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知识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暑降温知识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一、中暑分类:

1.1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1.2 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1.3 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1.3.1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

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1.3.2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

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1.4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1.5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二、基本知识:

1、高温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之为“持续高温”。

2、高温对人体的影响: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损害健康。

3、中暑的症状: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悸、胸闷、发热、有呕吐感等,个别重度中暑患者甚至出现高体温及昏迷状态。为便于理解和研究,把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三、中暑症状的处理

1、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2、补充水及电解质。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5、重度中暑病人更严重者,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四、夏季防暑降温注意事项

1、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水。

注: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口渴不宜狂饮。大量运动、劳动出汗后,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如不及时补充盐分,会使得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3、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00~15:00时,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如非外出不可,可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着装以浅色为好。

4、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剩又是诱发皮肤炎症的病因,若大量饮酒又会助热升温,无异于火上浇油。

5、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6、午睡时间不宜过长。若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止,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7、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开足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饰品中的某些金属元素沾上汗水后,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骚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五、工作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1、避免阳光直晒,保持自己经常处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

2、上班前必须休息好,不要熬夜、不要饮酒、不要过多食用腌制品;

3、饮用茶水要适量,不能暴饮;不要喝果汁等饮料,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工作;

4、遇有身体不适,先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立即向部门领导汇报。一旦发生中暑,必要时须联系医疗部门救助。

六、8种人易中暑:

1、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2、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3、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4、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5、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七、几点生活小常识

科学降温

降温不是把温度降得越低越好,科学降温最好把室温控制在25℃-27℃。如果室内人多闷热,可启动鸿运扇,让空气流通,就会感到凉爽。在空调环境里不要贪图一时凉快,对着出风口吹。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里,最好穿件外套,下班回家洗个温水澡,并按摩全身。

年老体弱多病的人,降温原则与健康人不一样,能用扇子降温的不用电风扇;能用电风扇降温的不用空调,万万不可贪图一时凉快过低降温而伤人。

及时补充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