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措施

合集下载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企业界的一种重要合作方式。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对于促进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加强沟通与合作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沟通与合作。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建立校企合作的联络机制,设立专门的对接人员,负责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只有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双方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校企合作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共同确定合作的目标、内容和时间,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

合作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既要符合教育机构的教学安排,又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通过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可以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的共享。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校企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合作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明确合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同时,建立合作项目的档案和数据库,及时记录和总结合作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确保合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校企合作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同时,企业可以提供给学生就业岗位、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就业机会。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可以使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对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成果转化与共享校企合作需要加强成果转化与共享。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探索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建立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保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引言高校校企合作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发展和创新。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模式与机制,帮助深化高校校企合作。

一、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工程项目等形式,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这样既能够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又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同时给予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

学术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企业导师则负责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校企创新基地校企创新基地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创新孵化平台。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提供场地、科研设施等资源支持,企业则提供资金支持和实践机会。

通过共同构建创新环境和开展实践项目,在基地内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商业化推广。

这样既能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也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教育培训中心。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向高校提供产学对接课程、实习机会等资源,并参与教职员工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学术优势又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

结论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结合、双导师制度、校企创新基地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模式和机制的应用可以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看到更多成功案例和创新探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情况报告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情况报告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情况报告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信息特色鲜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下称“学校”)擦亮信息品牌,积极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以“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为目标,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建立健全政校行企合作办学的“三会两办”体制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二级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管委会的“三会”合作管理体制,成立了学校层面产教融合办公室和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的“两办”行政机构。

其中,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作为全面领导全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机构,致力于构建职业教育协同办学联合体,建立健全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中等职业院校紧密合作。

理事长由校长担任。

学校牵头成立的深圳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工业软件职业教育集团等多个职教集团(联盟),分别成立了理事会,全面部署职教集团(联盟)各项工作,深化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产教科融合互促,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与头部企业、一流大学共建命运共同体。

为培养信息技术产业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工程师人才,与华为、腾讯、大疆、华大九天等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合作成立了15个特色产业学院,共同研制专业标准、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负责学生就业,试点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

二是依托产业学院,贡献了“1234+X”高层次应用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标准+特色”策略践行“一中心二服务三全程四融合+X专业培养路径”。

软件技术专业群实施“项目贯穿、精细培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实施“华为行业认证、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集成电路专业群实施“以岗定标、联产承包”;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构建由前沿技术科学、数理逻辑训练等8大模块200门课程组成的素质课程体系,探索素质赋能新模式;与链主企业、平台企业(含生态)积极试点高等工程师学院度。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五篇)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五篇)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____》,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____》(教职成〔____〕____号)和《安徽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教职成〔____〕____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合作原则1、提升技能原则,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____》(教职成〔____〕____号)文件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原则。

2.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

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3.校企同步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学校企业共同遵循招生及招徒原则,学校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企业留用毕业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岗位定位。

4.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打通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互通体制,共同提高教师、技师业务能力。

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总经理为组长,科室一把手为组员原则。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完整版)技术学院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完整版)技术学院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完整版)技术学院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技术学院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完整版)引言技术学院校校企合作是创新高职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方案旨在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提供学院师生与企业之间更紧密、有益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1. 合作范围技术学院将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实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 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场所和设备- 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讲座和项目指导- 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共同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2. 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以满足不同企业和学院的需求:- 教学实践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机会和实践项目,学院则提供相应的学分和指导。

- 人才培养合作:企业参与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学院则负责教学和培养工作。

- 研发合作:学院与企业共同研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项目,共享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

3. 激励机制为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我们将设立以下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奖励基金:鼓励企业投入资金用于校企合作项目,学院将为投资的企业提供相应回报和奖励。

- 人才培养重点支持:学院将优先支持与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学生,在就业、实等方面给予特殊关注和支持。

- 知识产权分成机制:在研发合作项目中,学院与企业将共享相关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

4. 项目推进与管理为了高效推进校企合作项目,我们将建立以下项目推进和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团队:由学院和企业代表组成,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

- 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 资源整合与共享:学院将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企业共享设备、场所和教学经验。

5. 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为确保校企合作能够取得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将进行绩效评估并进行持续改进:- 学院将定期对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就业率、学术成果等方面的指标。

- 根据评估结果,学院将进行相应改进和调整,以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在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首先,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

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方式,将双方的资源和优势相互融合。

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合作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这些机制和平台,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深入。

其次,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此外,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并建立科研合作机制。

学校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技术培训和研讨会,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

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最后,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和行政管理体制。

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公平、高效的合作机制,摒弃传统的行政限制和学术研究的束缚。

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制定合作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只有打破传统的壁垒和体制,才能实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实施和创新。

总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和行政管理体制,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和拓展。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动。

校企合作的建设是推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与企业作为合作的主体,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学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协调与推进工作。

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并与学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责任主体的明确可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资源。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网站或平台、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增强双方合作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产教融合、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等。

校企合作合同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规范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合作效率,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激励机制的支持。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回报。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形式获取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更好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

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增强双方的合作热情,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培养合作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有专门的合作人才来推动和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工作。

企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和选拔,选拔合适的人员来参与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中等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XXXX中等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紧密结合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1.加强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促进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中等职院校内涵建设,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良好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发挥骨干校带动和辐射作用。

2,校企合作的原则: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1)以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校企融合、产学结合的重点。

通过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训基地建设为结合点,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2)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开展师资培训。

(3)改革教育运行机制,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紧缺人才,显著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组织1.教务教研处在分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责范围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考核各系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

学校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和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积极帮助各系部联系合作单位。

学校将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职能部门的业绩考核范围。

2.各系部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和实施单位,系部主任要负总责,分管副主任要具体抓,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

各专业教研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持者,应承担工学结合方面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切实解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创新措施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创新措施

欢迎共阅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一、多措并举,真抓实干,2010年工作扎实推进(一)加大校企合作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年初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列入部门目标考核。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使全体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各系部、中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人才需求,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老师们纷纷走进企业,丰富自己的教师实践经历,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成功实现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条例(暂行)》,建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了领导机构,逐步形成了计划、筹划、实施、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各系建立了系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功实现了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校企合作二级管理体制增强了系部、中心的办学活力,拓宽了办学空间,学院的总体办学实力得到提高,管理效能得以增强。

(三)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成熟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基本模式。

学院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定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最终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2010年,07级2721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就业率100%,2008级有2589人参加顶岗实习。

二是健全的基地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摘要:以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文章提出了依托职教集团,整合校企、校际优势资源,建立专门从事校企合作管理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及建立校二级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举措。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理事会二级管理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校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2009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校企合作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上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不乏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本文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已与50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在充分享受校企合作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如下问题,使之难以向纵深推进:1.缺乏合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在教育事业中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进程,但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进程中,依然缺乏一个合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2.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

目前,在校企合作制度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致使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校企合作的顺利进展。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战略思考与举措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战略思考与举措
to a e e n e a ss me tlv 1 in llv la d t s e s n e e . h
Ke o d yW rs
hg e o ain d c to s h l e tr rs o p rto s se me h im,n o ain ih rv t a e u ain, c o — ne p e c o eain, y tm, c a s in v t c ol i n o
伴 随着 经济 全球 化 , 产业 转 型 升 级 、 技术 更 新 、 工 作 岗位 更 迭 的 速 度加 快 以 及 第 三 产 业 的迅 速 发
展 , 民群众 对优 质 职业 教 育 和 个性 化 在 职 培 训 的 人
的重要 课题 。“ 十二 五 ” 间 , 都 航 空职 业 技 术学 期 成 院将把 体制 机制 改 革作 为 发 展 的 突破 口, 校 企深 把 度合作 作 为发展 的 “ 舱石 ”把适 应 区域经 济建设 、 压 , 行业 发展 和企业 需求 的人 才培养模 式 改革作 为发展 的推进 器 , 自顶 向下地 系统 化推进 校企 合作 、 工学结
成 都 航 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 a fC e gu Aeo a t oyeh i o r lo h nd rn ui P ltc nc n c
2 1 年 0 月第 1 ( 02 3 期 总第 9 ) o期 V 12 o 1Srl o9 )21 o.8N .(ei .O 02 aN

高职教育研 究 ・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战略思考与举措
张蕴 启
( 成都 航 空职业技 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00) 110

要 : 时期 高等职 业教 育肩 负着服务 于社会 经 济发 展 方式 转 型和现 代 产 业结 构 体 系构 建 的 时代 责 新

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为鼓励和规范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有效改变“企冷校热”的局面,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和科技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学校切身利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校企合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

为创新学校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质量全面提升。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与中国内的企业、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等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若干合作单位法人组成。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从战略层面保证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

第五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能之一是统筹协调校企合作日常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1.制定中长期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确保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

3.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调研,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联系,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提升校企合作项目内涵。

4.积极推动、协调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整合校企资源,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负责审查常规校企合作项目协议,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协议的调研。

6.负责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指导、跟踪、评估等。

7.定期调研校企合作运行状况,及时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介好的做法和经验。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探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探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兴起,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逐渐从“培养从业人才”向“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转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业和学生的需求。

一、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将学生的实践基地与企业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工作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一些项目研究,例如开展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技术升级修改等,这些项目既能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现有产品,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

二、建立校企联盟,共同推进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可以成立校企联盟,来推进实践教育培养工作。

校企联盟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等多方面,以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条件,为校企双方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如共同开拓新的市场,共同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项目等,以助推高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搭建企业实习平台,辅助学生实践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育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够从企业实践中收获真正的职业素质。

此外,还可以开设职业技能证书、业务技能鉴定和国家职业技能评价项目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全面、实际和深入的技能提升。

四、强化校企合作意识,形成合作氛围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需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地与企业建立联系,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还需要对外宣传推广校企合作理念,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让校企双方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取得良好的校企合作效果。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校企合作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校企合作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校企合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为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校企合作,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为校企合作提供的便利1、信息共享与沟通平台教育信息化构建了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学校和企业能够更便捷地交流和分享资源。

通过在线平台,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行业动态,企业也能掌握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信息。

这种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打破了以往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发布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信息,企业则可以发布招聘需求和岗位信息。

双方还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社区等形式,就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2、远程教学与培训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系统等,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远程的实践教学和培训。

学生无需到企业现场,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业务流程,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企业员工也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平台,接受学校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这种远程教学与培训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校企合作的成本,提高了合作的效率。

3、大数据分析与精准对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教育信息化能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数据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精准对接。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兴趣爱好等数据的分析,学校可以为企业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人才;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岗位要求和发展规划,从学校中筛选出合适的学生进行培养和招聘。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某专业的学生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企业正好在这一领域有人才需求,那么学校就可以将这些学生推荐给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1、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教育信息化,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设数字化的实习实训基地。

关于建议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议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互惠共赢为基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结合学院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意义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有着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

引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创新办学体制,把学校办成开放的管理平台,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岗位、职业和行业的要求,进行准确的办学定位,因地制宜地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有利于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校企合作的思路(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积极合作、主动服务;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理论研究、实践创新。

(二)校企合作的近期目标:到2013年,创新“四方四层多边”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搭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共建的办学平台。

构建多形式、开放式的办学格局,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机制,解决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基地共建共管等问题,切实增强办学活力,把学院建成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

三、强化责任,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的措施(一)创新“四方四层多边”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由于现行校企联动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协同程度低、效率不高等,制约了校企联动发展的进程。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其运行效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二、改革内容1. 改善合作环境:建立互信、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校企联动的基础。

为此,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双方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动力。

2. 创新合作模式:针对各行业和领域的实际需求,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促进知识与资源的共享,提升合作效果。

3. 加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应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企业可提供实训基地、实习机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4. 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校企联动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通过项目评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激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企合作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改革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

2. 搭建平台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和项目对接的功能,方便学校和企业合作交流。

3. 建立激励制度: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政策和评价标准,激发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机制,为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和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四、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成员:成立校企合作改革项目组,确定相关负责人和成员,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制定具体方案:项目组根据改革目标和需要,制定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时间节点。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计划书篇一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发展示范校建设内涵要求,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加快专业建设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一)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运行载体积极广泛地开展各项合作洽谈: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从企业到专业合作社,只要有利于地方、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项目,以订单委培、借用场地和仪器设备、培训考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旨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赢互利。

在合作单位中,挑选投入多收益大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增强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管理积极性,形成"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二)认真梳理,不断更校企合作委员会4月份召开每年一度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中理事会会议,审议20xx年理事会工作报告;审定20xx年年度工作计划。

通过认真梳理,对那些长期不参加理事会工作和会议的理事单位、长期以来没有校企合作意向的单位,通过召开理事会予以劝退;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给予高度支持的非会员单位,通过召开理事会予以吸纳为新的理事单位。

二、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

20xx年继续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走访30家校企合作企业,在原有26家紧密型基地的基础上,增加3到5家紧密型基地,开展订单培养班3个。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现状,提出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建立第三方牵头的校企合作协调、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各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高职院校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不管他们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但基本方法和路径都是一致的,即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的开展和创新,并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积极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产学脱节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面向市场办学、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现状1.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校企合作教育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制定了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其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还有配套的实施办法,为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和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而在我国,目前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在真空状态,更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校企合作还处于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尽管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但并没有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校企合作怎么管理、谁来管理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互动,行业组织、政府基本不参与校企合作,这样的校企合作是一时的、不可能深入的。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的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结合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目前农业高职类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多数内容局限于按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定岗实习协议。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理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校企联合办学尚处于浅层次水平,学校与生产企业之间还有较大的鸿沟。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距离企业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一线生产的实际状况,实践教学不能保证,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不能合拍。

当前校企合作多数是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没有从深层次考虑到这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

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1、农业高职类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制约因素1.1 国家的政策与指导因素国际上校企合作模式典型的当属日本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校企合作能够长盛不衰,效果明显,主要应归功于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校企结合的框架。

反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法》。

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强制性惩罚措施和引导性鼓励措施同时缺乏,要建立起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机制根本就无从谈起。

职业院校与企业能否很好的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而法律法规保障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措施
1、以有力的政策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政策都明确提出要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国家的教育政策确定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省、市等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制定配套的、适合本地高职院校的政策措施,以政策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

2、以新型理事会管理体制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创新,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知名企业合作,组建学校层面上的理事会。

理事会的主要功能是审议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各方关系,聚集各方资源,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在理事会的指导下,负责相关具体制度的建设和具体措施的落实。

通过建设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理事会管理体制,学校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以健全的管理运营模式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
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各方合作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管理运营模式。

在学校理事会的指导下,理事会秘书处负责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并对各校企合作创新项目进行沟通与协调。

各校企合作创新项目也要建立董事会等管理体制,并在董事会等的指导下,成立各创新项目的管理办公室,对校企合作创新项目的实施和运营进行监控和绩效测评,以确保校企合作创新项目的有效开展。

通过学校、二级单位和各创新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运营模式。

4、以完善的保障体系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以及二级单位校企合作分组织。

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校企合作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各校企合作分组织,形成相互支撑的组织体系。

第二,推进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在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学校要根据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项目的具体实施等要求,建设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的监控与考评制度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财物管理制度等。

第三,做好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在推进校企合作与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中,学校可通过设立专门配套资金、开展技术咨询等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