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之第二讲: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知识点总结
真理和价值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选择。
真理涉及我们对事实和现实的认识,而价值则涉及我们对美好和优越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并总结相关知识点。
一、真理的概念1. 真理的本质真理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的认识或陈述。
在哲学上,真理可以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能够被认识和证明的规律和现象。
真理是对现实的正确描述,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
真理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无论个人的信仰、态度或情感如何,真理都是独立存在的。
2. 真理的判断标准人们常常通过经验、理性和其他方法来判断真理。
在科学领域,真理的判断标准通常是实证主义,即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而在哲学和逻辑领域,真理的判断标准通常是逻辑思维和推理,即通过合乎逻辑的认识和推理来判断真理。
3. 真理的发现和表达真理的发现和表达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发现真理,并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真理的表达需要具备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理解和接受。
二、价值的概念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对美好和优越的追求,是人类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价值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人类主观意识的产物。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 价值的种类价值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
客观价值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如美、善、真、爱等;主观价值指的是个体的、主观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如快乐、幸福、权利、自由等。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相结合,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3. 价值的判断标准人们判断价值往往是基于道德、美学、实用等方面的标准。
在道德领域,人们往往基于善恶、正义、公平等标准来判断价值;在美学领域,人们往往基于美丑、优劣等标准来判断价值;在实用领域,人们往往基于效益、成本等标准来判断价值。
1.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真理和价值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思考题
二﹑辨析题
1、能动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总过程的两个阶段.
3、你看到了什么往往取决于你懂得了什么。 4、只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形成理性认识。 5、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三个不同的真理。 6、有用即真理 7、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 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后来人们认 识到原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由质子和 中子构成的
质子、中子更小 识到原子核 的基本粒子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相互转化 是由质子和 (物质结构的认识) 中子构成的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真理
绝对性 反对绝对主义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相对性
• 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 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 的形态特征,这是因为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思考题
• 一、多项选择
• 5、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成分,需要修正 • B、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 需要扩展 •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视正确的反映, 需要深化 • E、真理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需要注意真理 的应用范围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 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 限的。
下 雨 好 极 了 下 雨 糟 透 了
哲学知识——《真理与价值》
哲学知识——《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立:1.真理是主观反映符合客观事实的概念,价值是反映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概念。
2.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3.真理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创造,价值不仅能被发现,而且能被创造出来。
4.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形式上也是有差别的。
真理性的认识主要靠理性思维,如概念、判断、推理、假设等逻辑思维形式。
而价值是由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欲望、情感、意志、想像等多种意识形式来把握和评价的。
(情感思维)真理与价值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否定两大尺度间的差异和矛盾,企图用一方完全替代或消解另一方。
如:主观实用主义把真理归结为价值,用人的内在尺度去消融和替代物的尺度,主张“有用即真理”,而“有用”则主要是主体性的,因人而异的,结果必然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也长”,甚至强盗的逻辑也会是行窃的理由。
统一:1.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性,人类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改造对象世界,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或价值追求。
2.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是为了追求价值。
以追求真理为特征的科学认识活动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接近和把握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个意义上说,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包括科学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之所在。
3.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统一并不是理论抽象意义上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和价值的检验标准都是实践。
检验一个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把主观与客观加以对照,看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如果实践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说明主观符合客观,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正确的;否则,说明这个认识是错误的,需要加以修正。
实践同时还是检验价值的标准,在实践的结果中,包含着价值目的。
真理与价值ppt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真理的相对性
“水在摄氏100度会沸腾” 心理学上的“两可图”:你看到了什么?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庄子·秋水》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济特区”的建设: 深圳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正确对待谬误
谬误产生的原因: 第一,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第二,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三,主观条件的限制。
态度:勇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思考:有没有一种真理是永恒的、绝对正确的?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在真理问题上 坚持了唯物论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客观性的表现: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注意:不能把客观对象本身就当作真理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认识论之第二讲:真理与价值
人们明明看到了伟人学说中的错误部分,却 主张为尊者讳,把错误部分划出伟人学说的 范围之外。尽管歌德说过:“真理属于个人, 谬误属于他的时代”。然而,个人毕竟对自 己的错误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 无谬误说教的主要危险在哪里 ? 它力图为对 象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如西方人常讲的那样,通向地狱去的道路 也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唯其是“善良 的”,才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②实践的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 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唯一 的。 实践能够最终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定论。 真理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一切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某一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往往不能充 分证实或否认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实践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
ABCDE
12、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现象属于非 理性因素的是…… A.自发的信念、动机与欲望 B.直觉 与灵感 C猜测与顿悟 D.习惯与本能 E一切信仰和理想
ABCD
13、在认识活动中,非理性因素 A.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 B.可以促使提出创造性设想 C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受理性因素的制约 E对认识活动起主导作用
感性经验 理性认识 理论体系 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
肯定-否 定-否定之否定 恩格斯: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真理。
爱因斯坦:开普勒的惊人成就证明了一条真理: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 而只能从理智的发 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认识源于实践
1、从认识的客体看,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 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的限制。 2、从认识的主体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 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条 件的限制。 3、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即实践、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
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 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 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 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 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
伽 利 略
哥白尼 布鲁诺 开普勒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做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 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即概念、判 断、推理都是人的思维 所特有的,是主观的。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 必然在真理观上坚持一 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实用主义真理观
真理就是人们造出 来供人们使用的工 具。
波义耳(1627-1691)
真理向谬误转化
真理
割裂真理的完整体系
谬误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
形而上学不变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
真理向谬误转化
真理往前迈进 一步,哪怕是向 同一方向迈进 的一小步,真理 也会变成谬 误。
谬误向真理转化
恢复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失败是 成功之 母
谬误
失败后,吸取经验教训
真理
爱迪生
杜威
真理就好比给我们摆 渡的船和做媒的媒人。 帆船太慢了,换只汽 船。这个媒人不行, 打他一顿媒拳,换一 位靠得住的朋友做大 媒就行了。
胡 适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限性、无条件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 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 对真理。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这个意义上,承认 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与价值PPT课件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在一定时期内,不能
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外 星 人
3、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
逻辑证明主要是指以确定论题真实性为目的 的演绎推理,即从理论上确认某判断正确性的 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它使 实践经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从而把握实践的 总和,以便于实现实践检验真理的作用。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观上 的辩证法。用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看待马克思主 义,就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 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视频《真理标准大讨论》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 特定事物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3)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真理 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 理的不同属性和方面,双方是相互依存和相互 渗透的,绝对中有相对,相对中有绝对。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 来实现;无数的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相对 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人类的认识过 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实践是客观的 物质性的活动
智力
实践的主体 是客观的
体力
实践的对象 是客观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设备 是客观的
都是由客观 条件决定的
由于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也被称为客 观真理。因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 客观的,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鸭兽是哺乳动物梨含有维生素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
哲学基本哲问学题基在本西问方题哲在学西中方的哲五学种中表的现五形种式表现形式
真理
谬误
如果认识过程偏离了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
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 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 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 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32
真理与谬误
哲学基本尊哲问重学题基理在本论西问方题哲在学西中方的哲五学种中表的现五形种式表现形式 重视实践 自力更生 开放引进
哲学基本哲问学题基对在本西于问方特题哲定在学西的中方认的哲五识学种客中表体的现五来形种式说表,现形真式理只有一个,不因 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思考:由于立场、方法的不同,人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会不同,这 能说明观点不同的人都拥有真理吗?
10
真理的一元性
哲学基本哲问学题基在本西问方题哲在学西中方的哲五学种中表的现五形种式表现形式
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 既对立,又统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0
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
哲学基本哲问学题基在本西问方题哲在学西中方的哲五学种中表的现五形种式表现形式
真理 与对象相符合 谬误 与对象不符合
在确定的范围内,一种认识 不可能既是真理,又是谬误, 二者的对立是绝对的。
31
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托勒密和他的“地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示意图
2
真理与价值
哲学基本哲为问学真题基理在本而西问斗方题争哲在是学西人中方生的哲最五学大种中的表的乐现五趣形种式表现形式 1600年2月17日,一场罪恶的火焰,烧
死了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 1592年被捕入狱,囚禁八年,残酷的
认识论之第二讲:真理与价值65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认识论之第二讲:真理与价值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认识论之真理与价值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认识论之真理与价值来源:智阅网在距离考研考试还有20天的时间里,我们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及一些考察频率较高的原理,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认识论真理与价值的相关内容。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作为真理,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拉: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
真理与价值专业知识讲座
第六阶段,民国虽然建立了,但是有名 无实。环境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出 路,激进旳民幷主主义者以为,单纯从 形式上摸仿欧洲旳民幷主政治制幷度还 不够,于是举起了“民主”“科学”旳 两面大旗,企图经过输入西方资产阶级 旳文化来反对中国旳封建文化。主要以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代表。
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旳过程是一种不断深化旳过程。它分为 三个层次:即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 想文化层次。陈独秀所说旳“学术觉悟 、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也正是指这 三个层次。前者指提倡向西方学习制械 练兵之术,中间者指政冶观念,即民幷 主共幷和与君主立宪旳剧烈争论,后者 则指批判纲常礼教,提倡“个性解幷放 。”
第四阶段,因为在经济变革中遭到了多
种挫折,遇到了种种障碍,尤其是中幷 日甲午战争旳惨败。使先进旳中国人意 识到,在物质技术背面,还有更,主要旳 东西,从而产生了变革政冶制幷度旳要 求。主要以维新派为代表旳资产阶级改 良派进行旳戊戌变法为代表。
第五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了民主 主幷义旗帜,进一步鼓吹来自西方旳“ 民主论”和“天赋人权论”,企图以美 、法资产阶级革幷命为楷模,为实现资 产阶级共幷和国旳方案而浴血奋战。经 过辛幷亥革幷命终于推幷翻了清王朝, 创建了民国。
2、价值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旳尺度和需要 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旳生存与发展。
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旳区别: 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旳原则;
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旳原则。 ②真理原则是人旳活动中旳条件性原则; 价值原则是人旳活动中旳目旳性原则。
③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旳统一性原 则 价值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旳多样性原则。 两个原则旳差别与对立,体现了人类生活 本身旳矛盾性。
——马克思
中国近代向西方谋求真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24页PPT
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 真理想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 态”上看,即从他们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 ,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有 相对性真理想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有 表现为一个过程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对定性和不确 定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真理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 了实践对戏那个的客观规律的本质的真理 价值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 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对象,其特点有三: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实现以劳动人 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 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价值的四方面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有客观性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对也有客观性 最后:满族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
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价值的四方面的特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价值》课件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 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 2 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影 3 真理与价值在人类发
用响展中的地位 Nhomakorabea真理指导我们的价值观, 而价值观影响我们对真理 的认知和追求。
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也会 影响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和 接受。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思维和 文化进步的驱动力。
结语
1 总结真理与价值的关 2 探讨真理与价值对人 3 展望真理与价值在未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是人类思考和行动的核心。本课程将探讨真理和价值的定义、来 源、特征以及它们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真理是什么?
1 真理的定义
2 真理的来源
真理是符合现实或事实的观点或陈述。
真理来自实证、逻辑推理和人类体验。
3 真理的特征
真理是客观的、普遍适用的和不可改变的。
真理的价值
1 真理的重要性
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指导行为的基础,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2 真理对人类的意义
真理使人类能够理解宇宙、人生和价值,并为人类提供指导和目标。
3 感知真理的意义
通过感知真理,人类能够获得智慧、成长和改变。
价值是什么?
1 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人类认为重要和有 意义的事物或信念。
2 价值的来源
价值来自人类的文化、道 德观念和个人经验。
3 价值的特征
价值是主观的、多样化的 和相对的。
价值的真理性
1 价值观的客观性
一些价值观可能具有客观 性,如人权和社会公正。
2 价值观的主观性
大部分价值观是个人或文 化构建的,因此具有主观 性。
3 价值观真理的模糊性
价值观往往是模糊的,因 为不同人和文化对价值的 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认识论之第二讲:真理与价值共65页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认识论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认识是人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如实反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是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E.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 再到实践、反复曲折发展的过程
CDE
2、下列观点属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的是 …… A.孔子主张“生而知之” B.老子主张“不行而知” C.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 回忆” D.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E.洛克认为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ABCDE
5、下列思想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 主义知行观的是…… A.“生而知之” B.“不行而知” C“先行后知” D.“不虑而知” E.“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CE
6、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E.推理
ABC
7、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感觉 B.知觉 C.概念 D.判断 E.推理
事物在没有被人陈述或判断时,处于遮蔽状 态,也就是说没有意义;而当一个陈述或判 断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时,事物就达到了 去蔽的状态而为人所见,这个陈述或判断便 是真的。这里显然包含了符合的现象,海德 格尔并不否认符合的现象。但符合是派生的, 是第二位的,符合的基础在于:陈述或判断 之所以成其为真,那是来源于人(“此在”)的 揭示、展示。我们要陈述一个事物,判断一 个事物,只有通过我们人的“行为的开放状 态”,也就是说把人自己放在和事物的融合 为一的关系中,才有可能有正确的陈述和判 断,才有可能使认识(陈述、判断)与事物相符 合。
ABCD
一、真理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哲学研究的 目的就在于获得真理。 真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布鲁诺:“火并不能把我征服!为真理而斗 争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书上对真理的定义采用的是“符合说”,即 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亚里士多德:“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 实是必须相符。”意见正确性就是真理。
科学发现是感性与理性、归纳与演绎的统一,是数 学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统一。 科 学:
①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 ②具有必然联系,能够定量化或形式化表达 培根:蚂蚁,收集使用——经验论者 蜘蛛,自己造网——唯理论者 合理方法:蜜蜂:经验证实与理性建构----真正的哲学工作者,采集并消化
丹麦第谷德国刻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天文观察 抽象、分析 数学分析
我们对于外界可感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 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内部的活动的观察, 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 西。这两者乃是知识的源泉,从其中涌出 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 观念。” 洛克区分了两种感觉,对外的感觉,是我 们的感官受外物影响的自然的能力,其产 物是“感觉观念”;对内的感觉,是心灵 反省自身活动的自然能力。
灵魂通过肯定和否定而探索真理的方式有 5种:技术、 科学、明智、智慧、理智,因为判断和意见可能有 失误。 技术是一种实践的选择,是一种巧遇,以善为目的, 依照理性的规则进行创制,创制是对某种可能生成 的东西怎样生成的思辨。 科学:对普遍和出于必然事物的判断,它是可传授 的、可证明的。 明智:善于策划对自身的善以及有益之事(对整个 美好生活有益)。节制即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智慧: 一切 理智:理解和体谅。智者若水,水无常形,思无常 规。
ABCD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 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E.审美关系
BCDE
4、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B.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C.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 关系 D.否认了人正确反映世界的能力 E.把未知和不可知混同
ABCDE
12、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现象属于非 理性因素的是…… A.自发的信念、动机与欲望 B.直觉 与灵感 C猜测与顿悟 D.习惯与本能 E一切信仰和理想
ABCD
13、在认识活动中,非理性因素 A.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 B.可以促使提出创造性设想 C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受理性因素的制约 E对认识活动起主导作用
感性经验 理性认识 理论体系 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
肯定-否 定-否定之否定 恩格斯: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真理。
爱因斯坦:开普勒的惊人成就证明了一条真理: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 而只能从理智的发 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认识源于实践
1、从认识的客体看,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 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的限制。 2、从认识的主体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 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条 件的限制。 3、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即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每一次循环都上升到新的水平,这是人 类认识发展的的辩证法,也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标准的根据: 由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①真理的本性: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只有实 践才能把二者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
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生 活世界,而不是物与人相互隔绝的“同归于 寂”的抽象之物。王阳明的真理观,如果套 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也可以叫作去蔽说。 事物,例如花,因人的揭示而显示其意义, 是人使事物,例如花,成其为该事物(花), 花之为花在于它的花色。王阳明说“人心一 点灵明”是天地万物“发窍之最精处”,把 这话应用到山中花这个例子中来,就是,没 有人,山中花自开自落,“寂然”而未开窍, 但因为有了人,花才“发窍”,开了窍,而 此花的颜色便一时明白鲜艳起来。
三、通达真理之路 认识论的前提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立,所谓真 理问题就是如何去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 样一个问题。自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哲学 派别主导了对真理问题的讨论:唯理论与经 验论。 唯理论:知识基于理性。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 黑格尔——只有概念才能通达真理。
经验论:知识基于经验。 洛克的白板说:心灵原是一块白板,上面没 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 了观念。“心灵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张 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 心灵是怎样得到那些观念的呢?……它是从 哪里得到理性和知识的全部材料的呢?我用 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的。 我们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 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②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2、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 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唯一 的。 实践能够最终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定论。 真理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一切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某一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往往不能充 分证实或否认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实践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
BC
10、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C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否 认世界的可知性 E.否认认识的能动性
BC
1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会 导致… A.唯理论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不可知论
亚里士多德关于真理的论述既包括符合说, 也包括解蔽说,解蔽说的重建是由海德格尔 完成的。海德格尔并不否认符合说,而是要 给符合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本体论的基础。 符合说的思想根子在哪里? 在于“主——客” 式的在世结构,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这就 是作为认识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识对象的客 体彼此是外在的关系,通过认识,两者得到 统一。主体正确反映了客体,正确认识了客 体,两相符合,就算是统一,否则就是不统 一或尚未统一。海德格尔也曾明确地把传统 的符合论真理观归结为“主客体关系”和 “认识论问题”。
CDE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C.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 D.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DE
9、唯心主义的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可以认识B.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 发展到理性认识 C.否认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否认理 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E.夸大认识的能动性
人们明明看到了伟人学说中的错误部分,却 主张为尊者讳,把错误部分划出伟人学说的 范围之外。尽管歌德说过:“真理属于个人, 谬误属于他的时代”。然而,个人毕竟对自 己的错误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 无谬误说教的主要危险在哪里 ? 它力图为对 象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如西方人常讲的那样,通向地狱去的道路 也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唯其是“善良 的”,才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海德格尔对符合的可能性却提出了问题。符合说所 讲的符合中,一方面是客观的独立自在的物质对象, 一方面是主体对于它的陈述、判断或认识,独立自 在的物质对象与认识两者,并不像两块银币一样是 同类的东西,两个不同类的东西如何能符合呢? 海德格尔认为,从本体论上看,任何所谓客观的 事物,都只是因其呈现于人面前才具有意义。人是 “自然之光”。我们对某事物作出陈述,或者说作 出判断,并不是对某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作出陈述 或判断,而是对某个与人(“此在”)相关联的事物作 出陈述或判断。被陈述、被判断的事物只有在人的 关系中才是可理解的、有意义的。这样,符合的双 方才是同质同类的东西,也只有同质同类的东西才 谈得上符合。因此,对某事物作出陈述或判断,也 就是提示某事物的意义。
海德格尔指出,由于在人与物相关联的现实 世界里,人已经参与了物(存在者),所以,人 对物的陈述一方面是人揭示着物、显示着物, 一方面也是人按照物之所是的那样陈述着物, 也就是说,人的陈述受物的制约。这两个方 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