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跨国公司并够境内企业的新趋势及法律规则

有关跨国公司并够境内企业的新趋势及法律规则
有关跨国公司并够境内企业的新趋势及法律规则

有关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新趋势及法律规则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外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以迅速地发展,其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与并购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缺失已对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民族产业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外跨国公司并购的规制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相互配套,所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已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正在迅速蔓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经说过:纵观世界上着名的大企业、大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并购发展起来的。?并购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并购是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首选方式,并购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跨国并购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并购,同时国内企业的并购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并购投资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对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增强科技开发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利用不好,就会对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民族产业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规范国外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立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新趋势综合中国从20世纪9O年代初开始的跨国公司并购情况,结合全球经济形势,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出现如下趋势:

一)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并购虽不能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相提并论,但对中国来说,发展规模和速度如此之快确实惊人。2005年前个月,全球已经进行了24806宗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了2.06万亿美元;2005到2006年8月份止,并购在中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中国企业的并购金额达到了280亿美金的规模,从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上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二)外商独资企业比例上升,外商在华投资时的“独资倾向”越来越明显。1997年前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合资企业占主体;1997年,外商独资企业首次超过合资企业,占据了多数。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共4.1万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62%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约4.3万家,外商独资企业占%;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约5.6万家,外商独资企业占82% 。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许多合资企业纷纷转变为外商独资企业的现象。如德国汉高、天津汉高都成了外商独资企业。最近几年有些外商甚至在并购之后还彻底放弃原有品牌,改用自己的品牌,使得我国企业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消失殆尽。

三)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领域拓宽。2000年以前并购领域以制造业为主,包括汽车、化工、医药、家电、机械、建材、食品等;2000年以后除制造业外,服务业的跨国公司并购明显增多,包括金融、电信、商业、房地产、航空运输、网络资讯服务、媒体广告等,另

外还包括第一产业的矿业,如荷兰皇家壳牌购买中国石化股票等。这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放宽对服务业的准人条件有很大关系。另外,I1r产业的技术进步和金融衍生物的发育也为跨国并购创造了条件。为了增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力,提高市场份额,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的对象已经从零散的单个企业收购转向行业性收购,从开始时在饮料、化妆品、洗涤剂、彩色胶卷行业大量并购国内企业基本形成寡头市场的竞争格局后,又向通讯、网络、软件、医药、橡胶轮胎等行业扩展,以谋求更大范围开展并购活动。

四)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后正逐渐形成市场垄断地位。如跨国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28%上升到现在的35% 以上。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跨国公司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例如,在感光材料行业,1998年以来,柯达出资3.75亿美元,实行全行业并购,迅速获取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2003年lO月柯达又斥巨资收购了乐凯20%的国有股,全面控制国内数码冲印市场;在移动通讯行业,摩托罗拉、诺基亚和三星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在软饮料行业,可/2I可乐、百氏可乐基本控制了国内大中城市的饮料市场等。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在我国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人壁垒,以便可能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五)跨国公司已经走出过去的分散性、随机性的并购模式,转向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并购同一地区所有企业或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如,香港中策公司开始并购山西太原橡胶厂,随后的两年里,先后投资ll亿元人民币,与泉州37家国有企业、大连轻工系统101家企业合资。与此同时,还与杭州橡胶总厂、啤酒厂、电缆厂、低压电器总厂合资,把国内不同行业的180家企业成批改造成家合资公司。这些公司均由中策公司控股5l%以上,从而引起了轰动全国的“中策现象”。

六)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地区集中化。跨国公司并购的投资地与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地区十分吻合,明显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完善、企业成长规模大的城市,如大连、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南京、广州等地。

二、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于对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实践经验缺乏,加之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在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一)跨国公司在某些限制性行业进人太深,尤其是通过间接并购,已进人到对跨国公司禁止或限制的领域中。由于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立法较为滞后,专门性的跨国公司产业政策立法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空白,有关跨国公司行业准人的规定多散见于一系列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中,这导致了跨国公司在某些限制性行业进人太深,尤其是通过间接并购,进入到对跨国公司禁止或限制的领域中。虽然我国相继制定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两部规章,它们对于促进我国外资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和跨国公司结构的优化以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也确实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外资产业政策立法只是针对了新建这种增量投资方式,而不对跨国公司并购尤其是跨国公司并购这种存量投资方式做出任何明确规定,不足之处显而易见。

二)跨国公司进行垄断性并购,在国内某些行业已经或正在形成跨国公司企业的垄断,如电子通讯、日化产品、医药等行业。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益,然而追求效益的同时,难免会产生垄断问题。垄断容易造成东道国的幼稚工业受到压制,市场被寡头控制,原有的竞争秩序遭到破坏。因此,制订《反垄断法》,将“可能损害有效竞争”

的并购作为垄断行为在《反垄断法》中加以严厉禁止是世界各国反对垄断的惟一有效的法律途径。

然而,在我国至今尚无一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门的《反垄断法》来限制垄断,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只是大多散见于各种不同层次、级别的法规、指示和条例中。跨国公司并购所造成的市场垄断妨碍了公平竞争,对我国民族经济形成强烈冲击,恶化了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生存环境,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对并购资产压价并购,尤其是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作价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探究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我国目前还是缺乏对跨国公司并购活动的法律对策及监督的有效机制;产权交易主体不明确;并购中对国有资产的评估缺乏规范,忽视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资产评估过程不透明,私下交易多,缺乏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一些出售国有资产者急于求成,往往是利用并购的契机筹集资金来摆脱资金困境,或谋取其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四)在我国,由于近几年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还未建立一套专门的跨国公司并购审批制度。仅有的专门涉及审批问题的规定也太过原则性,且制度相当零乱而难以操作,存在审批权限过于下放、审批权行使混乱、审批环节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弊端。譬如,1989年《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被兼并,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审批。而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地方管理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要经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国务院审批。这种不系统、不统一的法制状况不利于企业产权规范化、合理化流动。实践中,我国跨国公司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我国现行的逐一复合制审批,即跨国公司的引进不论项目、投资额大小,均应经过不同层次、级别的审批机构审批,制度效率极为低下;而我国用于指导审批时依据的跨国公司法及其它有关企业兼并和产权交易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则又存在着层次较低以及政出多门而导致的审批要求各不相同甚至冲突的问题。总之,审批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经常出现地方政府擅自批准出售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失控等种种不正常现象。

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跨国公司在对我国企业进行并购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知识产权保护、资产评估、并购相关方的权益保护、跨国公司缴付等问题。而在这些方面,我国现行立法依然没有摆脱过于原则化、简单化,缺乏预见性和难以操作等问题。

三、规制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思考一)建立、健全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的审查法律制度。跨国公司并购审查制度是保障东道国经济利益、维护东道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都已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跨国公司并购审查制度。我国应根据新形势需要,修改现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并针对目前的并购新趋势、新特点,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跨国公司企业法》和《并购法》。《跨国公司法》应首先对跨国公司的概念和具体形式作出规

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对跨国公司的待遇原则。原则上应以国民待遇为主,但对跨国公司投向的原则和范围亦应作出严格规定,并将《产业目录》纳入《跨国公司法》的范围,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予以适时的、适当的调整。尤其是对于限制性产业,应具体规定有关产业跨国公司进入的程度,如规定跨国公司所占股权的最高限额等。对于向鼓励和允许跨国公司进入的产业进行的投资可采用登记制,而对于向限制和禁止跨国公司进入的产业进行的投资则实行严格制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尽快颁布我国《反垄断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健全竞争法体系。《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是现代经济法的核心,它甚至被视为“经济宪法”、“市场经济的基石”和“自由企业的大宪章”。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反垄断法。从这一角度分析,《反垄断法》不仅有利于克服跨国并购的负面效应,而且还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将竞争和垄断控制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因此,西方国家的法律对跨国并购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了严格的防范,如美国的托拉斯法规定,如果一家销售额或资产超过一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要收购一家销售额或资产超过一千万美元的公司须通知联邦贸易委员会和

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并在《克莱顿法》中规定:公司间的任何兼并行为如其效果可能使竞争大大削弱以导致垄断,该兼并行为被认为是非法。美国对企业并购的监管是从反垄断法开始的,并且成为反垄断法的核心。英国也制定了类似美国的企业并购专门立法——《伦敦城收购及兼并守则》。所不同的是,英国没有专门的反垄断法,其对企业并购中的反垄断规制被包含在《1980年竞争法》之中。我国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及构成垄断的条件,并以此作为并购能否被批准的衡量标准。凡是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都必须接受审核,以确定该并购行为是否符合《反垄断法》的要求;若形成或可能形成垄断的都将不予批准。而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应侧重规制跨国公司并购中可能导致的垄断,以维护和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实力。另外,国家在制订《反垄断法》的同时,还应加快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健全竞争法体系。在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过程中,应考虑明确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机关的组成、权限、活动程序、处理方式,对于跨国公司并购中可能采用的商业贿赂、非法融资、欺诈舞弊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应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所规定。

三)健全资产评估制度,强化并购交易条件管理。外国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造成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屡禁不止的主要因素是我国资产评估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资产评估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督和管理。应在短期内建立、完善《产权交易法》,科学组建资产评估机构,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对并购进行强制性资产评估。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制订和颁布《国有资产法》,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以杜绝或减少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杜绝跨国公司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明确国有资产的受益主体和责任主体。l6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我国应采取科学的方法,重视对企业的商誉、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加强对评估中介机构的监管,对评估中的恶意欺诈、故意压价、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规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在跨国公司并购的批准或审批部门在审查并购协议时,政府应强化对交易条件的管理,如对民族品牌的培植和维护;达到控股线时,应要求并购企业承担原有企业的负担、保证原有企业新技术开发以及高新技术的滚动转让等。

四)制定《国有资产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国有资产法》,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国有资产的转让过程中,应遵循我国《公司法》以及其它相关法规中有关股权变动及公司合并、分立的基木原则,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特别是要征得公司股东大会同意或由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明确授权,杜绝有关行政领导和个别董事会成员私自决定的情形。在并购的价格上,对于凡国有企业的并购必须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要制定统一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评估标准,将有形资产和企业的商誉、市场、占有率等无形资产都纳人评估的范畴。国有股转让价格应依据被并购公司股票的实际投资价值与合理市盈率,并参考签订协议时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和对股价走势的预测等因素确定,将国有资产出售收人与营运收人区别开来,制定合理的转让价格。除此之外,应当加强对跨国公司到位情况的监督,提高引进跨国公司的质量,从而使国外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在公正、公开、合理、规范的规制中健康发展。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二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 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的发展。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

跨国公司的法律问题(1)

跨国公司的法律问题(1) 本文主论述了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法律责任的处理方式的发展过程,即从严格有限责任论发展到有限责任补充论(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再到企业法观点的出现这样一个过程。指出在处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间的法律责任的问题上,采取何种方法是取决于现实的发展需,而非公司人格方面的必然求。跨国公司的发展现实表明了企业法观点取代严格有限责任论以及揭开公司面纱理论从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跨国公司严格有限责任原则揭开公司面纱实体法观点企业法观点 对跨国公司的称呼很多,例如“多国企业”、“全球企业”、“多国公司”等等,但是对于什么是跨国公司,国际社会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在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1983年特别会议上拟订的《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草案中提出的有关定义的案文:“本守则所用跨国公司一词,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可以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相联系,其中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的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 任。”① 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跨国性组成跨国公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必须设在不同的国家,它的基本模式是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一般情况下,是指母公司或总公司设在某国,并以该国作为企业集团的基地,而在别的国家设立子公司或自己的分支机构即分公司。跨国公司的跨国性主是指其以本国为基地而从事跨越国界的经营之特征,而非求其组成实体必须具有不同的国籍。 (2)公司内部的关联性跨国公司是由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若干实体组成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母子公司模式下,子公司在母公司的管理与控制下进行经营活动。而在总分公司模式下则更体现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因为分公司本身就是总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附属机构。 (3)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跨国公司因为具有跨国经营的特性,所以在其制定战略时,不是仅仅从本国以及子公司、分公司所在的国家出发,而是从整个公司的利益出发,以全世界市场为角逐目标,从全球范围考虑公司

国别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变通.讲解学习

国别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变通 2010-1-13 摘要:当国别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时,折衷范式需要根据投资区位的文化特性如价值观、社会关系、权力距离等因素做出适应性调整,而母国文化特性如商业习惯、顾客偏好、风险与不确定性偏好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产业选择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折衷范式;文化差异;企业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对提高国家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显现出来,跨国公司(MNC)也不得不面对文化差异并且要妥善处理,避免它造成产品认知障碍。国际生产理论,包括折衷范式(OLI)在内,最初都没有直接考虑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是一种“理性”的理论;目前也存在着另一个极端,某些跨国公司行为分析过分强调文化的作用而忽视传统理性假设,似乎原有的国际生产理论都应该在“文明冲突”中推倒重来。其实国家制度、企业组织模式、经营行为偏好等本身就带有文化作用的痕迹,即使是“理性”的折衷范式,其理论框架也是构建在隐含的文化作用的基础之上。鉴于文化差异在影响跨国公司行为与绩效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拟在原有折衷范式的基础上,结合邓宁(Dunning,1997)对OLI范式的后期研究,挖掘OLI框架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寓意,并把它们作为原先OLI变量的影响因素添加进去,用以解释跨国公司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对投资区位选择与投资策略的变通。 一、文化差异及其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影响 世界经济体系中确实存在着思维方式与制度代表的文化差异,如欧美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所代表的东方文化。这些思维方式差异通过企业家精神、商业惯例、工作风格、顾客期望、组织结构、对待外资态度、决策模式等表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与国家竞争力的差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地区文化差异在某些方面有趋同的趋势,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另外一些文化差异如对风险的态度,工作风格等已经固化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而且在一些文化保护组织和民族观念的推动下甚至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跨国公司既是产品和技术全球销售者,又是母国文化的传播者,它们面对的文化差异经常成为跨国经营的障碍。 文化对跨国公司经营行为的影响根深蒂固,举例来说,日本跨国公司的合作行为比美国普遍的多,这和日本长久以来形成的人们互相信任、协调一致的人际关系分不开。面对市场

跨国公司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跨国公司如何规避和控制外汇风险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20071113135 学生姓名:金之毅 指导教师:起珊职称:助教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2010 年 6 月 教务处印制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Abstract.......................................................................... III Keywords.......................................................................... III 前言.. (1) 1了解汇率 (1) 1.1什么是汇率 (1) 1.2汇率产生的原因 (1) 2研究现状及评估 (1) 2.1汇率与现金流关系 (1) 2.2外汇风险及暴露研究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跨国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 (1) 3.1 现金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跨国公司的现金流量 (2) 3.3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现金流量的经济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4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报告与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外汇风险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汇率变化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5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2)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与解决路径

目录 【摘要】 (2) 一、引言 (2)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 (2) (一)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2) (1)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 (3) (2)沟通障碍 (3) (3)种族优越感 (3) (4)主流文化与边缘性文化共存 (3) (二)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 (3) (1)语言与沟通风格的差异 (3) (2)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差异 (4) (3)变革观与风险观的差异 (4) (4)合作意识的差异 (4) 三、文化冲突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4) (一)文化冲突带来的挑战 (5) (二)文化冲突的影响 (5) (1)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影响 (5) (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 四、文化冲突的解决路径 (5) (一)培训 (5) (二)共同价值观管理 (6) (三)本土化经营策略 (6) 五、结论 (6) 【参考文献】 (6)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与解决路径 【摘要】 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本文主要介绍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最后简述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冲突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差异文化冲突解决路径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产品、服务、资本的跨国发展,人力资源也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跨越国界,积极迎接挑战,寻求新的机遇。在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视文化的差异是极其重要的,文化决定了组织的工作思路,决定了组织制定全球化的人力资源规划。跨文化企业在经营管理时,所面对着的是与母公司文化根本不同的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所决定着的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的形形色色的人。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人本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文化管理的核心,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原则。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跨国公司由于国度环境与社会历史的不同,各自形成了不同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文化传统,由此,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重视跨文化管理。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差异,也即文化差异,最主要是指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因素的差异对于跨国经营企业是一项极其重要又复杂的变量。当跨国公司进入另一种文化制度时,常会遇到它文化背景中各种各样陌生的人的行为和方式,并会产生文化冲突。 (一)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后,由于双方民族文化背景差异和双方企业文化风格不同,便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跨国公司的日常运作。产生

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公司一体化战略与本土化战略比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过程中,众多跨国公司面临着种种问题,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因文化差异、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等所带来的跨文化管理挑战及相关的一体化和本土化决策挑战。因此有必要在运用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一体化的必要性,探索并提出了其一体化和本土化各自的优势和策略。本文再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家乐福本土化的成功和百安居哈尔滨店本土化的失败来说明跨国公司本土化所需要的条件,并给与我国跨国公司在一体化和本土化方面一些建议。 一体化,即“全球协调”,是指:将母公司的标准、规范、方法、工艺流程和技巧施加给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对散布世界范围的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整合,以便从规模经济和公司内贸易关系等的协同效应中获利。 本土化,即“当地适应”,是: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偏离母公司的标准,适应东道国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投资营销活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一体化本土化 一、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在生产国际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跨国公司不断调整战略取向,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站在全球竞争的视角, 运用高度一体化战略调整其全球经营网络, 但同时, 各东道国不同经济环境所体现的差异化、多样化, 使跨国公司认识到子公司当地响应能力的重要性, 其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就是典型的一例,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生产、研发以及管理运营, 是其全球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和具体实施。一体化并不否定本土化, 本土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有机结合, 正成为全球性公司的主导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一体化和本土化的策略研究。 Hedlund(1981)认为:在某些经营领域中采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保证在这些领域中达到资源最佳配置。 Leontiades(1986)提出:跨国公司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在东道国取得持续经营成功,甚至可以采取更加彻底的本土化策略,即在子公司采取与母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以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Prahalad和Doz(1987)认为:全球一体化策略与本土化策略的结合,即寻找一体化和本土化的平衡点,实施“思维全球性,行动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在其合著出版的《跨国公司使命:寻求经营本地化与全球一体化之均衡》提出IR模型,并运用IR模型全面分析了一体化-本地化框架。 Hitt和Ireland(1987)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一些领域采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可以有效地保障这些经营领域的协调一致,最终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目标。 吴显英(2006)指出: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其中内部障碍包括公司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公司的人才储备、公司的组织机构与权利分配模式等方面;外部障碍包括当地的文化冲突、当地资源的质量和可获得性等。 蒋燕(2006)指出: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可能遭遇本土反垄断诉讼、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崛起、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管理团队的不稳定

涉及跨国公司的五大法律问题

涉及跨国公司的五大法律问题 【作者】陈翩【作者简介】陈翩(1977- ),女,江西省丰城市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数量日益增多,其活动常常与东道国和母国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东道国和母国发生矛盾。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来解决争端、协调跨国公司的活动。本文讨论与跨国公司有关的五个法律问题:一是跨国公司是否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法律定义;二是跨国公司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三是跨国公司是不是一个法律实体;四是母公司是否应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五是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管制问题。【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法/债务责任/国际管制[中图分类号]D91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34(2001)05-0042-04 从20世纪70年代起,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对跨国公司的活动有了更多的关注。由于跨国公司的活动常常与东道国、母国发生冲突,并导致东道国和母国发生矛盾,因此需要有相关法律来解决争端、协调跨国公司的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开始制定与跨国公司有关的法律。197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研究跨国公司对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并打算拟定全面调整跨国公司关系的普遍适用的跨国公司行动准则。1974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跨国公司专门委员会,并设立跨国公司中心(UNCTC)作为其业务执行机构。但是,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有不同的利益,而且它们的法律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涉及跨国公司的法律问题上,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讨论与跨国公司有关的五个法律问题。一、跨国公司的法律定义什么是跨国公司,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思想的法律定义。起初,人们把跨国公司称为多国公司。1974年,联合国在一份题为《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报告中采用了这样的定义: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国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然而,这一定义仍然不是一个法律定义。1977年,国际法学会在奥斯陆会议上给多国公司下了一个法律定义:多国公司是由位于一国的决策中心和位于他国的营业中心(具有或不具有法律人格)所组成的企业。但这一定义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接受,成为一个官方的法律定义。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在拟定《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时,下了如下定义:本守则所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立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活动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可以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相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可以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这一定义为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团所接受,但仍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团认为这一定义不适用于国有企业。之所以不能就跨国公司的法律定义达成共识,可能与人们对跨国公司的特征没有足够的认识有关。有的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就是多国公司,有的学者则认为“多国籍”并不是跨国公司的必要条件。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可以采取子公司、参与公司、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这些子公司、参与公司、分支机构并不一定具有所在国的国籍。因此跨国公司是以一国为基地,并在一个或更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后来,联合国也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一词更好地表达了这些

跨国经营与文化冲突

跨国经营与文化冲突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849854.html, 2004-07-29作者: jmxu来源:中西慧通(北京)有限公司 大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结果。”在一个这样的企业中,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经理人员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作风等的差异,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如经营目标、市场选择、原材料的选用、管理方式、处事作风、作业安排及对作业重要性的认识、变革要求等等,从而给企业的全面经营隐藏下危机。 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此外,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之外,不可否认,还有投资合作伙伴公司“公司文化”的风格差异。可以说,公司内文化差距越大,产生文化冲突与困惑的可能性与强度就会越来越大。 在一个具体的国际企业组织中,文化冲突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种族优越感、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不同的感性认识、沟通误会、文化态度等等。管理,对世界上大多数管理者而言,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真正有效的管理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进行管理,国际企业组织的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一位国际企业中的经理自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优越,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观对待与自己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员工,必然会导致管理失败,甚至遭到抵制,这类例子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并不鲜见。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与习俗,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态度和感性认识,还会造成沟通上的误会。 从国际企业管理学的角度看,文化冲突的形成原因是国际企业经理人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经营所必须避免与很好解决的问题,否则必然发生文化冲突,而且文化冲突又导致文化困惑,文化困惑又加剧文化冲突,二者的交互影响,会出现以下不良结果。 1.极度保守:文化冲突影响了跨国经理与当地员工的和谐关系,经理们也许只能按照呆板的规章制度控制企业的运行,对员工更加疏远;与此同时,员工则对工作变得不思进取,经理的行动计划实施起来也十分艰难,结果双方都不会有所作为。 2.沟通中断:当经理与职工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自下而上的沟通便自然中断,结果经理人员无法了解真情,双方在不同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3.非理性反应:经理人员如不能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就会凭感情用事。这种非理性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员工非理性的报复,结果误会越多,矛盾越深,对立与冲突更趋剧烈。 4.怀恨心理:对于发生的冲突结果,冲突双方如不耐心的从彼此的文化背景中寻求文化“共相”,而一味的抱怨对方的鲁莽或保守,结果只会造成普遍的怀恨心理。 企业跨国经营由于处在不同“文化边际域”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对一个渴望实现成功经营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不有效管理,还会造成国际企业市场机会的损失和组织结构的低效率。在内部管理上,由于人们之间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行为规范必将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大,增大企业目标整合与实施的难度,提高企业管理运行的成本。在外部经营上,由于语言、习惯、价值等文化差异使得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从而加大市场经营的难度。如我国一些大企业集团在早期开展国际化运营的征途中的所遭受的挫折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加拿大的凯林教授的研究发现,合资企业具有很高的失败率,在全部合资企业中,失败的合资企业大约占30—40%,有些地方可能略低于这个数字。但也可足于证明跨文化给企业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

《跨国公司经营》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学号:

目录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0 1.1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界定 0 1.2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意义 0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1) 2.1企业联合战略 (2) 2.2集中化经营战略 (2) 2.3特色经营战略 (2) 三、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障碍 (3) 3.1 部障碍 (3) 3.2 外部障碍 (4)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中的冲突管理 (4) 五、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4)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出口已成为我国企业出口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跨国经营的发展轨道,活跃在国际市场上。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的思考,从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策略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1.1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资产与经营的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员工人数、实际资本、总资产等。量的指标比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201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了划分。 中小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过程。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中小企业获取更多发展机会、扩大生产销售市场、取得先进技术,同时规避贸易壁垒。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不仅标志着企业走向成熟,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发展选择的最优战略。 1.2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意义 1.2.1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及国有大型企业,但在跨国经营方面,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ABB矩阵式组织结构分析

ABB公司-创立并管理全球矩正组织 一、案例描述: (一)公司简介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在1988年合并而成。现在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1.7万名员工。 (二)战略环境 ●ABB公司最大的业务是生产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 ●ABB公司在铁路运输业是世界领先的。 ●ABB公司的第三系列产品主要是面对非常特殊的一类顾客。 ● (三)战略定位 1988年1月,巴尼维克发表他对ABB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分析,他宣布了新公司的战略方向(致力于电力行业,采取快速变革以求更加面向客户和提高反应效率),介绍了新组织设计的详细内容,提出了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目标、对电力行业的战略和通过一系列兼并和联盟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1988年10月,ABB公司收购了AEG的蒸汽涡轮公司和在1989年2月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分配和传递公司,获得了美国生产导弹和核能设备的Conbustion Engineering公司,快速拓展了ABB公司在北美和东欧的市场。 (四)建立新的组织设计 1.1988年7月,在管理人员的会议中,巴尼维克描述了新的矩阵组织的主要特征,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2.创建管理队伍 3.规定议事日程 4.交流全新哲学理论和价值 5.重组业务 6.新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7.新的战略过程 8.新的系统和控制 (五)面临的挑战 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 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3、矩阵当中地区和业务主管之间不同利益冲突 4、权力下放与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 5、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技术共享的障碍

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浅谈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或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原本是经济学上的名词,在国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为各个领域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至今对于跨国公司没有在法律上形成准确概念。 如何界定跨国公司在法律上的地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律难题,目前各国和地区公司立法及理论尚处于摸索阶段。事实上,关于跨国公司法律地位的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跨国公司视作独立且自治的单个实体之组合,还是将其看作是单一的、整体的经济单元;其二,跨国公司是否是国际法主体或国内法主体。 首先,作为集团性质的跨国公司是多个公司的联合,成员企业既非一个企业,也非没有任何关系的多个独立的企业;成员企业之间经济上既相互联系,法律人格上又各自独立。正是由于这种模棱两可的地位,各国和地区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公司集团的法律态度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实体的态度,即从根本上肯定控制公司及其从属企业是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实体,控制公司无权对从属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英国、美国、法国等均属此类;另一种是企业集团的态度,即允许控制企业对从属企业发出有约束力的指令,以整体的角度对公司集团进行规制,这以德国为代表。然而,一方面,将跨国公司内的各成员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来对待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因为绝大多数子公司的决策受到母公司的影响,仅由子公司承担这种决策的法律后果是不公平的,而且会被母公司利用来逃避法律义务。另一方面,将公司集团在任何情况下都看作一个单一的企业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各个集团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一律将集团看成了个企业,公司集团对子公司作出的任何决策均应当承担法律后果,那么对于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的股东不仅同样是不公平的。 其次,对于跨国公司是否是法律关系主体这一问题,学界并无统一认识。有学者从根本上否定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认为“跨国公司”没有也无法成为法律概念。理由是跨国公司的成员实体都是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而成立的,每一个公司或者企业都有自己的国籍,但对于跨国公司来讲,本身并没有国籍,并且,跨国公司并不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义务或享有权利,各国法律无法直接规范整个跨国公司的具体行为,因此,它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但多数学者认为,跨国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跨国形式,不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但具有国内法主体地位。企业集团在国内法中的法律主体地位是不容否认的。只不过,在目前多数国家的国内法中,企业集团的立法仍处于发展阶段,企业集团享有主体地位的法律领域相当有限。跨国公司作为特殊形式的企业集团,其享有主体地位的法律领域自然也有限。然而,跨国公司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特别是由于其法律结构的灵活性所带来的强大优势,在一国国内社会经济实践生活通常成为重要主体,其活动对于内国法律主体享有权利义务及内国社会秩序均产生重大影响。

浅谈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和应对措施

浅谈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和应对措施摘要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跨国经营,而跨国文化管理是跨国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否顺利地在国际环境下贯彻公司的战略,实现公司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文化是否在跨国公司中很好的贯彻、传播。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在当今跨国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研究如何正确的认识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处于国际化进程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措施,最后针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具体现状,提出建议。 Abstract Economic integration brings u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key characters in the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Whether we can carry through the strategy and realize the goals of the business, to some extend, is decided by whether the culture can be deeply understand in the whole business. To overcome the culture shoc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nowadays. It becomes rather meaningful to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shock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especially for the busines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paper is going to analyze why the culture shock comes out, and in the meantime, propose several pieces of the measurements to settle the problems which are brought out by the culture shock, especially for the Chinese corporations under the very special circumstance. 关键词跨国企业文化冲突文化管理跨国企业文化管理措施企业文化是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科学,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近三十年。客观上说,自有企业以来一直到20世纪上半期,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著,到了20世纪下半期,企业文化的作用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并涌现了一大批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取胜的企业。到了70年代,鉴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功能,理论界开始对它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于80年代形成理论探索的高潮。近十几年来,在跨国企业内部,由于企业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与冲突越发明显。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关注,希望合作伙伴尊重不同文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就越发显得重要了,并已成为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首先,介绍一下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产生原因。一,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

跨国公司论文

浅谈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一、相关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而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措施来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保证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以及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所造成损失的各项活动的总称。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是跨国公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理各类经济问题,对于预计的财务收益和财务损失做出可靠的估计并进行权衡,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外汇风险又可被分为:(1)交易外汇风险。(2)会计风险。(3)经济外汇风险。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管理风险是指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影响管理水平的可能性。管理风险又可被分为:(1)组织风险。(2)财务管理风险。(3)人力资源风险。 (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经营风险可被分为:(1)宏观经济风险。(2)微观经济风险。(3)企业运营风险。 (四)、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可被分为:(1)产品开发风险。(2)技术保护风险。(3)技术引进风险。(4)技术壁垒风险。 三、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风险来源的多样性 由于跨国公司是在不同的国家同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财务风险所涉及范围更加广泛,面对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甚至是环保等众多的影响因素会对跨国公司产生影响,形成各种不同的风险,如东道国的对于资金流出限制措施会给整个跨国公司的资金流动调度带来风险;如国际股票市场的动荡给企业资金融通带来的影响;如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等等。 (二)、风险影响的广泛性 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并不仅仅是单一存在在某一个子公司的,而是整个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所以并不能片面看待,要有整体的观念,原本看起来只会影响到某个子公司财务状况的财务风险,可能会借由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或物资链传递给其他的子公司,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就使得跨国公司在预计财务风险时要全局统筹,如果只是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政,那么反而并不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三)、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以宝洁公司为例

目录 引言....................................................................................................................................... 一、宝洁公司简介 ........................................................................................................... 1.1 宝洁公司概况....................................................................................................... 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1.3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3.1 P&G组织结构分析.......................................................................................... 3.2 P&G经营战略分析.......................................................................................... 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3.4 P&G管理挑战................................................................................................... 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