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F) 2ΔOAB mz (F ) 2 Δ Oab
OABcos Oab
式中为两三角形平
面之间的夹角,即 mO(F)与z轴之夹角。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4 伐里农定理(合力矩定理)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对一点(或轴) 之矩等于这两个分力对同一点(或轴)之矩 的矢量和(或代数和)。这一结论称为伐里 农定理或合力矩定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力与力的投影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力是定位矢量,用有向线段表示
1.1.1 力的概念
有向线段长度代表力的大小 线段的方位和指向代表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用黑体大写字母F表示力矢量 用白体字母F表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F
F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3 力的投影和力的分解
将力F 沿直角坐标轴方向分解
F = Fx + Fy + Fz 力F 沿直角坐标轴分量与在相应轴上投影有
Fx = Fx i,,Fy = Fy j,Fz = Fz k
值得注意:以上各式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推导的, 在非直角坐标系中并不成立。力在轴上的投影是一 个重要的概念,应用投影的概念,可将力的合成由 几何运算转换为代数运算。
第一篇 静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制作与设计 贾启芬 刘习军 郝淑英
返回总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引言
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刚体:即在任何情况下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某一惯性参考系(地面可近似地 看成是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 态。
力F 对z轴之矩可由三角 形Oab面积的两倍表示
mz (F ) Fxyh 2Oab
当力与轴平行(Fxy = 0) 或相交时(h = 0),力对轴
之矩等于零。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力F 对O点之矩: 矢径 r 与力F 的矢积 其大小为 MO(F) = r×F
力偶是一种基本力学量,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只有转动 效应。力偶是一种特殊的力系。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设rBA和rAB分别表示图中的矢径 BA和 AB,矢量
M = rBA×F = rAB×F 称为力偶(F, F)的力偶矩矢量,简称为力偶矩矢。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 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 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 应。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四(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间相 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 一直线,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力偶的等效和性质
在图中空间任取一点O,则A、B两点 的矢径,用rA、rB表示, rBA = rA – rB。
力偶对O点之矩
MO(F,F ') = MO (F) + MO (F ') = rA×F + rB×F ' = (rA – rB)×F = rBA×F
Theoretical Mechanics
所以 MO (F, F')=M
Theoretical Mechanics
所以 mO(F,F ) M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3 约束与约束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基本概念
自由体 非自由体 主动力
约束:对非自由体预先给定的限制运动几何条件 约束力: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 方向: 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
双面约束的约束力方向只能假设,其真实方向 由计算值的正负号确定。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 光滑球铰链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3 光滑铰链约束
汽车变速器的操纵杆底部是一个典型的光滑球铰链约束。
F = Fx i + Fy j + Fz k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2 力的投影
已知力F在直角坐标轴上的三个投影, 其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F Fx2 Fy2 Fz2
cos Fx , cos Fy , cos Fz
F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1 力的概念
力的分类
{ 集中力
按力的相互作用的范围分为 分布力
水池池底所受的 水压力为均布力; 侧壁所受的水压 力是按三角形规 律分布的分布力.
分布力的集度 q lim F L0 L
Theoretical Mechanics
1.3 约束与约束力 柔软、不可伸长的约束物体
1.3.1 柔性体约束
特点 :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约束力是沿其中心线的拉力
FP
FP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2 光滑面约束
光滑面约束: 与物体相接触的是另一物体的光滑表面
特点:作用在接触处;沿接触处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设过任一点O之直角坐标轴为x、y、z,
M M
x (F ) y (F )
yFz zFx
zFy xFz
M z (F ) xFy yFx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力F对O点之矩、力F对通过O点的z轴之矩的 大小分别为
力F2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F2x F2 cos 60 100 N
F2 y F2 cos30 100 3N
F2z 0
F3x F3 cos30sin 45 75 6N
力F3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F3y F3 cos30cos45 75 6N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例题
例1-1 图中a = b = 3 m,c = 2 m。力F1 = 100N,F2 = 200N, F3 = 300N,方向如图。求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解:力F1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F1x 0, F1y 0, F1z F1 100 N
z Fz
O
Fx x
F Fy y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2 力的投影
2.二次投影法
Fz F cos Fx F sin cos Fy F sin sin
z Fz
O
Fx x
F Fy y
Fxy
在直角坐标系中力F 的矢量式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wenku.baidu.com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五(刚化公理) 变形体受已知力作用而 成平衡状态,若将该物体变成刚体(刚化),则 平衡状态不受影响。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目录
1.1 力与力的投影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MO(FR) = MO(F1) + MO(F2)
Mz(FR) = Mz(F1) + Mz(F2)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 称为力偶。
二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平面,两作 用线的垂直距离d 称为力偶臂。
点接触时,约束力为集中力。 线或面接触,用分布力的合力来表示。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2 光滑面约束
滑块为双面约束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几点讨论
单面约束的约束力只能限制物体沿一个方向的 运动 ,方向一般能事先确定。
MO(F) = Mz(F) = ±Fh = ±2△OAB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为代数量,一般规定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力对点之矩在过该点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 轴之矩,这一关系称为力矩关系定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两类基本问题
力系的简化: 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平衡时,作用于物体 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必须满足的条件。 平衡力系:平衡时的力系。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静力学的理论体系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点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约束的分类
柔性体约束
{ 光滑面约束
单面约束 双面约束
{ 中间柱铰链
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 固定柱铰链支座
滚动柱铰链支座
链杆约束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决定于力偶矩矢。
(1)力偶矩矢量M与矩心的选择无关,因而是一个 自由矢量。
(2)决定力偶矩矢的三要素为:力偶矩的大小、力 偶作用面的方位及力偶的转向。
(3)因为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在保持这一矢量的 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空间任意移动力 偶矩矢量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称为力 偶的等效性。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2 力的投影
力在轴上的投影:力与该投影轴单位矢量的标量积
Fe F e
直角坐标系Oxyz的单位矢量为i、j、k,力F在各轴上投影
1. 直接投影法
Fx F i F cos Fy F j F cos
Fz F k F cos
1.2.2 力对点之矩
MO(F) r F Frsin α Fh 2ΔOAB
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矢径r = xi + yj + zk,力F = Fxi +Fyj +Fzk。力对点之矩的矢积表达式可写为行列式形式
i jk
MO (F) x y z Fx Fy Fz
M O (F ) ( yFz zFy )i (zFx xFz ) j (xFy yFx )k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力偶矩在平面问题中视为代数量,记为M
M = ±Fd
正负号分别由力偶的转向决定。
力偶的等效性:现计算组成 力偶的两个力对任一点力矩 之和,即
mO(F,F) mO(F) mO(F) Fd x Fx Fd
Theoretical Mechanics
F3z F3 sin 30 150N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2 力矩与力偶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1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它的大小等于力在垂 直于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此投影至轴的距离的乘积,它的正 负号则由右手螺旋规则来确定。
公理一(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 体某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亦作用于同一点上, 其大小及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构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二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 两个力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2 力对点之矩
若力F 作用在Oxy 平面内,即Fz≡0,z≡0,如图力F 对此平面内任一点O之矩,实际上是此力对通过O点 垂直于Oxy平面的z轴之矩
MO(F) = r×F = (Fxy – Fyx)k
力F 对O点之矩总是沿着z 轴方向,可用代数量来表示
OABcos Oab
式中为两三角形平
面之间的夹角,即 mO(F)与z轴之夹角。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4 伐里农定理(合力矩定理)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对一点(或轴) 之矩等于这两个分力对同一点(或轴)之矩 的矢量和(或代数和)。这一结论称为伐里 农定理或合力矩定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力与力的投影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力是定位矢量,用有向线段表示
1.1.1 力的概念
有向线段长度代表力的大小 线段的方位和指向代表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用黑体大写字母F表示力矢量 用白体字母F表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F
F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3 力的投影和力的分解
将力F 沿直角坐标轴方向分解
F = Fx + Fy + Fz 力F 沿直角坐标轴分量与在相应轴上投影有
Fx = Fx i,,Fy = Fy j,Fz = Fz k
值得注意:以上各式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推导的, 在非直角坐标系中并不成立。力在轴上的投影是一 个重要的概念,应用投影的概念,可将力的合成由 几何运算转换为代数运算。
第一篇 静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制作与设计 贾启芬 刘习军 郝淑英
返回总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引言
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刚体:即在任何情况下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某一惯性参考系(地面可近似地 看成是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 态。
力F 对z轴之矩可由三角 形Oab面积的两倍表示
mz (F ) Fxyh 2Oab
当力与轴平行(Fxy = 0) 或相交时(h = 0),力对轴
之矩等于零。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力F 对O点之矩: 矢径 r 与力F 的矢积 其大小为 MO(F) = r×F
力偶是一种基本力学量,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只有转动 效应。力偶是一种特殊的力系。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设rBA和rAB分别表示图中的矢径 BA和 AB,矢量
M = rBA×F = rAB×F 称为力偶(F, F)的力偶矩矢量,简称为力偶矩矢。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 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 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 应。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四(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间相 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 一直线,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力偶的等效和性质
在图中空间任取一点O,则A、B两点 的矢径,用rA、rB表示, rBA = rA – rB。
力偶对O点之矩
MO(F,F ') = MO (F) + MO (F ') = rA×F + rB×F ' = (rA – rB)×F = rBA×F
Theoretical Mechanics
所以 MO (F, F')=M
Theoretical Mechanics
所以 mO(F,F ) M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3 约束与约束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基本概念
自由体 非自由体 主动力
约束:对非自由体预先给定的限制运动几何条件 约束力: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 方向: 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
双面约束的约束力方向只能假设,其真实方向 由计算值的正负号确定。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 光滑球铰链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3 光滑铰链约束
汽车变速器的操纵杆底部是一个典型的光滑球铰链约束。
F = Fx i + Fy j + Fz k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2 力的投影
已知力F在直角坐标轴上的三个投影, 其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F Fx2 Fy2 Fz2
cos Fx , cos Fy , cos Fz
F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1 力的概念
力的分类
{ 集中力
按力的相互作用的范围分为 分布力
水池池底所受的 水压力为均布力; 侧壁所受的水压 力是按三角形规 律分布的分布力.
分布力的集度 q lim F L0 L
Theoretical Mechanics
1.3 约束与约束力 柔软、不可伸长的约束物体
1.3.1 柔性体约束
特点 :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约束力是沿其中心线的拉力
FP
FP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2 光滑面约束
光滑面约束: 与物体相接触的是另一物体的光滑表面
特点:作用在接触处;沿接触处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设过任一点O之直角坐标轴为x、y、z,
M M
x (F ) y (F )
yFz zFx
zFy xFz
M z (F ) xFy yFx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力F对O点之矩、力F对通过O点的z轴之矩的 大小分别为
力F2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F2x F2 cos 60 100 N
F2 y F2 cos30 100 3N
F2z 0
F3x F3 cos30sin 45 75 6N
力F3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F3y F3 cos30cos45 75 6N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例题
例1-1 图中a = b = 3 m,c = 2 m。力F1 = 100N,F2 = 200N, F3 = 300N,方向如图。求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解:力F1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F1x 0, F1y 0, F1z F1 100 N
z Fz
O
Fx x
F Fy y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2 力的投影
2.二次投影法
Fz F cos Fx F sin cos Fy F sin sin
z Fz
O
Fx x
F Fy y
Fxy
在直角坐标系中力F 的矢量式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wenku.baidu.com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五(刚化公理) 变形体受已知力作用而 成平衡状态,若将该物体变成刚体(刚化),则 平衡状态不受影响。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目录
1.1 力与力的投影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MO(FR) = MO(F1) + MO(F2)
Mz(FR) = Mz(F1) + Mz(F2)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 称为力偶。
二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平面,两作 用线的垂直距离d 称为力偶臂。
点接触时,约束力为集中力。 线或面接触,用分布力的合力来表示。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1.3.2 光滑面约束
滑块为双面约束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几点讨论
单面约束的约束力只能限制物体沿一个方向的 运动 ,方向一般能事先确定。
MO(F) = Mz(F) = ±Fh = ±2△OAB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为代数量,一般规定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过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力对点之矩在过该点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 轴之矩,这一关系称为力矩关系定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两类基本问题
力系的简化: 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平衡时,作用于物体 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必须满足的条件。 平衡力系:平衡时的力系。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静力学的理论体系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点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3 约束与约束力
约束的分类
柔性体约束
{ 光滑面约束
单面约束 双面约束
{ 中间柱铰链
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 固定柱铰链支座
滚动柱铰链支座
链杆约束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决定于力偶矩矢。
(1)力偶矩矢量M与矩心的选择无关,因而是一个 自由矢量。
(2)决定力偶矩矢的三要素为:力偶矩的大小、力 偶作用面的方位及力偶的转向。
(3)因为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在保持这一矢量的 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空间任意移动力 偶矩矢量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称为力 偶的等效性。
返回首页
1.1 力与力的投影
1.1.2 力的投影
力在轴上的投影:力与该投影轴单位矢量的标量积
Fe F e
直角坐标系Oxyz的单位矢量为i、j、k,力F在各轴上投影
1. 直接投影法
Fx F i F cos Fy F j F cos
Fz F k F cos
1.2.2 力对点之矩
MO(F) r F Frsin α Fh 2ΔOAB
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矢径r = xi + yj + zk,力F = Fxi +Fyj +Fzk。力对点之矩的矢积表达式可写为行列式形式
i jk
MO (F) x y z Fx Fy Fz
M O (F ) ( yFz zFy )i (zFx xFz ) j (xFy yFx )k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5 力偶
力偶矩在平面问题中视为代数量,记为M
M = ±Fd
正负号分别由力偶的转向决定。
力偶的等效性:现计算组成 力偶的两个力对任一点力矩 之和,即
mO(F,F) mO(F) mO(F) Fd x Fx Fd
Theoretical Mechanics
F3z F3 sin 30 150N
返回首页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2 力矩与力偶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1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它的大小等于力在垂 直于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此投影至轴的距离的乘积,它的正 负号则由右手螺旋规则来确定。
公理一(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 体某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亦作用于同一点上, 其大小及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构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引言
静力学公理
公理二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 两个力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1.2 力矩与力偶
1.2.2 力对点之矩
若力F 作用在Oxy 平面内,即Fz≡0,z≡0,如图力F 对此平面内任一点O之矩,实际上是此力对通过O点 垂直于Oxy平面的z轴之矩
MO(F) = r×F = (Fxy – Fyx)k
力F 对O点之矩总是沿着z 轴方向,可用代数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