宁省长年天高气爽、日照充足的自然特点,而产生强烈的阴影效果,更加强了建筑的体积感;简洁朴素的装修,又宜于用新技术的手段去表现。

3.2街道形态的回归街道是村镇交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

街道富于连续性和指向性的人性空间也为这种交往提供了可能。

在现代村镇中,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得传统村镇中的主要街道变成了过境公路。

过境公路给村镇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正是如此,使得村镇的商业集中到公路的两旁,这样过境公路成为村镇居民交易、交往的场所,过境公路“街道化”。

3.2.1调整道路的功能根据村镇的实际情况,将村镇中的道路明确功能,避免过境公路“街道化”,由于村镇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在街道形态回归上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

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经济发展可以脱离过境公路的村镇,采取在村镇外围规划新的道路将过境车辆引导出去,使车行对居民的干扰尽可能少,调整原有的内部路网结构,重塑街道的交往功能,建立以生活型道路为主的核心区。

对于那些对过境公路有绝对依赖性的村镇,采取土地使用性质置换的方式,尽量将居住区用地置换到过境公路的一侧,避免过境公路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3.2.2村镇内部街道的尺度辽宁省的传统村镇地广人稀,人均占地面积比较大,除了住宅建筑之外,在宅前或宅后有一定的自家院子,再加上宅间宜人的小路,展现了农家田园的生活气息。

但是,随着机动化的发展,现代村镇中的道路往往规划得“宜车”而不是“宜人”的尺度,所以规划得都很宽,其宽度远大于传统村镇中的街道。

村镇内部的道路动辄就是十几米,而路边的建筑高则两三层,低则就是平房,其道路宽度和沿街建筑的高度比为D/H=2,3,……,这样宽的内部道路和这样的高宽比割裂了居民住宅与自然融合的田园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