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中工艺美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中的工艺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5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1-157-02
摘要《考工记》,是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以往人们多从它的科技成就方面进行研究,却很少注意到它所蕴含的工艺美学思想。
本文根据《考工记》中的有关记载,从器物的材料、功能、造型及工艺等四个方面进行入手,着重对其工艺美学思想及现实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考工记》工艺原则工艺思想
《考工记》写于春秋时期,书中记载着当时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资料以及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
目前就对《考工记》的研究而言,对它的工艺美学思想这一方面比较欠缺。
随着时间的推演,它所反映的科技思想及工艺技术在当代已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
但是它所记载的工艺美学思想,至今仍在建筑、工艺美术等等许多方面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所以,充分挖掘它的工艺美学思想用而指导当代艺术创作,对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工艺设计原则
在工艺设计萌芽阶段,人们对其物质方面的设计创造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
在具体到某件工艺品生产的时候,就必须先规划出合理的工艺流程。
1.材料的质感原则
材料的质感,主要指人们对材料表面的感受,如粗糙与光滑、坚硬与柔软、轻与重、冷与暖等等。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与当时社会的审美要求、认识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好的材质能给人带来美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因此,在对物品加工时,材料本身一方面既要有自然的质地和纹理,另一方面又要用各种工艺手段来丰富它。
2.功能的科学性原则
形式与结构的功能性是否科学,按照系统论而言,结构决定功能。
从设计上来看,要以设计内容的功能为前提,结构要具有最好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同时又要简洁、可靠和方便。
虽然《考工记》在成书时还没有系统论,但它所体现出的器物设计方法与造型原理,与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却也相一致。
比如《考工记函人》中有说到:“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
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
以其长为之围。
凡甲,锻不挚则不坚,已敝则挠。
”这讲的是在周代,对于制作人甲穿着的合体、防护的有效已经有了严格的规范。
在制作盔甲时,必须根据人的体形先制成模型,接着用模具将每种甲片压制成形,最后再连接成甲。
这说明《考工记》的工艺中,从器物的形式、结构甚至取材方面,都注意到了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3.功能与便利原则
设计的艺术性所体现的美虽不能等同于产品的效用功能,但其设计产品的美与其功能的目的性有着实质的联系。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
的提高,在设计产品时,将主观的美通过设计附于器物上,使人在使用该物品时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增加了内心的愉悦和享受。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满足使用便利的原则。
在《国有六职》中:“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轮,软崇三尺有三寸也。
加轮与模焉,四尺也。
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从中可以看出,在对车轮的设计制作中,人们不仅考虑了车的功能,而且对是否便于上、下车这样的细节也考虑了进去。
4.审美与愉悦原则
器物的功用原则始终是第一位的,但与此同时,让使用者或观赏
者能够得到赏心悦目的感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审美与精美愉悦效果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比如用各种色彩、线条、形状的搭配来组合安排。
在《考工记》中,对于用色、装饰都有专门的论述,这些论述的出发点起初可能不是为了满足现代美学上的要求,但其蕴含的审美与愉悦原则却对后世的工艺美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时在器物上的设计与制作已不仅仅局限在功用,在形式、色彩上也有了自主的意识,已经开始注重审美与对使用者的精神愉悦。
二、工艺美学原则在
《国有六职》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就指出了其所包含的四个工艺美学原则,特别是“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天时”“地气”原则
《考工记》认为天时变化对工艺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天时”与“地气”是促成“材美”、“工巧”的两个客观因素。
在对“天时”因素的考察中指出:“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
”这一原则来自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锄;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在对器物制作时,必须按照其特点和要求来选择最佳的动工时节,这样做出的器物才能是精良之作。
所以《考工记》反复强调:“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
”这种因时顺势的“天时”观,既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也是现代工艺制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何谓“地气”?从现代的角度来讲,“地气”包含着地理、地质、生态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着动物、植物的变异或生存;各个地方的矿物成份都不同,这些都会造成金属制品之间的
优劣差别,这也是《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的内在原因。
《考工记》强调的“天时”与“地气”,实际上是在器物的工艺制作时,人们会顺其自然的适应和协调大自然的因素。
2.“材美”“工巧”原则
材料是一切工艺设计的物质基础。
“材美”是肯定了人对材料质地品性的选择性,要求工匠合理地利用材料的性能,发挥材料本质
的美感。
如制作弓箭的材料要求:”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合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
者,以为受霜露也。
”材料有优劣之分,用材也有选择,而对材料的选择则应建立在对材料的正确认识上。
“天时”、“地气”、“材美”三者俱备后,须要由“巧者和之”才能制成精美器物,所以在“材、美、工、巧”四大要素中,《考工记》最看重的还是工巧。
《考工记》还记述了许多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和技巧,比如在《轮人》篇中对车轮质量的检验方法有如下记述如:“规之,以眠其囿也;离之,以眠其匡也;县之,以眠其辐之直也;水之,以眠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蔽以黍,以眠其同也;权之,以眠其轻重之伴也。
”这是利用定量检验手段,对轮子的内在质量进行把关。
《考工记》对产品质量的检测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做到既要做工精细、美观,又要坚实、耐用。
这是《考工记》对“工巧”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古代手工工艺技术的高水准体现。
三、结语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这四个观点,是其工艺美学思想灵魂所在,也是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必须遵循的美学法则。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这部古老的工艺专著至今仍在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吾三.考工记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郑孝燮.中国古代城市形制“以礼为本”的整体性.城乡建设.2004.
[3]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