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政治统治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政治行为
第十章政治统治
一、名词解释
1.政治行为(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2003年研)
答: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政治行为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①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②政治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集团及集体等,只要他们进行政治活动,都可以成为政治行为的主体;③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其方向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因此,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④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它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2.政治统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统治是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内容上,它
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3.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四川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复杂的多方面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因此,政治认同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要求的满足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它是产生和巩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源泉,也是社会成员识别和认同政治权威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产生和发展,还与特定社会的公共规则和公共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4.政治统治的强治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
答:政治统治的强制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主体凭借自己掌握和控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采取强力压迫、权利剥夺和分化瓦解等方式,以消除或者减轻其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地位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威胁、危害和破坏。强治方式还包含着政治权力主体凭借政治权力的强制力,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进行的行为强制,比如限制行为自由、强制劳动等等。强治方式是政治统治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政治
权力的直接运用。对于政治统治的建立、维护、巩固和实施来说,强治方式的效用更多地体现在弱化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力量、地位和统治秩序的危害力量方面。
二、辨析题
1.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的任何行为。(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按照列宁的解释,政治行为是由“政治活动的性质、方向和方法”构成的,由特定的政治主体所采取的。政治行为与一般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政治行为是围绕着政治权力与权利而进行的。
(2)政治行为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
①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
②政治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集团及集体等,只要他们进行政治活动,都可以成为政治行为的主体;
③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其方向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因此,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④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它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因此,政治主体的任何行为并不都属于政治行为。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2.任何政治统治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社会行为的性质是由该行为发生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因此,确定特定社会行为的本质,应该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考察。
(2)政治统治是政治权力的典型行为,而这一行为发生于政治权力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所以,确定政治统治的性质,应该从这一政治行为得以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权力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制约关系入手,从这一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的考察入手进行。纵览人类政治社会发展历史,并不是所有的政治统治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①社会主义社会以外的阶级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凡是少数人在经济上居优势地位,即少数人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以国家为代表形式的全民所有,人民就成了统治者,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
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1.分析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异同点。(武汉大学2011年研)
相关习题:
(1)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差异性分析。(武汉大学2009年研)
(2)试论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区别。(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1)政治统治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