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就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在教学中,学生充分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李政道博士也曾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积极大胆地质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探索精神。在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头脑中常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可以充分的发挥人的智慧.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 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轻松与自由,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被激活. 教师应放下架子,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问题的各种看法、怀疑带到课堂上来,才会敢问。

二、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爱问

要使学生敢问,并不十分困难. 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和激发他们这种热情并要善意地对待,不能因问题简单或没有意义而不屑一顾,也不能因问题漫无边际或不好解决而敷衍塞责。尤其是在培养初期,每名学生可能都会在预习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提出很有水平的问题,我的原则是只要他认真思考,积极思维了就要给予肯定,给予解答。平时要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学生是聪明的、爱动脑的学生。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提出问题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相反,如果提出问题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他们会感到非常沮丧,甚至会产生思维惰性,有些学生渐渐地就会满足于机械的记忆,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质疑能力会由于人为的扼制而渐渐消殆。

三、培养质疑的意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善问

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缺乏质疑的意识. 不知从何处质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 学生敢问、爱问,更应该会问、善问. 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与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教给

学生质疑的方法:

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时,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归纳一下,基本上是从下面两个方面提出的:

(1)为什么强调“同一平面”?我认为只要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的。

(2)为什么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那么线段、射线之间就不可以平行吗?可以的话,如何定义?

2。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另一面质疑

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的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本节课的重点,提出有研究、有价值的问题.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数怎么不够用了"一节时,一名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吗?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深度,说明该生在预习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我对该生的问题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同时考虑到这个问题涉及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的无理数,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解答完后,我又问了提问的同学一句:“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一个好问题?”问的时候我故意把

“好”字加重了语气,她很自豪地说:“我看课本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结论,就想知道这个结论反过来是不是正确的,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我趁机总结:“我们对于课本上的一些结论不妨从反面考虑一下,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结论。从这名同

学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一种质疑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对提出问题的同学是一种肯定,同时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借鉴。从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结论时,学会了从反面考虑问题,加深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

3. 计算课上,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错误质疑,做到计算不失误

我们在计算课上,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明白算理,但就是在计算时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又粗心了,而教师也经常在学生常错的地方再三强调,有时却收效甚微。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出错的地方标出来,课堂上,我对学生的纠错提出要求:知道如何改错的,改完后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一条解方程的注意事项;不知道如何改的,提出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只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在最后系数化1时,往往把结果的分子与分母颠倒,导致功亏一篑,有什么好的方法?(如在计算2x = 3时,得x = )这个问题确实有不少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另一名学生解答了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个很土但很管用的方法,在最后一步我写结果时总是先划上分数线,把未知数的系数写在分数线的下面,把右边的常数写在分数线的上面,我还没有出过类似的错误,大家不妨一试. 接着,每个小组把总结的注意事项一一展示,把解方程该注意的地方都总结出来了. 接下来的练习学生出错率明显降低,这种方法比老师在黑板上一遍遍的强调效果要好多了.

4. 以质疑引发质疑,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尽管教师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仍然不会质疑. 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思维状态犹如闸门挡着的洪水,教师如果能用恰到好处的质疑来引导学生,学生的问题就会喷涌,一举两得。四、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的问题得以充分解决

学生在预习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一一解决时间不允许,可在课堂上,先由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总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中,学生就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或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 有时在小组讨论时他们还会思维

碰撞产生新的质疑,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发现问题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渴望,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成了一个个“探索者”,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