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277页)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1h CT
3h MRI T2WI
3h DWI
5d CT 弥散加权像诊断超早期脑梗死
星形细胞瘤囊变区 扩散呈低信号
DWI用于肿瘤鉴别诊断
脑脓肿扩散呈高信号
rCBV↓ 脑PWI示左侧基底节区中心梗塞形成
(局部血容量下降)
脑功能成像(BOLD—fMRI)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
皮质脊髓束走行
1 动眼神经 2 滑车神经 3 三叉神经眼支 4 三叉神经上颌支 5 展神经 6 颈内动脉 7 垂体 8 视交叉
海绵窦结构
脑膜解剖
脑有三层被膜:从外到里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脑膜
1 硬脑膜:分为两层,内层衬于颅骨表面,既骨 膜,外层深入大脑表面,形成大脑镰、小脑幕。 两层硬膜之间可形成静脉窦系统。硬脑膜与蛛网 膜之间为硬膜下腔
脑正常影像解剖
概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 包括大脑(端脑) 、间脑、小脑、脑干、岛叶、
边缘系统 脑室池系统: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诸
脑池 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静脉窦:上矢状窦、直窦、横窦、窦汇、乙
状窦、颈内静脉
一 大脑
大脑(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半球由浅到深分为:皮质、髓质和基
小脑上蚓
小脑下蚓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蚓部
齿状核
小脑MRI表现
小脑上、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血供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前上动脉
椎动脉
小脑血供
小脑血供
四 脑干
NS检查、正常、基本病变CT与MRI
2.脑室、脑池、脑沟:由于含有大量的脑脊液,呈长T1、长T2, 即在T1WI呈低信号、在T1WI上呈高信号。
3.脑神经:在T1WI上呈等信号强度, 4.脑血管:由于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区。 5.颅骨和软组织:头皮脂肪组织多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
颅骨内外板、硬脑膜、乳突气房、副鼻窦不含质子呈无信号或 低信号。颅骨板障含脂肪,其中血流慢因而呈高信号。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平扫 增扫
医学影像
CTA
医学影像
CTA
医学影像
CT灌注
利用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获得图象每一像素的时 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然后计算出 各像素的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对比 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 经伪彩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从而了解脑缺血范围 及程度。
医学影像
CT平扫和增强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脑底动脉环
(Willis氏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颅脑MRI正常图像
1.脑实质:脑白质较灰质含水少而含脂多。在T1WI上脑白质信 号高于灰质,而在T2WI上脑白质信号低于灰质。脑垂体信号 高于脑白质。
医学影像
正常头部各组织结构的MRI信号强度特征
医学影像
一、脑血管造影
• 技术:DSA(穿刺法,导管法) • 类型:颈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 • 适应症:
血管性病变 占位性病变 外伤性病变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二、脑CT
适应症: 肿瘤 先天 外伤 方法 • 平扫CT:轴位、冠状位(蝶鞍与垂体) • 增强CT:肿瘤、感染、部分先天性病变 • CTA:颈动脉、椎动脉、脑血管成像 • CT灌注: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和血流灌 注情况等,适用于脑缺血、肿瘤病变 等 • HRCT:颅底、乳突、鼻窦
3.脑神经:在T1WI上呈等信号强度, 4.脑血管:由于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区。 5.颅骨和软组织:头皮脂肪组织多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
颅骨内外板、硬脑膜、乳突气房、副鼻窦不含质子呈无信号或 低信号。颅骨板障含脂肪,其中血流慢因而呈高信号。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平扫 增扫
医学影像
CTA
医学影像
CTA
医学影像
CT灌注
利用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获得图象每一像素的时 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然后计算出 各像素的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对比 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 经伪彩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从而了解脑缺血范围 及程度。
医学影像
CT平扫和增强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脑底动脉环
(Willis氏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颅脑MRI正常图像
1.脑实质:脑白质较灰质含水少而含脂多。在T1WI上脑白质信 号高于灰质,而在T2WI上脑白质信号低于灰质。脑垂体信号 高于脑白质。
医学影像
正常头部各组织结构的MRI信号强度特征
医学影像
一、脑血管造影
• 技术:DSA(穿刺法,导管法) • 类型:颈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 • 适应症:
血管性病变 占位性病变 外伤性病变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二、脑CT
适应症: 肿瘤 先天 外伤 方法 • 平扫CT:轴位、冠状位(蝶鞍与垂体) • 增强CT:肿瘤、感染、部分先天性病变 • CTA:颈动脉、椎动脉、脑血管成像 • CT灌注: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和血流灌 注情况等,适用于脑缺血、肿瘤病变 等 • HRCT:颅底、乳突、鼻窦
5.30 20140530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学)-张景峰
脑水肿区内有散在出血灶,伴占位效应 广泛性脑水肿 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
常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组织内,多发生于 额颞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不同 CT平扫:急性期呈类圆形高密度灶,界清 MRI平扫:信号变化取决于血肿期龄
硬膜外血肿
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血液积聚在颅骨和硬膜之间 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灌注加权成像(PWI):脑缺血、脑肿瘤诊断与鉴别
脑功能定位:利用BOLD原理对脑皮质功能区定位
脑外科术前方案制订;术前癫痫灶定位
1H磁共振波谱(1H-MRS):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2.04 ppm) 含胆碱的化合物 (Cho:3.22 ppm) 肌酸和磷酸肌酸 (Cr:3.0 ppm 和 3.9 ppm ) 谷氨酸/谷氨酰氨(Glu 2.2-2.4, Gln 3.6-3.8 [Glx]) 肌醇 (mI: 3.27、3.52、3.61 ppm)
蝶鞍:11.5mmx9.5mm 内耳道:宽<10mm,平均5.5mm 生理性钙斑: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
化、床突间韧带钙化、脉络膜丛钙化
正常表现-X线平片
正常影像表现—X线平片
正常表现-脑血管造影
影像特点:走行迂曲、自然、恒定,逐
渐变细,壁光滑,分布均匀
颈内动脉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额极动脉 胼缘动脉 胼周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额顶升支 顶后支 角回支 颞后支
脑皮质萎缩: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髓质萎缩:脑室、脑池扩大
脑积水:
交通性: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池增宽 梗阻性: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不增宽
脑内血肿
常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组织内,多发生于 额颞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不同 CT平扫:急性期呈类圆形高密度灶,界清 MRI平扫:信号变化取决于血肿期龄
硬膜外血肿
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血液积聚在颅骨和硬膜之间 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灌注加权成像(PWI):脑缺血、脑肿瘤诊断与鉴别
脑功能定位:利用BOLD原理对脑皮质功能区定位
脑外科术前方案制订;术前癫痫灶定位
1H磁共振波谱(1H-MRS):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2.04 ppm) 含胆碱的化合物 (Cho:3.22 ppm) 肌酸和磷酸肌酸 (Cr:3.0 ppm 和 3.9 ppm ) 谷氨酸/谷氨酰氨(Glu 2.2-2.4, Gln 3.6-3.8 [Glx]) 肌醇 (mI: 3.27、3.52、3.61 ppm)
蝶鞍:11.5mmx9.5mm 内耳道:宽<10mm,平均5.5mm 生理性钙斑: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
化、床突间韧带钙化、脉络膜丛钙化
正常表现-X线平片
正常影像表现—X线平片
正常表现-脑血管造影
影像特点:走行迂曲、自然、恒定,逐
渐变细,壁光滑,分布均匀
颈内动脉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额极动脉 胼缘动脉 胼周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额顶升支 顶后支 角回支 颞后支
脑皮质萎缩: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髓质萎缩:脑室、脑池扩大
脑积水:
交通性: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池增宽 梗阻性: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不增宽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高密度病灶:脑实质急性期血肿
低密度病灶:亚急性期脑梗塞
(二)CT表现
一、颅脑异常表现
1. CT平扫——脑结构改变
➢ 占位效应: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 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 脑萎缩: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质萎缩显示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池扩大,髓质萎缩显示脑室扩大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5. DWI和DTI检查 ➢ DWI异常表现是高信号,见于所有能导致组织内水分子运动改变(主要是受
限)的疾病,如超急性期脑梗死、脑肿瘤和脑脓肿等 • 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越高,信号强度也越高 • 脑脓肿的脓液呈高信号,而肿瘤的坏死灶为低信号,有助于鉴别 ➢ DTI的白质纤维束成像上,可见其受压移位,常为占位性病变所致;也可表 现破坏中断,多见于脑梗死、脱髓鞘疾病,也可为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一)X线表现
脑血管DSA检查 ➢ 脑血管单纯性狭窄、闭塞: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 脑血管局限性突起:颅内动脉瘤 ➢ 局部脑血管异常增粗、增多并迂曲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表现 ➢ 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分离、牵直或扭曲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
颈内动脉DSA: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a
b
右侧颞叶血肿(亚急性期) a. T1WI呈稍高信号;b. T2WI呈混杂低信号,周围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1. 普通MRI检查——信号改变
(5)梗死 ➢ 超急性期脑梗死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正常 ➢ 急性期和慢性期由于脑水肿、坏死和囊变,呈长T1 和长T2 异常信号
一、颅脑异常表现
(二)CT表现
NS检查、正常、基本病变
鼻中隔
中颅凹底 延髓 枕大池 颞叶 桥脑 第四脑室 小脑半球 鸡冠 蝶鞍与垂体 桥脑 小脑半球 额叶 鞍上池 中脑 环池 小脑蚓部
医学影像
额叶
外侧裂
颞叶 小脑蚓部 枕叶
第三脑室 四叠体池
医学影像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松果体 侧脑室后角 四叠体池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头部 豆状核 内囊 丘脑 小脑幕 大脑镰
•脑的静脉系统
医学影像
CT平扫和增强
医学影像
脑底动脉环
(Willis氏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基本病变CT表现
医学影像
一、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病灶
低密度病灶
等密度病灶
混杂密度病灶
医学影像
脑实质密 度改变: 等密度病 变
• 增强CT:肿瘤、感染、部分先天性病变 • CTA:脑血管成像
• CT灌注: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和血流灌 注情况等,适用于脑缺血、肿瘤病变 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平扫
增扫
医学影像
CTA
医学影像
CTA
医学影像
CT灌注
利用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获得图象每一像素的时
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然后计算出
各像素的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对比 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 经伪彩处理得到上述各参数图,从而了解脑缺血范围 及程度。
医学影像
CT灌注
CBF
CBV
TS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1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1.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 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2
第一节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颅脑
1. 头颅X线平片:正、侧位、切位 2. 脑血管造影 3. 脑CT 4. 颅脑MRI 5. 气脑造影及脑池造影:少用
-
12
-
13
-
14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颅脑CT
1.自颅底至颅顶轴位扫描可显示的重要结构:四脑室、 岩锥、内听道、桥小脑角池、垂体窝、鞍上池、四叠 体池、基底核、内囊、胼胝体、三脑室、丘脑、松果 体、侧脑室、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大脑灰质、大脑 白质、大脑纵裂等
2.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呈低密度;脑实质呈 软组织密度,皮质略高于髓质。
小病变、了解血供
3. MRA:脑血管病筛查 4. 特殊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
(DT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脑功能皮层定 位成像(fMRI)
-
5
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一.脊髓
1. 脊椎X线平片:正位、侧位、双斜位,间接判断
脊髓异常,作用有限
2. X线椎管造影:有创,已被MRM替代 3. DSA检查:椎管血管畸形、脊髓肿瘤的辅助诊断
中等高 流空
-
23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五.脊髓CT
➢硬膜囊平扫呈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椎管内;神 经根鞘呈直径1~3mm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侧隐 窝内。
六.脊髓MRI
➢位于椎管中心的带状影,呈中等信号,周围环绕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1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1.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 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2
第一节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颅脑
1. 头颅X线平片:正、侧位、切位 2. 脑血管造影 3. 脑CT 4. 颅脑MRI 5. 气脑造影及脑池造影:少用
-
12
-
13
-
14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颅脑CT
1.自颅底至颅顶轴位扫描可显示的重要结构:四脑室、 岩锥、内听道、桥小脑角池、垂体窝、鞍上池、四叠 体池、基底核、内囊、胼胝体、三脑室、丘脑、松果 体、侧脑室、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大脑灰质、大脑 白质、大脑纵裂等
2.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呈低密度;脑实质呈 软组织密度,皮质略高于髓质。
小病变、了解血供
3. MRA:脑血管病筛查 4. 特殊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
(DT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脑功能皮层定 位成像(fMRI)
-
5
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一.脊髓
1. 脊椎X线平片:正位、侧位、双斜位,间接判断
脊髓异常,作用有限
2. X线椎管造影:有创,已被MRM替代 3. DSA检查:椎管血管畸形、脊髓肿瘤的辅助诊断
中等高 流空
-
23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五.脊髓CT
➢硬膜囊平扫呈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椎管内;神 经根鞘呈直径1~3mm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侧隐 窝内。
六.脊髓MRI
➢位于椎管中心的带状影,呈中等信号,周围环绕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 3、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 4、MRI(核磁共振成像)
脊髓病变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纵裂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 1、脑CT:
灰质(较高密度):灰白色 白质(较低密度):灰黑色 基底节(较高密度):灰白色 骨和生理性钙化(高密度):白色 含脑脊液的脑室、脑沟、和脑池(低密度):黑色
❖ 1、脑出血: CT:
1、急性期: 1)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高的肾形、类圆
形或不规则团块;
2)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 3)局部脑室受压移位。 2、吸收期:
血肿周围模糊、水肿带增宽、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
3、囊变期:
1)软化囊腔
2)脑萎缩
MRI :
1、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 号
2、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和T2WI:均 呈高信号低信号
脑萎缩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 2、脑梗死: 1)缺血性 2)出血性 3)腔隙性
3、脑萎缩:
1)脑沟、脑室和脑池增宽 2)脑白质疏松:白质密度不均匀
减低但高于梗死灶。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四)颅内感染
1)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渗出、肉芽肿为其基本病变,可合 并结核球、脑梗死和脑积水。
※ 2、新生儿颅内出血: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七)脑软化
❖ CT: 脑局部呈液性密度,周 围伴有负效应。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八)脊髓病变
❖ 1、椎管肿瘤:
分类: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和硬膜 外肿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 4、MRI(核磁共振成像)
脊髓病变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纵裂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 1、脑CT:
灰质(较高密度):灰白色 白质(较低密度):灰黑色 基底节(较高密度):灰白色 骨和生理性钙化(高密度):白色 含脑脊液的脑室、脑沟、和脑池(低密度):黑色
❖ 1、脑出血: CT:
1、急性期: 1)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高的肾形、类圆
形或不规则团块;
2)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 3)局部脑室受压移位。 2、吸收期:
血肿周围模糊、水肿带增宽、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
3、囊变期:
1)软化囊腔
2)脑萎缩
MRI :
1、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 号
2、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和T2WI:均 呈高信号低信号
脑萎缩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 2、脑梗死: 1)缺血性 2)出血性 3)腔隙性
3、脑萎缩:
1)脑沟、脑室和脑池增宽 2)脑白质疏松:白质密度不均匀
减低但高于梗死灶。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四)颅内感染
1)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渗出、肉芽肿为其基本病变,可合 并结核球、脑梗死和脑积水。
※ 2、新生儿颅内出血: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七)脑软化
❖ CT: 脑局部呈液性密度,周 围伴有负效应。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八)脊髓病变
❖ 1、椎管肿瘤:
分类: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和硬膜 外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颅骨平片
• 脑 回 压 迹: • 脑回压迹为脑回压迫颅内 板变薄 •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 减低区 • 儿童脑回压迹较深,成人 压迹较浅 • 脑膜中动脉压迹: • 压迹起于中颅凹,分前后 两支 • 前支较清而长,居冠状缝 稍后
• 蛛网膜颗粒压迹: • 不规则类圆形密度减 低,边缘锐利 • 对称性分布于额顶骨 矢状窦的两旁 • 直径多在0.5-1.0cm,但 可达几厘米 • 压迹可较深甚或累及 板障和颅外板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 • • • • • • • • (2)炎性钙化: 脑膜结核的钙化多位于蝶鞍附近 钙化大小不等,分布也较为广泛 (3)寄生虫性钙化: 脑囊虫常为多发性钙化 包囊虫可见大环形钙化 (4)脑血管疾病钙化: 颅内血肿多呈团块状钙化 硬脑膜下血肿钙化呈梭形
基本病变表现—DSA
• 颅内占位病变使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 者分离,牵直可者扭曲。一些肿瘤可不同 程度地显影。脑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 金标准,但面临着CTA、MRA日益严峻的 挑战
6
• 1、额上回2、额中回3、 透明膈4、扣带回5、额下 回6、胼胝体膝;7外侧裂 池8、尾状核头;9、岛叶 10、颞横回;12、颞上回; 13听辐射;14尾状核尾; 15颞中回;16视辐射;17、 21侧脑室后角、前角;19、 直窦;20、穹窿柱;22、 楔叶;23上矢状窦;24第 三脑室;25颞下回;26后 支;27背侧丘脑;28压部; 29壳;
• 1、额窦2、眼球3鸡冠 4眶脂体5视神经6直回 9 7眶回8颞上回10视交 叉11漏斗12鞍上池13 侧脑室下脚14泪腺15 桥池16脑桥基底部17、 颞中回18眶腔19四脑 室20小脑半球21小脑 引22横窦23直窦24窦 汇25舌回26小脑上动 脉27海马28基底动脉 29蝶骨大翼30杏仁体 31上睑板32大脑中动 脉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窗宽/窗位
1000
-1000
3、CT扫描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转移瘤
3、CT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MPR MIP VR SSD
3、CT扫描
CTA: 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部分取代DSA功能。 优点:
脑梗死 CBF
发生脑坏死
脑梗死 神经细胞发生缺血性梗 死,其他脑细胞可能有不同程度 受损
脑梗死
坏死过程
炎性反应过程,多核白C,微血 管长入坏死组织 胶质C增生 空腔 空腔结构 周围纤维胶质增生带 ;腔内:液体 +纤维血管网
脑梗死及其阈值和膜衰竭 CBF阈值电衰竭 15-20%以下
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运转受障启动 神经细胞死亡
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 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 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媲美。
三、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CT表现
①密度改变
高密度:
脑出血、钙化、富血管肿瘤
低密度:
肿瘤、炎症、梗死、水肿、囊肿、脓肿等
等密度 混杂密度
脑挫伤(出血,水肿)
脑膜瘤钙化
脑 梗 死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 骨: 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正常颅脑CT表现
MR信号表现
T1WI
T2WI
水-------------低信号-----------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转移瘤
转移瘤
皮髓质交界区多发病灶、结节或环形强化、水肿明显
脑膜转移T1WI+C冠状位
颅骨转移瘤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超急性期:6Hr以内,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期: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 亚急性期:4~10D,血管性水肿,修复开始 慢性期:11D以上,囊腔、胶质增生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死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 时
急性脑梗死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 注,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 回样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 致。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通过室管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外间隙。 CT:低密度,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flair 序列呈高信号。
肿块?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脑萎缩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影像表现
基本表现
血管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脑萎缩 占位效应
血管性水肿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M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死、外伤
血管性水肿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_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四脑外伤
1 .脑挫裂伤 2 .颅内出血 脑内血肿:CT为高密度灶。 硬膜外血肿:CT示颅板内梭形高密度灶,常合并骨折。 硬膜下血肿:CT示颅板内新月状高密度灶,占位明显。 亚急性期呈等密度,慢性期呈低密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3 .开放性脑损伤:常合并颅骨粉碎骨折、脑内碎骨片或异物存留,并 发气颅、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 一 X线平片
头颅正侧位像:观察颅骨骨折、颅缝分离、头颅畸形、颅骨疾 病、蝶鞍情况、钙斑等 颅底像:颅底特别是中颅窝骨结构有否破坏 切线像:颅骨凹陷性骨折、病灶与骨板的关系 脊椎正侧位像:椎管内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 二脑血管造影
适应证: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闭塞、了解肿瘤的供 血情况 禁忌证:严重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良、造影 剂过敏 方法:股动脉导管法 全脑血管造影、颈内外动脉选择性造影、椎动脉造影 动脉期、静脉期、静脉窦期摄片
直肠癌脑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1.脑出血
分期:急性期,吸收期,囊肿形成期 急性期表现:高密度灶,CT值60-8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征 象.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2.脑梗塞
皮质梗塞,出血性梗塞,腔隙性梗塞 皮质梗塞CT表现: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的楔形低密度灶 腔隙梗塞CT表现: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斑点状低密度灶 出血性梗塞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密 度出血灶。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血、钙 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间接征象:水肿、邻近结构是否受压或侵袭、中线结构是否移 位、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种植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叶 vs 颞叶
Moeller TB, Reif E. Sectional Anatomy, Thieme
横轴位各脑叶的分布
基底节区 vs 具体核团
脑室的正常变异
颅脑大血管的影像
表现
DSA影像
后前位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造影
侧位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
CTA
矢状位重建影像
脑组织的信号异常
强化方式的差异
脑水肿-血管源性水肿
• 脑水肿是由于脑组织中液体过多贮积而形成的
脑水肿-细胞毒性水肿
T2WI
DWI
ADC图
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与脑脊液渗透压力有关
脑积水-非交通性
脑室内通路阻塞引起的脑积水
脑积水-正常颅压性
Evan指数大于0.3
脑积水 vs 老年性脑改变
CNS的影像学方法
• X线摄影时代(1895~)
诊断信息少,检查有创
• CT的时代(1971~)
对CNS疾病的诊断具有里程碑意义
• MRI的时代(1985~)
没有离子辐射,最佳软组织对比 划时代意义
• 超声
囟门未闭的小儿
经颅多普勒检查
• 核医学
SPECT:灌注 PET:代谢
鞍区占位病变
垂体微小病灶的检出
鞍区增强表现
视N III IV V2 海绵窦 蝶窦 VI
颈内A
V1
Anne G. Osborn, Brain, 2004
MRI对脑神经的显示
额叶 vs 顶叶
Moeller TB, Reif E. Sectional Anatomy, Thieme
脑叶/脑回的分界
颅骨的溶骨破坏
转移瘤所导致的骨质破坏
生理性钙化
病理性钙化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Fahr病 • 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脑囊虫病钙化
颅咽管瘤钙化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脑组织密度的异常
• 脂肪:-55~-100; • 脑白质:28~32; • 脑灰质:32~40; • 密质骨:>250 • 脑脊液:5±4; • 血液:55±5; • 新鲜凝固血:80±10; • 陈旧凝固血:45±15 • 单位:Hu,Hounsfield unit
神经变性病:MSA
• 多系统萎缩(Shy-Drager综合征)病例
铁离子沉积
铁沉积与钙化的鉴别
钙化与出血在Phase图上的鉴别
钙化
出血
急性MS脱髓鞘斑块的表现
• 女/36岁,
双下肢麻 木7月, 无力4月
脱髓鞘斑块
MS的其他好发部位
• 胼胝体、U纤维,灰质亦受累
医学影像学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1)
第一章 总 论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影像学表现及 基本病变
Outlines
CNS影像学检查方法 CNS正常影像表现
CNS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CNS影像学检查方法
• 头颅X线摄影 DSA、椎管造影
•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 磁共振成像(MRI)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 • 超声成像
绿:上矢状窦
蓝:横窦 黄:侧裂静脉
Leach et al. Radiographics, 2006;26:S19-S42
Vein of Labbé
SWI, MRA and MRV at 3T
不需要造影剂
颅脑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 颅骨骨质异常 • 脑膜的异常 • 脑组织密度/信号异常
• 病灶的异常强化
横轴位
冠状位重建影像
MRA
横轴位MIP
颈内动脉系统重建影像
颈基底动脉系统重建影像
颅内血管变异
脑动脉的基本病变
颅内静脉窦
右侧优势 vs 左侧优势
静脉窦的引流区域
粉:大脑内静脉 绿:上矢状窦
蓝:横窦
黄:侧裂静脉
粉:大脑内静脉 绿:上矢状窦
蓝:横窦
黄:侧裂静脉
粉:大脑内静脉
FLAIR
DWI
脑出血-亚急性早期
脑出血-亚急性早期
脑出血-亚急性晚期
脑出血-晚期
T1WI
T2WI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铁沉积
• 生理性 versus 病理性 神经核团的铁沉积 颅内出血、变性病、痴呆,etc.
• MRI敏感,而且具有场强依赖性
缝间骨
Expert DDX, Brain and Spine, Airsys Ebook, 2011
(一)
骨质纤维异常增殖症
Expert DDX, Brain and Spine, Airsys Ebook, 2011
骨质结构异常
颅骨增厚-正常变异
小头畸形
大头畸形
异常颅骨增厚
• 脑水肿 • 脑积水 • 占位效积
铁沉积
• 脱髓鞘 • 脑萎缩
头颅X片正侧位
X线骨折征象
指压迹—脑回压迹
Expert DDX, Brain and Spine, Airsys Ebook, 2011
颅骨的正常变异
Expert DDX, Brain and Spine, Airsys Ebook, 2011
• X线平片表现
头颅X线正侧位片
CNS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 脑灰质CT值30~40Hu;脑白质CT值25~30Hu
CNS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MRI可观察的结构
• 嗅球、嗅束
Kallmann Syndrome
• 先天性嗅觉丧失
正常头部MRI冠状位
正常头部MRI矢状位
腺垂体与神经垂体
脑积水 vs 老年性脑改变
占位效应
占位效应
颅内压升高
• 侧卧位脑脊液压超过2kPa • 可引起脑组织移位、脑室变形、脑疝形成、垂 体体积缩小
脑疝
• 小脑扁桃体疝:又称枕骨大孔疝
• 扣带回疝:又称大脑镰下疝
脑出血-超急性期MRI
急性脑出血
T1WI
T2WI
Lisanti CJ, et al. AJNR, 2005;26:2033–2036.
基底节层面的比较
幕下结构显示的比较
脊柱与脊髓
CNS正常影像表现及 其变异
颅脑的影像检查方法
• 头颅X线平片
最基本的影像方法:后前位、侧位 显示颅骨骨折、肿瘤颅骨转移、代谢性骨病、 骨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 应注意辨别颅缝、血管沟与骨折线 贴近胶片侧结构显示较清晰
CNS正常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