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评论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
析《恶之花》的二元对立结构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析《恶之花》的二元对立结构王思雨 西安外国语大学摘 要:作为结构主义的重要理论思想,二元对立结构主要建立在批判理论上,呈现出一对相反的理论。
在结构主义者索绪尔、罗曼•雅各布森、罗兰•巴尔特的著作中,我们不难解读其中蕴含的二元对立结构,它们在人类文化和语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结构也不失风采,其中波德莱尔诗歌集《恶之花》中就充满着各种潜在的二元对立,本文试图从神圣与世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回忆与现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元对立;波德莱尔;《恶之花》作者简介:王思雨(1993.4-),女,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语学院2016级法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114-02在结构主义者看来,二元对立原则源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二元性的概念: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组合与聚合。
后来,罗曼•雅各布森在索绪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隐喻和转喻、选择和组合的对立。
对于罗兰•巴尔特来说,他的著作也体现了二元对立的关系,在《写作的零度》中,他提出了作者创作活动的对立:言语和文体风格,在《符号学原理》中,他论述了语言结构的二元对立:语言与言语、所指与能指、组合与系统以及意指过程的内涵与外延。
(沈洁瑕. 从二元对立的角度解读结构主义文论[J]. 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2月)二元对立不仅体现在语言学领域,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同样能够领悟到它所占有的一席之地。
波德莱尔作为法国象征派的先驱,其诗集《恶之花》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诗歌围绕“恶”的主题展开,充斥着病态、痛苦、忧郁之“恶”。
波德莱尔以不同寻常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之“恶”,发掘“恶”中之美。
由此看来,诗歌在主题上是对立的,其中蕴藏着“恶中之美”。
此外,《恶之花》由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占据分量最重的《忧郁和理想》这个题目是对立的体现。
分析《狂人日记》的叙事艺术_文学评论论文
分析《狂人日记》的叙事艺术_文学评论论文文学评论论文《狂人日记》是鲁迅“五四”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学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转变期,是文学与文体的大解放时代。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者突破传统写作语言、体裁及叙事模式,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体现出鲁迅小说创作“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特点,展现了其小说所特有的叙事艺术及独特魅力。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二元对立模式”鲁迅的小说创作,从语言风格来看,文体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从形态结构来看,他的小说很多有着相同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
叙述结构通常被看做是整部叙事文作品的主干,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贯穿于《狂人日记》全篇,形成作品的主体框架。
(一)“狂人/常人”的二元对立模式《狂人日记》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开篇文言小序,为读者提供写作背景,解释狂人日记由何而来;二是作为正文的“狂人”写的日记,作者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巧妙地结合。
通过文言小序和白话正文的叙述,清晰地划分出“狂人/常人”的二元对立模式。
文言小序中的“余”与“哥哥”为正常人一类,而昆之弟由于“迫害狂”症被划分在狂人一类,由此,叙事结构的“狂人/常人”二元对立模式得以成立,在此模式中,相对于常人,则更侧重于狂人之狂的部分,透过常人的眼看狂人病中所写日记,“余”为常人一类,将日记“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①(以下关于作品的引文均见此书),构成的正文。
“余”将狂人错杂无伦次的话语集结成,再一次印证狂人之狂的一面,将狂人之狂与常人之清醒同时表达,把“狂人/常人”的二元对立模式推向了“疯狂/清醒”的二元对立,此时狂人之狂在病理学上具有狂人特点,相对于正常人的清醒而存在。
(二)“人/兽”的二元对立模式狂人的十三篇白话文日记构成小说正文,虽长短不一,却清晰地将世界分成“人与兽”两个部分,作者借狂人展开“人/兽”的二元对立叙述。
《木马赢家》中的二元对立--基于结构主义的批评视角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木马赢家》中的二元对立——基于结构主义的批评视角陈悦悦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木马赢家》是劳伦斯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探讨了在西方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扭曲。
这部小说讲述了小男孩保罗为了获得母爱而去赌博,小说中的亲情随着赌博的进行而不断扭曲。
本文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结构主义;二元对立;感情作者简介:陈悦悦(1988-),女,汉族,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54-02D.H 劳伦斯(D. H. Lawrence, 1885-1930)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是英国20世纪英国的杰出作家之一。
他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小学教师。
由于两人的性格和教育背景的悬殊,劳伦斯的父母之间的生活并不和谐。
母亲把对丈夫的爱转化成强烈的母爱倾注在劳伦斯身上。
这种异乎寻常的母爱对劳伦斯的心理和成长,以及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木马赢家》中的小男孩Paul为了得到母爱,他一次次地预言赛马比赛,希望用更多的钱带给母亲快乐,而母亲对金钱无休止的欲望却扭曲了母子亲情。
母亲不再是爱的源泉,而造成了儿子悲剧的根源。
[4]一、结构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盛行,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思潮。
它一方面传承了俄罗斯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最基本的结构观念。
根据索绪尔的理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元对立”的概念:“人类的思维主要通过对立性来把握差异性,结构主义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二元对立:对于两种直接相对观点,我们只有把握一种与另一种的对立关系,才能真正地分别理解这两种观点。
”[3]例如,“上面作为下面的对立面,女性作为男性的对立面,善良作为邪恶的对立面,黑色作为白色的对立面,等等。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二元对立原则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事物分解成两个简单的、对立的形式。
其主要思想是建立在两个对立面,即二元需要之间的抗争和矛盾,通过深入
思考和反思,从而引导我们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
文学批评也充分利用了二元对立原则。
以女权主义为例,通过文学批评,分析家可以
使用二元对立原则来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的性别主义,分析故事背景中的性别区别,探究
文学作品里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被剥夺了哪些可能性,甚至解释该文学作品述说的女性作品
里的活动跟社会上的性别偏见等。
此外,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的特定人物与社会中其他群
体之间的文本,学者也可以将有趣的对比视为文学作品内在的矛盾。
另外,在文学批评中,二元对立原则也可以用于分析和理解叙事手法,关键字和隐喻,以及声音的使用等概念。
例如,文学批评家可以使用二元对立原则来解释作者使用的某个
架构或声音,比较那些构架或声音如何作用于文学作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读者的理解,
等等。
此外,二元对立原则也可以用于分辩特定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
例如,可以利用二
元对立关系来比较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另一种行为是否不道德,从而得出一个可衡
量的结论。
文学作品也可以以此方式反映出社会现实中的价值观以及其是否被认可。
总之,二元对立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文学批评引导性原则,可以帮助文学批评家识别、
理解和分解一个现象或者作品内在的细节和复杂性,从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分辩文学作品
内在的内涵和价值观。
运用“二元对立”原则解读《孔雀东南飞》
2532019年32期总第472期ENGLISH ON CAMPUS运用“二元对立”原则解读《孔雀东南飞》文/黎 萍【摘要】二元对立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本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也广泛存在于中外文学著作中。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选取该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中的几组对立元素,更全面、更深入地去发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精髓。
【关键词】二元对立原则;《孔雀东南飞》;对立元素【作者简介】黎萍(1992.07-),女,汉族,贵州黔西人,贵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者是语言学上二元对立的典型,他同时指出:“在诗歌中,由于相似性被投射到毗邻性上,使得一切转喻带有轻微的隐喻特性,而一切隐喻也同样有转喻的色彩。
”他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也做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他用《语法的诗歌和诗歌的语法》中诗歌加以论证,为我们应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2.“二元对立”原则与文本分析。
对于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序列,是作品中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
文本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
文本分析是指对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它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
“二元对立”原则早期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应用于语言的深层结构,主要是对语言进行分析。
后期则被应用于语言的表层结构,比如说文本分析。
在西方,学者们主要是运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一些典型文本。
如对《创世纪》前三章的分析。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创世纪》里存在光与暗,天与地等二元对立概念。
这些对立的概念都有优劣的等级原则,光优于暗,天优于地。
其中一组明显的对立就是男人与女人,这一对立引出更深一层的对立,即罪与罚。
另外,对于一些表面上看不出对立关系的文本,学者们也用二元对立原则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二元对立”原则是科学的文本分析方法。
因此,本文以《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为材,运用该原则,选取作品中的几组对立元素作为文章分析的切入点,探讨该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所影射的深层含义。
浅析二元对立视角下的小说叙事结构——以《苍老的浮云》为例
叙 事 结构 。
关键词 : 残雪 ; 叙事结构 ; 二元对立
在《 苍老的浮云》 中, 残雪无意设 立几组 对立的二元模式 , 但其笔 下的人物的精 神病人的视角让这种二元对立 的存在 有
了可能 。
一
夫被其母亲保护溺爱 , 无 法理解妻子的感受 ; 更善无则是厌 恶
慕 兰的世俗之行为。 而虚汝华的话“ 有 的想变 , 成功 了, 变成 了
一
、
梦境与现实
式, 淡化 了原有 人物表象 , 也 同样 虚化 了小说 的故事情节 , 这
析也 注重对 内在 结构的分析 ,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作 品中内
在 冲突 、 矛盾和挖掘深层含义 。
就淡化 了小说的三要素。 但也就是这样的笔触 , 增加了人物之
间的对话 , 丰富 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 。 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 中, 虚汝华与老况之间无法沟通 , 丈
人索绪尔认 为 。 语言现象 中充满 了二元对立 , 他提 出的二元对 来 。例如 , 乌龟爬泥潭 的梦 , 印证着人物在现实生活 的泥潭 中 困兽犹斗 ; 再如 , 对文 中人物外形描写寥寥几句 : 更善无“ 狭 长 的背脊 ” 、 虚汝华身子 “ 变得 如鱼干那 么薄 ” 等, 这样的叙事 方
物, 虚 汝华 、 更善 无 、 慕兰、 老况等 也用一 种梦境语 言 描刻 出
二元对 立是 西方哲学和文化 的显著特征 ,它 能够使 大众 来 的 。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分析《子夜》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分析《子夜》作者:郑妙妙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3期摘要:本文将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出发,探究隐藏在文字符号表面的深刻意蕴;从阶级对立、新旧思想、理想与现实、积极与消极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封建思想、文化的灭亡,以及吴荪甫具有鲜明的、多元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二元对立;《子夜》;阶级矛盾;悲剧一、引言巴尔特在索绪尔提出的多种相对关系基础上提出,文学符号包含表层和深层两个符号系统,同时提出了“二元对立”的理念,即作品中存在着对立,作品的意义通过二元对立的分析得以展示。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对《子夜》进行分析,进而突出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人物形象。
二、阶级之间的二元对立茅盾的《子夜》通过描写吴荪甫与赵伯韬公债市场的斗争,反映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立;通过描写吴荪甫和丝厂工人的斗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通过描写农村暴动,反映了农民与地主的对立。
(一)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二元对立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卵翼下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有帝国主义作为靠山,有反动政权的支持,对资本和市场的操控游刃有余;而吴荪甫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对局势的认知对资本和市场进行操控。
为了战胜赵伯韬,他费尽心机,但由于自身的局限,以及公债市场最终由金融资本家操控的现实,最终吴只能落得破产的结局。
(二)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二元对立吴荪甫把资金都集中到公债市场,激化了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通过压迫工人的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出产效率,更进一步激化了其与工人阶级之前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一个是施压者,一个是承受者,一个是剥削者,一个是被剥削者,一个是个人、精英主义者;一个是无产、集体、民主主义者,这决定了他们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仰阿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第19卷第4期2019年12月Vbl.l9No.4Dec. 2019DOI:10.13829/ki.issn.l671-9654.2019.04.23二元对立视角下的《仰阿莎》龙丽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摘要:《仰阿莎》是苗族作家麻勇斌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苗族古歌《仰阿莎》的“故事新编”,他以个性化的叙事方式和现代视野的切入赋予了古歌《仰阿莎》理性的高度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二元对立”方法,从罪恶与救赎、善良与邪恶、蒙昧与觉醒、爱情与金钱这四组二元对立展开论证,力求 更深入探究作者意图,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揭示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麻勇斌;《仰阿莎》;二元对立;深层内涵中图分类号:1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 (2019) 04-0103-05Niangx Eb Se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nary OppositionLONG Li-ping(College of L iteratur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 Guiyang Guizhou 550025)Abstract: Niangx Eb Seil is a **new story" compiled by Miao writer Ma Yongbin who retells Miaooral epics Niangx Eb Seil in the way of a novelist. His individualized narration and modem vision endowthe ancient song Niangx Eb Seil with rational height and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Binary Opposition** in structural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binary oppositions of sin and redemption, goodness and evil, ignorance and awakening, and love and mone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author's intention, dig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and reveal the fiction's unique artistic charm.Keywords: Ma Yongbin ; Niangx Eb Seil ; Binary Opposition ; deep connotation麻勇斌是当代著名的苗族作家,他的代表作品《仰阿莎》无疑是最能体现作家民族立场和民 族想象的作品。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二元对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哲学和思维模式,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包括文学批评。
通过深入剖析二元对立原则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二元对立原则进行定义和解释,明确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基本地位和作用。
接着,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分析,展示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批评中如何被有效运用,揭示其对文本解读、批评视角的拓展以及批评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文章还将对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批评中的局限性和挑战进行探讨,以期在反思中推动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二元对立原则的理论基础二元对立原则的理论基础深深根植于多种哲学思想和语言学理论中,这些思想都主张世界中存在着二元对立的根本关系,这种对立在思想、文化、社会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在哲学上,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都隐含了二元对立的观念。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真理与谬误之间存在对立,而亚里士多德则将存在分为实体和属性,两者构成一种对立的统一。
这种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批评家们开始关注文本中的二元对立关系。
在语言学领域,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二元对立原则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而这些符号的价值是通过与其他符号的对立关系来确定的。
例如,音素、词义等语言元素,都存在着对立的关系,这些对立关系共同构成了语言系统的稳定性。
在文学批评中,二元对立原则的运用更是广泛而深入。
从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到主题思想,都可以找到二元对立的影子。
例如,在小说中,善与恶、美与丑、理智与情感等二元对立关系常常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这些对立关系的分析,批评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二元对立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多元且深厚的,它源于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思想和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近年来,二元对立原则(Binary Opposition Principle)已经成为文学理论家们及文学批评家们非常重视的一种理论。
这一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以二元对立原则作为评文的基础,它有助于文学批评家更深入地探索和分析作品的内容,使文学批评更加准确、全面、细致、客观。
首先,二元对立原则源自古代司提反斯(Stoic)学说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即释放灵魂意味着顺从客观定律,而不同的客观定律也就是二元对立原则所讲的定律,这也是司提反斯哲学家对自然秩序的表达。
随着西方思想的发展,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受到了重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莱特舍尔(Rhetorics)学说。
认为通过对文本中不同主题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内容。
其次,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批评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具有高度的归纳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路。
这种归纳性可以帮助文学批评家们更清楚地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指出作品的优缺点,进而指导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中,作者通过比较两个主要角色罗密欧(Romeo)和朱丽叶(Juliet)所处的社会状态和现实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每个人的爱是自由的,不受传统规范和社会礼仪的约束。
最后,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它可以提供全面、客观、细致的批评。
首先,它可以在文本中发现冲突,将冲突点做深入分析,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它可以在形式上比较于作品中的理论模式,从而更好地评价作品的精神内涵。
最后,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目的,从而达到最佳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二元对立原则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可以使文学批评更加准确、全面、细致、客观,从而深入探究文本的精神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因此,文学批评家们应坚持使用二元对立原则,从而使文学批评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隐藏的二元对立与“至美”——读骆一禾《为美而想》
>> > 夏慧玲夏慧玲,1997年出生,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隐藏的二元对立与“至美”——读骆一禾《为美而想》为美而想骆一禾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旁边我想到美河流不远 靠在一块紫色的大岩石旁边我想到美 雷电闪在这离寂静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晒烫的地衣闪耀着翅膀在暴力中吸上岩层那只在深红色五月的青苔上孜孜不倦的工蜂是背着美的呀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的旁边我感到岩石下面的目的有一层深思在为美而冥想1989年,诗人陈东东在《丧失了歌唱和倾听》一文中将骆一禾与海子贴切地比拟为耳朵与嗓子,并对世上最真诚的歌唱与倾听的流失示以惋惜。
陈东东在悼念诗人的同时,其实也凸显了两位诗人在审美取向上的交织与差异,这从他们诗歌文本的互文性中可见一斑。
面对挚友海子的逝世,骆一禾理应将其看作是“不美”的象征,而诗人却在同年5月创作了《为美而想》,其矛盾心理被无意识地熔铸于作品中。
事物过于匮乏或泛滥都会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诗人为美而想多是因为前者在其心底的暗流涌动,并希冀以美的场景来疗愈内心。
骆一禾从紫色的大岩石、不远的河流、晒烫的地衣、深红色的青苔、孜孜不倦的工蜂等自然意象中刻意挖掘美,这是对崇尚“尊严写作”的诗人内心“不美”的映射。
现实中“美的节制”,致使诗人不得已而重回对生命原始力量的探求,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这暗喻了诗人内心的苍凉与不适。
因此,诗人不断为美而想。
同时,其诗作中的意象也暗含了诸多错综复杂的二元对立,揭示“不美”的写作内涵。
骆一禾与同时期“第三代”诗人不同,他并非完全反对朦胧诗,而是模仿朦胧诗人对意象的运用,借此来丰富其诗作的精神内涵,达到诗歌创作所要求的主题厚重感与语言活力感的平衡,这与刘勰“窥意象而运斤”的理念一脉相承。
诗人的思绪首先驻足于五月的一块岩石旁,并在那里开始他关于美的畅想,可是,五月本就是矛盾的时令,百花盛开与暴风骤雨常常相携而至。
但是,诗人选择“我想到美”,而摒弃或埋葬对不美的幻想,这是诗人面对时代大环境时内心的抉择,其背后所渗透出的“阴影”仍旧无法被美的想象而消解。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角度分析布莱克的诗歌
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角度分析布莱克的诗歌作者:王先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3期摘要: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威廉•布莱克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没有对立,就没有进步的理念。
这个理念影响了很多后世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特别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结构主义流派,其核心思想“二元对立”与布莱克的理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并有所发展和区别。
本论文欲从“二元对立”的视角研究布莱克诗歌的思想,特征,意象和形式,旨在探索这一贯穿两次思潮的思想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致性和变迁性。
关键词:二元对立;一致性;变迁性理论背景结构主义思潮兴起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
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和文学评论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在其作品中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概念 [1]。
许多结构主义文学评论家将他的理论以多种方式应用于文学理论研究。
根据索绪尔的理论,“人类的思维主要通过对立性来把握差异性,结构主义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二元对立:对于两种直接相对观点,我们只有把握一种与另一种的对立关系,才能真正地分别理解这两种观点。
”[2]比如说,“我们把上面作为下面的对立面,女性作为男性的对立面,善良作为邪恶的对立面,黑色作为白色的对立面,等等。
只有如此,才能分别理解对立的任何一方。
”[3]布莱克诗歌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威廉•布莱克一生都在用一种个体的角度来俯瞰这个世界。
下面本论文将从二元对立的视角就布莱克诗歌的特征,意象,形式和思想展开分析研究。
布莱克惯用对立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他在诗歌中写道“没有对立,就没有进步。
”[4]而他的很多作品也清楚地阐释了这一观点。
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的规则限制和新世纪吹来的自由,解放的新感觉成为布莱克诗歌中的主要对立体。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们只有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才能真正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作为对立体两面的“限制”和“自由”,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两者各自的要义,只有处于这种对立关系中的两者才有真正的存在意义。
“这段旅程源于一个梦”——从二元对立角度看《奶奶的村庄》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这段旅程源于一个梦”——从二元对立角度看《奶奶的村庄》杨筱晶 赣南师范大学摘 要:《奶奶的村庄》是一部以梦境开始,梦境结束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贯穿着“我”去到奶奶生活的一个名叫“一棵松”的地方的种种奇幻经历。
本文借助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中“二元对立”的概念,研究该小说中蕴含的浪漫与现实、梦境与真实生活、生与死之间的矛盾,更好的凸显了“奶奶”作为全村的“殉道者”以及个人的“救赎者”的人道主义者形象以及小说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并为解读作品的主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奶奶的村庄》;二元对立;人道主义作者简介:杨筱晶(1996-),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47-01一、场景中的二元对立——浪漫与现实的村庄书写《奶奶的村庄》中的情节发生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一眼泉”村的山阴面和山阳面。
这两处山坡特点迥异,“咱们村的人以前都不住这儿,住在山阴面。
有一次,村里发瘟疫,死了大半人,为了逃避那场瘟疫,全村就迁到了山阳面,就是现在这个地方”,由此山阴面象征着村民的一个理想世界,那里有山有水,更有全村人血脉——水晶花。
由于水晶花是阴性的,村民们一直不能成功地将水晶花移植到山阳面去,“村里人一提到这事就唉声叹气,自从村里面迁到山阳面,就再也没有以往的笑声了,因为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开放的水晶花”,在作者的描述中,山阴面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物理空间,“我们许多亲人都留在山阴面,和水晶花睡在一起,我们只要看到水晶花,就像看到亲人”。
二、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慈祥和威严的双面奶奶故事的开头源于一个梦,“我”梦见奶奶浑身上下长满了鲜花向“我”走来。
梦境里奶奶的枯萎和真实生活中奶奶身体健康的对立使得“我”好奇奶奶的模样,拎起背包就出门了。
梦中的奶奶温柔又慈祥,这还是个会对着“我”微笑的奶奶,而当我真正见到奶奶,她却是个不怒自威的老人,“我以为奶奶会被惊动,可她只瞟了我一眼,又继续喝她的粥,伴着哧溜哧溜的声音,我听见她及其含糊地咕嘟了一句,跟你爸一样怕烫”,尽管言语中奶奶对爸爸透着嫌弃,可爸爸一直是奶奶心中的骄傲。
二元对立的叙事艺术——解读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
次 的二 元对 立 叙 事技 巧 。本 论 文将 从 城 乡 的 年轻 人 不愿 蜗 居 在 孤 岛之 上 .他 们纷 纷 嫂 的脸 、 眼 、唇 、手 臂 和 小腿 都 给 人 圆嘟 二元 对 立 、物 质 丰富 和母 爱缺 失 的严 重 对 沿 着水 路 消逝 得 无 影 无踪 。水 在这 里成 为 嘟 的 印象 。矮 墩 墩 胖 乎乎 的 .又浑 厚 又溜
一
九 九 一 年 发表 处 女作 孤 岛 始 .至 今 米 多宽 的 夹河 。 三排 居 民 就是 沿 着 石巷 和 旺 旺 的爸 爸 妈妈 每 年 只 回断 桥镇 一 次 ,一
夹河 次 铺 排 开来 的 ,都 是统 一 的 二层 阁 次 六 天 ,从年 三 十 到正 月 初 五 ,每 次都 会
“ 面如 镜 的 夹河 ,而城 市 在作 者 的笔 绘 了旺 旺对 惠 嫂喂 奶 情 景 的关 注 、好 奇和 水
“ 哺乳 期 的 女人 》 中 存在 着 一种 城 乡 下是 “ 金子 与银 子铺 成 ” “ 的 苍茫 的水 面”. 神往 “ 旺一 直 留意 惠嫂喂 奶 的美好 静态 , 旺 二元 对 立叙 事 模 式 ,然 而 这种 对 立模 式 并 商业 化 的城 市 以 它特 有 的 物 质魅 力 散发 着 惠 嫂 的乳 房 因 乳水 的 膨胀 洋 溢 出过 分 的 母
得 批 评 界 的 广 泛 肯 定 ,曾 有 多 篇 小 说 获 这 两 种局 面 ,当然 ,阁楼 所 连 成 的三 条 线 母 已经 把 旺 旺 的户 口买 到 县城 去 了 ,还 赚 奖 ,其 中 短 篇 小 说 哺 乳 期 的 女 人 》 获 并 不 是笔 直 的 ,它 的 蜿蜒 程 度 等 同于 夹 河 够 了旺 旺 上大 学 的钱 ,可 以说 在 物 质上 , l9 一 一 l9 年 度 “ 迅 文学 奖 ” 。 哺 的 弯 曲程 度 。 95 96 鲁 I】 断桥 镇 被 一 条 夹 河 旺旺 是极 为丰 富 的 ,有 一个 听 起来 让 人 羡 l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海滨墓园》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海滨墓园》【摘要】瓦雷里追求纯粹至美的“纯诗”,《海滨墓园》算是瓦雷里的一生的精华之作,代表着象征主义最后的“圣火”。
此篇文章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入手解读,暂时抛开新批评式微观分析,从一个宏观的视野之中评析诗歌中的结构以及情感,来给予感官另一种方式的快感与共通,深切感受《海滨墓园》中所体现的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即转换思想,给予《海滨墓园》更多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海滨墓园》;二元对立;生与死;行动《海滨墓园》全诗长达24节,其中包含的主题以及结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反复玩味,才能开始明白诗人内心世界的发展,进而逐渐领略体会蕴含其内的妙旨意趣。
在瓦雷里一生的创作之中,《海滨墓园》是诗人一生的总结和对生命的领悟。
凭着结构主义中的核心命题二元对立,以及如同诗人的对生命的直觉体认和敏锐感受来尝试了解《海滨墓园》中的生与死的境界。
结构主义认为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恒定模式,实现作品深层次的认识,将文学作品放入一个整体的框架之中进行把握,结构主义的关键词即是二元对立。
“其实,结构主义分析中最重要的关系又极其简单:二项对立。
语言学的模式也许还有其他的作用,然而有一点却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鼓励了结构主义者采取二项式的思维,在所研究的各种素材中寻求功能性的对立形式。
” [1]二项对立被结构主义者们视为作品意义的来源,面对一部文学作品,他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挖掘文本之中的深层结构模式,习惯于将作品分解成一些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找寻出其中的基本二元对立,最后又将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而得出作品意义。
一、生死的二元对立在弗洛姆的人学理论中,人类的一生中始终面临两个困境。
生存上和历史意义上的二律背反。
从生存上说,人一生始终面临生与死的矛盾,借助存在主义的观点,海德格尔说过:“生是向死的前进。
”“人终有一死,这导致了另一种两歧性:一方面,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享有全部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他短暂的生命又不允许他实现这些潜能,哪怕是在最有利的环境下。
浅析《金陵十三钗》中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
浅析《金陵十三钗》中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作者:何文君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2期[摘要]《金陵十三钗》是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故事中战火纷飞的屠宰场上,还有一处安宁的避难所,就是废墟里的教堂。
这方狭仄的空间里,唱诗班女孩、美国神父、青楼妓女、中国士兵以及侵略者日本兵相继出场,于是各色人物之间的诸种矛盾冲突,犹如晴天滚雷或如潜流涌动般纷至沓来,在不断激越的纠葛与碰撞中演绎出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悲剧。
作者巧妙地将人物角色设定为几组紧密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词语意象:侵犯与受难、复仇与忏悔、堕落与救赎。
本文通过对作者着眼的三个冲突点的阐释,对小说人物群像进行分析,完成了对小说文学场的断裂和重建,力求把故事还原至惨痛的原始历史面貌,进而从人性的角度完成对小说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解读。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二元对立统一手法;艺术手法[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76-03一、侵略与反抗《金陵十三钗》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方是侵略者日本兵,一方是无辜受难者。
作者特意通过这样的对立格局,达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凸显人物性格、臧否当事双方的创作目的。
在具体安排对立双方的描述方式时,同样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谋略。
如相对于有名有姓的诸位受难者的细微刻画而言,对侵略者的描写则属于抽离了具体特征的概括化和典型化。
这种角色设置的不均衡表明,在那个恶魔横行与罪孽恣肆的时代,一部分人的生命存在已经完全失去了个体的道德意义,完全沦为国家机器的工具。
当然,作品的旨意不仅仅在于对人物进行简单地正反归类,而是在总体模糊不清的大写意中,特别注重在大类中微设个体差异,以达到对人面兽性者的“自我暴露”。
作者在众多日本兵中着意凸现的是两个军官——中佐和大佐,对他们两个的描写同样采用了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但最终给世人留下嘴脸各异而本质相同的印象。
力与美之魂——评《黑暗的心》中的二元对立
作者: 陈荣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出版物刊名: 牡丹江大学学报
页码: 42-4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黑暗的心》 二元对立 对比对照 魅力
摘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重点诠释康拉德如何巧妙地运用二元对立手法构建《黑暗的心》的艺术魅力,彰显小说的力与美,突出作品的复义性及多层次性。
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二元对立,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主题性的二元对立及词汇、寓意和人物安排方面的二元对立,通过从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对照,揭示现代人的绝望虚无、精神死亡的状况与实质,让读者看到并亲历这次刚果之行,深切感受小说无穷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文学评论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第一篇:原创文学评论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郑板桥评八大山人画曰:“横描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好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短短七个字相当准确地概括了八大作画的特性之所在:虽非大手笔大气势,却于寥廖点墨中蕴含着深厚感情。
无论是绘画还是作文,“墨点无多”并不限制作品情感意蕴的深浅或欣赏价值的大小,甚至较少的点墨中往往能寄寓更为细腻而耐人寻味的艺术趣味,因而更值得玩味和品评。
短篇小说《大师》篇幅虽短,情节也较为简单,但若深入其中探寻其艺术魅力,则可谓“墨点无多议点多”。
本文试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叙事学等理论出发对其艺术内涵进行揭示和分析。
《大师》的故事内核并不复杂:五十多岁的乡村教师秋小峦背着一袋父亲的遗画进京求鉴于著名画家黄云山,一番周折之后,第一幅画在黄云山鉴第一眼的时候就被认可并大受称赞,因而引出了真正的大师——秋溪谷。
叙述者站在情节之外,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有条不紊地讲述了黄云山、秋小峦由相见处的对抗关系至展开画作之后的相见恨晚,极具戏剧性的转折却并不失真实感人的力量。
换云山作为故事前半部分的主体,是以“正面”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年过八旬,名利双收,认真执着地构思着他的《深山行旅图》:作为故事后半部分主体的秋溪谷并未早小说中直接现身,而是以他的儿子秋小峦之口简单地介绍了他的作画以及其它的一些经历。
两位大师一明一暗,先后成为叙事的焦点,结构了全篇。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故事中都能够找到两个对立的基本组合元素,二元构成结构内部分之间的对立、并列、转换关系,而二元之间的碰撞和张力则构成整体结构的运动与变化,发挥着整体结构的功能。
黄云山作为结构的二元之一,他是大众视野里的大师,可能他自己无意骄傲,但他所生活的环境使得他在面对来访者“小心翼翼”的门铃,面对风尘仆仆的陌生汉子,面对没有装裱的求鉴定的画是,都显示出抗拒甚至厌烦的情绪:他“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整体结构中的另一元——以秋小峦为代表的秋溪谷,则是隐于外省的偏远小县城,极为倾服黄云山却访而不得见,在读者的审美经验中与黄云山构成了隐性的对抗。
随着情节的向前推移,纵观全篇的线索——画,在山重水复的对抗中让故事情节仿佛柳暗花明,消解了二元对抗,构成了二元和谐。
大师发现大师,甚而推为可写进历史的人物,最终的二元和谐可以说是完成了对二元对抗的升华。
除了两位大师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机制之外,作者的另一大结构安排技巧是秋溪谷的已逝和秋小峦的代父访大师。
二元对立的叙事理论认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叙事要素除了相对立的两类外,还有第三类的“帮手”式的人物,即连接二元的中间环节。
因为二元的两端作为组合要素是相对静止的,“帮手”人物秋小峦连接了对立并且已经无法沟通的黄云山和秋溪谷,使他们能产生联系,相互作用,使整体结构呈现运动中的复杂性。
待到矛盾消解,二元和谐之时,秋溪谷的不存在在审美的读者心目中则形成了获得之后的失落,获得了真正的大师作品,却已经失去了真正掌握绘画艺术精髓的大师本人,让人无限遗憾,在大团圆的结局背后实则蕴含着更大的不圆满,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人力,也深化了主题,拓宽了小说主旨的多重解读空间。
《大师》的艺术价值形成机制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叙述过程中叙述者始终在以着“我”之色彩的语言对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
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因带有叙述者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而更饱满地塑造了人物。
大师黄云山的出场是“坐在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移动在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多重具有文人气息的意象同时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奠定了黄云山这一形象的基本主调:文化气息。
后来看画时的“净手”“焚香”,并感叹“国有颜回而不知”,在文本精炼简洁的话语中,位高名盛的大师形象自然浮现出来。
对秋小峦的描述作者也是惜墨如金,但叙述者在不多的话语中却能状其外冒并入其内心,以门铃“小心翼翼”的响声来暗示其内心的复杂心情,以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而加快的说话语速来暗示其朴实、诚恳的性格,而两次提到父亲时则“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甚至最后“忍不住失声恸哭起来”,生动而自然地表露出其孝顺之心。
除了在细节刻画人物方面的成功之外,作者在为小说的主人公取名时也颇具匠心:两位大师分别是黄云山、秋溪谷。
作为人物代号的名称在文本中其实极富隐喻意味,“云”和“山”处在高处,“云”绕“山”而意境悠远,“山”高耸入“云”而不胜寒,透露出了黄云山的艺术修养和位高名重;“溪”和“谷”处于低处,“溪”水静流,无人知晓也不受外界污染,“谷”幽深僻静,空谷回音也意蕴无穷,“秋”则带上了一份悲凉之气,暗示了秋溪谷的默默无闻、艺术精湛以及带有悲剧性的命运。
小说在一片如雷的掌声中结束了,黄云山发现了他所苦苦追求的艺术精髓,秋小峦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秋溪谷生平的心血也得到了最终的认可。
但是故事真的就这样大团圆地结束了吗?正如解构主义所认为的,任何小说的结尾即都是在打结,也是在解结。
也就是说,不可能有真正的结尾,因为任何一个故事的结尾同时也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头。
掩卷沉思,真正的大师秋溪谷已去世,潜心研究的黄云山也已年过八旬,秋小峦也并没有提到是否继承了父亲业余作画的兴趣或达到了何种水平,二者积墨法作画的技术,作者借黄云山之口告知读者,伸的积墨法妙处的现代画家中仅有黄宾虹和秋溪谷,可惜两位都先后过世。
也就是说,这传统绘画中的精华面临着后继无人、香火不续的危机!传统的精华是前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代的时代环境中却渐渐离我们远去,甚至最后的一脉香火也是从偏远的民间、默默无闻的业余爱好者手中发掘出来,这无疑是作者在表层的故事叙述中所隐含的深处忧虑:传统文化的命运讲何去何从?是什么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危机?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占领了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是现代通而不专的教育机制的弊端?……《大师》的故事没有结束,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没有结束。
第二篇:远大前程,二元对立浅谈《远大前程》中的二元对立手法AbstractGreat Expectation is regarded as one of Charles Dickens’best novels, and it is also a book written in his late period.After all kinds of life experiences, his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and life changed a lot.Most of his mature thoughts collect in this book.In Great Expectation, Dickens creates his memorable personages by means of several techniques.Starting from a technique named binary opposition used in evaluating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shows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how binary opposition is applied for depicting characters,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plots in this story.It begins withexplaining the term “binary opposition”, which is a pair of terms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opposition to one another.Then it analyses binary opposi tion in characters such as Pip’s being a narrator and a character, Wemmick’ s cold-blooded and warm-hearted, Miss Havisham’ s cruelty and mercifulness, and in certain surroundings like Joe’s forge—a bright place and Miss Havisham’ s Satis House—a dark place.There is also binary opposition in creating plots.In the end, it concludes that 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binary opposition, the book achieves its expected effects.Key words: Charles Dickens;Great Expectation;binary opposition;character摘要《远大前程》被认为是狄更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
狄更斯在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生活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被认为汇总在此书中。
在《远大前程》这本书中,狄更斯运用多种文学技巧刻画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的二元对立出发,对小说中人物,环境以及情节刻画的二元对立作具体探讨。
首先,对二元对立这个术语作了具体解释。
所谓二元对立,是指在任一系统中一对差异项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某种价值进行分析.然后,详细分析了人物的二元对立.比如皮普作为故事述说者和故事主人公的对立, 文米克性格中的冷血和热心的对立, 郝薇香小姐的残忍和仁慈的对立.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如乔的铁匠铺作为一个光明的象征和郝薇香小姐的沙堤斯宅作为一个阴暗象征的二元对立,以及文章的主要情节刻画中的二元对立。
最后,总结运用二元对立手法所达到的使故事结构既分离又紧凑,人物塑造既对立又统一的效果。
第三篇: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摘要: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城镇化进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文章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思路与方法。
确定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明确城市发展方向、目标与措施,对城市特色进行准确定位扩大城市规模,调整功能分区,建设新区,打造建筑特色建设绿色城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特色城市定位经营城市绿色城市城市的涵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地域空间的集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