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产生与解决的路径分析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产生与解决的路径分析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贫困状况,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原因1. 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田面积缩小,这使得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更加容易陷入贫困。
2. 土地问题:土地是中国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然而土地利用权的集中与农村贫困问题密切相关。
土地流转和征地问题导致农民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贫困。
3. 教育和医疗条件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也是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使得农村孩子的发展机会较少,缺乏医疗保障使得农民的健康状况更加脆弱。
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路径1. 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
应通过完善土地产权、流转、抵押等相关政策,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和增值。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支持力度、提供一定的补贴和金融支持,帮助农民实现从土地贫困到非土地贫困的转变。
2. 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创造性和竞争力。
3. 强化教育和医疗扶贫: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
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至关重要。
应加大对农民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中国的贫困也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可观的成就,但是在贫困问题上仍然存在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一、中国的贫困问题1.贫困人口数量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人均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9美元(折人民币12元)的人是极度贫困,而国际通行的标准是1美元左右。
根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9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为55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8%。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政府的贫困定义标准要比联合国标准更高,因此这个比例略低。
2.贫困地区分布中国的贫困地区集中在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几个省份,其中西藏是中国的最贫困地区。
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的贫困状况正在改善,而西部地区却仍然存在较高的贫困率。
3.贫困原因贫困的原因很多,可以从城市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等多个角度考虑。
贫困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缺乏教育、就业机会等多个因素有关,这也使得贫困治理具有复杂性。
二、贫困治理研究1.政府扶贫政策中国政府早在1986年就开始了扶贫工作,2013年后逐步推出小康社会战略和“精准扶贫”计划。
自2015年以来,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旨在根治贫困问题,特别是针对那些长期或慢性贫困龙头户的贫困家庭,政策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能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中国政府已大幅降低了贫困人口数量,但是,滞后的经济生产、教育和公共卫生等问题仍然存在。
2.教育问题许多扶贫研究已经发现,教育可以帮助贫困人民摆脱贫困。
这意味着,通过为贫困地区提供适当的教育、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服务,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进而改善其生活状况。
因此,教育方面的投资应该被视为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 component。
3.社会责任贫困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为这些最终的目标做出贡献。
各个领域的企业、组织和公民应该更加重视贫困的存在并采取行动,我们需要一个合作的社会来实现这个目标。
我国贫困群体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贫困群体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减少贫困群体的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因此,研究我国贫困群体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更有效的扶贫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贫困群体规模庞大。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超过40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
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和城市,其中以农村贫困人口占比较大。
贫困人口的存在不仅对个体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我国贫困群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贫困人口通常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条件较差。
此外,教育因素也是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教育程度低、技能缺乏的人更容易陷入贫困。
同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家庭背景等因素也会对贫困人口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然而,贫困群体规模的变化是动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人成功脱贫。
此外,政府的扶贫政策也在不断加强。
例如,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有效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难以脱贫,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贫困问题的根源。
为了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
最后,继续改进和完善扶贫政策,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确保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贫困群体规模庞大,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贫困群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通过综合措施来解决。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实现贫困的根本消除,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贫困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贫困是指人们生活在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环境中,缺乏食物、住房、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基本资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贫困线标准,大约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条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中国成功脱贫了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
然而,仍然有大约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
其次,城市贫困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城乡差距以及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引起的。
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低工资、无稳定工作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城市贫困还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和机会。
对于城市贫困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努力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融入城市社会。
此外,政府还推进了户籍制度,放宽了城市落户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腐败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等。
此外,贫困问题也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有关,需要通过和调整来解决。
总之,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仍然存在,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改进扶贫政策的执行,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和调整来解决贫困问题所根源的社会结构问题。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汇报人:2023-12-19•引言•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贫困脆弱性识别与评估目录•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结论与展望01引言03研究意义研究中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贫困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01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农村地区一直存在贫困问题,尤其是多维贫困脆弱性。
02贫困脆弱性概念贫困脆弱性是指个人或家庭在面对风险冲击时容易陷入贫困的状态。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的现状如何?2)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3) 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降低农村多维贫困脆弱性?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数据来源本研究将使用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等官方数据,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
02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收入低、生活条件差、教育水平低、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贫困程度较深。
贫困原因复杂贫困原因包括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贫困原因复杂多样。
贫困人口规模大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贫困现状描述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恶劣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农民生活困难。
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导致农民生活困难。
社会制度因素社会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导致贫困问题加剧。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以解决这一挑战。
一、原因分析1.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多年来一直比较落后,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
许多农村地区仍依赖传统的人工劳动,农作物产量低下。
在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技术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收入的下降。
2.不平衡的区域发展中国的发展严重不平衡。
发达地区如北京和上海享受着先进的设施和良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等资源的严重匮乏。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很难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3.教育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有限,许多农民子女因此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缺乏教育限制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提升的能力。
这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也会对整个农村社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有限,这限制了他们进行农作物转种和农业大规模经营的能力。
此外,部分地区的土地肥力下降,也使得农业收入下降。
二、对策探讨1.加强农业现代化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产量和农民的收入,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供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
2.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卫生条件。
通过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农村人口也能够分享到经济的发展成果。
3.改善教育状况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是摆脱农村贫困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4.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推动农村的土地流转。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也愈加突出。
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贫困形成机制、城市贫困现象及其特点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进行探讨。
一、贫困形成机制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其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包括市场力量、政府干预力量和社会力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市场力量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但市场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并不是完全正面的。
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贫困人口,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市场机制对此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解决方案。
政府干预力量对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影响,但国家、地方、社区等各级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干预力量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力量也是造成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
社会力量包括城市贫困人群的社会背景、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等。
城市贫困人群往往只能从事低收入的零散工作,缺乏稳定的收入保障和福利保障,加之缺乏社会关系的支持,使得他们处于被边缘化、孤立化和贫困化的状态。
二、城市贫困现象及其特点城市贫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城市贫困问题涉及面广,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巨大。
据统计,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预计在1000万人以上。
2.城市贫困人口的特点较为突出,主要包括零散务工人员、农民工、退休人员、低收入职工和受灾人员等。
3.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区域或城中村,住房条件差、就业机会少、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
4.城市贫困人群的分布面不均,城市中心区的贫困人员较少,而城市的外围及城中村区域的贫困人员较多。
三、对策尽管城市贫困问题比较复杂,但仍有一些对策可以尝试。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引言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现象尤为严重。
城市贫困是指城市地区中的人口生活困境,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的现象。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贫困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1.收入不平等:中国城市中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因为教育水平低和技能欠缺,很难获得高薪工作,导致他们陷入贫困。
2.就业困难: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城市贫困的发展。
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但城市就业机会有限。
低收入岗位占据了大部分就业市场,缺乏稳定职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部分农民工和下岗职工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威胁。
3.社会福利不完善:在中国的城市中,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完善。
城市居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获得医疗和养老保障。
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常常无法得到必要的救助和援助。
4.教育资源不均: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但城市贫困人口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培训费用,限制了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潜力。
三、解决中国城市贫困的对策1.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提供培训机会。
此外,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2.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者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增加援助力度,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3.促进教育公平:政府要增加投入,改善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教育补助和减免学费的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要加强教育公平监管,防止学校以各种方式实施随堂收费,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真正的免费教育。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研究报告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研究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其中农村地区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农村发展的堵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非农业经济和转移支付。
其中,农产品生产销售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毛利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空间小。
农村非农业经济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来源。
但由于农村产权制度不明晰、金融服务不到位、技术创新不足等原因,导致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困难,非农业岗位相对城市少,收入水平也较低。
转移支付包括政府补贴、扶贫项目等。
但长期强调政府补贴,“以粮补粮”,让农民的“吃饭难温饱”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扶贫项目方面,单靠政府的扶贫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二、农村贫困问题成因1.农村收入分配不公:农村土地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公,土地赋权不明确,导致土地资源的少数人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而广大农民占有的土地面积很小,甚至不足以维持其生活所需。
2.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的需求,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简单陈旧,农村非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
3.缺乏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农民资金周转不灵活,难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4.教育医疗水平落后: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健康保障,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生产能力。
三、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1.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将土地赋权真正赋予农村居民,推进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着重解决土地制约因素,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业,提升收入水平。
2.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生产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贫困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1.1 乡村经济体系的薄弱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体系相对薄弱,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
然而,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给农民带来了不稳定的收入。
1.2 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足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农村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收入的机会。
1.3 医疗服务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许多贫困农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致使疾病成为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原因。
1.4 土地问题中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贫困农民无法拥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外部联系。
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2.1 发展农村产业为解决乡村经济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农业科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修建学校和提供奖学金。
此外,还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 改善农村医疗服务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的供给。
此外,鼓励医疗人才到农村地区执业,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贴,以改善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2.4 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政府可以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摘要:本文对中国的贫困现状进行了研究。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然后,从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贫困问题的原因。
最后,介绍了中国政府采取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并对未来中国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贫困现状,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引言:贫困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某些地区和人群中更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贫困现状的研究,揭示导致贫困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在近年来有所减少,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有贫困人口约为29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左右。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二、导致贫困问题的原因2.1 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影响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孩子辍学或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限制了他们就业机会的选择,造成了贫困问题的长期循环。
2.2 就业问题就业是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结构转型等原因,中国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加。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很多人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因而无法有效摆脱贫困。
2.3 医疗问题贫困人口往往面临着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疗费用的负担。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而容易由于疾病而陷入贫困,而无法承担治疗费用。
2.4 社会保障问题缺乏社会保障是贫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面临着生活困境和风险,一旦遇到意外事件或者疾病,就可能陷入贫困。
三、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3.1 教育扶贫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与扶贫策略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与扶贫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然而,在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存在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并分析中国扶贫策略的有效性。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1.土地问题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土地问题。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土地贫瘠,难以种植出高产的农作物,导致农民的收入微薄。
另外,土地的不平等分配也是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
2.教育问题教育是脱贫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础设施欠缺,学校条件差,导致了农村居民教育水平较低,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3.就业问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的失业和低工资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
4.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在面对意外灾害和疾病时,贫困家庭更加容易陷入贫困。
二、扶贫策略的有效性1.土地政策改革中国政府通过土地政策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土地流转使得农民能够将自己的土地出租或者流转给大规模的农业企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教育扶贫为了解决教育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教育扶贫政策。
政府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
3.产业扶贫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产业扶贫政策。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培训和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此外,政府还鼓励发展农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社会保障改革中国政府加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给农民。
这些举措有效地减轻了贫困家庭因意外灾害和疾病导致的经济负担。
总结: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是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扶贫策略的实施,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解决路径分析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解决路径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然而,中国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一些解决路径。
一、产生原因分析1.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农业。
然而,由于中国土地资源有限和农村市场不完善,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市场受到了很大限制。
同时,土地面积不足以维持农民的生计,这导致了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
2.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受到了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的限制。
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较少,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其难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因此,教育问题也是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限于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的问题,许多农村劳动力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致使他们的收入平稳增长受到限制。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导致了农村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二、解决路径分析1.土地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加大土地承包权和农民土地流转市场的改革力度。
同时,通过土地改革促进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教育投入增加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水平,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3.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村产业。
提供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同时,政府和企业可以一起合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提供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等保障机制。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扶贫策略分析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扶贫策略分析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其中包含着广大的农村地区。
然而,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扶贫策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农村地区缺乏发展动力和支持。
二、土地问题农村地区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并且大部分土地被富裕家庭或大型企业占有。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并被迫成为佃农或流动农民。
没有土地的农民往往难以谋生,陷入了贫困之中。
三、教育与技能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缺乏教育与技能的农民往往在就业和创业方面面临困难,造成了农村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城市地区而言比较薄弱,包括交通、通讯、水电等方面。
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不完善也导致了农产品销售困难和农民收入的下降,从而加重了农村贫困问题。
针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扶贫策略:一、土地改革与扶持政策中国政府通过土地承包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努力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教育与技能培训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农民的教育程度提高。
同时,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这将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农民的创业和就业。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1.经济体制转型的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相对依赖于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业,这些行业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同时,市场规模小、技术不先进、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3.农民素质水平和教育程度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能力。
4.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如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民的发展。
5.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农村地区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洪涝、旱灾等,这些不可控因素会给农民的生活和产业带来重大损失。
1.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
通过培训和教育,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同时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3.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更多收入。
5.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农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需要全面深化,从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土地制度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执行力,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整体脱贫。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和社
会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这是中国面临的一项
严峻挑战。
本文将研究中国的贫困现状,包括其原因和政府采取的措施。
首先,中国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不
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富裕,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相对贫困。
农民工收
入低、就业机会有限,使许多农民工被迫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
一些人陷入贫困陷阱。
此外,自然灾害和疾病等突发事件也会导致家庭陷
入贫困。
然而,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如何精确识别和帮助每个贫困户仍然是一个难题。
二是东、西部地区和城
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城市地区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推动
区域协调发展。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贫困人
口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中国政府已
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实施“精确扶贫”战略、加大
投资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正在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并提高贫困
人口的生活水平。
然而,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需要持续努力和全社
会的共同参与。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农村人口的国家,然而,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根源分析1.教育问题教育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基础。
然而,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致使农村孩子接受到的教育质量不高,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2.产业结构问题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支撑,使得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技术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供给不稳定,价格波动大。
3.基础设施问题中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等问题限制了农民的生产、市场和就业机会。
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不好,物流成本高,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开拓。
二、解决方案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
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引进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推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高效型转变。
政府可以提供技术指导、补贴政策和贷款支持,帮助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交通和通信状况。
修建更多的农村公路,提升农村交通条件,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成本。
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
4.培养农村产业多元化鼓励农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多元化产业。
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在生老病死等各方面得到基本保障。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给农民更为可靠的社会保障。
总结:要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需要从教育、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中国是一个拥有13.8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实现农村反贫困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基本国策之一。
在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原因影响,农村反贫困工作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并成为中国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
因此,本研究拟以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更好的开展农村反贫困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反贫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三、选题范围和内容1.选题范围本研究的选题范围为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
2.选题内容(1)中国西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2)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现状和问题(3)中国西部地区反贫困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问题(4)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启示(5)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对策建议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历史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调研法等方法,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情况,并形成对农村反贫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理解。
2.研究步骤(1)收集相关文献(2)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4)对中国西部地区反贫困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问题进行分析(5)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6)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但仍存在一定的贫困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农村贫困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也是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师队伍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从而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
第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是造成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农民缺乏创新能力和市场触觉,往往只能从事传统农业劳动,经济效益有限。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经营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贫困户自身素质低下也是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贫困户缺乏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他们很难脱贫致富。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帮助他们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或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农民缺乏充足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一旦遇到意外或疾病,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使贫困问题加剧。
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总之,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户自身素质低下等。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庞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国家之一。
贫困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专家访谈,我们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基本情况1.地理环境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多山少水,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发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贫困人口据统计数据,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他们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教育医疗资源,这导致了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等问题。
三、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情况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业扶贫政策为了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业扶贫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持、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
然而,由于政策执行存在问题,部分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四、教育发展1.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2.教育扶贫政策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助学金等。
然而,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等原因,部分地区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五、医疗卫生发展1.医疗资源匮乏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医生和医疗设施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需求。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健康水平低下和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问题。
2.医疗扶贫政策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扶贫政策,如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人 观 点
1.中国仍处于发展至中国,无论是贫困问题无 根本性解决还是教育问题死板僵硬,都是身处 于发展的潮流,变更的趋势越来越好。 2.我们既需要每个人的言论自由来促进国家更 加公正民主的发展也要避免愤世嫉俗不信任我 们的国家。 3.少年强则国强,事实上无论国家究竟是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还是人际关系复杂效率降低, 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教育问题。 4.温饱是重要的,可是精神也非常重要,而独 立自主有条理有思想的精神是书本给予我们的, 是教师言传身教的。而有责任又富有创新自由 意识的人才是国家的根本。
• 就绝对贫困来说,根据贫困成因的不同,一般可以从 两个角度来界定贫困。 • 一是“资源匮乏说”。如英国学者奥本海默认为,“ 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国 家统计局农调总队(1990)在《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研究 》中指出,“贫困一般指物质生活困难……他们缺乏 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 二是“机会能力缺失说”。世界银行(1990)将贫困界 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阿玛蒂亚〃 森(2001)则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 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总体而言,早期贫困研究更 注重物质资源匮乏,后期则更强调发展能力的缺失、
贫 困 概 念
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 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 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 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绝对贫困 程度 相对贫困 狭义贫困 内容 广义贫困
贫困
• 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 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满足基 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 • 相对贫困,一方面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 高而产生的贫困;另一方面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 、各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 产生的贫困。 • 显然,相对贫困是与低收入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 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更多注 重绝对贫困问题;而当经济进入中高级阶段,则更多关 注的是相对贫困问题。
中 国 贫 困 问 题 探 讨
主 讲 人 :
吕 永 琪
目 录
1.贫困概念问题
2.中国贫困标准
贫困是一个带有社会性、 历史性和地域性内涵的概 念,中外学者一直力图给贫 困下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 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 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 的界定,但不容臵疑的是贫 困概念的界定是一个逐渐 由狭义的经济视角转变为 广义的经济、社会、政治、 文化等多元视角的过程。
2.中国的贫困标准 • (1)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 •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 的农村贫困标准也在逐步提高。 •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00元提高到 683元,增加了5.83倍。在这期间,农村贫困标准相当 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 • 从1978年的74.9%下降到2005年的21.0%。
谢谢观看
• 中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在1986年对全国6.7万户农村居民收支调查资料进 行计算后得出的。主要是采用以基本生存需求为 核心的生存绝对贫困概念作为计算农村贫困标准 的基础。 • 基本生存需求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满足最低 营养标准(2100大卡)的基本食物需求,另一部 分是最低限度的衣着、住房、交通、医疗及其他 社会服务的非食品消费需求。前者为食物贫困线 ,后者为非食物贫困线,二者之和就是贫困标准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2000)。
人均收入
中国贫困标准图表 3000 2000 1000 0 1985 1990 2000 2004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中国
中国 206 300 625 668 683 106 119 127 230
• 2011年11月29日宣布,进一步大幅上调国家扶贫标准线,从20 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升至2300元(2010 年不变价)。 此次80%的上调幅度为历史罕见,全国贫困人 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 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 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 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 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 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 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人民币计算 ,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考虑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上调,以及中 国国家扶贫标准线的继续动态提升,中国国家减贫行动更与世界 接轨并将超过国际名义基准。 •
• 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条例》,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自己的贫困线标准 ,多数城市使用“基本需求法”测定各自的贫困 线,其中主要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 • 一是城市的财政状况, • 二是贫困线与其他社会救济之间的关系。 •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标准,各城市使用的 方法均有所不同,所确定的低保标准更是相差悬 殊。 • 例如,2005年9月,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深圳 、广州、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低保标准均在 300元/人月或者以上,而乌鲁木齐、西宁、长春 、贵阳等城市不到180元/人月。中国各地区城市 平均低保标准和支出水平差别较大,且与其人均 生产总值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越高,其城市平均低保标准和支出水平
• 事实上,贫困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其特征也表现 在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征”。世界银行在《世界 发展报告2000/2001》中认为,贫困者具有三个动态特 征: • 第一,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 • 第二,在一些关系自己命运的重大决策上没有发言权 ; • 第三,易受到经济及其他冲击的影响,如疾病、粮食 危机、经济萧条等(Woldbank,2001)。 • 这说明,贫困不单纯是低收入的问题,还体现在发展 机会、社会平等和政治参与等诸多方面。
(2)存在争议的城市贫困标准
•
• •
学统一的城市贫困标准。各部门对 城市贫困人口的范围界定和理解具有较大差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贫困人口看成是失业下岗人员和离退休 职工(尤其是指原属国有企业的职工), 民政部门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视为贫困人口,工会系统把贫困 人口视为“基层单位特困职工”。 统计部门一般把收入分组中最低收入户组的5%确定为贫困人口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1997)。 中国学术界对城市贫困标准的测算也存在争议。 任才方、陈晓杰(1995)曾采用比例法和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出1994年中国城镇居民的绝对贫困线为月人 均120元,年人均1440元。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1997)采用恩格尔系数法和维持生活 的基本需求两种方法测算,得出1995年度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线为 月人均150元,年人均1800元。中国城市贫困研究课题组(2001) 则把基本生活保障线看成为城市贫困线,并据此推算出2000年中 国城市贫困线为2310元。
• 今年51岁的佐藤聪美(音译)是一位单 身母亲,为了抚养17岁的女儿,她同时 要做两份工作。即便如此,佐藤的年收入 还不到1.7万美元。2009年女儿上高中拿 700美元买校服后,她们只能一天减为两顿 饭。 • 佐藤对自己女儿的教育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Mayu想去一所职业学校,成为一名 动画配音演员。但佐藤说,她无法负担每 年1万美元的学费。
• 显然,中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根据20年前的情况测 算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居民消费和福利 标准的变化,目前这一标准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 • 首先,与国际通用的贫困标准相比,中国的贫困标准明 显偏低。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是以1985年平价购买力即 人均每天最低消费1美元(按国际可比价格计算),年 收入低于375美元即为贫困,而2005年中国农村贫困标准 是人均年收入683元,即人均每天1.9元,仅是国际绝 对贫困标准的22.2%。 • 其次,贫困标准本身的问题。中国政府定义的贫困人口 为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年贫困线的人口,该方法没有考虑 纯收入计算中有形资产(如秸秆、生产工具等)的贡献 ,也没有考虑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的货币化。 • 因此,现行中国政府统计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相当保守 ,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农村的实际贫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