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抗氧化剂检测标准

抗氧化剂检测标准

抗氧化剂检测标准引言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阻断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等物质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抗氧化剂在食品和日用品中的应用逐渐增加。

为了确保抗氧化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抗氧化剂检测的标准和方法。

抗氧化剂检测标准抗氧化剂检测标准是指对抗氧化剂产品进行检测时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方法。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确保抗氧化剂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检测标准有以下几种: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国家标准通常包括抗氧化剂的分类、命名、规格要求以及检测方法等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国家标准会有相应的规定,如BHT、BHA等常用抗氧化剂的检测标准。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由相关行业组织或协会制定的标准,用于指导该行业的产品质量控制。

比如食品行业的抗氧化剂检测标准由食品行业协会制定,化妆品行业的抗氧化剂检测标准由化妆品行业协会制定等。

行业标准更贴近实际应用,因此在实际检测中更常被采用。

3.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

国际标准通常被多个国家所接受和采用,对于跨国贸易和合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抗氧化剂检测标准的国际标准一般是由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等相关国际组织制定和发布的。

抗氧化剂检测方法抗氧化剂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抗氧化剂和检测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抗氧化剂检测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法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检测方法,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抗氧化剂成分。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抗氧化剂检测。

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抗氧化剂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易揮发的抗氧化剂成分的检测,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分析仪器对样品中的抗氧化剂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新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新发布)

附件1: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1.2 人体试食试验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1 动物实验1.1 实验动物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

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2)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2)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用量和使用范围。

根据该标准,食品添加剂分为以下13个类别:
1. 防腐剂类:如山梨酸、丙酸钠等,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抗氧化剂类:如抗坏血酸、谷氨酸等,用于抑制食品氧
化反应。

3. 色素类:如胭脂红、黄原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色泽。

4. 甜味剂类:如阿斯巴甜、糖精等,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

5. 酸味剂类:如柠檬酸、醋酸钠等,用于增加食品的酸味。

6. 增稠剂类:如明胶、卡拉胶等,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

7. 稳定剂类:如聚乙烯醇、CMC等,用于稳定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8. 发酵剂类:如酵母、泡打粉等,用于促进食品的发酵作用。

9. 膨松剂类:如明胶、酵母等,用于增加食品的膨松性。

10. 硫化剂类:如亚硝酸盐、亚硫酸氢钠等,用于防止食品腐败。

11. 漂白剂类:如过氧化氢、二氧化硅等,用于漂白食品。

12. 螯合剂类:如脱氧醋酸钠、草酰肼等,用于去除食品中的金属离子。

13. 其他类:如香料、香精等。

GB2760-2011标准还规定了不同食品中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和适用范围,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氧剂ca的产品标准

抗氧剂ca的产品标准

抗氧剂ca的产品标准抗氧剂CA的产品标准抗氧剂C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持食品的色泽、香味和口感。

为了确保抗氧剂CA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品标准。

一、外观和性状抗氧剂CA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异物和杂质。

其溶解性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能够在水中快速溶解,并且溶液应呈无色或类无色状态。

二、化学指标1. 含量:抗氧剂CA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不低于98%。

2. 水分:抗氧剂CA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般不超过1%。

3. 酸度:抗氧剂CA的酸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不超过0.3%。

4. 重金属:抗氧剂CA中重金属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般不超过10mg/kg。

5. 砷:抗氧剂CA中砷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不超过3mg/kg。

三、微生物指标1. 总菌落数:抗氧剂CA中的总菌落数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般不超过1000CFU/g。

2. 霉菌和酵母菌:抗氧剂CA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不超过100CFU/g。

3. 大肠菌群:抗氧剂CA中的大肠菌群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般不超过30MPN/100g。

4. 沙门氏菌:抗氧剂CA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四、贮存和包装抗氧剂CA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无污染的仓库中,远离火源和热源。

包装应采用密封良好、防潮防湿、防阳光直射的包装材料,以防止产品受潮变质。

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抗氧剂CA可根据具体食品的需要进行添加,一般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使用。

2. 注意事项:抗氧剂CA属于化学品,使用时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人士。

六、产品标识和包装抗氧剂CA的产品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产品名称:抗氧剂CA2. 生产日期和批号:用于追溯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

3. 净含量:表示产品包装中实际含有的抗氧剂CA重量。

抗氧剂粘度测定标准

抗氧剂粘度测定标准

抗氧剂粘度测定标准抗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当其在聚合物体系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被称为“防老剂”。

抗氧剂检测范围:过氧化物分解型抗氧剂、自由基清除型抗氧剂、酚型抗氧剂、高温抗氧剂、胺型抗氧剂、复合抗氧剂、聚酯抗氧剂、杂环类抗氧剂、亚磷酸酯抗氧剂、橡胶抗氧剂等。

抗氧剂检测标准(部分):1、GB/T 40496-2021喷气燃料中抗氧剂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GB/T 25277-2010塑料均聚聚丙烯(PP-H)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酸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3、HG/T 3974-2019抗氧剂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626)。

4、HG/T 3713-2019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10)。

5、SH/T 0968-2017无锌涡轮机油中受阻酚型和芳胺型抗氧剂含量测定线性扫描伏安法。

6、SN/T 1504.2-2017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第2部分:聚乙烯中抗氧剂和芥酸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7、NB/SH/T 0910-2015无锌涡轮机油中受阻酚型抗氧剂含量测定法.线性扫描伏安法。

8、SN/T 1504.1-2014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第1部分:聚丙烯均聚物中酚类抗氧剂和芥酰胺爽滑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法。

9、ASTM D6810-2013用线性扫描伏特计测定非锌涡轮机油中的受阻碍酚型抗氧剂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10、HG/T 3712-2010抗氧剂168。

11、HG/T 4141-2010抗氧剂1135。

抗氧剂检测项目:成分检测、配方分析、含量检测、质量检测、纯度检测、透光率检测、理化性质检测、定性检测、LC-MS检测、粒径检测、氧化诱导期检测、灰分检测、红外光谱检测、相容性检测、热稳定性检测、溶解性检测、稳定性检测等。

抗氧剂bht 标准

抗氧剂bht 标准

抗氧剂bht 标准抗氧剂BHT(又称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作为一种常见的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抗氧剂BHT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和应用范围三个方面来探讨抗氧剂BHT的相关标准。

一、国家标准抗氧剂BHT的国家标准是对其质量要求的规定,以确保其产品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前,中国国家标准GB 1903.15-2016《食品添加剂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是对抗氧剂BHT的标准化要求的具体规定。

根据该标准,抗氧剂BHT的外观应为白色至淡黄色的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并且不应有异物。

纯度要求不少于99.0%,杂质限量要求也有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详细介绍了抗氧剂BHT的质量指标包括氧代谢活性(Oxygen Scavenging Activity),溶解度、水分含量、酸度(pH 值)、灼烧残渣以及重金属杂质等。

它确保了抗氧剂BHT的质量稳定,并且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二、检测方法对于抗氧剂BHT的检测,不仅需要定量检测其含量,还需要检测其质量指标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定抗氧剂BHT含量的方法。

它基于BHT在特定条件下的色谱行为,通过样品的进样、色谱柱的分离、检测器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进行分析。

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灵敏度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对抗氧剂BHT含量的测试。

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也常用于抗氧剂BHT的检测。

该方法基于BHT在高温条件下的气化特性,通过样品的蒸发、柱相及条件的选择、检测器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进行分析。

相比于HPLC,气相色谱法具有检测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等特点,适用于含BHT量较低的样品。

三、应用范围抗氧剂BHT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中,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塑料、橡胶等多个领域。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使用量标准汇编(2014新版)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使用量标准汇编(2014新版)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使用量标准汇编(2014新版)目录一、茶多酚(又名维多酚)二、茶多酚棕榈酸酯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四、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五、甘草抗氧化物六、4-己基间苯二酚七、抗坏血酸钙八、抗坏血酸钠九、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十、磷脂十一、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十二、没食子酸丙酯(PG)十三、迷迭香提取物十四、迷迭香提取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十五、羟基硬脂精(又名氧化硬脂精)十六、维生素E十七、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十八、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十九、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植酸钠二十、竹叶抗氧化物1、茶多酚(又名维多酚)teapolyphenol(TP)CNS号04.005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2糕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含油脂馅料)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2熏、烧、烤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3油炸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5肉灌肠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5水产品罐头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12.10复合调味料0.1以儿茶素计14.03.02植物蛋白饮料0.1以儿茶素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6.02蛋白固体饮料0.8以儿茶素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2、茶多酚棕榈酸酯teapolyphenolpalmitateCNS号04.021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63、丁基羟基茴香醚(BHA)butylatedhydroxyanisole(BHA)CNS号04.001INS号320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4.01杂粮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仅限鸡肉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4、二丁基羟基甲苯(BHT)butylatedhydroxytoluene(BHT)CNS号04.002INS号321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2.02.02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5、甘草抗氧化物antioxidantofglycyrrhizaCNS号04.008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以甘草酸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甘草酸计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甘草酸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甘草酸计07.03饼干0.2以甘草酸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以甘草酸计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2以甘草酸计08.03.02熏、烧、烤肉类0.2以甘草酸计08.03.03油炸肉类0.2以甘草酸计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2以甘草酸计08.03.05肉灌肠类0.2以甘草酸计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2以甘草酸计09.03.02腌制水产品0.2以甘草酸计16.06膨化食品0.2以甘草酸计6、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CNS号04.013INS号586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9.01鲜水产(仅限虾类)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残留量≤1mg/kg7、抗坏血酸钙calciumascorbateCNS号04.009INS号302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4.01.01.03去皮或预切的鲜水果 1.0以水果中抗坏血酸钙残留量计04.02.01.03去皮、切块或切丝的蔬菜 1.0以蔬菜中抗坏血酸钙残留量计14.02.02浓缩果蔬汁(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8、抗坏血酸钠sodiumascorbateCNS号04.015INS号301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14.02.02浓缩果蔬汁(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9、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scorbylpalmitateCNS号04.011INS号304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1.0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0.2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06.07方便米面制品0.207.01面包0.2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0.05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13.02婴幼儿辅助食品0.05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10、磷脂phospholipidCNS号04.010INS号322功能抗氧化剂、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1.05.01稀奶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2.01.01.02氢化植物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02婴幼儿辅助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dilaurylthiodipropionateCNS号04.012INS号389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2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2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16.06膨化食品0.212、没食子酸丙酯(PG)propylgallate(PG)CNS号04.003INS号310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1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仅限鸡肉粉)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1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3、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extractCNS号04.017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01植物油脂0.702.01.02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等)0.3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306.03.02.05油炸面制品0.308.02预制肉制品0.3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08.03.02熏、烧、烤肉类0.308.03.03油炸肉类0.3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08.03.05肉灌肠类0.3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16.06膨化食品0.314、迷迭香提取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rosemaryextractCNS号04.022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01植物油脂0.702.01.02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等)0.3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306.03.02.05油炸面制品0.308.02预制肉制品0.3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08.03.02熏、烧、烤肉类0.308.03.03油炸肉类0.3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08.03.05肉灌肠类0.3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12.10.02.01蛋黄酱、沙拉酱0.312.10.03.01浓缩汤(罐装、瓶装)0.316.06膨化食品0.315、羟基硬脂精(又名氧化硬脂精)oxystearinCNS号00.017INS号387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516、维生素E(dl-α-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vitamineE(dl-α-tocopherol,d-α-tocopherol,mixedtocopherolconcentrate) CNS号04.016INS号307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1.01.03调制乳0.2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08506.07方便米面制品0.212.10复合调味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蛋白饮料0.214.04.02其他型碳酸饮料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茶、咖啡、植物(类)饮料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6.02蛋白固体饮料0.214.07特殊用途饮料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calciumdisodium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CNS号04.020INS号385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12.10复合调味料0.07518、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D-isoascorbicacid(erythorbicacid),sodium D-isoascorbateCNS号04.004,04.018INS号315,316功能抗氧化剂、护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14.02.02浓缩果蔬汁(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3.01葡萄酒0.15以抗坏血酸计19、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植酸钠phyticacid(inositolhexaphosphoricacid),sodiumphytateCNS号04.006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1.02加工水果0.204.02.02加工蔬菜0.205.04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0.2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208.03.02熏、烧、烤肉类0.208.03.03油炸肉类0.2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208.03.05肉灌肠类0.2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209.01鲜水产(仅限虾类)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残留量≤20mg/kg11.05调味糖浆0.2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20、竹叶抗氧化物antioxidantofbambooleavesCNS号04.019INS号—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5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506.03.02.05油炸面制品0.5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507.0焙烤食品0.5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5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508.03.02熏、烧、烤肉类0.508.03.03油炸肉类0.508.03.0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508.03.05肉灌肠类0.5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509.0水产品及其制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0.5 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01茶(类)饮料0.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6.06膨化食品0.5。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检测方法随着污染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人们对保持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不仅可以预防细胞氧化损伤,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促进身体健康。

因此,检测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对于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抗氧化剂概述抗氧化剂是指一类能够稳定自由基、延缓或阻止氧化反应的化合物或物质,包括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硫酸盐、铁离子等。

少量的抗氧化剂对于人体有益,但过度摄入也会产生负面效果。

二、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沉积和检测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测定抗氧化剂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在样品提取、前处理、分析和数据处理各个环节均有较为成熟的技术,能够检测多种抗氧化剂,且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2.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ORAC)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测定食物中抗氧化剂含量的新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反应体系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计算出食物中抗氧化剂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可重复性高等特点。

3.自由基扫描法自由基扫描法(FRAP)是测定食物中抗氧化剂含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化学诱导剂,测量反应体系的还原能力,以此计算食物中抗氧化剂含量。

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三、食品中抗氧化剂的应用抗氧化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单方面,除了具有延缓食品氧化的效果之外,还具有防止与疾病相关的心血管损伤、降低患糖尿病、癌症风险等作用。

因此,具有抗氧化剂功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是豆蔻年华人们所推崇的最佳抗氧化剂来源之一,如胡萝卜素、花青素、大豆异黄酮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2.粮食粮食中也含有一定的抗氧化剂,如多酚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稻谷中的多酚含量较高,能够起到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3.肉类肉类中也富含抗氧化剂,如牛肉中的铁、鸡肉中的卵磷脂,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化物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化物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化物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甘草(Radix Glycyrrhizae)的根经物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精制所得的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化物。

2 技术要求2.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2.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录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A.2.1 试剂和材料A.2.1.1 乙醇。

A.2.1.2二氯甲烷。

A.2.1.3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g/L。

A.2.1.4 重氮化试剂:甲液:对硝基苯胺0.5 g溶于5 mL浓盐酸中,加水稀释至50 mL。

乙液:亚硝酸钠5 g溶于50 mL水中。

本试剂须在临用时,取等量甲、乙两液在冰水浴中混合后供使用。

A.2.1.5碳酸钠试液:取碳酸氢钠3 g,溶于100 mL水中。

A.2.2 鉴别方法A.2.2.1 取本品0.5 g,溶于100 mL乙醇中。

A.2.2.1.1 取试液1 mL,加1%三氯化铁试液2~3滴,应产生绿蓝色或紫色沉淀。

A.2.2.1.2 取试液2 mL ~3 mL,加等量碳酸钠试液,置水浴中煮沸8 min,冷却后加新配置的重氮化试剂1~3滴,应显浑浊深红色。

A.2.2.2 取本品1 g,每次用二氯甲烷20 mL回流10 min,过滤,挥发二氯甲烷,浓缩物用50%乙醇20 mL溶解过滤,收集滤液,吸取上述滤液1 mL于试管中,滴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溶液应显褐色。

A.3 含量的测定A.3.1 方法提要甘草抗氧化物中抗氧化成分易被二氯甲烷提取出来,在回流提取后,称量测定。

A.3.2 分析步骤称取研细的甘草抗氧化物试样1 g(精确至0.000 1 g),放入50 mL圆底烧瓶中,每次加二氯甲烷20 mL,回流15 min,提取液于30 ℃~35 ℃条件下,滤入已恒重的烧杯中,共回流5次,然后用二氯甲烷30 mL洗涤滤纸数次,洗涤液并入烧杯中,置水浴上蒸干,105 ℃干燥至恒重,称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9种抗氧化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9种抗氧化剂

084植物油脂经过加工后,天然存在的抗氧化成分会大量损失。

为保证油脂的质量安全,防止油脂在贮存过程中发生氧化酸败,在油脂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按来源不同,抗氧化剂主要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一般会使用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中的合成抗氧化剂主要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等。

目前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质联用法、液质联用法等。

GB/T 5009.32-2017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规定了相关技术方法的检测范围,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缩短了分析时间,简化了处理过程,且有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定量限。

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试剂与标准品。

(1)仪器。

LC30A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D型干式氮吹仪(上海沪析实业有限公司);MS3涡旋震荡器(德国IKA公司);Allegra 64R低温高速离心机 (美国贝克曼公司);ME204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

(2)试剂与标准品。

试剂: 乙腈、正己烷(HPLC级, 美国天地)、甲酸(HPLC 级, 阿拉丁)。

标准品:乙腈中9种抗氧化剂混标(GB 5009.32-2016,编号为80861JH,北京坛墨质检)。

2.实验方法。

(1)标准溶液的制备。

混合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μg/mL混合标准溶液2.5mL,用乙腈稀释定容至25mL,配置成浓度为100μg/mL的混合标准储备液。

分别取0.5、1.0、2.0、5.0、10.0mL储备液,用乙腈稀释定容至10mL,配置成浓度为5.0、10.0、20.0、50.0、 100.0μg/mL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液。

(2)样品处理。

称取约1.00g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5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液,涡旋2min,再加入5mL正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9种抗氧化剂己烷饱和的乙腈溶液涡旋提取2min,8000r/min离心5分钟,去除正己烷层,吸取乙腈层2.00mL,40℃氮气吹干,加入0.5mL30%乙腈水溶液,涡旋1min,溶液过0.22μm尼龙滤膜,液相色谱测定。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探讨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探讨

害 和肝癌 有关 系 , 这样 S As 食 品 中使 用 是 被政 P 在
府 严 格 控 制 的。 例 如 , B T HQ 在 欧 盟 是 被 禁 止 的 。一 般 国家 通 常 1 0mg k ~ 2 0 mg k 0 / g 0 , g的 /
脂 酸败 , 防止 油 脂 酸 败 的关 键 在 于 防 止 其 自身 氧
研 究 与 探 讨
中国标准导报
CHI NA TAND ARDS REV I S EW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探讨
罗 成 玉 赵 全 明 张 耀 明 金 建 国 张 宇 王 锋 瞿 春 芳
摘 要 : 本 文 阐述 了世界 各 国对食 品 中抗 氧化 剂 的 限量 规 定 , 中对 我 国规 定 其 的限量 标准 的不 完善 地 方进行 了探 讨 ; 另外 对 国 内外 的检 测 方 法进 行
化反 应 。
和合 成类抗 氧化 剂 , 由于 天然 抗 氧化 剂 的稳 定 性一
般较 差 , 品生 产 商 都愿 意选 择 如 TB 食 HQ、 HA、 B
B HT、 G 等 的 合 成 酚 类 抗 氧 化 剂 ( P ) 为 了 阻 P S As 。
而油 炸食 品等应 以脂肪 计 , 样在 实 际 判定 中容易 这
甘油、 双甘油 酯和游 离脂肪酸 , 通 过加热、 单 可 精 练, 以破 坏或 消除脂 肪 酶而 达 到保 护作 用 。更 普 遍
和重要 的是 油脂 的氧 化 , 是 一个 复 杂 的 过 程 , 它 也
是 使 用 抗 氧 化 剂 的 主 要 目的 。
效益 , 消费 者 的 利 益 于不 顾 , 量使 用 抗 氧化 剂 置 超
中国标准导报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3)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3)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引言GB2760-201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名称、功能、适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内容。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GB2760-2011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标准内容1. 使用范围GB2760-2011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和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该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命名和编号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 分类与命名GB2760-2011标准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将其分为20个类别,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酸味剂4.缓冲剂5.螯合剂6.乳化剂7.稳定剂8.防沉剂9.发泡剂10.赋形剂11.调味剂12.酶制剂13.酶制剂助剂14.营养增补剂15.脱水剂16.漂白剂17.融化盐18.凝固剂19.漂浮剂20.发色剂每个类别下又分有不同的具体食品添加剂,例如在防腐剂中,又分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甲基对羟基苯甲酸等。

3. 功能与适用范围GB2760-2011标准详细列出了各个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例如,抗氧化剂可以用于油脂、酱类、肉制品等食品的防氧化保鲜,酸味剂可以用于饮料、糖果、果冻等食品的调味增酸。

4. 最大使用量GB2760-2011标准对每种食品添加剂规定了最大使用量,以确保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使用了最大允许添加量(MLA)和最高残留限量(MRL)两个概念。

最大允许添加量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工艺,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最大量;最高残留限量是指食品中允许残留的食品添加剂最大量。

5. 检验方法GB2760-2011标准明确了对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

接受检验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和标准。

结论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菜籽油、肉脯、糕点类固体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PG)、2,4,5-三羟基苯丁酮(THBP)、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Ionox-100)、没食子酸辛酯(OG)、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BHT)、没食子酸十二酯(DG)等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2原理油脂样品用乙酸乙酯和环己烷溶解并提取其中的抗氧化剂,提取液经GPC净化后收集流出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

固体类食品样品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解并提取其中的抗氧化剂,提取液净化浓缩后用乙腈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定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 甲酸。

3.1.2乙腈。

3.1.3 甲醇。

3.1.4正己烷。

3.1.5 乙酸乙酯。

3.1.6环己烷。

3.1.7 氯化钠:分析纯。

3.2 试剂配制3.2.1 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正己烷中加入乙腈直至分层。

3.2.2正己烷饱和的乙腈:乙腈中加入正己烷直至分层。

3.2.3乙酸乙酯和环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1:1的乙酸乙酯与环己烷混合。

3.2.4乙腈和甲醇混合溶液:体积比2:1的乙腈和甲醇混合。

3.3 标准品3.3.1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3.3.2 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3.3.3 没食子酸辛酯3.3.4 没食子酸十二酯3.3.5 没食子酸丙酯3.3.6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3.3.7 2,4,5-三羟基苯丁酮3.3.8 叔丁基对苯二酚3.3.9 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注:英文名字、分子式和CAS登记号参见附录A。

3.4 标准溶液配制3.4.1抗氧化剂混合标准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0.1 g(精确至0.001 g)抗氧化剂,用乙腈溶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配置成浓度为1000 mg/kg的混合标准储备液,0℃~4℃保存。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1.简要起草过程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下达后,安徽黄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14年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开始了标准修订工作。

1)标准资料收集,整理现有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仪器检测方法以及各类食品的前处理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构建实验方案并购买标准修订工作所需耗材和设备;2)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尝试和验证,确定仪器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初步建立了仪器检测参数;3)参考调研结果,对各类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按照食品中油脂的含量对食品样品进行分别处理:对于油脂含量高的样品,使用环己烷或乙酸乙酯溶解后,再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优化,提取液使用液相色谱分析。

对于含油脂量中等的食品,使用液液分配对食品进行提取,有机溶剂使用固相萃取净化,提取液使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仪器条件,选定最佳的食品中抗氧化剂测定实验参数;4)标准草案编制完成后,标准起草小组及时编制了方法验证方案,对本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进行大量验证。

5)在前期技术资料收集、调研、验证试验和经验总结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要求,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6)收集处理征求意见后,完成标准送审稿,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初审。

2.主要起草单位:安徽黄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主要起草人:陈琦、吴雪原、徐彦辉、储晓刚、李德军、胡坚、吴琼、程浩。

起草人员负责标准修订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提供验证数据)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中备受公众关注,在国内外都受到严格的法规标准进行管理。

按照我国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要求,并符合相应品种的质量标准进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探讨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探讨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探讨
罗成玉;赵全明;张耀明;金建国;张宇;王锋;翟春芳
【期刊名称】《中国标准导报》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本文阐述了世界各国对食品中抗氧化剂的限量规定,其中对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的不完善地方进行了探讨;另外对国内外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针对现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今后要改进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罗成玉;赵全明;张耀明;金建国;张宇;王锋;翟春芳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市南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标准及果汁限量要求介绍 [J], 简秋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新版发布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增至4140个 [J], ;
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1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议通过 [J],
4.日本发布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 [J],
5.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限量指标防治食品污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9种抗氧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菜籽油、肉脯、糕点类固体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PG)、2,4,5-三羟基苯丁酮(THBP)、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Ionox-100)、没食子酸辛酯(OG)、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BHT)、没食子酸十二酯(DG)等9种抗氧化剂的测定。

2原理
油脂样品用乙酸乙酯和环己烷溶解并提取其中的抗氧化剂,提取液经GPC净化后收集流出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

固体类食品样品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解并提取其中的抗氧化剂,提取液净化浓缩后用乙腈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定量。

3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酸。

3.1.2乙腈。

3.1.3 甲醇。

3.1.4正己烷。

3.1.5 乙酸乙酯。

3.1.6环己烷。

3.1.7 氯化钠:分析纯。

3.2 试剂配制
3.2.1 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正己烷中加入乙腈直至分层。

3.2.2正己烷饱和的乙腈:乙腈中加入正己烷直至分层。

3.2.3乙酸乙酯和环己烷混合溶液:体积比1:1的乙酸乙酯与环己烷混合。

3.2.4乙腈和甲醇混合溶液:体积比2:1的乙腈和甲醇混合。

3.3 标准品
3.3.1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3.3.2 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
3.3.3 没食子酸辛酯
3.3.4 没食子酸十二酯
3.3.5 没食子酸丙酯
3.3.6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3.3.7 2,4,5-三羟基苯丁酮
3.3.8 叔丁基对苯二酚
3.3.9 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
注:英文名字、分子式和CAS登记号参见附录A。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抗氧化剂混合标准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0.1 g(精确至0.001 g)抗氧化剂,用乙腈溶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配置成浓度为1000 mg/kg的混合标准储备液,0℃~4℃保存。

3.4.2抗氧化剂混合标准使用液:移取适量体积的浓度为1000 mg/kg的抗氧化剂混合标准储备液分别稀释至浓度为20 mg/kg,5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的混合标准使用液。

4仪器和设备
4.1 离心机(可达到3000 r/min)。

4.2 旋转蒸发仪。

4.3 高效液相色谱仪。

4.4 凝胶渗透色谱仪。

4.5C18固相萃取柱:2000 mg/12 mL。

4.6分析天平:感度0.01 g和0. 1 mg。

4.7有机系滤膜:0.22 μm。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5.1.1 肉类(肉脯、肉干及腌熏肉类大块状食品)
取样品10 g(精确至0.01 g),用绞肉机粉碎混匀,分装入洁净的容器内。

5.1.2糕点、面包类(酥、糕类粉末状或易于粉碎的食品)
取样品10 g(精确至0.01 g),装入洁净的容器内,振散成粉末状,摇匀。

5.1.3方便米面类、油炸面类、饼干、膨化食品脆性的食品)
取样10 g(精确至0.01 g),粉碎样品成粉末状,装入洁净容器内。

5.2 测定步骤
5.2.1 提取
a)固体类食品:称取1 g(精确至0.01 g)试样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5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解样品,涡旋1 min充分混匀,浸泡10 min。

加入5 mL饱和氯化钠溶液,用5 mL 正己烷饱和的乙腈提取3次,每次涡旋2 min,3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乙腈层,合并3次乙腈层提取液于干净试管中,调节pH = 5(磷酸氢二钠溶液与磷酸二氢钾溶液调节),待净化。

b ) 油类:取样品10 g (精确至0.01 g ),加入100 mL 容量瓶中,以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定容至刻度,作为母液;取5 mL 母液加入10 mL 容量瓶中以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1)定容至刻度,待净化。

5.2.2 净化
a ) 固体类食品样品:取C 18固相萃取柱上端装入约2 g 的无水硫酸钠,用 5 mL 甲醇活化萃取柱,再以5 mL 乙腈平衡萃取柱,弃去流出液。

将所有提取液(5.2.1(a ))倾入柱中,以5mL 乙腈-甲醇(2:1体积比)溶液洗脱,抽干萃取柱,收集洗脱液于鸡心瓶中,40℃下旋转蒸发至干,以乙腈定容后,过0.22 μm 有机系滤膜,待测。

b ) 油类样品:取待测液(5.2.1(b ))10 mL 加入GPC 进样管中,过GPC 净化,收集7 min ~17.5 min 的流出液于鸡心瓶中,过0.22 μm 有机系滤膜,待测。

5.2 仪器参考条件
5.2.1 液相色谱条件
a) 色谱柱:Agilent C 18柱 [4.6 mm (i.d.) × 250 mm ,5 µm (粒径)];
b) 流动相A :0.5%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 :甲醇
c) 柱温:35 ℃;
d) 进样量:5 μL ;
e) 检测器为DAD ;
f) 检测波长为280 nm ;
5.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响应值(如:峰面积、峰高、吸收值等)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9种抗氧化剂液相色谱图参见附录B 。

5.4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得到相应色谱峰响应值,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抗氧化剂的浓度,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抗氧化剂含量按式(1)计算:
m A V c A X S ⨯⨯⨯=
…………………………………(1) 式中:
X ——试样中抗氧化剂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A ——样液中抗氧化剂的峰面积;
A S ——标准工作溶液中抗氧化剂的峰面积;
c ——标准工作溶液中抗氧化剂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µg/mL );
V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或者以其他技术指标表示)。

8 检出限与定量限
本标准的检出限为没食子酸丙酯(PG):2 mg/kg,2,4,5-三羟基苯丁酮(THBP):4 mg/k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10 mg/kg,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4 mg/kg,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10 mg/kg,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Ionox-100):20 mg/kg,没食子酸辛酯(OG):2 mg/kg,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BHT):4 mg/kg,没食子酸十二酯(DG):10 mg/kg;定量限均为20 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