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合集下载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

文章编号:1672-3031(2012)02-0086-06收稿日期:2011-10-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C06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081);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200701029,200801023)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

E-mail :xxliqian522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0卷第2期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李倩1,李翀2,骆辉煌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100038)摘要: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温的变化对鱼类各个生活周期,特别是繁殖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成后,下泄的低温水会造成下游天然河道水温的变化。

位于金沙江梯级电站下游1.8km 处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达氏鲟、白鲟、胭脂鱼、岩原鲤、圆口铜鱼等68种珍稀特有鱼类。

本文在生物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根据屏山站多年水温观测记录,采用生态水文学中的变化范围法(RVA 方法),推算了各月的适宜生态水温目标,并用有文献记录的17种保护区鱼类的产卵期适宜水温范围进行可靠性检验,最终确定了保护区生态水温目标。

关键词:生态水温目标;鱼类保护区;RVA 方法;长江上游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1],它通过影响新陈代谢的速率,对鱼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影响。

每种鱼都有各自的生长适温,在适温范围内,消化速率、摄食率和耗氧量等因素往往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摄食、呼吸等鱼类生命活动[2],繁殖期和鱼类的早期发育阶段(包括卵、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3])对水温的变化尤其敏感。

Jensen [4]通过对温度与大马哈鱼体重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在饵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大约为15℃;易伯鲁等[5]认为,当水温超过18℃后,江水上涨,四大家鱼就会产卵;郭永灿[6]认为在适宜条件下鱼类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水温的增高而加快。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附录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示意图图1 2000年批准建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红线所示的长江干流江段),以及后来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图中黄色梭形符号所示)侵占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图2 2005年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长江干流上保护区范围下移至重庆至向家坝坝下江段,另增加了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此江段目前也拟建设梯级电站)、赤水河干流江段。

图3 新提出的调整方案造成的保护区干长江干流江段实际损失的范围(用橙色线条表示),以及拟建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三个电站大坝(图中用黑色粗线表示)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白鲟2003年在四川宜宾长江江段发现并被救治的白鲟【白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象鱼、象鼻鱼、琴鱼、朝剑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名鲔,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也是长江特有种。

一般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千克,最大者体长可达7.5米,体重1000千克。

拉丁文种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是目前最为濒危的鲟鱼种。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

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达氏鲟四川宜宾长江江段救治的达氏鲟【达氏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长江鲟、沙腊子。

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为长江的特有物种,珍稀物种。

体长一般0.8至1.0米,体重一般5至10千克。

拉丁文种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英文名:Dabry’s sturgeon。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附录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示意图图1 2000年批准建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红线所示的长江干流江段),以及后来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图中黄色梭形符号所示)侵占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图2 2005年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长江干流上保护区范围下移至重庆至向家坝坝下江段,另增加了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此江段目前也拟建设梯级电站)、赤水河干流江段。

图3 新提出的调整方案造成的保护区干长江干流江段实际损失的范围(用橙色线条表示),以及拟建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三个电站大坝(图中用黑色粗线表示)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白鲟2003年在四川宜宾长江江段发现并被救治的白鲟【白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象鱼、象鼻鱼、琴鱼、朝剑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名鲔,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也是长江特有种。

一般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千克,最大者体长可达7.5米,体重1000千克。

拉丁文种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是目前最为濒危的鲟鱼种。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

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达氏鲟四川宜宾长江江段救治的达氏鲟【达氏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长江鲟、沙腊子。

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为长江的特有物种,珍稀物种。

体长一般0.8至1.0米,体重一般5至10千克。

拉丁文种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英文名:Dabry’s sturgeon。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一):圆口铜鱼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一):圆口铜鱼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
俗名:方头、水密子、麻花鱼
分类地位: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
识别特征:体长,头后背部隆起,前部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小,较平扁,吻宽圆。

口下位,口裂大,呈弧形。

须一对,后伸达胸鳍基部。

背鳍较短无硬刺。

胸鳍末端远超过腹鳍起点。

肛门靠近臀鳍。

尾鳍分叉,上叶较长。

体黄铜色,体侧有时呈肉红色,腹部白色带黄。

背鳍灰黑色亦略带黄色,胸鳍肉红色,基部黄色,腹鳍、臀鳍黄色,微带肉红,尾鳍金黄,边缘黑色。

栖息特征:为江河流水性底层鱼类,喜流水生活。

食性:杂食性鱼类,一般以底栖动物、鱼苗或植物碎屑为食。

繁殖期:4~7月。

分布: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长江、岷江、大渡河、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

经济价值: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长薄鳅四种常见治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

长薄鳅四种常见治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

长薄鳅四种常见治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名优经济鱼类,足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

常见个体O.2~0.4千克,最大个体达3.0千克。

推荐阅读:长薄鳅【泥鳅品种】长薄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很低。

但由于长薄鳅通常采用静水饲养,水质容易恶化,故鳅体一旦受到损伤,极易引起疾病。

在人工养殖时,常由于管理不善使长薄鳅极易发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下面将我所在长薄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叙述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相关阅读:长薄鳅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1、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鳃组织腐烂的疾病,终年都有此病的出现,但在水温12℃以下时较少发生。

一般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5℃水温越高越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密度越大,水质越差,越易暴发流行。

(1)症状识别:个别鳅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

鳃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粘液,严重时鳃盖有透明小孔。

(2)治疗:全池泼洒二氧化氯O.5~1克/米,隔2~3天再泼一次,连用3次。

(3)预防:烂鳃病的发生和水质恶化有关系,所以要注意养殖水体的预防性消毒。

2、烂鳍病烂鳍病亦称赤鳍病、腐皮病,是由短杆菌感染引起。

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最易诱发该病。

此病只在夏季流行。

(1)症状识别:病鳅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曰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不摄食,导致死亡。

(2)治疗:①用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②用每毫升含10~15毫克金霉素的溶液浸洗10~20分钟,每天浸洗1次,1~2天即可见效,4~5天痊愈。

(3)预防:天气炎热,微生物容易滋生,所以定期进行消毒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3、打印病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感染所致。

该病主要流行于7~9月,该病病程较长,虽一般不引起病鳅急性死亡,但严重影响长薄鳅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8, 5(2), 85-97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ojfrhttps:///10.12677/ojfr.2018.52011Status Study on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Tao He1, Yaodong Wei2, Qun Lu1, Ying Liao2, Jianhu Liu1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2Administration of Fishery and Fishing Harbor Supervision, ChongqingReceived: Jun. 12th, 2018; accepted: Jun. 22nd, 2018; published: Jun. 28th, 2018AbstractIn 2014 and 2015, we took a survey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There were 120 species of fish affiliated to 5 orders, and the Cypriniform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with 100 species. The fish faunas of the reserve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River Plain fish, with the lack of Central Asian Plateau fish. The main catch was 25 species, mainly including Coreius heterokon, Pelteobaggrus vachelli, Coreius guichenoti, Rhinogobio ventralis, Botia superciliaris. There were 5 reproducing types of fish in the Reserve, and the species, spawned the adhesive eggs, were the most popular. There were 24 spawning grounds (adhesive and floating egg) and 3 feeding grounds (Degan, Shengzhong, Baisha) in Reserve. Through this investig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fishery resources have decreased mainly because of over-catch and reproduction grounds destroyed.Keywords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Fishery Resources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何滔1,魏耀东2,卢群1,廖莹2,刘建虎1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2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重庆收稿日期:2018年6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何滔等摘要2014至2015年间,对保护区重庆段的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重庆段有鱼类120种,隶属于五个目。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鱼类繁殖生态需求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鱼类繁殖生态需求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鱼类繁殖生态需求任杰;彭期冬;林俊强;柏海霞;赵利【摘要】There are a number of important fish in the Nation Nature Reserve for the Rare and Endemic Fish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fish survival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Jinshajiang River will change the habitat charac -teristic of the reserve , and affect the reproduction and growth of the fish .Based on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historical data collection ,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 we analysed the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temperature , water quality and hydrology and water power of the important fish in the reser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important fish reproduction had a higher coincidence rate with the literature , and they are closer to the nature conditions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多种重要鱼类,环境因子是鱼类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初步研究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初步研究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初步研究骆辉煌;杨青瑞;李倩;李翀;陈炳宇;吕平毓【摘要】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具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随着金沙江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条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水动力等条件,提出了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表征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保护区栖息地生境特征。

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the rare and endemic fish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 -gest river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It is of important value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and protects manyrare and en-demic fishes.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inshajiang cascade development , the fish habitat conditions in the reserve will be changed seriously .Based on the topography , geomorphology , hydrology and hydrodynamics of the fish nature re-serve,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dex system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sh habitat .The of can be used for the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长江上游;鱼类;生境特征;指标体系【作者】骆辉煌;杨青瑞;李倩;李翀;陈炳宇;吕平毓【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长江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31 背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4个省市,是我国唯一跨越多个省级行政区并专门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

长江名贵鱼前十名

长江名贵鱼前十名

长江名贵鱼前十名中国是一个盛产优质鱼类的国家,中国淡水鱼类种类丰富,鱼种多达上千种。

其中,就有一些特别名贵的鱼类。

这些鱼类的特点是鱼体呈圆筒形,背扁平呈钩状,在水中能上下摆动,它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食用鱼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中国的野生鱼类都有哪些呢?中国又是哪些品种鱼类比较名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鲥鱼鲥鱼,俗名鲥鱼,属于暖水性的洄游性鱼类,鲥鱼是我国著名的经济鱼类,被誉为“鱼中之王”,为长江流域独有的经济鱼类。

鲥鱼以肉质细嫩、鲜美无比闻名于世,又因鲥鱼鳞似鸡毛而得名,素有“鱼翅之首”和“鱼中之王”之称,其肉质细嫩、鲜美无比。

鲥鱼多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段,多游至河口区或湖口区产卵,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秋季结束,故亦称河鲥鱼。

中国四大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安徽、江苏等地。

野生鲥鱼通常生长在淡水中,以河鲜、甲壳类和一些底栖动物等多种食物为辅,具有耐低氧、耐低水温、耐高盐度等特点,但也不耐高盐度、高水温、高盐度以及水体和底质突变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鲥鱼通常不产于淡水中。

因鲥鱼味美可口而闻名大江南北者皆为鲥鱼一族:清蒸鲥鱼、红烧鲥鱼等等都是他们餐桌上常用的烹调方法。

二、江团鱼江团鱼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有鱼类,俗称“乌贼”,它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鱼类,也是我国珍贵的经济鱼类。

江团鱼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各支流及湖泊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江团鱼分布最为广泛。

江团鱼体型狭长,头小体圆,头两侧有两条大的吻突,吻尖圆钝;身体侧扁,呈圆筒形或扁球形,背侧具一或二条纵形斑纹,尾鳍长而钝圆,腹侧仅有3条斑纹,体被短硬鳞片。

江团鱼主要以小鱼、昆虫、螺类为食,偶见小鱼、螺类与小虾也吃食,以生活在底层水域为多,最大体长可达100厘米左右,是长江中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

江团鱼生性凶猛,喜群居于水体中下层,其食性很广,可作为肉食性鱼类、也可作为肉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

江团鱼以底栖动物为主生存繁殖,以小鱼、螺类等为食一年中可多次产卵,期为每年5月至9月。

中华鲟资料——精选推荐

中华鲟资料——精选推荐

中华鲟资料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

下⾯是店铺为⼤家具体讲讲中华鲟的有关内容,欢迎阅读。

中华鲟资料 中华鲟属鲟形⽬、鲟科、鲟属的⼀种。

中华鲟为⽩垩纪残留⾄今最为古⽼的现⽣鱼类之⼀,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体型最⼤,⽣长最快,为我国特有种,因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成了介于软⾻鱼类和硬⾻鱼类之间的中间类型,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鲟是⼀种⼤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古⽼的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

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华鲟被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古称也叫⼤腊⼦。

中华鲟是中国⼀级重点保护野⽣动物,也是活化⽯,有“⽔中⼤熊猫”之称。

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具有很⾼的科研、药⽤和观赏价值。

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也希望将它移居⾃⼰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育⼥。

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向的能⼒,所以⼈们给它冠以“中华”⼆字。

夏秋两季,⽣活在长江⼝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的溯流博击,才回到⾦沙江⼀带产卵繁殖。

产后待幼鱼长⼤到15 cm左右,⼜携带他们旅居外海。

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在⼤海⾥⽣长,养成了⾝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

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所以⼈们称它为“中华鲟”。

中华鲟背景 中华鲟俗称鲟鱼、鳇鱼,属鲟形⽬、鲟科、鲟属。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素有“活化⽯”之称,具有很⾼的科研、⾷⽤、药⽤和观赏价值。

其鱼⽪可制⾰,鱼卵可制酱,鱼胆可⼊药,鱼⾁、鱼肠、鱼膘、鱼⾻等均是上等佳肴。

中华鲟体型修长,略呈梭形。

头尖,头顶⾻⽚裸露。

⼝下位,呈⼀横裂。

⼝前吻腹有2对须。

体被5列⾻质化硬鳞,背部1列,体侧及腹侧各2裂。

尾鳍为歪形尾,上叶长,下叶短。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Ab s t r a c t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o f i f s h 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 Y i b i n ,H e j i a n g a n d J i a n g j i n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m a i n —
差异 ( P> 0 . 0 5 ) 。与历史 资料 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该 江段鱼类资源 明显减少 ,急需加强保护措施 。
关 键 词 :鱼 类 组 成 ;多 样 性 ;保 护 区 ;长 江 上 游 干 流 中 图分 类 号 :¥ 9 3 2 .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6 9 0 7 一 ( 2 0 1 3 ) 0 2 - 0 0 3 6 - 0 7
GAO Ti a n— h e n g ,T I AN Hui . wu 一, YE Ch a o , DUAN Xi n. b i n
1 . C o l l e g e o fL i f e S c i e n c e s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7 1 5 ,C h i n a ; 2 . S c i e n t i i f c O b s e r v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a t i o n f o F i s h e r y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en m t i n t h e U p p e r a n d Mi d d l e R e a c h e s f o t h e Y a n g  ̄ e R i v e r ,Mi n i s t r y f o A g r i c u l t u r e /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 o F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W u h a n 4 3 0 2 2 3 ,C h i n a

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收集、整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鱼类资源历史和已有的调查研究数据,认真分析和评价了当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鱼类资源状况和渔业的发展和利用现状,并就长江流域的珍稀和特有鱼类的保护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意见。

关键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利用引言:纵观当今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其自然环境已经超越了人类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其所处的次生环境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土壤侵蚀、环境的污染、盲目的开采、人类的毁坏,必然会加剧资源失衡,使得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自然环境更为不堪一击,缓解改善这些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

一、长江上游水域生态(一)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特点长江是中国第一河,它的源头是青藏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大雪峰,贯穿全国东西部,经过11个省市(市)汇入东海,其主干长度超过6300公里,总面积为180x104km2。

根据地形和水文特点,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其中上游位于湖北宜昌,属典型的分支型水系,主干4504公里,面积84.8x104km2,占长江总流域面积46.67%。

其复杂的河流生态环境和地域生境,造就和孕育了极其丰富、多样的鱼类和水生生物资源,是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的摇篮,鱼类资源的宝库,珍稀名贵和特有水生野生动物的集中地,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动脉和集居地[1]。

(二)长江上游水域生态现状由于自然界在持续演化中,其生态系统的均衡并非衡久恒定,其固有的生态状态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冰川、温度等多种因子都会导致其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

而人类作为次生环境参与者,也是改变、破坏生态原有状态的原动力之一。

长江的上游地区也不能逃脱这个基本的法则。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两岸原始树林面积逐年缩小,目前已成为4.8x108hm2。

1.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资源及利用现状1.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资源现状及利用目前,长江流域有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三种,白鲟是现存白鲟的两个物种,与达氏鲟同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仅在长江上游栖息繁殖;而胭脂鱼则属于亚口鱼目,主要在北美洲地区,而亚洲胭脂鱼则是长江地区特有,属于二级保护物种。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鱼类1、中华鲟。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也是目前地球上现存最古老、最珍奇的幅鳍鱼类,它的祖先与恐龙同时代,被称之为“古生物的活化石”。

它个体宠大,但摄食斯文,只吃浮游生物。

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珠江、钱塘江和闽江亦有分布。

2、达氏鲟。

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俗称沙腊子,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

形态近似中华鲟,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亦进入大型湖泊。

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潭中。

3、白鲟。

白鲟又称中华匙吻鲟,也称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

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俗称为象鱼、象鼻鱼,是最古老的鱼类,也是当今世界的珍稀动物。

白鲟以鱼类为食,属凶猛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4、新疆大头鱼。

新疆大头鱼又称“大头鱼”、“虎鱼”、“扁吻鱼”、“南疆大头鱼”等,属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

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有古鱼类活化石之称,目前,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

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鱼类1、文昌鱼。

文昌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属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

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江河,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

2、黄唇鱼。

黄唇鱼,俗称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

温州人称黄甘,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是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沿岸。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其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3、秦岭细鳞鲑。

又名细鳞鱼、细鳞鲑、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

简介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区

简介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原"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经过调整,2005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

保护区跨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范围在东经104°9′至106°30′,北纬27°29′至29°4′之间。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江段:1162.61公里面积:33174.213公顷建立时间:2000年4月目的: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划发展等保护鱼类鱼类:189种,国家一级鱼类2目录1简介2保护价值3保护区范围4保护工作5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而建立。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制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4月国务院国办函[2005]29号文件对保护区范围作了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江段总长度为1162.61公里,总面积为33174.213公顷,涉及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四省一市。

主要包括金沙江向家坝坝轴线下1.8km至重庆马桑溪长江江段353.16km,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90.1km,赤水河源至赤水河河口628.23km。

其中,核心区10803.5公顷,缓冲区15804.6公顷,实验区6566.1公顷。

保护价值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制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珍视水生资源,保护物种多样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种:
1.中华鲟。

这是一种珍贵的濒危鱼类,是长江的标志性物种。

2.白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3.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

4.施氏鲟。

施氏鲟是一种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

5.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是一种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

6.胭脂鱼。

胭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7.大鲵。

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山地溪流中。

8.扬子鳄。

扬子鳄是一种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9.海马。

海马是一种海洋鱼类,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的近海海域。

10.文昌鱼。

文昌鱼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浅海
区域。

以上只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的一部分,总共有166个水生经济物种被收录。

对于这些珍贵的物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其灭绝。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大河。

其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长江上游是特有的鱼类分布区域,包括四川盆地、云南高原和青藏高原,其中包括许多稀有鮈鲫种群。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鱼类资源过度开发,这些鱼类面临着各种保护问题,例如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基因流失等。

因此,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和稀有鮈鲫种群的分化情况。

具体来说,研究将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调查和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2)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长江上游稀有鮈鲫种群的分化情况;(3)综合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3. 研究方法:研究将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江上游的稀有鮈鲫种群进行遗传分析,例如PCR扩增、基因测序和DNA序列比对等方法,了解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遗传流动情况。

最后,可以综合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4. 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和稀有鮈鲫种群的分化情况;同时,提出针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的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鱼类资源的管理和科学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中华鲟

中华鲟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

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

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尾部犁状,基部宽厚,尾端尖,略向上翘。

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

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

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尾长,口腹位,歪尾。

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

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

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500公斤。

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仍为少数。

据统计,长江上游每年可产中华鲟2、3万公斤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龄。

但近年来捕捞过多,加之此鱼繁殖率低、成熟期长(10年左右),其种群数量已日趋减少。

为使这种我国特产的“活化石”免遭灭顶之灾,有关部门已把中华鲟列为保护对象。

但有些具体问题仍有待解决。

譬如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鲟,被阻于坝下而丧身。

如何解决坝区的鱼道问题,已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据悉,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

如若通过具体实践,使中华鲟能在淡水中定居并繁衍后代,那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

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闪光的“中华”二字。

同学们,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我们要保护他们,和他们和谐相处,犹如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

中华鲟最长多少米

中华鲟最长多少米

中华鲟最长多少米大家应该都跟店铺一样没有看见过最长的中华鲟吧?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

中国最长的中华鲟湖北渔民在长江打鱼时,意外捕获一条约700斤重长达3.3米的中华鲟。

中华鲟在渔网中挣扎时,鼻子受了轻伤,且尾部有旧患,它身上有多处黑色斑点,应患有内伤。

这是近20年来该区发现的最大一条中华鲟。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130厘米,体重最高达600千克。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

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

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

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

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

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主要价值学术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附录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示意图
图1 2000年批准建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红线所示的长江干流江段),以及后来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图中黄色梭形符号所示)侵占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图2 2005年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长江干
流上保护区范围下移至重庆至向家坝坝下江段,另增加了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此江段目前也拟建设梯级电站)、赤水河干流江段。

图3 新提出的调整方案造成的保护区干长江干流江段实际损失的范围(用橙色线条表示),以及拟建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三个电站大坝(图中用黑色粗线表示)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白鲟
2003年在四川宜宾长江江段发现并被救治的白鲟
【白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象鱼、象鼻鱼、琴鱼、朝剑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名鲔,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也是长江特有种。

一般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千克,最大者体长可达7.5米,体重1000千克。

拉丁文种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是目前最为濒危的鲟鱼种。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

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达氏鲟
四川宜宾长江江段救治的达氏鲟
【达氏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长江鲟、沙腊子。

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为长江的特有物种,珍稀物种。

体长一般0.8至1.0米,体重一般5至10千克。

拉丁文种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英文名:Dabry’s sturgeon。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2007年5月9日在长江上游支流嘉陵江发现的长1.35米、重35千克的胭脂鱼
2008年12月9日,在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江北嘴误捕的长1.3米、重29千克的胭脂鱼被放归
【胭脂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又称黄排,水排、血排、火烧鳊、红鱼、木叶盘、燕雀鱼和紫鳊鱼,是长江特有的珍稀物种,体长可达1米左右,体重4至10千克,大者可达30千克。

拉丁文种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英文名:Chinese sucker
胭脂鱼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个体大、生长快,花纹鲜艳,也是传统名贵经济鱼类。

在长江上游云南永善江段捕捞的圆口铜鱼
【圆口铜鱼】俗称方头水密子、水密子、肥沱、金鳅、圆口、麻花,长江上游特有物种,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拉丁文种名:Coreius guichenoti Sauyage et Dabry;英文名:Largemouth bronze gudgeon
【长薄鳅】俗称花鱼、花斑鳅、花泥鳅、花鳅、红沙鳅钻。

是薄鳅类中个体最大的种,一般个体重1.0至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

长江特有物种,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已被列为国家易危物种。

拉丁文种名:Leptobotia elongata;英文名:Elongate loach
【岩原鲤】俗称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鬼头鱼,是中国特有物种,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已被列为国家易危物种。

拉丁文种名:Procypris rabaudi;英文名:Rock ca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