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合集下载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 呢?它也有语言吗?原来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 来等现象。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 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背景了解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 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 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 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 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 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物候又分为什么呢?
物候是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 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 水文现象的特征。包括三方面: (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 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 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 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 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占祥《经典阅读的三重
境界》:“重读竺可桢学长的《大自然的语
言》,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先贤文化功
底的厚重和语言艺术的高妙。”
重点知识了解
你了解物候学吗?
物候学,它是对周期性生物现象的科学研究, 如与气候状况相关的植物开花、动物迁移。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 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 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 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的工具,一看到这一题目会有“大自然怎么会 有语言”这样的疑惑。但读了文章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 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 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 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 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拟 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对象+内容+主题+情感、线索+悬念+手法+语言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把“物 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新颖有趣,吸引读者, 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条分缕析理顺序 面向整篇
(1—3)
由四季变化引出物候和物 候学
描述物候现象
(4—5)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作出科学解释
现象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字音字形
翩( piān )然 销声匿( nì)迹 草长莺(yīng)飞 风雪载( zài )途
孕( yùn )育
簌簌( sù )
萌(méng)发
农谚( yàn )
衰(shuāi)草连天 连翘 (qiáo )
物候( hòu )
悬殊( shū )
课下注释: 1.翩然 2.销声匿迹
3.载途 4.次第
筛选信息知内容
、 列数字 、 作诠释 、画图表 。
5.说明顺序包括: 空间顺序 、 时间顺序 、 逻辑顺序 。
认识说明文
1、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为某一具体事物。
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2、事理说明文 ——针对某一道理阐释说明。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
认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 叫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 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 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它的主要目的。
本质 (11—12)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阐述研究意义
条分缕析理顺序 聚焦局部
影响物候现象 来临的因素
首先,纬度的差异 第二,经度的差异 第三,物候的差异 此外,古今的差异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筛选信息之法:关注说明目的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语言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解读大自然语言,了解生物多样 性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利用大自然语言指导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
大自然语言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 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
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是模仿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创 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如模仿蜂巢结构 的建筑可以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承重性能。
仿生材料
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新型材料,如模仿贝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高强度 和轻量化的特点。
05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种类
01
生物语言
动植物通过声音、行为、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如鸟鸣、虫鸣、动物求偶行为等。
03
02
非生物语言
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以及地震、火山喷 发等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通过非生物语言传递信息的 方式。
人为语言
人类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和传播自 然界的信息,成为大自然语言的一种扩展形式。
种子传播
吸引传粉昆虫
植物释放芳香气味吸引蜜蜂、蝴蝶等传粉昆 虫,促进繁殖。
某些植物的果实散发出诱人气味,吸引动物 食用并帮助传播种子。
02
01
植物间相互作用
植物通过地下根系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实现植物间的相互合作或竞争。
04
03
气味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气味语言在食物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捕食 者和猎物之间保持平衡。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常见、众所周知
生动性
2.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
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缓慢、难以察觉
作者别具匠心地把大自然的变化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 让读者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想要探索它,要有科 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习目标 1. 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2.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一、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复习旧知:上学期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 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 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 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 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比较文段:
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春夏秋冬,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课文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 明于描写之中,用词生动、简洁,句式短小,更显活泼。 本段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思想感情。
作用:(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下文写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3)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ppt优秀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优秀课件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就得带雨伞。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你看那水中的蝌蚪, 不就像游动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已来到人间。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29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课文 1 2 3 4 5 6 7 8 生字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立春过后
01
再过两个月
02
不久
03
夏季
04
秋天
05
寒冬
06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3.不久,布谷鸟也来了。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5.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6.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7.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8.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9.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2、3段比较好的词语有:
添加标题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添加标题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01
02
添加标题
动物的养育往来
添加标题
植物的生长荣枯
03
04
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添加标题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经度的差异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古今的差异
05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纬度的差异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下的差异
04
总领6-10自然段的句子是: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指出7-10自然段的中心句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举例子、列数据。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只”说明相差较少,不可删除。 “就”表示春天短促,也不可删除。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考点:加点词语(一般为限定性词语)能否删去(能 否替换、有何作用等)
①不能删或不能替换。 ②解释词义。XX词表……,起限制作用。 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副词,表示限 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 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 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 情记;“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 ③将词语放在句中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删去就不符合原文意思。(避免绝对化/若删去,不符 合实际) ⑤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使文章 内容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使文章内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更有说 服力(趣味性)。
析说明方法
句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
文体知识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理说明顺序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默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明更加具体、深刻。 ④作引用:通过引用……资料,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增强了
说明的权威性、趣味性。 ⑤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8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8张PPT)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 候学”。
草木萌发 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 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 用在农业生产上。
重点词语
【次第】依次。 【翩然】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 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文中指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花飘着清香,鸟唱着歌儿。形容大自然明媚 动人的美好风光。 【草长莺飞】绿草茂密,黄鹂飞舞。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
古今因素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 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农业的发展; ·……
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问题探究
精读课文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自学方法】 • 圈点勾画,用原文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 【自学时间】5分钟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1-3段: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 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以生动优美的自然现象说起,将 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描写得生 动形象,给读者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 激发读者对物候知识的兴趣。
描写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语言特色:准确严谨
例 如: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 可能避免。 此 外: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课 结堂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1-12段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 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 农业发展。
问题探究
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 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自 然 的
纬度差异 决定物候现象来 经度差异
进强 农物 业候
语 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发 研

古今差异
展究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拓展延伸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鱼跳水,有雨来。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清明前,开秧田” (根据节气 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根据 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 间。)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特点
多样性、普遍性、适应性、动态 性。
大自然语言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大自然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 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随着生命 形式的不断演化和自然选择,大
自然语言也逐步发展和完善。
演变
大自然语言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 生物种群的适应性演化而不断演变, 形成了现今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重要事件
物种的起源、迁徙、生殖行为等都 与大自然语言的演变密切相关。
动物语言
适应环境变化的表达方式
动物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些昆虫在受到威胁时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 质来警告同伴,这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可以随着威胁的消失而降低。
植物语言
无声的信息传递方式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表达方式
植物语言是通过化学物质和物理信号进行信息传 递的方式。例如,植物可以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 物质来吸引昆虫进行授粉或警告其他植物有潜在 的威胁。
地球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地球语言的解读
地球通过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 方式传递信息,如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变 化等。
地球语言的运用
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地球的语言,了解 地球的演变规律和生态平衡,从而更好地保
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04
CHAPTER
大自然语言的研究现状与未 来发展
研究现状
微生物语言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表达方式
微生物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某些细菌在受到抗生素攻击时会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 警告其他细菌有潜在的威胁,这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 度可以随着抗生素的消失而降低。
地球语言
自然现象的表达方式
地球语言是通过自然现象进行信息传 递的方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气 候变化等。这些现象可以传递地球内 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对地球上的生 物产生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第4自然段 —打比方、作比较
第9自然段 —举例子、下定义
第5自然段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第10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体会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把大地人格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大地苏醒的生 动画面,勾勒出了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

2.本文是什么文体?
事理说明文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4.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2.第一段中哪些景象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 冰雪融化
• 叶子变黄

• 草木萌发
• 北雁南飞
• 花开放 • 候鸟归来 • 植物孕育果实 • 果实成熟
• 昆虫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
3.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标出有关词语。
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寒冬
5.说明经度差异的例子为什么举了两个?
因为一般人以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 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不 利于读者理解,举两个就确信无疑了。
举例的多少,决定于理解的难易。
6.什么叫“逆温层”?为什么会有“逆温层”?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 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9张PPT)
·
(2)活页月刊。( C )
·
(3)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 )
·
A. 生动活泼;不死板。 B. 生存;有生命。
C. 活动;灵活。
人类有自己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数九歌》中唱道:“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河开”“雁来”便是大自然的“语言” ,自然物语的背后有着许多科学奥秘,像极了一串串神奇 的密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解密“自然物语”,制作一份“自然物语”密码卡。
文中语句
说明方法
作用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 、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 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 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 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准确突出说 明物候对农业生 产的重要性。
杏花
开放
寒冷的地 区花期会 推迟
杏花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才能开花,一般在春季3~4月时开出花朵 。
受纬度、经度和高下的差异影响。
课后作业
结合学过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试从课文《大自然 的语言》中各找出 2 ~ 3 个例子,并批注其作用。
第2课时
玉兰和红杏(节选)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好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走到了京华。”
决定物候现象 来临的因素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由大到小 由主到次
三、请制梳作理“出自《然大物自语然的”语密言码》卡中的物候和物语,并查找
资料,制作“自然物语”密码卡,解锁物语背后的奥秘。 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对哪些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感兴趣呢 ?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8.举例子
(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举……的例子, (3)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正确性), (4)更有说服力,让人深信不疑。语言标志:例如、比如、又 如、据说
9.列图表: 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说明了......使读者一目了然。 语言标志:表格、插图等
10.下定义:

面试流程:群体合作

走进科学家,致敬科学精神
第一环节
情境介绍 《科学大众》招聘
情景介绍——《科学大众》栏目组
《科学大众》杂志社现来到“某某”学校, 招募一批初中生(3-4名)到栏目组实习 实习岗位:农业栏目编辑 岗位能力:筛选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能力、内容探究、总结能力等 招聘流程:根据课文内容和面试问题,参加 个人问答和群面活动两个环节
品说明语言
体会语言准确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 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 么?)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 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 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 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962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 、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 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 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时间顺序,按照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 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
表示时间的 间存在关联
词语有: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不久-
-于是转入--到了秋 这些“大自然的语言”
天--准备迎接,条 理十分清楚。
就是物候
条分缕析理顺序 聚焦局部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第2段则相反,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 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 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 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 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 决定。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引用记录,并进行比较,直观生动地说明了物候现 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赏析。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生动形象
“沉睡”“苏醒”两个词将大 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状态。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
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
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
生动形象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 化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 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
温反比低处高。
举例子 作比较
将济南的苹果开花时间与烟台的进行比较,准确具 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 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 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05
CHAPTER
大自然语言的探索与保护
大自然语言的探索方法
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自 然界的各种现象,如动物行为 、植物生长等,以了解其背后
的语言含义。
生态学研究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揭示大自然的语言。
遗传学研究
通过研究生物的基因组,了解 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解读大 自然的语言。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保护大自然语言有助于改善人类生存 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 包括生物、气候、地理等方面的 信息传递,以及这些信息对人类
生活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对大自然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普遍 存在的现象,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加强跨学科合作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大自然语言的研究领 域,包括动物行为、植物生态等方面的信 息传递。
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包括生物学、地 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以便更全面地了 解大自然的语言。
创新研究方法
实践应用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 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研究的准 确性和效率。
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提供研究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研究 的重要资料,有助于科学 家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运行 规律。
推动学科发展
对大自然语言的深入研究 可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如生物学、地理学、环境 科学等。
促进跨学科交流
对大自然语言的研究需要 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有 助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合 作与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piān
zài
yán
yùn
hòu
shū

yàn
qiáo
wěi

jīnɡ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5 大自然的语言
R·八年级语文下册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学习目标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大自然的语言




秋天
春天
冬天
夏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
空间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次要
时间
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 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 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风雪载途( zài )
物候( hòu )
农谚( yàn )
纬度( wěi )
连翘( qiáo)
经度( jīnɡ)
悬殊( shū )
销声匿迹( nì )
词语解释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这里指生长。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 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2.既然自然界中的“语言”可以预测许多物候现象, 那么就不需要花许多人力物力去研究测量物候现象的仪器 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主旨概括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 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结构梳理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朗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
么顺序来描写的?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本段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 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 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冬 秋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夏
16
大自然的语言
R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
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新课导入
作者名片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பைடு நூலகம்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
衰草连天
大自然的语言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夏天
春天
冬天
秋天
朗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
么顺序来描写的?
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本段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 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采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 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
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 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 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 天提前九天。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 1— 3)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6—10) (11—12)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课文解读
默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
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 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 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
字词学习
翩然( piān)
炎热( yán )
孕育( yùn )
簌簌( sù )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 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整体感知
认真听朗读,完成任务: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 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 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 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深入探究
1.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
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 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其次,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门术语,而用大家 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 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然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 法,使本来枯燥的物候科学变得生动形象。
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朗读句子,说一说: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特 征是使用活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 更灵敏。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 说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