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价值理论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密价值理论的演变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国富论》一书系统阐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对古典经济学的财富理论以及价值、分配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他的价值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经济理论的演变具有深远影响。
什么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斯密肯定地回答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
”而作为价值尺度的劳动是什么劳动?斯密在这里的解释却陷入了二重的境地,他提出了两种价值理论:一种是生产中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另一种是交换中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
以斯密这种二重的劳动价值理论为起点,西方古典经济学开始了朝两个不同方向演化的过程。
继承斯密前者价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李嘉图,他继承并发展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将古典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的劳动价值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一,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范畴,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二,认为大多数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他们所耗费的劳动量。
他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劳动不能增加其数量的商品,另一类是劳动可以无限增加其数量的商品;三,认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的不是每一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而是“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四,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五,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几点推论。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在其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和商品二因素理论,实现了对斯密和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完善,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然而由于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阶级对立的现实,它开始被视为危险的学说,加之李嘉图未能区分劳动与劳动力价值的理论漏洞被反对派所利用,其劳动价值论于1830年后开始解体。
继承斯密后者价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萨伊、马尔萨斯等人。
萨伊继承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为资本主义经济辩护的政治经济学。
萨伊的经济理论简单概括就是生产创造效用,效用创造价值,价值由三要素形成(劳动、资本、土地),收入在三要素中分配。
萨伊的价值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效用决定价值,供求决定价值,生产费用决定价值。
萨伊的效用价值论作为不同于李嘉图价值理论的另一个流派,在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李嘉图理论解体后,西尼尔、巴师夏等人沿着萨伊开辟的方向,开始了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
斯密之后,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开始了新方向,以马尔萨斯为代表,他们否定供给决定需求的的萨伊定律,提出了需求决定供给的危机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含了投下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而且还包含了另一个价值额——利润,利润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供求关系产生的“让渡利润”,因此只有维持一个非生产的消费阶层的存在,才能避免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供求价值理论引发出的危机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革命的思想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