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解剖结构与临床

合集下载

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

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

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女性尿道位于耻骨联合之后,阴道前壁下部之前,周围有筋膜及韧带固定,不活动,开口于前庭。

成人尿道厂3.4~4.8cm,平均4.04±0.8cm,在排尿时尿道变成近似圆锥形,尿道外口最细,成人膀胱颈部尿道周径卫35mm,尿道外口周径26~30mm。

女性尿道组织结构女性尿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上段膀胱颈部环状肌和上1/3尿道环状肌时彼此连贯。

在颈部则特别肥厚,形成内括约肌,收缩力较强。

2.中段在平滑肌层处有随意状肌,虽然此肌层不太明显,但也有一些外括约肌的作用。

3.下段即尿道开口部,此段无肌肉,只有2~3层纤维组织。

提肛肌、会阴深层肌肉和三角韧带对女性膀胱尿液控制亦有辅助作用。

尿道中部及外部粘膜为复层状上皮,上部转变为与膀胱颈部相同的移行上皮,尿道口为复层鳞状上皮。

尿道粘膜及粘膜下层形成尿道粘膜褶皱。

粘膜下层和肌肉层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

尿道周围的腺体尿道粘膜下层有许多小的尿道腺,其导管开口于尿道粘膜的表面,腺管发育小不等,其中最大的一些腺体肌尿道旁腺位于尿道周围的5及7点的位置。

它们的腺泡向膀胱颈部延伸,进入尿道阴道隔。

血管供应尿道的血管主要由膀胱下动脉、子宫动脉及阴部内动脉的分支分布,分为三段。

在膀胱颈部膀胱下动脉的分支灌流尿道上1/3。

尿道中1/3是接受阴道中动脉的血液供应。

尿道下1/3是由阴部动脉的分支分布。

这些血管彼此吻合。

静脉血流入膀胱静脉丛和阴部静脉丛,最后流入髂内静脉。

尿道粘膜损伤发生原因1.男性尿道长,存在弯曲和狭窄部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易掌握插管深度。

2.操作者不熟悉气囊导尿管常识及病理情况下男性尿道解剖。

3.患者因害羞、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插尿管时可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

4.下尿路右病变时,尿道解剖发生变化,如前列腺增生症,由于前列腺各腺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扭曲变形,此时插入导尿管易导致尿道损伤。

5.病人难以忍受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而自行拉扯导尿管甚至强行拔出。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二、尿道的解剖结构
女性尿道 女性尿道位于道之前耻骨联合之后,自 膀胱颈部开始向下向前止于尿道口。较 男性尿道短,宽而直,长约3-5厘米,直 径约为6毫米,富于扩张,可达10-13毫 米。尿道口在阴蒂下方,呈矢状裂。
三、导尿的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 逆行感染。
插管时带入 细菌或损伤
1、操作不当,无菌观念不强 尿道黏膜,
为细菌的侵
2、逆行感染
入及增殖创 细菌经导尿管造与了条件
3、留置导尿管时间过引长流管接口或经 储尿袋进入膀胱
引起菌尿
四、留置导尿的并发症
漏尿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尿道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
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时,应积极借助辅助措施,如腹部 热敷,温热水冲洗外阴,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等方法诱 导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
附:膀胱冲洗
• 膀胱冲洗: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通过 留置导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洗膀胱, 稀释尿液,清楚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 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膀胱冲洗——方法
管未经放气而整体拔出,损伤尿道 5、膀胱冲洗时,速度过快,尿管内压力过高,导致气囊
对膀胱粘产生局部刺激,致大量血尿 6、大量快速放尿,膀胱突然减压,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
四、留置导尿的并发症
疼痛
1、心理因素
2、操作因素 3、尿管因素 4、固定因素
患者精神紧张,膀胱颈肌肉收 缩,痉挛,导致尿道狭窄而 引起疼痛 石蜡油润滑长度不够,尿管与 尿道之间摩擦增大引起疼痛 导尿管类型和型号选择不合适 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便开始注 水
五、护理措施
5、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留置导尿管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尿道外口隐于小阴唇之间的 阴道前庭内位于阴道口前上方为 矢状裂周围隆起呈乳头状.
2.尿道括约肌
女性尿道内口周围环绕着由 膀胱中层环形平滑肌增厚而形成 的尿道内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对尿 道起紧缩作用.
留置导尿的概念
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 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 出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
留置导尿的护理
膀胱冲洗:
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 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 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 的.
膀胱冲洗注意事项
1.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不宜过快 60~80滴/min以防病人尿意强烈膀胱 收缩迫使冲洗液从尿管侧溢出尿道外如 为治疗性用药应在膀胱内保留30min.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留置导尿常见问题
1. 漏尿 2. 血尿 3. 尿管脱出 4. 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5. 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1.漏尿的原因分析
漏尿的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
而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
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 严.
留置导尿的护理
5.漏尿时:
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 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不 缓解可用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还可使用37℃ 中药保留灌肠.
留置导尿的护理
6.防止泌尿系感染:
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 袋注意观察尿量、色、性状并做好记录当发现病 人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 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每周还应行2—3次5% 碳酸氢钠100- 200 ml冲洗预防钙盐沉积或口服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血者及时冲洗止血.

男女尿道的区别之处

男女尿道的区别之处

推动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 2
深入基础研究
对男女尿道差异性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 基础研究,揭示性别差异在尿道疾病发生和发展 中的作用机制。
拓展临床研究
基于男女尿道差异性的认识,医生可以开展更具 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3
促进医学交流与合作
对男女尿道差异性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国际医学界 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尿道粘膜
男性尿道粘膜较厚,有丰 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女 性尿道粘膜较薄,血管和 神经分布相对较少。
神经支配及感觉传递机制
神经支配
男性尿道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女性尿道主要 受交感神经支配。
感觉传递
男性尿道感觉较为灵敏,可以感受到排尿过程中的压力、温 度和疼痛等刺激;女性尿道感觉相对迟钝。
血管分布和血液供应情况
血管分布
男性尿道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女性尿道血管相对较少,血液供应不如男性 丰富。
血液供应
男性尿道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阴部内动脉和膀胱下动脉;女性尿道血液供应主要来 自阴部内动脉和子宫动脉。
04 生理功能与性别相关性探讨
排尿功能在性别间的表现
尿道长度与角度
男性尿道较长且有两个弯曲,女性尿 道较短且较直,这使得男性排尿时尿 液在尿道中停留时间更长,有助于充 分排出尿液。
毗邻阴道和肛门
女性尿道位于阴道前庭内,与阴道 和肛门相邻,因此容易受到感染。
括约肌控制排尿
女性尿道通过尿道括约肌来控制排 尿,当括约肌收缩时,尿液被阻止 排出;当括约肌松弛时,尿液得以 排出。
尿道生理功能概述
排尿功能
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 道,通过尿道的收缩和舒张来控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共45张PPT)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共45张PPT)
淋 巴:与血管伴行,分内、外生殖器淋巴。
神 经: 外阴部为阴部N(运动和感觉N)
内生殖器由交感和副交感支配。
五、★骨盆
作用:
骨骼:骶骨、尾骨、两块髋骨 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标记:骶岬、坐骨棘、坐骨结节、耻骨弓 分界:耻骨联合上缘、骶岬上缘、髂耻缘连线 类型:女性、男性、类人猿、扁平型 女性骨骼特点:宽、浅、结构薄而平滑、利于胎儿娩出
素的敏感性;宫口松弛,粘液增加 输卵管:增加上皮C活动,利于受精卵运行 阴道上皮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乳 房: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水钠潴留
促进骨钙沉积
★孕激素生理作用
子宫: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利于受精卵生长发育;使内膜转为分泌期
输卵管:抑制其收缩 阴道上皮 :促进阴道上皮C脱落 乳房:使乳腺腺泡发育 促进水钠排泄
骨盆的平面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骨盆轴
六、 骨盆底
由耻骨联合下缘、尾骨尖、耻骨降支、坐骨升支
及坐骨结节围成 坐骨结节连线分前后三角:尿生殖和肛门三角区
盆底组织 外层: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 肌、 肛门外括约肌,肌腱会合成中心腱
中层:即泌尿生殖膈。上、下筋膜、 会阴深横肌、
下丘脑
GnRH ↓
垂体
↙ ↘↘
FSH LH
↘↙ 卵巢↘
↙ ↓↘
卵泡 排卵 黄体
↓ 雌激素
↓ 雌、孕激素
三、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 FSH:排卵前24h左右低峰,24h左右直降
❖ LH:排卵前24h陡峰, 24h左右骤降
❖ 雌激素:排卵前高峰,排后7-8天第二峰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妇产科护理学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4)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8)第四章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10)第五章新生儿护理 (12)第六章病理妊娠妇女的护理 (14)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孕产妇的护理 (20)第八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22)第九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24)第十章异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6)第十一章妇科护理病史特点及检查的配合 (29)第十二章女性生殖器炎症病人的护理 (31)第十三章女性生殖器肿瘤病人的护理 (34)第十四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36)第十五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38)第十六章妇科其他疾病的护理 (40)第十七章妇产科手术前后的护理 (43)第十九章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44)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外生殖器解剖:范围:是指耻骨联合上缘及双股内侧至会阴之间的组织。

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二、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一)阴道:为性交的器官及经血排出、胎儿娩出的通道。

(二)子宫功能:形成月经,精子的通道,孕育胎儿的场所,娩出胎儿。

解剖特点:子宫体(子宫底、子宫角)子宫峡部子宫颈组织特点: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子宫韧带:圆韧带、主韧带、阔韧带、骶韧带(三)输卵管:受精的部位,输送孕卵。

分部: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四)卵巢:产生卵子及分泌激素。

三、女性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五、骨盆1、组成:骨骼:髋骨(髂骨、坐骨、耻骨)骶骨、尾骨关节: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2、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

3、骨盆的平面及径线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的分界线。

前后径:11cm斜径:12cm横径:13cm中骨盆平面:为骨盆的最小平面。

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

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

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女性尿道解剖与生理女性尿道位于耻骨联合之后,阴道前壁下部之前,周围有筋膜及韧带固定,不活动,开口于前庭。

成人尿道厂~,平均±,在排尿时尿道变成近似圆锥形,尿道外口最细,成人膀胱颈部尿道周径卫35mm,尿道外口周径26~30mm。

女性尿道组织结构女性尿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上段膀胱颈部环状肌和上1/3尿道环状肌时彼此连贯。

在颈部则特别肥厚,形成内括约肌,收缩力较强。

2.中段在平滑肌层处有随意状肌,虽然此肌层不太明显,但也有一些外括约肌的作用。

3.下段即尿道开口部,此段无肌肉,只有2~3层纤维组织。

提肛肌、会阴深层肌肉和三角韧带对女性膀胱尿液控制亦有辅助作用。

尿道中部及外部粘膜为复层状上皮,上部转变为与膀胱颈部相同的移行上皮,尿道口为复层鳞状上皮。

尿道粘膜及粘膜下层形成尿道粘膜褶皱。

粘膜下层和肌肉层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

尿道周围的腺体尿道粘膜下层有许多小的尿道腺,其导管开口于尿道粘膜的表面,腺管发育小不等,其中最大的一些腺体肌尿道旁腺位于尿道周围的5及7点的位置。

它们的腺泡向膀胱颈部延伸,进入尿道阴道隔。

血管供应尿道的血管主要由膀胱下动脉、子宫动脉及阴部内动脉的分支分布,分为三段。

在膀胱颈部膀胱下动脉的分支灌流尿道上1/3。

尿道中1/3是接受阴道中动脉的血液供应。

尿道下1/3是由阴部动脉的分支分布。

这些血管彼此吻合。

静脉血流入膀胱静脉丛和阴部静脉丛,最后流入髂内静脉。

尿道粘膜损伤发生原因1.男性尿道长,存在弯曲和狭窄部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易掌握插管深度。

2.操作者不熟悉气囊导尿管常识及病理情况下男性尿道解剖。

3.患者因害羞、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插尿管时可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

4.下尿路右病变时,尿道解剖发生变化,如前列腺增生症,由于前列腺各腺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扭曲变形,此时插入导尿管易导致尿道损伤。

女性生殖器官构造

女性生殖器官构造

定期检查生殖激素水平
•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水平
• 了解卵巢功能和内分泌平衡

⌛️
女性生殖器官的保护措施与生活习惯
01
良好的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健康饮食:营养丰富,避免高糖高脂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2
避免过度劳累
•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 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凉,减轻盆腔压力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女性生殖器官构造
DOCS
பைடு நூலகம் 01
女性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概述

外生殖器
• 阴阜:脂肪组织,提供营养和保护
• 大阴唇:保护阴道和尿道口
• 小阴唇:敏感神经末梢,性敏感区
• 阴蒂:性敏感器官,刺激后可引起性兴奋
• 保护阴道和尿道口
• 毛发:生长和分布
•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小阴唇
阴蒂
• 敏感神经末梢,性敏感区
• 性敏感器官
• 颜色和形状个体差异较大
• 刺激后可引起性兴奋
内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子宫
• 胚胎发育的场所
• 月经的产生
• 胎儿生长和发育
输卵管
• 输送卵子和精子的通道
•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卵巢
• 产生卵子
• 病理检查:诊断疾病的金标准
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 宫颈糜烂:LEEP刀、冷冻、激光治疗
• 子宫肌瘤:剔除术、切除术
• 卵巢囊肿:剔除术、切除术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

临床妇产科1-3章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临床妇产科1-3章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妇产科学
掌握妇产科理论学习的思维要点 既要掌握各科的特点,又要将妇产科学作为整体来考虑; 妇产科疾病可引起或合并外科、内科等疾病,反之亦然; 妇产科既是临床医学,又是预防医学; 妇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妇产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妇产科学
本章学习目标
妇产科学
01
二、妇产科学发展史
近代西医妇产科学的基础 妇产科诊疗技术的发展 妊娠试验 剖宫产术:19世纪,英国产科医师Murdoch Cameron采用缝合子宫的方法,使得剖宫产术成为一种解决难产的有效方法。 产钳助产:1848年,英国产科医师Simpson首次报道产钳的结构及使用。 卵巢切除术:1809年,美国McDowell成功切除巨大卵巢囊肿,创导了腹部手术,称为腹部手术之父; 麻醉及无菌手术:19世纪,James Simpson创立麻醉学。
妇产科学
二、妇产科学发展史
妇产科学
近代西医妇产科学的重大进展 围生医学的发展 妇科诊疗的发展 助孕技术的成熟 妇女保健的建立
二、妇产科学发展史
妇产科学
(三)我国西医妇产科学的发展
19世纪末,西医妇产科学开始渗入我国医疗实践; 1; 2000年9月,我国妇产科学会被正式接纳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成员。
王淑贞(1899年-1991年)
我国现代妇产科学家
妇产科学
宋鸿钊教授
妇产科专家。毕生致力于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国最早从事计划生育研究工作者之一。在宫内避孕器和口服避孕药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在滋养细胞肿瘤研究方面也取得居国际领先地位的成就。
妇产科学
01.
曹泽毅教授
01.
郎景和教授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课件

子宫
► 子宫为一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
是产生月经、孕育胚胎、胎儿的空腔器官。 ► 1.形态 成人的子宫为前后略扁的倒置梨 形,重50g,长7~8cm,宽4~5cm,厚2~ 3cm,宫腔容量5ml。子宫上部较宽为宫体, 其上部隆突部分为宫底,两侧为宫角,子宫 下部成圆柱形为宫颈。
► 子宫颈:宫颈阴道部、宫颈阴道上部 ► 宫颈管:成年妇女约2.5cm-3cm,其下端称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 生理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一、骨盆 ► 二、外生殖器 ► 三、内生殖器
► 四、会阴
► 五、血管、淋巴、神经
► 六、邻近器官
一、骨盆
骨盆的骨组成
► 髋骨:2块 ► 骶骨:1块 ► 尾骨:1块
骨盆的关节
► 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 骶尾关节
骨盆的韧带
► 骶棘韧带(骶、尾椎与坐骨棘之间的韧带) ► 骶结节韧带(骶、尾椎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
三、内生殖器
►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
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阴道
► 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态 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 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 长10~l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围宫颈,下端开 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 隆。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 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 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 2.组织结构 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 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损伤后易 出血或形成血肿。
► 3.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 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子宫的正常位置呈 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 膜的支托作用。 ► 4.子宫韧带 共有4对,维持子宫正常位置。 ► (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 方,然后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 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有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的作 用。 ► (2)阔韧带:覆盖在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 两侧延伸达到骨盆壁,形成二对双层腹膜皱襞。维 持子宫正中的位置。

解剖学-女性生殖系统

解剖学-女性生殖系统
月经周期:每28天发生一次内膜的剥脱、出血、增生和修复。
月经期可分为3个阶段:
月经期:第1~4日,卵巢中的黄体退化。 子宫内膜血管痉挛,内膜缺血、坏死→剥落、出血。
增生期:第5~14日,原始卵泡又开始生长发育。 子宫内膜逐渐增生、增厚
分泌期:第15~28日,排卵,黄体开始形成。 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四)子宫的固定装置 子宫的韧带: l.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
子宫系膜 输卵管系膜 卵巢系膜
作用: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
18
2.子宫圆韧带 起于子宫体前上外侧,子宫角的下方,
进入并浅出腹股沟管,分散纤维束止于阴 阜和大阴唇皮下
作用:维持子宫的前倾位
19
3.子宫主韧带:从子宫颈 两侧缘到盆壁,又称子宫 旁组织。
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子宫索)
卵巢的结构
• 卵巢实质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皮质内含有大量 不同时期的卵泡。
生长卵泡
原始卵泡:由中央的初 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 的卵泡细胞构成。
卵巢的结构
• 卵巢实质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皮质内含有大量
不同时期的卵泡。
闭锁卵泡 大部分退化 生长卵泡
1个
次初级级卵卵泡泡::卵卵泡泡细细胞胞分由泌两卵层泡增液生、至并多 形 卵层 分 带丘成裂 ;;生 次;卵前 初初长 级泡卵期 级级卵 卵腔细, 卵卵泡 泡胞;体 泡母: 。周卵积 周细分围细增 围胞为出胞大结仍初被现,缔处级挤放周组于卵射于围织第泡冠一出形1和。侧次现成形成透卵成熟明泡
30 会阴肌
广义的会阴
—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
呈菱形
其前界为耻骨联合下缘
肛门
后界为尾骨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