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论是正式的礼仪还是非正式的礼仪,它们都能 使社会互动进行下去。比如,两个陌生人相遇并 开始谈论天气,他们是在进行一场假互动。然而 这种假互动能使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便以后 进入真正的互动。各种迎来送往的仪式往往都具 有这种特点。 • 角色行为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必需的行为,允 许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只要个人的行为是角色 所要求或规定的,这种互动就是假互动。
第八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互动概述 • 一、互动的概念 • 一个人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或反应总在某种程度 上依赖他人的反应,人们的行为是相互依赖的, 互动就是指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如果两个 人的行为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各干各的,就不存 在互动。
• 二、互动的种类 • 根据三个方面考察:1、行为的计划程度;2、受 他人影响的程度;3、两者的结合程度。由此分为 四种:假互动、非对称性互动、反应性互动和对 称性互动。 • 假互动。特点是:似乎个人的言行是对别人的言 行所做出的反应,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计划来行 动的,或很少受对方的影响。常见于以下两种社 会情境中,一是社会仪式,二是关于角色行为。
• 第三节 互动中的社会交换 • 一、霍曼斯(G.C.Homans)的行为主义交换理 论 • 社会行为本质上说一种交换,而对个体间的面对 面的交往是基本的社会行为。 • 交换论感兴趣的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和获得的酬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对人的关系中 通过和他人的交换得到和失去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些东西有金钱、物品之类的物质的东西,也有 知识、或满足、友情之类的非物质东西。
• 基于这样的事实,社会互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霍曼斯认为,人 们的社会互动就是一种交换关系,是以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进行交换 的过程,个人利益是隐匿于人们社会互动背后的普遍动机,给予他人 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损失、代价,从他人得到的东西对自己是收益或 酬报,结果是他的行为产生了利润,即收益—损失=利润。因此,我 们可以用交换的观点去考察所有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邻居们交换 恩惠,儿童们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 交换让步,讨论者们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交换烹饪技术。甚至在友谊 和爱情中也存在社会交换关系。尽管我们都承认“人与人之间、特别 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最美好和最深沉 的情感”,这一伟大情感可以使人变得无私,变得富有牺牲精神,但 是这种无私奉献有一个前提:即爱情中的奉献和牺牲总是以对方值得 奉献或牺牲为前提的。此外,在爱情中,相爱双方的各种社会资源的 比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相貌, 以及对对方的殷勤程度,都可能成为衡量对方是否“可爱”的尺度, 在门当户对基础上的婚姻是十分普遍的。
第二节 互动中的自我表现 • 一、“自我表现”的观点 • 社会互动的实质在于每个人都借助自己的言语或 行为来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他人表现自 己的欲望,这种表现包括强调自己的某些方面, 也包括隐瞒自己的某些方面。每个人都可能用各 种方式,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试图给别人留下自 己的特定印象,如诚实、富有经验、值得信赖、 风趣幽默等等。
• 4、同他人形成交换关系的人总希望自己与对方在交换中的获得(收 益)与付出能成比例,即对方的付出与获得统治级的付出和获得是一 致的,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应该越多,否则他就会感到不公平或引 起不满、甚至愤怒,设法中止互动。 • 5、一个人越是能经常地、轻易地从另一个人的活动中得到赏酬,这 种赏酬便逐渐贬值。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认识不大珍惜的。 • 6、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互动范围也越广,同他以直接或间 接方式进行互动的人也越多,并对他们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 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另一人时,一般前者主动与后者进行互动, 并在互动中居于主动的地位。没有受到高度尊重的人或社会地位低的 人往往会被迫去寻求同他人的互动。人们的社会地位越接近,互动越 频繁。
• 戈夫曼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观点:“世界是个大舞 台,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互动有如演员相互配合的演戏。人们按社 会剧本的需要(即社会期望的需要)扮演自己的 角色,而他们的演出又受到互动对方的制约,因 此,要使互动能顺利进行,互动的双方都应有能 力运用某种互动技巧,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 管理。人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 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为别人制造“情景定 义”,戈夫曼称这个过程为“印象管理”,在互 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 他人的要求,比如穿衣。
• 在行为表现中又可分为两部分:1、个体比较容易 控制的自我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手势等;2、 个体不甚留意或未加控制的比较随便的流露,其 意义比较隐含。在日常互动中,个体上述两个部 分的表演往往不一致,使互动对方对其行为的 “真实性”产生怀疑。所以,要制造真实印象, 就要对后一部分“未加控制”的流露进行适当的 控制。“你自然些”,这是人们对互动技巧不熟 悉的人最常见的告诫,它说明成功的互动,应是 既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又能使对方觉得“未 加控制”。而“做作”,无非是指个人对自己的 行为控制过于明显。
• 戈夫曼进一步指出,象真正的演戏一样,日常互动中的自 我表演也有前台后台之分。前台是表演场合,后台相对于 前台而言,是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表演者在后台为前 台表演作准备,掩饰那些不能在前台表演的东西;从前台 退入后台,表演者可以放松、休息,可以使用不能在前台 使用的动作和语言,如比较随便的行为等。 • 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比如,相对于工作单位,家庭 是后台;在家里夫妻吵架,如有客人到来,这个后台变成 了前台,立即休战,显出和睦。 • 戈夫曼还从戏剧舞台中借用了“剧班”概念来说明互动, 如果说个体表演者表演的只是自己的特征,那么,剧班表 演的是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一对夫妻表演他们的婚姻关系 和家庭生活,领导班子表演他们之间的团结。剧班的表演 更富有技巧,因为涉及到剧班成员的共同表演和相互配合。
• 三、互动中的相互理解(加芬克尔的本土方法论、 日常生活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 ) • 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于上世纪60、70年代 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方法论力求分析人们在日常 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该理论认为,一 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全部日常互动均有某些“民 间”的规则支配着。换言之,每一种族群体成员 都具有某些对世界的常识性知识和公设,这是他 们解释世界的特定“方法”,也是他们进行互动 的基本规则。
• 第一步。先请被试作自我介绍、自我评价; • 第二步。一个月后,安排被试与一个假被试交谈,分两种 情况: • 1、假被试故意表现出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吹嘘自己; • 2、假被试故意表现出十分谦虚、过于自卑,什么都不如 别人。 • 实验者要求这些被试向对方介绍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 第三步。比较这两组被试的自我描述与他们一个月前的自 我描述有什么差别。结果发现:被试的自我表现在很大程 度上受对方交谈者的影响:在第一组中,被试的自我描述 比一个月前出现了许多优点;而在第二组,出现了许多不 足与缺点。 • 实验表明:一个人在某种陌生的环境中,不知道自己应该 如何适当地、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时,往往把与他互动的 人的自我表现作为一个参照点。
• 非对称性互动。个人的行为是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依据,可 是他人却是按自己的计划来行为的,比如,人事官员接待 求职者的谈话。 • 反应性互动(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 模仿和暗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真正的互动。 在这种互动中,人们忘却了自己原来的计划,完全是在对 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比如,影院着火观众往外逃。 • 真互动(对称性社会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个人以一定 的方式对别人作出反应,但却是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 的,比如,竞争,辩论、交谈等。
• 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就要运用一些手段、工 具来装点门面,比如,墙上贴张画、使用昂贵的 包,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等。戈夫曼对此还 作了区分:外部设施,布景和道具,如办公室装 潢、家具、摆设等;个人装扮,如衣着、姿态、 表情等。个人装扮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仪表,这 是人们身份的外部标志;二是举止,这是人们扮 演角色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 人们的自我表现,往往根据相互关系中对方的特点而采取 某种相应的对策,如果对方表现出自高自大,则个人的自 我表现也会发生自尊的倾向,表示自己并不落后于对方。 这种情况在双方发生矛盾时尤为明显,如果双方吵架时各 不相让,往往会愈演愈烈,如果一方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 则对方也会有所收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方谦让, 则另一方也往往会谦让,原因在于社会互动中对方本身的 特点往往会影响着另一方的自我表现。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京等人曾作一实验,发现被试的自我 表现多半与对方的表现相吻合。研究过程如下:
• 在社会互动中,各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个不相同的, 同一个人对不同关系的他人,也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态度 和行为。这是因为各人在对人关系中意识到自己与对方的 关系,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所占的地位,因而做出相 应的自我表现。人们对上级、不下、同事、知己、家属等 的态度与行为是很不相同的。如对知己是推心置腹,对上 级是服从,对下级是发号施令等。因此,人们所采取的对 他人的态度与行为,往往是同已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相适 应的,从而表现为多样性。 • 人们由于出于礼貌、或处于对他人的关心等,在社会互动 中往往具有自我克制的态度,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比如, 借了钱给别人而现在正想用钱时,若借钱者主动打招呼表 示过几天再还,自己也会讲,“不急,我这几天不缺钱”。 • 有些人可能出于某种目的,往往在对人关系中作出了不适 当的自我表现,如摆阔,装穷,等等。
•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 会作出与对方表现相反的自我表现。如果与自己 互动的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是讨厌的人, 即使对方表现出的态度或意见与自己相同,但自 己会故意作出相反的自我表现,以显示自己与对 方并不合拍,并不一致,从而与对方保持一定的 社会距离。
• 二、戏剧论 • 戈夫曼专门研究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 面的互动、互动式的角色扮演、隐含的意 义等问题,他之所以研究这些互动细节是 因为,他认为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这些不 公开、隐藏着的社会互动的规律,才使整 个社会生活井然有序。代表作《日常生活 中的自我表演》
• 这些规则包括许多含蓄的理解、期待和背景假设,这些都 是该种族全体成员司空见惯的,因此,一般不易引起人们 的重视,但是,一旦这些规则被违反,就会对社会行为产 生明显的影响。比如穿工作服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会是其 他参与者感到不可思议。同样,一个顾客要多付货款,也 会使人感到不可理解。再如以下对话: • 丈夫:我累了。 • 妻子:你哪儿累了》身体累、脑子累,还是觉得烦躁呢? • 丈夫:不知道,我想是身体累吧。 • 妻子:身体累?那么是肌肉累还是骨头累? • 丈夫:你怎么这样说话。 • 以上对话违背了日常互动中的基本规则,因此互动无法进 行下去。
• 社会交换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 1、人类行为是以受益最大而损失最小为行为准则的。任何群体中, 个体的目标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比如援助别人可能会使自己损失时 间、体力等,根据这种观点,如果没有某种更大的利益,援助行为就 不会发生。因此,援助就成了期待将来得到社会的承认或奖赏等利益 而进行的手段性行为。 • 在社会交换过程中自己价值的满足也是一种受益,如企业家捐钱给慈 善机构是为了得到社会的尊敬,使自己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形象。 • 但不能说明顺社会援助行为。 • 2、交换并不一定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使他人受益的人期待着将 来得到回报;同时,在自己受益的时候,也认为将来必须报答对方。 比如,社会上有一种互为规范,即应该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更 不应该给对方造成伤害或损失,不应该恩将仇报,这样就能使得在这 以后相似的情境中最容易出现的行为,如果 一个人过去的助人行为曾受到赏酬,那么他将乐于助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