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2015年12级+13级城规班讲义-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讲-殷商周时期的城市建设)-第5周-张信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坊规模较大,说明手工业
发展较好。 D 都城规划的延续性。
16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殷商最后一座都城。
河北安阳小屯,洹河南岸。
河南安阳殷墟遗迹分布示意图
17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河南安阳殷墟遗迹分布示意图
东面带状宫殿群,建筑平面 形式多样;朝西向水。 不规整的宫殿建筑群,推测
为御苑遗址(纣王)。
商崇尚迷信,可能反映在规 划上的盲目性。 大量殉葬坑,统治者的残暴 学者认为,商代城市是中古
城建史的走向歧路的时代。
18
城市建设史 河 南 安 阳 殷 墟 东 部 宫 殿 群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19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占卜甲骨片
20
殷商时代的城市小结:
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
8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城廓图”
9
(2)城与市:
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
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 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 的交易场所。
• “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将序数规律用于排列组合城市建筑群,
使古代城市布局向规格化发展 • 城市规划追求崇高精神境界思想的创立——对“道”的追求,对规律 和事理的追求
24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2)《周礼·考工记》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技术的著作。 ——是一部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
6
二、中国城市的起源
• 一说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
《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 ”
《轩辕本纪》(唐代王瓘):“黄帝筑邑,造五城” 《论贵粟疏》(西汉晁错):“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 • 一说起源于夏鲧[gǔn]时期 《礼记·祭法篇》正义引《世本》:“鲧作城郭”
《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夏鲧作城”
10
(3)国、邑、都、城:
国——夏前龙山文化时期,“万国时期”,由原始部落集结而成, 有防御设施。 夏:分封的诸侯国、商:附属国、周:诸侯国 都——都城: 《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凡是城邑有先君之主宗庙的,才能够称为“都”,也就是“国 都”、“京都”,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建筑都城,称为“城都”。 都,后来又引申为“大城市”代称,俗为“都市”。
11
邑——原意生产对象和劳动力,泛指所有居民点。没有决定国家大
事的形状权力。在战国时期又引申为地方性质的“县”。建造“城
邑”,称为“筑邑”。 城是“都”和“邑”的统称,以规模区别。
12
2.商·西周时代的城市实例
说明:商·西周时代的城市遗址较少:历史久远、建筑材料局限.
(1) 尸乡沟城址 (2) 郑州商城 (3) 盘龙城 (4) 安阳殷墟 (5) 西周国都
级差别和对立。
21
3. 西周都城
• 周原: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周人早期活动根据地。 宫殿、庙宇、住宅、手工业作坊、窑藏、墓葬遗址 • 丰京、镐(hào)京:尚未探明; 有瓦片文物,比殷商草屋顶进步
• 洛邑:现洛阳城下,尚无法探明
22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1.周代城市规划思想
(1)《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周礼·考工记》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背景、内容、影响。
• 城市化:20-25个5k城市居民+7至10w总人口的城
市聚落,40+较小规模的城市聚落。 • 城市化水平:4%-4.5%(上述数据来源见备注) • 城市特征: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地,因此宫殿占有 十分重要的位置。 • 城市外围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 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 • 从发掘出的奠基的奴隶遗骨可以看出城市中明显的阶
27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周王城布局示意
28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周王城布局示意
29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周王城布局示意
30
• 关于土地制度
• 井田法:源于原始社会,完善于西周 以九夫为井,方一里为一井,方十里为“成”,即百井;方百里为 “同”,即一万井;构成井田体系。 • 规整的形制,周礼式都城的基础
33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34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35
1、殷商时代城市的特点?
2、周代都城的特点?
3、《周礼·考工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4、解释“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
5、《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城规划建设的影响?
36
谢谢!
23
(1)《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象、数、行、意
• “象天法地”的象征主义规划方法
吴王建都阖闾,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发天地,建成大城,有陆门八,
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 • “形胜”环境规划观念的形成 “得形势之胜便也”,由象天法地演变而来。即对现状地理环境有意象 性的分析,不等同与风水学
城市起源学说 中国城市的起源
商、周时代的城市
周代城市规划思想
3
一、城市起源学说
百度文库
防御说
社会分工说 私有制说 阶级说 集市说 地利说 宗教说
• 1、从狩猎、采集到饲养家禽 • 2、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的出现 • 3、城市革命与城市的产生
4
• 早期城市产生的两个条件: 第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第一、第二次社会分工的产生 (必要前提) 第二、血缘以外的社会组织的形成
各开三座城门,
城内有九条纵街,九条横街, 每街宽都可容九辆车子并行; (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祭坛, 前临外朝,后通宫市,
宫市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一百亩)。
26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古代文献所绘洛邑王城
明•《三才图绘》“国都之图”
清•戴震• 《考工记图》“王城图”
• 早期城市的特征: (1)非连续性变化、兴起和衰落
(2)规模较小,一般在1万人左右
(3)宗教和政治合一的权力结构
5
早期城市的兴起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一部城市史就是人类的文 明史。“古典时代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不过这是以土地财产和 农业为基础的城市……在古代世界,城市连同属于它的土地是一个 经济整体。”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80页
31
• 关于道路制度
• 按等级确定道路宽度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 关于建筑技术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絷以县,以景为规,识日中之景,与日 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
墓地在城外,分区明确
手工作坊在城外,分区商贸的早 期发展。
15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郑州商城隞(á o)平面图
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地处 黄河交通要塞。 地势较高,勘察技术发展。 A 方形平面,东北缺角。 B 宫殿较西亳大,宫殿以土台 为基,且普及化。 C 墓地、手工业作坊仍在城外;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7
1. 基本概念辩析
(1)城与廓: 《墨子·非攻篇》、《孟子·公孙丑篇》、《战国策》中都提到: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城与廓的区别: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这时
• 《周礼·考工记》的内主要容:
第一章 总论:“百工”的定义
第二章 攻木之工(上)
第四章 攻金之工 第六章 设色之工 第八章 抟埴之工
第三章 攻木之工(下)
第五章 攻皮之工 第七章 刮摩之工
25
• 关于造城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
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匠人营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
32
• 小结 • (1)《周礼· 考工记》将等级制度思想全部贯穿其中规范化、程式化,
形成古代城市的严整与韵律感。
• (2)城市规划独特的艺术观——礼乐思想 “礼”与“乐”—— 代表秩序与韵律 本质: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为精神世界——政治制度的建立而服务 • (3)原始的祭祀观念影响到古代城市规划
祭祀建筑在城市中的显赫地位,并体现当时高度的环境规划水平
13
城市建设史
商代都城迁移示意图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14
城市建设史
第壹章
商周时代的城市 尸乡沟城址平面图
推测为西亳(bó) 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位于 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 北靠邙山,南临洛水。 不规则长方形,原始状态。 正南北向,背山面水格局。 南北、东西正交路网,原始状态 宫殿区小城(1号)+2座小城, 城中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