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探究世界的本质》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D本身错误。
答案:B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
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
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
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
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自然界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B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
答案:B
7.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的理解。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它主要说明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
8.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运动存在于客观存在物中,说明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注意不要误选B,B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D
9.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解析:此题只要真正读懂引文中的话意,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来。B、C看到运动,否认相对的静止;D否认运动的物质性或客观性。
答案:A
10.《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解析: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既承认了相对静止,又承认了绝对运动,既静又动的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②④符合题意;①认识有误,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③认识有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D
12.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解析:B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不需要条件。
答案:A
13.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客现性、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的理解。选择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A、B、D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C
14.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
A.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解析: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故D不选。
答案:A
15.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解析:A、B选项明显错误;C项的说法夸张了规律的普遍性,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