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笔记笔者序本文档是笔者在考研复习期间所做的第三次经整理归纳精简过后的笔记,几乎涵括了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里面的所有核心知识点。
考研结束后,想到自己在网上到处寻找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学习笔记时,没有找到一篇完整的笔记,都很零碎。
于是,下定决心将自己所做笔记敲进电脑里保存下来,并在网上分享给大家。
我称其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核心内容” 。
笔者在此希望本笔记对你有所帮助,期待着你如愿实现考研梦!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1、四种观点:①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②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③政治就是争权夺利;④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必须记住: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 A.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B.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C.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1、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A、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B、习惯与传统。
3、政治博弈的类型: A、零和博弈; B、非零和博弈( a. 消极的零和博弈; b. 积极的零和博弈)总之,也可以说: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中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合作与冲突。
三、政治的地位(功能或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即政治具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2、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4、对个人而言,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一、为啥要重视这本书的复习笔记和重点。
二、复习笔记里可能都有啥。
我猜啊,这复习笔记里肯定有书里那些超难懂的概念的简单解释。
比如说像政治权力这个概念,笔记里可能就会写得很直白,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那种能让别人听话的力量呗。
还会有各种理论的总结,像什么古典政治学理论、现代政治学理论这些,会把每个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都列得清清楚楚。
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笔记里肯定会写清楚他理想的国家是啥样的,是由哲学家统治啥的。
而且啊,复习笔记里还会有书上案例的分析。
比如说书里讲了某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变革,笔记就会告诉你这个变革是为啥发生的,是因为经济发展了,还是民众的政治意识觉醒了呢。
这对咱们理解那些干巴巴的理论可太有用啦,就像给理论加上了生动的画面。
三、考研重点会是哪些呢。
我觉得那些基本概念肯定是重点。
像政治文化这个概念,你要是不理解,后面好多关于国家政治发展的分析就都看不懂啦。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里人们对政治的态度、信仰和情感啥的。
这就像一个国家的精神底色,要是不懂这个底色,就没法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行为。
还有那些著名的政治学家的思想肯定也是重点。
像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他的阶级斗争理论,这可是能解释好多社会现象的。
再比如说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对理解现代国家的行政体系太重要了。
这些思想就像是一个个明亮的星星,在政治学的天空里闪闪发光,咱们考研的时候必须得把它们抓住。
四、怎么利用复习笔记和重点来复习。
咱拿到复习笔记和重点之后啊,可不能就光看一遍就完事儿了。
要把笔记和书结合起来看,笔记里提到的概念就到书里去找详细的解释,书里复杂的理论就对照笔记看总结。
就像玩拼图一样,把书和笔记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然后呢,要做一些记忆的小技巧。
比如说把那些重点概念编成顺口溜,或者画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
像政治体制的构成要素,行政、立法、司法这些,可以画个简单的图,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政治学导论》考研题库,人大、北外国关院考研复习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点汇编育明教育根据近年来全国多所以《政治学导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高校考研真题,汇编了以下《政治学导论》所涉的常考点及重点,希望对广大备考生有所帮助!若有疑问,随时和育明教育相关老师取得联系!政治学导论题库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1. 博弈论: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2. 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是一种非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它区别于零和博弈。
在经济学研究中很有用。
3. 罗尔斯的《正义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
他的学说,对西方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西方学界对“公共理性”与社会行为、个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大繁荣局面,以致人们将《正义论》的出版视为“罗尔斯时代”或“罗尔斯轴心时代”开始的标志4. 行为主义政治学: 强调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个体或团体政治行为的西方政治学思潮的总称。
20世纪初萌芽,50~60年代盛行于美国及西方政治学界。
广义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包括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政治权力5. 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课堂笔记精华版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 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 政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人)【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治人9.1 复习笔记一、政治人与公民1.政治人的含义政治人,就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2.公民(1)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公民”与“人民”不同。
“人民”是一个集合性的政治范畴,指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
对一个人不能说他是人民,只能说他是人民的一员。
“公民”则是一个个体性的法律术语,可以说某个人是公民。
(3)在中国,常与“公民”相联系的概念有“群众”。
“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群众观念甚至通常取代公民观念。
二、政治家1.政治家的含义与政治家的产生(1)政治家的含义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2)政治家的特征:①政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②政治家是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
③政治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④政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3)政治家的产生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治家一般都是通过竞选或选举方式产生。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家是通过选拔与选举方式产生的。
选拔是自上而下的过程,选举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政治家产生的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革命。
(4)成为政治家,主观条件方面的要求:①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②有一定的知名度;③良好的个人素质。
2.政治家的类型我们可以从阶级标准、职业类型、历史标准和人格类型等不同的角色对政治家进行分类:(1)阶级标准政治家的首要特征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或政治势力。
因此,政治家可以根据不同阶级形态分类。
毫无疑问,不同阶级的政治家所代表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的时代。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
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
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
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笔记,政治学考研重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点汇编育明教育根据近年来全国多所以《政治学导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高校考研真题,汇编了以下《政治学导论》所涉的常考点及重点,希望对广大备考生有所帮助!若有疑问,随时和育明教育相关老师取得联系!第二编政治意识 .25、政治意识的概念.第三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27、政治文化的概念.) a3 f% g2 W. p/ J" c+ k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三、政治文化的功能.32、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第四章政治意识.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35、韦伯的信仰体系.36、意识形态的概念.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9、马克思主义.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43、社群主义.44、民族主义.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57、亚政治文化.。
按章按节杨光斌《政治学导论》复习提纲
按章按节杨光斌《政治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编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什么是政治1、各类政治观君权神授说;治国说;权力说;政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本书观点二、作为博弈的政治3、博弈和博弈论(分析利益冲突的框架)4、要素、规则、类型三、政治的地位5、政治的地位或作用6、SSP范式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7、政治哲学、政治科学二、政治学的发展8、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9、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四阶段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三、政治学的范围11、简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的研究路径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一、政治权力的概念12、韦伯的权力观13、简述政治权力的概念和主要因素简述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二、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14、简述权力政治的作用方式(权力结构、权力主体结构及二者的关系)三、政治权力的四种类型及相互关系(相互关系要结合合法性来讨论)15、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2005年考研简答题:简述强制性权力与功利性权力的区别)操纵性权力;人个性权力(20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理论,说明当前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19、权力、权威与合法性及其相互关连性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五、政治权力的基础20、政治权力基础的概念及具体内容;简述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第二节政治权力的分配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21、选举制及评价22、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比较23、多数两轮投票制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简述当代中国的权力分配制度第二编政治意识25、政治意识的概念第三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26、关于政治文化含义的三种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凯泽罗夫、部分中国国内学者27、政治文化的概念28、简述政治文化的内容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一、政治文化的类型29、统治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30、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社会资本31、社会资本理论(普特南):概念、作用、主要特征、基本要素等三、政治文化的功能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第四章政治意识第一节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3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34、曼海姆:“特殊”意识形态与“全面”的意识形态35、韦伯的信仰体系36、意识形态的概念37、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区别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8、5个基本特征: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9、马克思主义40、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41、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42、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43、社群主义44、民族主义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4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46、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47、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8、论述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五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特点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49、政治社会化的定义50、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双运动过程”5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5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53、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5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比较5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6、政治自我(政治人格)57、亚政治文化第三编政治体系(重中之重)58、名词解释: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第六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理论一、国家的起源59、简述社会契约论二、国家的本质6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三、民族国家的建构61、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定义)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62、民族国家的要素63、简述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四、国家的目的(职能)64、国家的基本目的2005年考研论述题: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65、国家目的的矛盾性(诺斯悖论)06年考研论述题:运用国家目的的理论解读中国新领导的政府行为特征01、02、06三次考研均涉及的题目:国家能力第二节国家的类型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66、分类法:亚里士多德67、类型学:韦伯二、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划分(马克思主义)68、封建制:中西封建制比较69、资产阶级国家70、社会主义国家论述:“三个代表”理论的政治意义三、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71、吉登斯: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现代的民族国家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72、集权主义国家73、法西斯主义国家74、简述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简述20世纪70年代威权主义国家民主化浪潮发生的原因75、分权主义国家(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第三节国家的结构形式76、单一制国家77、联邦制国家78、邦联制国家第四节国家机构79、国家元首80、立法机关议会委员会制度;三读法、委任立法制、预算批准制度、委员会批准制度简述如何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81、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或司法审查权、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法律平等原则、陪审团制第七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一、政府体制理论试析国家与政府概念的关系82、三权分立说比较洛克、蒙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简述制衡原则83、议行合一(04、06两年考研题目)二、政府职权理论84、新古典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85、简述福利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86、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理论三、政府行为理论87、公共选择(布坎南)——2005年简答题四、政府体制的类型88、政府体制的定义89、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90、共和制的要素与意义03年考研论述题:论述西方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样式第二节行政机关91、总统制的行政机关试述美国总统的权力及其扩大的趋势92、内阁制的行政机关93、混合制的行政机关(法国总统与总理之间的权力关系分析)94、如何认识中国行政领导机关的“议行合一”体制?论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简述归口管理制度第三节官僚部门一、官僚制95、官僚制涵义及其作用分析简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二、官员理论96、简述官员理论(官僚自主性、信息不对称、预算扩大化倾向)三、官僚的作用97、行政机构与官僚机构的区别98、官僚机构(官僚制)的职能99、如何控制官僚主义第八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100、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101、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102、政党团结星103、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104、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性政党向执政性政党转变的分析105、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作用106、简述寡头政治铁律107、简述政党适应性108、亨廷顿的适应性理论109、政党体制变迁和政党嬗变理论110、权贵党、群众党、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第二节政党制度111、两党制的特点:简述美国和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112、多党制的特点是什么?113、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114、试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政党关系第九章利益集团第一节利益集团的涵义及分类115、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116、简述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117、利益集团的分类(6种)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118、简述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119、结合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过程,说明利益集团的作用(06年考研论述题)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社团120、试论20世纪80年代社团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21、试述当代中国政治性社团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的影响第十章政治人122、简述影响良好公民形成的因素123、交易型领袖、变革型领袖、群众路线、道德型政治家124、简述巴伯的总统人格理论125、简述政治家与官僚的关系第四编政治行为第十一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126、简述精英统治论127、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128、无统治阶级论129、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130、简述现代西方国家的职能的扩大化和膨胀的趋势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131、简述建立或维持统治秩序的基本因素132、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133、简述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134、简述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的主要类型135、简述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家产制,法理型统治136、简述全能主义第十二章政治管理137、简述公域、私域的概念138、治理和善治的概念139、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140、试述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第十三章政治参与141、政治参与的概念142、如何看待政治冷漠143、简述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制约因素144、简述政治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45、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政治民主的关系第五编政治发展第十四章政治现代化146、试述政治现代化的涵义与标准147、政治发展理论评述148、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149、简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150、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十五章政治民主151、古典主义民主;精英民主理论;152、简述多元民主主义的基本含义153、试论民主与自由的关系(04年人大考研论述题)154、简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第十六章人权155、简述人权的涵义和特性156、简述国际政治中关于人权争论的主要问题157、简述人权实现的条件158、简述人权的基本内容159、简述人权的民族权利内容。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政治学导论重点整理●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学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权力与权利第二节法治与民主●第二篇政治意识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第四章意识形态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第三篇政治体系第五章国家第一节国家起源与国家目的第二节现代国家建设第三节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体制理论第二节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第三节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第四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第七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理论第二节政党制度第八章政治社会第一节利益集团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第三节新闻媒体第九章政治人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第二节政治家●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第十一章公共治理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第十二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第五篇政治发展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第三节现代化的问题第十四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第十五章人权第一节人权的含义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第一篇政治的性质导论:1)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016 填空题1)2)政治研究的对象是(权威性的分配)。
(2017 填空题1)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4)政治学总是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不仅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是政治学要涉及的内容,而且经济学途径与社会学途径也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要弄清政治的性质,必须研究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法治与民主问题。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1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含义1.含义政治是指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2.作为博弈的政治(1)政治博弈的要素对策性博弈的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①博弈要有局中人即,要得到政治利益,必须首先成为局中人,不能出局。
在政治博弈中,局中人包括个人、团体、国家。
②目标和结果一般来说,局中人在一段时间内所追求的目标可能不止一种,追求目标时所依赖的社会资源也是多种多样,最明显的就是财富、人数、威望、职位以及说服技巧。
在正常的社会秩序内,运用资源而追求目标时一般都要遵循既定的规则。
③博弈的策略博弈的核心就是策略的运用。
每一位局中人都要设计一套策略或行动计划以使赢得的机会最大化,损失的机会最小化。
局中人制定策略时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目标和资源,还要考虑到其他人会如何行动。
(2)政治博弈的规则在政治博弈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规则。
政治博弈的规则规定了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与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处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有适应性。
(3)政治博弈的类型①零和博弈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设想双方处于总体冲突状态,每一方所追求的典型策略就是取得全面的胜利,结果是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即得失相加等于零。
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就属于这种情形。
②非零和博弈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二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这种博弈的参与者等于或是多于二人,结局有可能赢家多于输家,也有可能输家多于赢家;前者被称为积极的非零和博弈,后者被称为消极的非零和博弈。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政治统治)【圣才出品】
第四篇政治行为第十章政治统治1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统治理论1.政治统治的若干理论(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
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即使在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也决定了由政治领袖组成的小圈子进行实际统治。
正是这个小圈子,操纵着代表制度。
无论社会怎样变革,政治不平等都将存在。
从古典的精英主义到今天的民主的精英主义,都忽视了政治统治的阶级本质(2)多元统治论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无统治阶级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
(4)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又分为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①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理论方面,以米利本德为代表的一些对多元民主理论的挑战,论证在当代条件下国家的阶级工具的本质。
第一,米利本德认为,尽管多元民主理论很巧妙,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不过时,因为即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仍然是一个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它凭借经济权力把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强制机器。
第二,在米利本德看来,国家虽然是阶级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但是国家的行动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第五版
政治学导论笔记是在政治学入门课程中常见的学习资料之一,其中杨光斌第五版是该笔记的较为常用的版本之一。
政治学导论笔记主要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等内容,是帮助政治学学习者了解政治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关键资料。
在政治学导论笔记中,杨光斌第五版的内容特点是权威性、系统性和教学性强。
笔记的开篇以政治学基本概念的讲解为中心,其中重点介绍了政治学的定义、对象、任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学导论笔记的理论分析部分,杨光斌
第五版介绍了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分支,如现
代政治学、经典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国际
政治学等。
这些分支理论的介绍和分析,为
政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在实践探讨部分,杨光斌第五版的政治学导
论笔记围绕着政治制度、政治变革、政治文
化等领域进行了分析。
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笔记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政治制度的类型、发展和变革过程。
在政治变革方面,笔记重
点关注了政治变革的原因、形式和效果等问题。
在政治文化方面,笔记探讨了政治文化
的概念、内涵、结构和变化等问题,为政治
学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思考的空间。
总的来说,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第五版是一份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教学性强的政治学基础知识资料,为政治学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支持,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政治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配套复习资料(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权力与权利★★★1.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2)在一般的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2.权力的类型(见表2-1)表2-1 权力的类型3.合法性及相关概念(1)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是一种特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合法性理论主要是回答被统治者为什么会有心理认同或自愿服从。
合法性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行。
(2)合法性是一个包含了合法律性(政权来源)、有效性(政府绩效)、人民性(政权主体)和正义性(道义)的概念体系,即拥有了这四种基础的政权,才值得人民信仰与支持。
①合法律性是大家都承认的现代政治原则。
②有效性是最没有争议的合法性政治的基石。
③政治的“人民性”本身就是合法性,但却是争论最大的要素。
④正义性,即是否能保护社会最不利者阶层的利益。
(3)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其中的关键是合法性问题。
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政权具有了合法性,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权威。
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需要从构成合法性的基础中去寻找。
①条件之一:合法律性。
②条件之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③条件之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4.权利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或人民,国家权力存在的终极价值不在其自身,而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疆域内人民或公民的基本权利。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
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
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
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完整版)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
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
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
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
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笔记1、政治的含义?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答: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
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政治学家们便企图把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2、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资料的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目标;3、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即政治学要合理利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资料来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4、行为主义研究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4、政治权力的含义?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5、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型权力。
6、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以及制度因素等。
7、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答: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具有以下特性:1、政治文化既是政治范畴,又是文化范畴,是在文化与历史的长久积淀中形成的、支配与制约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政治观念的综合体系。
2、政治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政治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阶级性。
4、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的结构性。
8、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答:1、政治文化规定了人们的政治倾向,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了的行为标准,直接影响政治行为的方式。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知识点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制度主义:即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的含义(政治-经济关系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政体论)2制度变迁的方向(由低级向高级)3变迁方式(阶级斗争导致的革命性突变,新马克思主义则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4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关注阶级关系和基于此的权力结构,影响了新制度主义对制度重要性的强调)5对于技术与观念的关系,在强调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把社会进步看成是一套复杂的关系系统互动,而非单纯的技术决定论6对于制度变迁中个人的作用,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是既定的,而把偏好和信念看作解释变量。
政治系统理论: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一种政治观,即把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方法运用于政治现象分析,将政治体系视为一个履行社会关键职责的系统,是进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体。
政治系统一方面有自身的边界,内部有具体的结构,承担着分化了的特定功能,目的则在于实现社会整体的目标;另一方面政治系统又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通过特定的机制与文化意识、法律、经济等系统相互作用。
政治系统从社会接受输入的支持与要求,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向社会输出特定的政策产品,政策产品的执行效果又通过反馈机制再次输入政治系统。
也就是说,反馈将输入与输出联接起来使政治成为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持续过程。
图解见杨P8。
精英主义:源于古代能人治国的思想,在19世纪末理论化,代表人物有帕累托、莫斯卡、熊彼特等。
精英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来都区分为少数据有统治地位的精英与众多被统治的大众,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不可能的,寡头政治是铁律。
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由于具有被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而成为精英,他们统治依靠的并不只是经济资源,军事力量、教士地位和管理专长都可能是其统治的基础。
而且,与所谓阶级不同,精英基层是开放的,具有制度化的吐旧纳新的机制。
古典的人民民主从来没有实现过,将来也不可能实现,人民至多拥有选择具体由哪位精英来统治的权利。
政治学导论笔记[杨光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政治权力
1、 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和政治作用。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综合起来,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和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阐明两个观点: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 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2、 博弈论与政治的关系
博弈是分析利益的框架。
政治博弈的要素:居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与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就是政治博弈的渊源。
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20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20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二是它解决了低层组织由于权力不足不能履行更活跃的治理职能,慢慢形成被动、消极应付式态度的问题。
三是多中心治理是一种授权的、平等的、分散化的和网络协作的治理,通过授权,将决策权下放,让更多组织发挥亚中心的作用。
四是多元主体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给社会治理创造了更多的积极推动力量。
五是多元治理是复杂地区实现良好治理的关键选择。
10、大都市区。
P225:以某个特大都市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利用大都市的集聚效应来拉动周边地区的成长和繁荣。
优点:社会资源集中,更多人可以共享,不会因为地理空间的区域隔阂造成享受机会的过度其治理相对紧凑,容易开展。
缺点:大都市病,人口过度膨胀,城市难以承受。
交通、环境、文化、犯罪等问题日益凸显。
11、政治参与的内涵。
P229: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
二是政治参与是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三是政治参与旨在影响政府决定。
四是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12、普选制的定义。
P274:普选制是指所有成年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强制剥夺选举权之外,不受任何资格限制,普遍地享有参与选举的权利。
它依据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原则、秘密投票原则进行选举。
选举程序包括组成选举机构、划分选区、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及竞选、投票和唱票等环节。
13、人权的定义。
P283: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
人权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性。
二是普遍性。
三是历史性。
四是资格性。
14、社会保障权的含义。
P290:社会保障权又称福利权,即公民要求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人类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兴衰成败。
政治研究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主体学科之一。
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涵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什么是政治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和国家管理(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政治博弈的要素: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与目标。
2.政治博弈的规则:宪法与法律。
3.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三、政治的地位人们一般将社会生活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政治的重要性毫无疑问。
可从政治的作用来理解政治的重要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2.政治对经济和其它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
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强调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了政治/国家/制度对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从不同国家的比较历史分析来看,政治/国家/制度使局面变得完全不一样。
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1.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2.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
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
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政治学学科,但包含了大量政治思想,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的思想。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政治学融于哲学之中。
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到二战,政治学作为正式学科出现,专注于法律制度研究。
行为主义时期: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治科学排斥政治哲学研究,主张政治研究的实证性、科学化和价值中立。
后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哲学复兴,国家概念回归,新制度主义兴起,政治理论多元化,社会科学诸学科交流繁荣。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同时又植根于政治经济学,即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题包括:阶级问题、国家问题、革命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各种政治关系。
三、政治学的范围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政治理论与方法论:主要是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学研究方法论。
本国政府与政治:主要研究本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与政治发展。
比较政府与政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政治发展的跨国比较研究。
行政管理:关注政府的结构与管理过程。
世界政治:民族国家之间、跨国组织之间的政治研究。
2.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政治活动与历史、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政治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融合,形成了政治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交叉学科。
当前的政治学研究日益呈现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历史学途径:研究历史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2.社会学途径:把团体研究当作解释政治行为的方法。
3.经济学途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比较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政治问题,或者强调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4.制度与法律途径:旧制度主义:将宪法或政治制度作为直接研究对象;新制度主义:借鉴经济学理论研究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其它方法: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沟通理论,博弈论、团体理论等。
思考题一、阐述政治的基本含义。
二、阐述政治的重要地位。
三、什么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四、简述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