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

余光中

执教班级:____执教时间:____执教人:____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常识,积累诗歌中的名句

2、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游子思乡感情,增进祖国统一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意象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2、难点:对诗歌四个意象的体会与把握

三、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

乡愁,重在一个“愁”字,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

问:古往今来有很多有关乡愁诗句,现在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回答)

(三)、作者、背景介绍

问:有关诗人的资料,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明确)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老师示范,学生分段朗读。(指名朗读)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缓慢的)

2、问:诗歌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的画面,谁来说说?举例:

第一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藉别情

(老师板书)

(学生回答)

明确:

第二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背井离乡,天各一方

第三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第四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老师板书)

(五)、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全班再次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表明人生四个阶段的词和各自的表达乡愁的对应物,最后找出表达具体的思念之情。按照下面的模式来构思,现在开始。

举例:小时候---邮票---母子情(老师板书、学生回答)

明确:长大后---船票---夫妻情

后来 ---坟墓---生死情(母子情)

现在 ---海峡---家国恋

从这四阶段来看,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的,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的“乡愁”的内涵与境界,从个人的家庭情感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就使得“乡愁”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2、发现问题:第一节和第三节其实都是讲述了母子的分离,这样是否是重复了?(学生回答)

明确:不会,生离和死别(板书)

3、体会诗的美:单纯美与丰富美相统一

(1)意象美:集中明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 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的变化,有参差之美。

(3)语言美:

1)回环往复,重复,即“我在这头……”

2)叠词的使用

3) 押韵

(六)、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再次朗读诗歌,学习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言志

(七)、拓展延伸,促进迁移

1、思乡是游子们共同的心声,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另一位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乡愁》,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明确:

相同:表现了作者的乡愁,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的乡愁为形象。

不同:(1)形式上不同

余诗:比较整齐;席诗:参差不齐。

(2)表达方式

余诗:含蓄;席诗:清晰直接。

(八)、结束语

一位大陆网民写道:知是前途仍坎坷,确信东风终唤回。相信不久的将来,那浅浅的海峡再也不是阻隔两岸亲人的天堑,台湾必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九)、作业布置

基础题:背诵课文。(所有同学必须完成)

提高题:仿写诗歌。

五、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小小的)——母子情

长大后----“船票”(窄窄的)----夫妻情深化

后来——“坟墓”(矮矮的)——生死情

现在——“海峡”(浅浅的)——家国恋(主旨)

六、教学反思

总结优点,提出不足。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