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人白居易练习 -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9-12题每小题3分,13题5分,14题6分)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B.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C.不尚艰难尚:崇尚。
D.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课:督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B.权贵有嫌其出位/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C.与刘宾客齐名/与生彘肩
D.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1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D.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13.翻译句子: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14.细读画线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选文,写出“前言”指代的内容。
(1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3分)
(3)“耳”写出了顾况怎样的态度?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9.D.(课:谈论。
)
10. B。
(A. 助词,无实义/代词,他。
B.代词,他。
C.连词,跟、同/动词,给。
D. 介词,给/介词,在。
)
11.C。
(“老妪”应改为白居易。
)
12.C。
(“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13.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大意2分。
关键点:怫怒:触怒;失志:志向受挫;省略主语“白居易”。
)
14.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⑵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
(大意2分,关键词“戏”1分)
⑶“耳”是罢了的意思,写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后,被白居易的才情折服,坦承自己前面所说只是戏言而已,(1分)突出顾况对白居易的欣赏与赞美。
(1分)
【附: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
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
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
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
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
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
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
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撰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以及所撰古今事件实情的,写了《六帖》,叙述作诗格式方法,想自己改掉其中的不足,名叫《白氏金针集》的三卷,都在世上流传。
二、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B.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
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C.“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写出了赴宴的宦官把持政权和军权,穿戴尽显高官厚禄的身份,按唐制:三品以上服绯,五品以上服紫。
D.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
2.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C。
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
2.这两句诗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
(诗句内容1分)(2)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手法1分)(3)更好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行乐,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
(感情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题干是说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答本题可从内容、手法、情感几个角度分析。
开头四句,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前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运用对比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的痛恨。
(二)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B. “夜半来,天明去”的是梦,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
C.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D.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
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2.简析此诗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1.B。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
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
“梦”原来也是一个比喻。
2.①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博喻,它们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来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表达更加迷离。
②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整齐与错综之美。
(答出其中的一点即可)
(三)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1.诗歌是怎样表现“长吏”这一“豺狼”形象的?
2. 诗中控诉“长吏时,”由第三人称客观描绘改为第一人称控诉,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答案:
1.诗歌描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诗人先用灾情的严重做铺垫,随后正面刻画长吏形象,“明知”农民遭灾,却硬是“不申破”,甚至美化现实以博取皇帝的欢心,提升自己的政绩;最后用“我”的控诉作补充。
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着墨不多而形象凸显,具有高度典型性。
2.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语气更加强烈,写出了诗人难抑愤怒之情,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
(四)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暖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的委婉说法。
2.本诗在色彩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答案:
1.邀请。
2.“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