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些众多的文化当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文化,那就是鬼文化。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便有了关于鬼的记载,在甲骨文中,“鬼”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恐怖的面具,和人很相似。
在《说文解字》中“鬼”的解释是“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
”一般人都认为鬼就是亡魂,是人死后留下的灵魂,但鬼是否真实存在从科学的角度也没办法得到证实和解释。
所谓鬼的产生不过时因为人对自身的不理解、对复杂的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对具有社会和政治属性的宗教本质的不理解。
虽然不清楚鬼是否存在,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鬼”却孕育出了一种悠久的文化——鬼文化。
鬼,这种并不存在却又给人们精神带来影响的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
一直以来都有人在谈鬼、说鬼、论鬼、写鬼、祭鬼、打鬼···形成了一种中华独有的鬼文化。
鬼在原始社会便开始出现,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不断的发展、更新、丰富,这种发展延续除了口头相传、相互影响,主要借助于鬼书。
中国很早就有鬼书了,在《庄子·逍遥游》中把鬼怪故事叫“齐谐”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把鬼故事叫做“夷坚”故事。
鬼书有着一些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从而被作者青睐,一些鬼怪题材也被运用创作出了许多文学作品。
历代都有不少鬼书名著,如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两汉时期的《十洲记》、六朝时期的《搜神记》、唐代的《博异志》、宋代的《齐谐记》、明代的《西游记》、清代的《聊斋志异》等等,数不胜数。
在这些众多的鬼怪名著中,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很优秀的鬼神小说。
小说叙述了孙悟空出世,学得本领,大闹天宫,后来与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跟随、保护唐三藏历经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其中遇到许多神佛和各种妖魔鬼怪,在小说中的这些内容都看中国鬼文化的缩影。
从宗教的角度看,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中就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各种宗教都有着鬼文化色彩,儒、道、佛三个宗教都对鬼文化的构成起到了互补相补充发展的作用。
而《西游记》中,儒、道、佛三种宗教文化并存,而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合作,彼此照应。
佛教文化中的鬼文化,佛教主张因果报应、大慈大悲、人人平等,其中反映因果报应的鬼文化表现的就是佛教里的“地狱观”,人在世间做了坏事死后将会进入地狱收到惩罚,所有人无论生前贵贱贫富,死后灵魂都要到阴间接受阎王的审判,阎王通过对人生前行为的善恶进行审判从而做出轻或重的制裁。
这种因果报应强调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而实现恶报的地方便是死后的地狱。
佛家有着许多不同复杂的地狱,如我们所熟悉的十八层地狱等。
在地狱中有着阎王、判官、鬼吏、鬼卒等一套完整的管理的官僚体系。
在佛教传如中国之前。
中国鬼文化中有着幽冥世界的观念,及死后灵魂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但没有地狱。
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地狱观和幽冥世界观相融合,互相补充,相互依靠,形成中国鬼文化复杂庞大的幽冥世界体系,成为鬼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游记》中最明显的部分就是佛教文化,故事所叙述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故事里的这些主要角色都是和尚,取经也是佛教的活动,可以说佛教文化贯穿了整部小说。
小说的前半部分中。
孙悟空刚学得法术回到花果山,在宴会酒醉后睡着,没想到却被鬼差抓到了阴间的阎王殿中,在得知自己死后孙悟空大闹了地府,并撕毁了那可以说代表生死轮回的生死簿。
地府也就是中国鬼文化中佛家文化里的地狱,而这个地府也并不是作者吴承恩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这段就可以看出鬼文化的地狱观在小说中的体现,也说明作者
吴承恩运用了鬼文化来创作,或者受到鬼文化影响。
道家文化中的鬼文化。
道教的形式是以庄子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鬼文化中的民间巫术、神仙方术等的综合。
巫术是鬼文化中产生比较早的一种别类,巫师作为人与鬼神直接的中介,是和鬼神直接交流的一种职业,主要是解梦、预言、医病、传达鬼神的意志等。
道教的结合了这种巫术形式,形成了道巫合一,并在巫术的基础上发展,并代替巫师成为巫师职业中那些鬼文化活动的操纵者。
另一方面,道教主张养生、修炼,想通过修炼仙丹,修炼自身达到长生不死、飞升成仙的目的。
为了让世人相信飞仙,道教中有着完整的神仙谱系。
如:统治三界的玉皇大帝、财神、灶神等各司其职的神仙,数量众多。
和佛教的“地狱观”相反,道教是“神仙观”。
只要人生前努力修炼得道死后便可以不用成为鬼,而是成为逍遥世外的神仙。
这种“神仙观”加之佛教的“地狱观”使得中国鬼文化鬼、神、仙相通混杂不分,不过成仙也是死后的另一种形式,也就是鬼的另一种形式,仙也就以另一种形式组成了鬼文化的一部分。
《西游记》中主线虽然是佛家取经成佛,但是内容上却包含了许多道家的成分。
先说那些天上的神仙,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的化身太上老君等都是道家神仙体系中的一员。
在故事中孙悟空最初看到生老病死,想要找到长生不死的方法才离开了花果山到处拜师寻求方法,这便是道家修仙的思想。
悟空虽然最后成佛,但他拜的第一个师傅须菩提禅师,从那里学到的本领都是道家功夫。
后来做神仙、大闹天宫,偷吃蟠桃、仙丹,取经路上遇到妖魔鬼怪难以收复是也求助了各路的神仙,像什么山神、土地更是被胡来唤去。
而猪八戒、沙悟净在取经前更是神仙中的一员。
这些都是道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鬼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鬼文化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推崇“忠孝仁义”。
虽然从表面上看,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人事,焉能事鬼”,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疏远的态度,但是让儒家又极其重视丧葬、祭祀等与鬼文化及其相关的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是在于儒家“忠孝仁义”的思想观念。
可以说儒家不承认鬼神,是利用鬼神,通过丧葬、祭祀等鬼文化活动来巩固等级尊卑的等级制度,这便使得儒家与鬼文化有了密切的联系。
在儒家增强忠孝仁义观念的同时,丧葬、祭祀活动也得到了发展,这样一来巫术、仪式范畴的鬼文化与儒家就得到了融合。
儒家甚至把丧葬、祭祀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伦理化了,这也使得鬼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鬼文化业带上了浓厚的伦理至上的特殊色彩。
《西游记》中的儒家文化跟佛家、道家文化内容相比并不是很明显,但却得到了体现。
故事的许多人物上都有着“忠孝仁义”的观念,在唐僧身上就有着忠君的思想,在他担起取经人物是对唐王说:“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之后更是与唐王结为兄弟,取经成了奉旨取经。
在来孙悟空,尊师重道、有情有义,在面对妖魔鬼怪他使出自己的各种神通来保护师傅,在被师傅错怪赶他走时,他虽然很难过,但却没有怀恨在心,当唐僧遇难,他又毫不迟疑地回来相救。
故事中儒家等级制观也是无处不在,人间、阴间仙界、佛界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皇帝掌管人间,阎王掌管阴间,玉皇大帝掌管仙界,如来佛祖掌管佛界,不论那个空间都有着自己的制度等级。
从故事的这些儒家思想的体现也能看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儒家思想很大的影响。
鬼,文化中所包含了帝王文化,而《西游记》中通过描写孙悟空对鬼、神以及神权蔑视的英雄形象,表现对封建王权统治的反抗、蔑视。
鬼文化中的帝王文化。
鬼文化的产生式因为过去人们对自然界的自然现象不
理解,便以为是鬼神的力量在操纵,对鬼神的力量十分信服,在遇到困难、灾难、不顺等情况是都会求助于鬼神来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权利阶级的出现,鬼文化也渐渐有了社会属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产生苦难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误以为是鬼神在主宰着人间的贫富和祸福,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会力量加以神化,统治阶级便利用这一点,赋予自神“神权天授”的美名,剥削和压迫劳动阶级,形成了与鬼文化密切相关的帝王文化。
鬼文化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统治阶级还利用鬼神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思想上的束缚。
在上古人治、神治合一时期,“鬼”凌驾于一切政治之上,鬼神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政治行为上,国家大小事都必须请示鬼神才做决定。
更确切的说请示的应该是代表鬼神的巫师。
到了神治、人治分离后,鬼文化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从直接影响行为变成了对被统治阶级精神思想的控制上。
如: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因果报应的鬼文化观念对劳动者的思想进行钳制,儒家利用丧葬、祭祀的手段巩固“忠孝礼仪”,这些鬼文化手段都被用来维护封建基层政权了。
统治阶级利用鬼文化来维护统治政权,正好相反的是作者通过《西游记》来对封建政权做出批判。
在创作《西游记》时为明朝中期,虽然但是社会经济还算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对于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作者通过鬼神来比拟描写现实,对统治阶级进行批判,这种批评主要是通过对故事中孙悟空角色反叛精神的塑造。
孙悟空便是现实中反叛精神的代表,而险些被推翻的天界统治者是现实中的统治者们。
故事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机智勇敢具有个性自由的精神、对独立生命意志的渴望的英雄形象,他神通广大,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武器是一个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如意金箍棒,他的这些能力也为他的反叛行为提供了足够的资本。
最能体现这种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腐朽无能的天界统治者在他面前也形同虚设,在面对最高统治者时他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要不是如来佛主的出现可能他的这次“起义”也就成功了。
虽然是反叛,但是其实这种反叛又显得是被逼无奈,孙悟空在天庭受到不公待遇时不过是回到花果山,却被天兵天将讨伐,出于无奈被迫反叛。
而要是一开始天界对他有足够的重视,对他的能力有足够的肯定这种反叛的局面也就不会出现。
这种无奈也就是现实中的无奈,现实中的吴承恩是绝对不敢公然提出造反的口号的,对于现实生活封建统治的无奈也只能体现于作品之中。
从这些分析中都能看到了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里得到了体现,
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鬼神之说已经成了封建思想的一种体现,可无法否定是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鬼怪满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
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强,这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鬼书则恰好能起到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
鬼书一般采用纪异、志怪、梦幻、想象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故事比较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
以鬼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符合了文艺创作求新求异的发展规律,也就相互得以促进。
其二,鬼怪便于寄托归属作者的情思。
在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下,大兴文字狱。
人们很难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于是人们采用非人间的形式隐晦曲折地表达出来。
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
因此上在繁多的鬼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谴责贪官污吏的、讥讽人情冷暖的、嘲笑世风淡薄的等等。
其三,鬼怪作品是人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作者把人和社会的本质对象化在鬼怪之中,使人们在这些作品中能够观照自身,也观照到人间社会。
瓮山逸士在给《斩鬼传》作的序中,就直白地写道:“若夫人而鬼矣,未鬼而为鬼,则不尽心人道,日趋鬼途,已非人类,焉得与安分化人之真鬼比?是必斩绝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