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的分解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类及其分解代谢》PPT课件

《糖类及其分解代谢》PPT课件

O OH
CH2OH
精选ppt
6
•乳 糖
• 麦芽糖
CH2OH OH
OH 1
OH
CH2OH OH
4 OH O
OH
CH2OH
O
1
4
O
CH2OH
O
1 32
OH
精选ppt
7
3. 多糖
(1).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 直链淀粉分子量约1万-200万,250-260
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聚合 而成。呈螺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 • 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构成糖 链以外,在支点处存在(16)糖苷键, 分子量较高。遇碘显紫红色。
多糖 :由多分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 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精选ppt
4
1.单糖的结构
• 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 糖、庚糖。单糖构型由甘油醛和二羟丙酮派生。
•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 糖等。
OH
OH
H H
OH
HO
OH
H OH
Hale Waihona Puke HO HOHH
OH
H OH
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式
精选ppt
38
前四步反应为三羧酸反应,后五步为二羧酸反应。
乙酰CoA进入循环,又有两个碳原子以CO2形式离开循环, 相当于乙酰CoA的两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2
循环中底物上有4对氢原子通过4步氧化反应脱下,其中3 对是在异柠檬酸、酮戊二酸及苹果酸氧化时用以还原 NAD+,1对是琥珀酸氧化时用以还原FAD
CHOH
CH2OPO3H2 3- 磷 酸 甘 油 醛
磷酸甘油酸激酶

第~章糖代谢(共57张PPT)

第~章糖代谢(共57张PPT)

反应式
1、氧化阶段 葡2、萄非糖氧-6化-磷阶酸段+2N+CAOD2P++2+(HN2OA→DP核H酮+糖H-+5)-磷酸
63、核总酮反糖应-5-磷酸+H2O→ 5 葡萄糖-6-磷酸+Pi 6 6葡C萄O2糖+1-62-N磷A酸DP+H12+N1A2HDP++++P7i+H25O葡→萄糖-6-磷酸
己糖激酶
G-6-P
(2)生成乙醇(酵母)
Mg2+
第一阶段总结
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它们均可以通 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总结
过转变过程,最终进入糖酵解途径。 氧化阶段:
6-P-G 5-P-核酮糖 (1)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调节:
此反应途径中的限速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此酶活性受NADPH浓度影响,NADPH浓度升高抑制酶的活性,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体内
/脂肪酸 1,6-2P果糖
糖酵解及其生理意义
一般情况下供能意义不大,但少数组织,如视网膜、 红细胞,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仍需从糖酵解获得能 量;
在某些情况下的特殊生理意义。例如剧烈运动时, 肌肉相对缺氧,必须通过糖酵解过程来补充能量。 又如人们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的初期,由于缺氧,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 障碍、肿瘤组织等,组织细胞也需通过糖酵解来获 取能量。
高能化合物
ATP的生成方式
• (1)底物水平磷酸化296: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在底物氧化的基础上形成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的能量重新分配,释放的能量推动ADP磷 酸化合成ATP。
特点:ATP的形成与中间代谢物进行的反应相偶联;在有 O2或无O2条件下均可发生。

《糖代谢总结》课件

《糖代谢总结》课件
《糖代谢总结》PPT课件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重要代谢过程。
糖代谢的定义
概述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 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重要性
糖代谢对维持机体能量供应和 调节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机制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等阶段。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保 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对糖代谢具有 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 和管理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糖代谢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慢性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与糖代谢、脂 质代谢等有关。
低血糖
1 能源供应
糖代谢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脑功能支持
脑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糖代谢对脑功能的支持至关重要。
3 器官功能
糖代谢与器官功能紧密相关,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糖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
胰岛素调节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 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糖代谢。
糖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分的多糖物质,它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 体能量。
2
糖异生与糖酵解
糖异生是指机体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而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3
糖完全氧化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糖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性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过低,可能与胰岛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使用、 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有关。

第五章糖代谢-1-59页PPT资料

第五章糖代谢-1-59页PPT资料

人类和高等动、植物都不能合成纤维
素酶类,因而自身都不能消化纤维素。反 刍动物之所以能以纤维素作为营养,是因 为其瘤胃中生存有大量纤维素微生物。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纤维素酶的
工业酶制剂商品,可用于果蔬加工、洗涤 剂、饲料添加剂等方面。但是,从经济上 考虑,仍不能用于大规模处理植物纤维废 料回收葡萄糖。
微生物果胶酶制剂已被普遍用于果汁、果 酒澄清,提高果汁、菜汁出率等。
谢 谢!
高等动物,植物和绝大多数微生物都 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和碳源。因此,葡 萄糖的分解代谢,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规 律,具有生物学的普遍意义。
从发酵工程角度考虑,葡萄糖的无氧 和有氧代谢途径及调节机理,还涉及诸如 酒精、甘油、乳酸、有机酸、氨基酸等多 种发酵产品的产生机理和实现产品大量积 累的机理,因此,其实践意义亦很突出。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二、酵解途径的反应历程 三、酵解的生理意义 四、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1.酵解 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葡萄糖的酵解(EMP途径) 第三节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第四节 单磷酸己糖支路(HMP途径) 第五节 磷酸解酮酶(PK途径) 第六节 脱氧酮糖酸途径(ED途径) 第七节 葡萄糖分解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多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动物或微生 物在利用多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时,需要分 泌降解酶类,将多糖分子在胞外降解(即所 谓消化)成单糖或双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进入中间代谢。
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随着粘度下降, 碘反应由蓝→紫→红→无色。
α-淀粉酶可以看作是淀粉酶法水解的先导 酶。大分子淀粉经其作用断裂,产生很多 非还原性末端,为β-淀粉酶或葡萄糖淀粉酶 提供了更多的作用点。因此,大凡采用酶 法工艺进行淀粉的工业水解转化者,都要 用α-淀粉酶开路。

《糖类分解代谢》课件

《糖类分解代谢》课件

双糖的种类和来源
总结词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糖类,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详细描述
蔗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甘蔗和甜菜中,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物中,乳糖主要存在于动物乳汁中。
多糖的种类和来源
总结词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糖类 ,常见的多糖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
VS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是动物体内维生素C合成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物质合成 提供原料。
05 糖类分解代谢的调节
激素对糖类分解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
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降低血 糖水平。
胰高血糖素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升 高血糖水平。
肾上腺素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升 高血糖水平;同时抑制胰岛 素分泌,进一步升高血糖。
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的功能
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 和脂肪酸,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管分泌的酶类物质 ,能够催化食物分解反应。
糖类的消化过程 糖类的消化方式:通过唾液、胃酸和胰液中的酶 类物质进行分解。
详细描述
淀粉是植物体内储存能量的形式,主要存 在于谷物、薯类和豆类等植物性食物中; 糖原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形式,主要存 在于肝脏和肌肉中;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消化功能的 重要营养素之一,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 和全谷类食物中。
03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03 糖类的消化产物: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 糖。
糖类的吸收过程
吸收部位:小肠。

糖的分解代谢PPT课件

糖的分解代谢PPT课件
7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是动物机体在无氧或供氧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分解葡萄

糖或糖原获得部分能量的重要方式。

一些代谢活跃,耗能多的组织,如视网膜、供皮能肤、睾丸
以及肿瘤等组织通过糖酵解途径获得部分能量,成熟红
细胞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于糖酵解
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因缺氧而加强糖酵解获得能量
8
案例分析
• 某女,25岁,去了拉萨后,出现头晕、呕吐、食 欲不振、肌肉酸痛和走路乏力、心慌、气短等现 象。
• 有氧氧化是体内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胞液(同酵解),后两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11
第一阶段
葡萄糖
2 丙酮酸
与无氧酵解相似, 在胞液中进行
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能量代谢:2ATP+2×3ATP=8ATP
12
第二阶段
丙酮酸脱羧
能量代谢:2×3ATP=6ATP
13
三羧酸循环
第三阶段
以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含3个羧基)的反应 为起始
在线粒体中进行
14
草酰乙酸补充 脱氢
线粒体
单向循环 柠檬酸 合成酶
脱氢
磷 酸 化
底 物
产物:CO2 H2O
产生12ATP
需要氧参与
α-酮戊二 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脱氢酶
单向循环
单向循环
2乳酸
4
糖酵解

5
糖酵解途径汇总
注意酵解途径中的3个 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 反应. 1. 己糖激酶 2. 磷酸果糖激酶 3. 丙酮酸激酶

糖代谢第二次PPT课件

糖代谢第二次PPT课件
GSH)的还原状态
还原型谷胱甘肽 A
2G-SH
AH2 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NADP+ NADPH+H+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可
以保护一些含-SH基的蛋白质或酶免受氧化剂
尤其是过氧化物的损害。
➢在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更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保护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
➢蚕豆病
--
➢ 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
--
35
1. 磷酸戊糖生成
H C O 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C =O
H C OH
NADP+
H C OH
HO C H O
HO C H O
H2O
H C OH HC
NADPH+H+ ⑴
H C OH HC
C H 2O P 6-磷酸葡萄糖
C H 2O P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NADP+
CO2
H
CCHH22OOHH CC = OO C OH
NADPH+H+ ⑵
H C OH
C H 2O P 5-磷酸核酮糖
--
CCOOO — H C OH HHO C HH H C OH H C OH
C H 2O P 6-磷酸葡萄糖酸
5-磷酸核糖
36
NADP+
NADPH+H+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
4
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H2O

糖的氧化分解 PPT课件

糖的氧化分解 PPT课件
苹果 酸
苹果酸脱氢酶
O CCOOH + NADH + H + CH2COOH
草酰 乙酸
葡萄 糖
EMP
丙酮 酸
NAD + NADH+H +
乙酰辅 酶CAO2
生物化学糖代 谢
NADH+H + NAD +
草酰 乙酸
苹果酸
H2O
柠檬酸 顺乌头 酸
H2O
延胡索酸
FADH2
FAD
琥珀酸
GTP+CoASH GDP+Pi
磷酸丙糖异构酶
磷酸丙糖异构酶
CCHOH OH
磷 C酸H二2磷OCC羟酸HH二丙2OO羟酮H丙 酮
33CC磷CHH磷H2酸OO2P酸甘OHO油P甘3HO醛2油3H醛2
这是糖的实质性降解的过程,由六碳糖转化为三 碳糖。
生物化学糖代 谢
(6)3-磷酸甘油醛脱氢氧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
这是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氧化反应,此反应脱下的氢在无氧的 情况下可用于丙酮酸的加氢还原(发酵)。
❖ 糖的无氧氧化是糖氧化的必经途径。在有氧的情 况下,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 提供少量还原态氢。1mol葡萄糖经酵解过程产生 的2mol氢可用于其他物质的合成。
生物化学糖代 谢
第二节 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本节要点
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 位、关键酶和意义
* 概念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 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 式。
❖ 若由淀粉或糖原的1mol葡萄糖单位生成 1mol1,6-二磷酸果糖,消耗1molATP。

生物化学糖酵解PPT讲稿

生物化学糖酵解PPT讲稿
• 总反应式:
Glc+2Pi+2ADP+2NAD+ 2丙酮酸+2ATP+2NADH+H++2H2O
它是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的前奏。 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的共同代谢途径。
二、糖酵解途径的实验依据
• 酵母抽提液的发酵速度比完整酵母慢,且逐渐缓
慢直至停顿
• 如果加入无机磷酸盐,可以恢复发酵速度,但不
6-磷酸果糖1
葡萄糖 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丙酮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 糖酵解可分为两个阶段:
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需经10步反应, 前5步反应为准备阶段,1Glc转变为2三碳物:磷 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消耗2ATP。
葡萄糖激酶专一行强,Km值高,在肝脏中,当肝糖浓 度较高时,催化葡萄糖6-磷酸的合成,维持血糖的稳定.
糖酵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带有磷酸基团,它们
的意义在于: 1.磷酸化导致负离子,使分子产生极性,使产物不
致流失到膜外; 2.磷酸基团起一种信号作用,易于被酶识别; 3.磷酸基团最终形成ATP,保存了能量。
2PEP→2Py
+2ATP
净增2ATP
除2分子ATP外,还生成2分子NADH
葡萄糖+2Pi+2ADP+2NAD+ 2丙酮酸+2ATP+2NADH+2H++2H2O
五五、、丙丙酮酮酸酸的的去去路路
无氧或 相对缺氧
乳酸脱氢酶
肌肉中: 丙酮酸
乳酸
乳酸发酵

生物化学 糖酵解 (课堂PPT)

生物化学 糖酵解  (课堂PPT)
第八章 糖酵解
重点:
糖酵解的反应途径 糖酵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变 糖酵解的调节
1
糖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ATP,而ATP
的形成主要有糖的分解代谢产生
葡萄糖 酵解 丙酮酸
OX
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
CO2+H2O
无氧分解 (有氧、无氧)
有氧分解 (有氧)
2
一、糖酵解(glycolysis)概念
(二)由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
这是酵解过程第一个产生ATP的部位。
18
(三)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
该反应通过一个中间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当3磷酸甘油酸与酶结合后,酶分子上的磷酸转移到2位, 生成 2,3-二磷酸甘油酸,使酶分子的活性部位再结合1 分子的磷酸,同时产生游离的2-磷酸甘油酸。
10
第一阶段的反应
(一)葡萄糖的磷酸化
催化这一反应的酶有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己糖激 酶专一性弱,Km值小,存在所有的细胞内;别构调节酶, 受ADP和葡萄糖6-磷酸的变构抑制。
葡萄糖激酶专一行强,Km值高,在肝脏中,当肝糖浓 度较高时,催化葡萄糖6-磷酸的合成,维持血糖的稳定. 11
糖酵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带有磷酸基团,它们 的意义在于:
9
▪ 糖酵解可分为两个阶段: 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需经10步反应,
前5步反应为准备阶段,1Glc转变为2三碳物: 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消耗2ATP。
第二阶段是能量获得阶段(payoff phase), 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生成4ATP和 2NADH +H+。
葡萄糖的碳架分解产生丙酮酸、磷酸化ADP 产生ATP、产生的氢转变为NAD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P HO C H
Mg2+
H C OH
H C OH HO
磷酸果糖激酶-1
H2C O P O (PK- 1 ) OH
H C OH HO
H2C O P O OH
(F-6-P)
糖酵解过程的第二个调节酶 也是酵解中的限速酶
1,6-二磷酸果糖
(fructose-1,6-diphosphate)
限速酶 / 关键酶 (rate-limiting enzyme / key enzyme)
磷酸肌酸、柠檬酸、Pi 抑制 2,3-二磷酸甘油酸 腺嘌呤核苷酸
糖酵解过程:
(4)磷酸丙糖的生成 p72
HO
H2C
O PO
HO
CO
HO C H
H C OH 醛缩酶
HC H2C
OH HO
O PO OH
fructose-1,6-diphosphate
(F-1,6-2P)
HO
H2C
O PO
HO
CO
CH2 OH
(G-6-P)
H2C OH CO
HO C H
H C OH
H C OH HO
H2C O P O OH
fructose-6-phosphate
(F-6-P)
糖酵解过程:
(3) 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H2C OH CO
H2C C
OH
-
O- P O
O OH
HO C H ATP
H C OH
体内组织在无氧或缺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 原在细胞质中分解产生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
乳酸与 ATP 的结构:
OH
乳酸
(lactate)
H3C CH COOH
NH2
N N
ATP
O
O
O
(三磷酸腺苷)
HO P~O P~ O P O CH2
N
O
N
OH
OH
OH
OH OH
糖的无氧氧化的过程及产物:
EMP途径
产物反馈抑制


激素调控
受激素调控
ATP与Mg2+的相互作用:
-
O
-
O
-
O
Mg2+
P
-
N
O
OO
O-
HC
C
P
C
O
NH
O P O CH2
O
O
HC
NH2 C
N CH
+
N
CH
CH CH
OH OH
Mg2+
-
O
-
O
P OPO
O
O
NH2
N
C
C
N
-
O
HC
C
CH
NH P O CH2
+NO源自OHCCH
CH CH
OH OH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分解代谢主要途径
糖的无氧分解 糖的有氧氧化 乙醛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其它已糖的代谢
一、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Derived from the Greek words:
glycos- sugar(sweet) lysis- dissolution
(一)概念:糖的无氧分解是指: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醇:酵母菌、

植物

乳酸:动物肌肉、

乳酸菌

CO2+H2O
糖酵解
定义: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酶将葡萄糖降解 为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是一切有 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1940年被阐明。(研究历史) 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最多, 故糖酵解过程一也叫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在细胞质中进行
ADP
HO C H
Mg2+
H C OH H C OH
已糖激酶
H2C OH
glucose(G)
这是酵解过程中的 第一个调节酶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OHH H2C OO- HP O OH
glucose-6-phosphate
(G-6-P)
激酶(磷酸化、去磷酸化酶)
能够在ATP、ADP和任何一种底物之 间起催化作用,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 移给底物(使底物磷酸化)或将底物上的 磷酸基团转移给ADP(使底物去磷酸化)的 酶。
(二)糖酵解过程
11个酶催化的12步反应
第一阶段: 磷酸已糖的生成(活化)
三 个 第二阶段: 磷酸丙糖的生成(裂解) 阶 段 第三阶段: 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并
释放能量(氧化、转能) 无氧氧化: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还原)
糖酵解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O
H
C
O
H
C
H C OH ATP
变构激活剂:2,6-二磷酸果糖 (BPF) AMP、ADP
变构抑制剂:ATP、柠檬酸、 长链脂肪酸
磷酸果糖激酶 p71
磷酸果糖己酶( PFG)
哺乳动物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控酶
变构酶(4个亚基构成)
受高浓度ATP的抑制
PH值可以调解(生物学意义)P71(防止乳酸,酸
中毒)
3种同工酶磷酸果糖己酶
PFG A: PFG B: PFG C:
1.催化非可逆反应
2.催化效率低
3.受激素或代谢物的调节
特 点
4.常是在整条途径中催化初始反应的酶
5.活性的改变可影响整个反应体系的速度和方向
EMP途径的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phosphofructokinase)
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三个调节酶中催化 效率最低的酶,因此是糖酵解作用限速酶。
已糖激酶 (hexokinase) : 已糖激酶有4种同功酶,即Ⅰ~Ⅳ型
已糖激酶的分型
Ⅰ~Ⅲ型
中文名称 英文
已糖激酶(HK) hexokinase
Ⅳ型
葡萄糖激酶(GK) glucokinase
存在范围
在组织细胞中 仅在肝脏和胰腺
广泛存在
β细胞存在
与葡萄糖亲和力 高
Km: 0.01mmol/L

Km: 10~100mmol/L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的意义:
1.葡萄糖磷酸化后容易参与反应 2.磷酸化后的葡萄糖带负电荷,不能透过
细胞质膜,因此是细胞的一种保糖机制
糖酵解过程:
(2)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转变为6-磷酸果糖
O
H
C
H C OH
HO C H
H C OH
HC H2C
OH OH
O PO OH
磷酸已糖异构酶
glucose-6phosphate
磷酸二羟丙酮
H
O
C
HC OH HO
H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醛 缩 酶 的 作 用 机 理
糖酵解过程:
(5)磷酸丙糖的互换 p72
HO
H2C
O PO
HO
CO
H
O
C
HC OH HO
CH2 OH
磷酸丙糖异构酶 H2C O P O
磷酸二羟丙酮
OH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ATP (三磷酸腺苷)
HK与G结合的 诱导契合作用:
The conformation of hexokinase changes markedly on binding glucose (shown in red). The two lobes of the enzyme come together and surround the substr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