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之第二讲:真理与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德格尔指出,由于在人与物相关联的现实 世界里,人已经参与了物(存在者),所以,人 对物的陈述一方面是人揭示着物、显示着物, 一方面也是人按照物之所是的那样陈述着物, 也就是说,人的陈述受物的制约。这两个方 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二、谬误 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 门外时,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 又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渠中流过。” 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正确地对待真理,一个重 要的原因是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谬误。我认 为,只有当人们从对谬误的谬误理解中摆脱 出来时,他们才能以合乎真理的方式去谈论 真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探讨谬误的问 题,也就是间接地探讨真理的问题。另一方 面,人们往往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使真理与谬 误相互疏远。
事物在没有被人陈述或判断时,处于遮蔽状 态,也就是说没有意义;而当一个陈述或判 断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时,事物就达到了 去蔽的状态而为人所见,这个陈述或判断便 是真的。这里显然包含了符合的现象,海德 格尔并不否认符合的现象。但符合是派生的, 是第二位的,符合的基础在于:陈述或判断 之所以成其为真,那是来源于人(“此在”)的 揭示、展示。我们要陈述一个事物,判断一 个事物,只有通过我们人的“行为的开放状 态”,也就是说把人自己放在和事物的融合 为一的关系中,才有可能有正确的陈述和判 断,才有可能使认识(陈述、判断)与事物相符 合。
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生 活世界,而不是物与人相互隔绝的“同归于 寂”的抽象之物。王阳明的真理观,如果套 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也可以叫作去蔽说。 事物,例如花,因人的揭示而显示其意义, 是人使事物,例如花,成其为该事物(花), 花之为花在于它的花色。王阳明说“人心一 点灵明”是天地万物“发窍之最精处”,把 这话应用到山中花这个例子中来,就是,没 有人,山中花自开自落,“寂然”而未开窍, 但因为有了人,花才“发窍”,开了窍,而 此花的颜色便一时明白鲜艳起来。
人们明明看到了伟人学说中的错误部分,却 主张为尊者讳,把错误部分划出伟人学说的 范围之外。尽管歌德说过:“真理属于个人, 谬误属于他的时代”。然而,个人毕竟对自 己的错误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 无谬误说教的主要危险在哪里 ? 它力图为对 象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如西方人常讲的那样,通向地狱去的道路 也是用善良的愿望铺成的。唯其是“善良 的”,才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ABCD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 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E.审美关系
BCDE
4、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B.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C.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 关系 D.否认了人正确反映世界的能力 E.把未知和不可知混同
科学发现是感性与理性、归纳与演绎的统一,是数 学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统一。 科 学:
①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 ②具有必然联系,能够定量化或形式化表达 培根:蚂蚁,收集使用——经验论者 蜘蛛,自己造网——唯理论者 合理方法:蜜蜂:经验证实与理性建构----真正的哲学工作者,采集并消化
丹麦第谷德国刻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天文观察 抽象、分析 数学分析
BC
10、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C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否 认世界的可知性 E.否认认识的能动性
BC
1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会 导致… A.唯理论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不可知论
真理与价值
多选
1、在认识论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认识是人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如实反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认识是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E.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 再到实践、反复曲折发展的过程
CDE
2、下列观点属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的是 …… A.孔子主张“生而知之” B.老子主张“不行而知” C.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 回忆” D.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E.洛克认为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CDE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C.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 D.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DE
9、唯心主义的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可以认识B.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 发展到理性认识 C.否认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否认理 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E.夸大认识的能动性
无谬误的说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关于伟大人物无谬误的说教。 另一方面是关于伟大人物的学说无谬误的说 教。 在普通人心中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定势,那就 是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崇拜的对象塑造成一 个完美无缺的形象: 她的衣服上闪着无数宝石的光芒, 她本身的蔷薇色彩发出奇异的辉光。 不管抱着什么愿望,任何人都得承认, 他在尘世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美人。
ABCDE
12、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现象属于非 理性因素的是…… A.自发的信念、动机与欲望 B.直觉 与灵感 C猜测与顿悟 D.习惯与本能 E一切信仰和理想
ABCD
13、在认识活动中,非理性因素 A.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 B.可以促使提出创造性设想 C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受理性因素的制约 E对认识活动起主导作用
歌德说过一句寓意非常深刻的话:“谬误不断 地在行动中重复,而我们在口头上不倦地重复 的却是真理。”也就是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 真理成了一种形式的理想化的东西,成了套语 或花瓶,谬误反倒成了一种实质性的现实的力 量,成了某些人行动的归依。在某些场合下, 比如在十年动乱中,不是真理比谬误深刻,倒 是谬误比真理深刻了。 在谬误问题是最大的谬误就是无谬误。
ABCD
一、真理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哲学研究的 目的就在于获得真理。 真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布鲁诺:“火并不能把我征服!为真理而斗 争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书上对真理的定义采用的是“符合说”,即 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亚里士多德:“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 实是必须相符。”意见正确性就是真理。
ABCDE
5、下列思想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 主义知行观的是…… A.“生而知之” B.“不行而知” C“先行后知” D.“不虑而知” E.“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CE
6、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E.推理
ABC
7、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感觉 B.知觉 C.概念 D.判断 E.推理
三、通达真理之路 认识论的前提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立,所谓真 理问题就是如何去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 样一个问题。自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哲学 派别主导了对真理问题的讨论:唯理论与经 验论。 唯理论:知识基于理性。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 黑格尔——只有概念才能通达真理。
经验论:知识基于经验。 洛克的白板说:心灵原是一块白板,上面没 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 了观念。“心灵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张 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 心灵是怎样得到那些观念的呢?……它是从 哪里得到理性和知识的全部材料的呢?我用 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的。 我们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 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我们对于外界可感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 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内部的活动的观察, 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 西。这两者乃是知识的源泉,从其中涌出 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 观念。” 洛克区分了两种感觉,对外的感觉,是我 们的感官受外物影响的自然的能力,其产 物是“感觉观念”;对内的感觉,是心灵 反省自身活动的自然能力。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 至无穷;每一次循环都上升到新的水平,这是人 类认识发展的的辩证法,也是认识发展的总规来自百度文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标准的根据: 由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①真理的本性: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只有实 践才能把二者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
感性经验 理性认识 理论体系 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
肯定-否 定-否定之否定 恩格斯: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真理。
爱因斯坦:开普勒的惊人成就证明了一条真理: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 而只能从理智的发 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认识源于实践
1、从认识的客体看,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 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的限制。 2、从认识的主体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 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条 件的限制。 3、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即实践、
②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2、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 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唯一 的。 实践能够最终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定论。 真理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一切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某一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往往不能充 分证实或否认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实践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
灵魂通过肯定和否定而探索真理的方式有 5种:技术、 科学、明智、智慧、理智,因为判断和意见可能有 失误。 技术是一种实践的选择,是一种巧遇,以善为目的, 依照理性的规则进行创制,创制是对某种可能生成 的东西怎样生成的思辨。 科学:对普遍和出于必然事物的判断,它是可传授 的、可证明的。 明智:善于策划对自身的善以及有益之事(对整个 美好生活有益)。节制即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智慧: 一切 理智:理解和体谅。智者若水,水无常形,思无常 规。
海德格尔对符合的可能性却提出了问题。符合说所 讲的符合中,一方面是客观的独立自在的物质对象, 一方面是主体对于它的陈述、判断或认识,独立自 在的物质对象与认识两者,并不像两块银币一样是 同类的东西,两个不同类的东西如何能符合呢? 海德格尔认为,从本体论上看,任何所谓客观的 事物,都只是因其呈现于人面前才具有意义。人是 “自然之光”。我们对某事物作出陈述,或者说作 出判断,并不是对某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作出陈述 或判断,而是对某个与人(“此在”)相关联的事物作 出陈述或判断。被陈述、被判断的事物只有在人的 关系中才是可理解的、有意义的。这样,符合的双 方才是同质同类的东西,也只有同质同类的东西才 谈得上符合。因此,对某事物作出陈述或判断,也 就是提示某事物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关于真理的论述既包括符合说, 也包括解蔽说,解蔽说的重建是由海德格尔 完成的。海德格尔并不否认符合说,而是要 给符合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本体论的基础。 符合说的思想根子在哪里? 在于“主——客” 式的在世结构,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这就 是作为认识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识对象的客 体彼此是外在的关系,通过认识,两者得到 统一。主体正确反映了客体,正确认识了客 体,两相符合,就算是统一,否则就是不统 一或尚未统一。海德格尔也曾明确地把传统 的符合论真理观归结为“主客体关系”和 “认识论问题”。
我国明代学者王阳明的一段语录:“先生游 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 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 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 外。”在人未看深山中的花树时,花虽存在, 但它与人“同归于寂”,“寂”就是遮蔽而 无意义,谈不上什么颜色美丽。只是在人来 看此花时,此花才被人揭示而使得“颜色一 时明白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