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语文衔接·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8古诗词鉴赏-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8古诗词鉴赏-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课程要求《初中课程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课程要求》1综合鉴赏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语言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精讲➢初中知识复习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高中知识预习✧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分析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答题技巧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初生高衔接用诗词鉴赏

初生高衔接用诗词鉴赏
被动句
•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 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 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 者、实施者。 • 例子:1、你被打。 2、不拘于时(不被世俗所拘泥。)
宾语前置
•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必须在谓语动词之 后的。 • 例如:1、我拿了本书。 2、我看好你。 • 古汉语:古之人不余欺也。 • 练习:请把下列现代汉语转换成古代句式。 1、我不相信你 2、李三在哪里?
• 考试答题中常见的问题 1、联想不丰,意象不明,主题不清。 2、积淀不够,语句不解,手法不懂。 3、不知要点,答非所问,语言不准。
• “读懂”的要求与方法 三项要求 1、理解意象(特定含义、情感关键词) 2、理解意境(把文字还原为画面) 3、理解主题(特别关注末两句)
八个方法

1、关注题目(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点题目;尾句:显 主旨)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意象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 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 • 气之感物,物之动人,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 ——钟嵘《诗品》
高考考点之一:分析古诗意境型
诗 歌 形 象
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物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
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 具体可感的。如“柳”“月亮”。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主 观的“意”+客观的“象” ,也就是作者内在情 感与外在的客观景物的统一。

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训练

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训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训练考点:1.舒婷《神女峰》——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2.闻一多《忆菊》——对这首诗在“绘画美”方面创作的理解和赏析3.艾青《我爱这土地》——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4.徐志摩《再别康桥》——叠句的表达效果【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2.叠句的表达效果3.对这首诗在“绘画美”方面创作的理解和赏析4.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考点示例】一、舒婷《神女峰》——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考点解读】1.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二、闻一多《忆菊》——对这首诗在“绘画美”方面创作的理解和赏析【考点解读】1.读音2.对这首诗在“绘画美”方面创作的理解和赏析3.填空4.写菊的诗歌与《忆菊》主题相近的一首【考题对接】一、艾青《我爱这土地》——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运用设问方式,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是因喜悦而流泪,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B.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他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

C. 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梦游天姥吟留别》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梦游天姥吟留别》含答案解析

第14讲 课文自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1.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3.背诵默写全文。

一 读懂原文,并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海客谈瀛(yínɡ)洲,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势拔(超出)五岳掩赤城。

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2)①我欲因(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 àn)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清澈)水荡漾清(凄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深林兮惊(使动用法,使……震惊)层巅。

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闪电,列,同“裂”)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形容声音很大)中开。

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忽魂悸(因惊惧而心跳)以魄动,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惊起而长嗟。

惟觉(jiào)(醒)时之枕席,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之古诗示例解读与训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之古诗示例解读与训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之古诗示例解读与训练考点:1.苏轼《水调歌头》——炼字2.张元幹《卜算子》——典故、意象与思想感情3.钱起《卢龙塞行送韦掌记》——赏析诗歌炼句:意境、炼字和风格特征4.岑参《早上五盘岭》——炼字【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炼字2.典故、意象与思想感情3.赏析诗歌炼句:意境、炼字和风格特征【考点示例】一、苏轼《水调歌头》——炼字【考点解读】1.炼字二、张元幹《卜算子》——典故、意象与思想感情【考点解读】1.炼字2.典故、意象与思想感情【考题对接】一、钱起《卢龙塞行送韦掌记》——赏析诗歌炼句:意境、炼字和风格特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描写隆冬季节,寒风裹着雨雪,三军从黑山外长驱而来,直扑卢龙,同时暗示战事紧急。

B.五,六句把韦掌记比作陈琳,夸赞其文采优秀,料敌如神,巧于设兵,表现了对韦掌记的赞美、勉励和期望。

C.七、八句写有圣主的支持,唐军会取得更大的胜利,唐皇会有更多的封赏,表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D.诗歌运用了渲染、象征、夸张、用典、对比等多种技巧,既有歌行体古诗韵律流转的特点,又不乏近体诗的对仗工整。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以“雨雪纷纷”点明卢龙塞环境艰苦,“共指”体现了出征的士兵为国戍边的无畏精神。

B.三、四句视听结合,借飞沙、鼙鼓表现敌军的嚣张,又以旌旆的凝滞衬托形势的严峻。

C.五、六句诗人将韦掌记比作陈琳,借用陈琳的典故,表达对韦掌记文采谋略的赞美。

D.七、八句将唐王和汉皇相比,表达对文武兼备的圣主的赞美,对友人的期许,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歌的题目和诗歌所用的意象可以看出此诗为送朋友去边塞征战的题材。

B.首联描写隆冬季节天气恶劣,体现了唐军在严酷的环境中无所畏惧的英勇精神。

C.颔联描写万里飞沙的汪肆,三军杀气的凝落,渲染了唐军作战失利的凝重气氛。

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诗歌鉴赏二

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诗歌鉴赏二

歌鉴赏二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和思想知识拓展,深度衔接新知一: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1.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诗词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

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借助作者的生平阅历、创作背景及相关注释,并结合诗词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及所处的环境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其特点,理解其意义,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2.鉴赏诗词的事物形象诗词中的物象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借此来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鉴赏该类诗词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鉴赏诗词的景物形象首先感知景象的特征,如从形、声、色、动、静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深层含义,结合作者的感情加以分析;然后借用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词,并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思路点拨:注意点明暮春时节的夜晚这一季节、时间因素,抓住“灯”“风雨”等画面因素。

写景是为了抒情,理解这个景物描写里面所含的飘零身世之叹和凄凉悲伤心境。

这个景物描写还是下文杜鹃出现的环境,所以还有铺垫作用。

答案: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

蓬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

诗人描绘了暮春时节夜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

(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诗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做铺垫)。

解题方法技巧鉴赏人物形象“三关注”:(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分析描写,抓住特征。

(3)体察意图,注意联想。

初高衔接诗歌欣赏(浙江)

初高衔接诗歌欣赏(浙江)

古诗词鉴赏秋发庚岭明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A、点明时令特征B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内心思想感情,为全诗定下凄凉感伤的基调。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A“孤鹊”体现了愁苦和茫然。

B作者以“孤鹊”自喻,表现了内心的孤寂和伤感。

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在大庾岭侧的江面上,一艘破旧的官船正趁着晚潮拔锚启航,往南徐徐而去。

一位中年儒士独自伫立在船头上,望远哀伤。

他,就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

不久前,因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行正是去徐闻赴任。

徐闻县在广东沿海,在当时应该是极为边远的荒蛮之地了。

耿耿忠心,竟然落得如此下场,面对这苍茫的暮色,汤显祖不由得心潮难抑,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秋发庾岭》。

“枫叶沾秋影,凉蝉夕晖。

”起句点出时令。

南方农历九月枫叶已略带秋色;时值黄昏,蝉声也归于沉默。

枫叶入秋,如火如荼,本来应该是极美丽的景致,作者却由此感受到了萧瑟的秋意。

蝉饮风餐露,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君子请贫自守的象征,如今,它也被阵阵寒意包围了,再也唱不出轻快的歌声。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起首这两句便为全诗奠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不过,夕阳虽暮,犹有余光,这里一个“晖”字用得巧妙,给苍凉的画面抹上一层淡淡的暖色。

全诗就在这一寒一暖两种色彩的交织下逐步展开。

第二联“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两句写两岸景色。

远眺树影如云,暮霭徐徐升起;近看江花带露,在夕阳中渐渐趋于迷蒙。

像《题大庾岭北驿》一样,依旧是写秋色,写黄昏,但苍茫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尽管此时的梧桐和江花多少还沾染着几分观赏者暗淡的愁绪,而色彩却显得柔和多了,明快多了。

毕竟大自然是美的,它可以帮助诗人暂时忘掉内心的创伤。

颈联是一个转折:“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专题15 古诗文阅读初升高语文衔接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5 古诗文阅读初升高语文衔接 Word版含解析

2018初升高语文衔接专题十五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指要1.“三斧定岗”晓大意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

做好这“三读”,就能“三斧子定瓦岗”。

读标题:看诗歌标题,圈出题眼(某一词语)。

有的标题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暗示了该诗的感情基调。

由标题可初步判定诗歌的题材。

读作者:一般试题中的诗歌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及其创作风格、主流思想,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例如,李白的诗热烈奔放,豪迈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含蓄生动,闲适空寂;杜牧的诗含蓄绰约,借古讽今。

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清楚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风格。

如果不熟悉诗歌的作者,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论世”,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对诗人爱国思想的影响)。

抒情类诗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来看,后一类居多。

读注释:注释对鉴赏诗歌有重要作用,虽篇幅短小,却是命题人给考生的提示。

有的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提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提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提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注意,注释有助于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寻找到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而这些恰是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如果了解历史,弄清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使读不懂诗文,也能找对整体方向,快速答题。

2.熟悉题材,有的放矢熟悉古代诗歌的题材类型,就能有的放矢。

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闺怨诗等七类诗歌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情更不同。

如山水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边关的乡思或壮志未酬的怨愤;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

3.抓点带面,把握主旨鉴赏诗歌,要重视诗歌中的“情感语”,即诗歌标题或正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愁、寂)。

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精选训练

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精选训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精选训练考点:1.徐志摩《再别康桥》——叠句的表达效果2.徐敬亚《既然》——意象与象征意义3.艾青《镜子》——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4.潘洗尘《饮九月初九的酒》——表现具体情感的手法【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叠句的表达效果2.意象与象征意义3.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4.表现具体情感的手法【考点示例】一、徐志摩《再别康桥》——叠句的表达效果【考点解读】1.叠句的表达效果2.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二、徐敬亚《既然》——意象与象征意义【考点解读】1.分析内容2.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3.意象与象征意义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嘲讽。

3.面对镜子,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它,有的人躲避它,有的人要打碎它?4.镜子可以比喻成什么?它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一、艾青《镜子》【答案】1.D【解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

“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不切合诗歌语境。

2.它最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3.喜欢它,是因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美;躲避它,是因为怕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缺点;打碎它,是因为嫉恨镜子照出了自己的丑态。

4.镜子可以比喻成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和批评。

他人的赞美和批评如同镜子一样,是对自己的优点(美)和缺点(丑)的反映。

【赏析】1.第一层意思如果你从生活的角度去分析这首诗,按照字面的意思分析,仅仅是通过镜子,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虽然是一面镜子,但镜子却能够展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眼中,镜子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镜子就像是真实的审判者,它才不管你是美是丑,是高是矮,它只会带给你最直观的感受。

第08讲 古典诗词鉴赏-初升高语文衔接教材(原卷版)

第08讲 古典诗词鉴赏-初升高语文衔接教材(原卷版)

第八讲:古典诗歌鉴赏【知识衔接】————初高中课程解读————考点解读【命题规律】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命题趋势】1.唐诗宋词唱主角。

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

中考古诗词鉴赏不作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

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古诗词对比阅读在一些省份已经出现,相信在未来会有一些大的发展空间。

5.题量1~3题,题型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了主观题,并且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这些变化应当引起注意。

淮安市中考原则上不考古诗词鉴赏,今后可能尝试出现,我们在备考时不能掉以轻心方法总结一、解释词语含义解释古诗词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

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2013·黄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

再如(2012·湘潭):解释“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

结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知道它的含义是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

当然,对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我们平时要留心积累。

二、品味词句妙处解答品味字词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色;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初高中衔接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初高中衔接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巩固练09 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哪些词句表现了公瑾的“雄姿英发”?【答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词可知,词的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主要描写了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

据此提炼出关键词句即可。

2.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

【答案】岸边山石高耸入云,江中波涛汹涌,猛烈地拍击岸边,发出隆隆雷鸣,不断撞击出如雪般的白浪。

【解析】这道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回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是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语言力求优美。

比如: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3.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以看出词人神游故国时怎样的感受?【答案】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不如借酒消愁吧。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游于故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流露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不如借酒消愁吧的情绪。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短歌行》《归园田居》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短歌行》《归园田居》含答案解析

第14讲 课文自学《短歌行》《归园田居》1.疏通文意,翻译全文2.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3.背诵默写全文一 读懂原文,并翻译。

短歌行(1)对(面对着)酒当歌,人生几何!譬(p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即“慷慨”,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忧思难忘。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2)②青青子衿(jīn)(衣服的交领),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沉思吟味。

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至今。

呦(yōu)(象声词,鹿的叫声)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3)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拾取,摘取)?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越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用,以。

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yàn同“宴”),心念旧恩。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周、圈),何枝可依?山不厌(满足)高,海不厌深。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二 理解文意第(1)部分:语句点评①:宾语前置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用设问方式强调自己忧愁的不可排解。

段意概括:借酒抒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但功业未就。

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特练

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特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现代诗赏析示例与特练考点:1.艾青《我爱这土地》——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2.余光中《乡愁四韵》——古典意象与乡愁情结3.徐敬亚《既然》——意象与象征意义4.李瑛《你好,南方的山》——对这首诗的分析:人称限定与作用5.梁上泉《月亮里的声音》——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2.意象与象征意义3.对这首诗的分析:人称限定与作用4.古典意象与乡愁情结5.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考点示例】一、艾青《我爱这土地》——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考点解读】1.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2.对本诗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考点解读】1.古典意象与乡愁情结2.删词3.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A.这首诗是诗人站在人生的长河中,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B.这首诗的第一节是实写,描绘了诗人在海上漂泊的真实状态。

C.前四节诗每节均以“既然”开头,前后照应,构成整首诗歌形式的统一,兼具音乐的抒情效果。

D.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2.下列分析中,恰当的一项是()A.本首诗属于新诗中的自由诗。

B.本诗逐层递进,力量一次比一次强烈,深化了对人生的思考。

C.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

象征着诗人的人生就此无所依靠。

D.本诗虚实结合,很好的将航海环境与人生相联系,寓意深刻。

3.本诗中都有何意象?请具体分析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4.诗人的人生是否迷茫了呢?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一、徐敬亚《既然》【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实写”有误,全文均为虚写。

故选B。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A.“本首诗属于新诗中的自由诗”错误,诗歌以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结构上富有建筑美,故而本诗应为“新格律诗”。

C.“象征人生就此无所依靠”有误,礁石只是暂时的歇息之所,它的沉没并不是人生就此无所依靠,而是激励人们要奋勇向目标前进,不要贪图路上的安逸舒适。

10 诗歌鉴赏-2023年暑假初升高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10 诗歌鉴赏-2023年暑假初升高语文真题考点衔接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③ 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3.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首尾照应、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开笔入题、总分得当( 先总后分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11.评价主旨的术语有哪些
深化主题、深化意境、耐人寻味、言尽而旨远、含意蕴藉、言简意丰、意境幽美、意味深远。
12.常见的修辞及作用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诗歌形象有: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③ 归隐田园,寄情山水(陶渊明)的形象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5. 诗歌的意境指什么 评价意境的术语有哪些
诗歌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对意境的分析,我们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琵琶行》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琵琶行》含答案解析

第14讲课文自学《琵琶行并序》1.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3.背诵默写全文。

一读懂原文,并翻译。

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①予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②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chān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年长色衰,委身..(叫人..(托身。

这里是嫁人的意思)为贾.(ɡǔ)人.(商人)妇。

遂命酒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③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二年,恬...(漂泊流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④予出官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意。

因为.(创作)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1)①浔阳江头..(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②..(江边)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③别时茫茫江浸月。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初升高中语文答案解析大全

初升高中语文答案解析大全

初升高中语文答案解析大全一、古诗词鉴赏题解析在初升高中的语文考试中,古诗词鉴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能背诵古诗词,还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以下是几道典型题目的答案解析:1. 题目:请分析《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床前,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解析: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挖掘其深层含义,包括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境等。

2. 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对狩猎充满热情,展现了一种不服老的豪情。

解析:在回答时,要注意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如“老夫”和“少年狂”,并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其情感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题解析现代文阅读题是初升高中语文考试中的另一重要部分。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几道典型题目的答案解析:1. 题目:阅读《背影》一文,分析父亲形象的特点。

答案:父亲在文中是一个勤劳、朴实、充满爱心的形象。

他为了家庭的生计,不惜辛勤劳作,对子女充满了关爱和期望。

解析: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 题目:《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品德教育、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形成上。

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作者学会了坚强、乐观和善良。

解析:在回答时,要关注文中母亲对作者的具体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体现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

三、作文题解析作文是初升高中语文考试中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部分。

以下是几道典型题目的答案解析:1. 题目: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在这篇作文中,学生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阐述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和计划。

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

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

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
一、基础知识铺垫
1. 初中阶段诗词鉴赏的根本
初中阶段的诗词鉴赏的根本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诗词鉴赏技能和能力,对传统诗词分类、术语、体裁特色进行渗透性学习,建立起系统的教
育文化视角,理解诗词本身的文化和历史涵义,走近作者的思想情怀,感受语言的神韵,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及联想能力。

2. 高中阶段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的诗词鉴赏是对学生以巩固和发展已有知识,重点学习一些
传统体裁,传统术语,且在学习过程中,将诗词理解与运用相结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诗词鉴赏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让学生把握体
裁与内容关系,运用术语;要求学生不限局限于传统,支持他们去把
握时代特点;另外,还要求学生从诗词中把握典型人物和故事特点,
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成就一种融入式的鉴赏能力。

二、初高中诗词鉴赏衔接
初高中诗词鉴赏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通过延续和拓展初中所学,高中阶段诗词鉴赏要求学生在巩固和深
入诗词鉴赏常见体裁(如五言律诗、七言古诗)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独立
鉴赏能力,综合多种体裁的表达方式;
2. 加强礼仪、书信、道德经、郑燮等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渐渐掌握
古代文化的概念,从而把握诗词的精神内涵;
3. 营造一个浸入式的学习环境,及时给予学生实际性的操练:如写一
首有新意的诗歌诗句、改写某首诗歌、解说某首诗歌等;
4. 通过初高中间的课程衔接,让学生从体裁,术语,审美思想到历史、社会、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拓展和技能提升。

北京市初高衔接课(诗词鉴赏)课件

北京市初高衔接课(诗词鉴赏)课件
译文: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间增添夜的凉意,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 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试题回放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重在表现诗人身形不受拘束的畅快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归去闲来敞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奚惆清怅响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实 风迷 飘音途 飘赏其 而未 吹。远 衣, 。觉问今征是夫而以昨前非路。,舟恨遥晨遥光以之轻熹飏微,。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元初丰六定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欣 怀萝然 民起 亦径行 未。。 寝念 ,无 相与 与为步乐于者中,庭遂。庭至下承如天积寺水寻空张明怀,民。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合作探究
2.诗歌运用什么方法来突出这一特点的呢?
运用对照的手法,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以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后两句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这是进一步渲染孤寂的 情绪和蔼氛的,是高洁之士的象征,所以,诗人 引以为知心的“朋友”。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 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诗人都融为一体。
基本Style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观念。

专题17 古诗词鉴赏-2020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人教版)(wd无答案)

专题17 古诗词鉴赏-2020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人教版)(wd无答案)

专题17 古诗词鉴赏-2020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人教版)(wd无答案)一、诗歌鉴赏(★★★★)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小题。

宿洞霄宫①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小题1】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简析写景手法。

【小题2】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刘长卿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菱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泡①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矾。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注)①渑:沾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在表达别离的伤感之外,又夹杂着诗人个人命运的慨叹。

B.“江菱苍苍客去带”中,“去”字写出友人离开的动作,“稀”字则写出送行人之少。

C.诗中“雁”“江菱”“黄花”“白鸟”等意象的层层叠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D.颈联转向描述青溪口,看似明丽灵动的秋景中,蕴藏着诗人别离后的孤独与伤感。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郭纶①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

郭纶本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

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

②寓目:过目,观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提到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这位昔日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闲坐渡口,看经过船只来打发时间。

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作对比,以此衬托出他往日之英勇和今日之落魄,形象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

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

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景外有人,景中有情。

试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本诗中,叠字有三:“寂寂”,写出春雨初晴后农家春耕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而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

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妙,而且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2)晚春是农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之景,由宁静之景中见农忙之人。

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家抢耕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

此诗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

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诗歌鉴赏:贯休是晚唐诗僧,这首诗是他在农家为客时的题壁之作。

前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

由此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汽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

这一切都是写春雨初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送客之江西郑锡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使者乘坐的车辆。

②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

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

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

④高唐:指父母。

(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

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

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

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

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

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6分)示长安君①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

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的随意。

“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

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风生,畅叙亲情,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

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

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

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

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

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第二组(30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虞集天阔秋高初夜长。

浮尘消尽雾苍茫。

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

不闻人语只吟螀。

(1)“澄澄孤月转危墙”一句中“澄澄”一词用得很好,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渲染了怎样一种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澄澄”,光明澄澈的意思。

万里长空中,消尽了苍茫雾气,只有一轮孤月闪烁着明亮的清辉。

运用“澄澄”一词,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渲染了环境的宁静。

(2)全词渲染了安宁清静的意境。

“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反衬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