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

合集下载

浅析南京城市规划及历史文化保护

浅析南京城市规划及历史文化保护
20 0 2年 《 京 市 历 史 文化 名 城 保 护 规划 》 南
遗 址保护 区、 夫子庙保护 区 、 园新村保 梅
护 区 、 国 总 统 府 保 护 区 、 国 颐 和 路 公 民 民
进 行的前提 条件 , 是实现城市经济和 社会
发 展 目标 的 重要 手 段 。
2 内 容 .
准 的第 一批 历 史文 化 名 城 之 一 , 与 北 京 、
( ) 府 的 规 划情 况 一 政 18 南 京 编 制 了 《 京 历 史文 化 9 4年 南 名城 保 护 规 划》 在 此 之 后 的 l 。 0多年 时 间
里, 经过数 次修订 完善 , 相继编 制 了 又 并 都 。南 京 老 城 是 世 洛 界 建城 史 上 巧夺 天工 的杰 作 , 中 国都 城 是
难 得 的遗 存 。
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 , 以及对城
镇 发展 进 行 的 综 合 协 调 和 具 体 安 排 ; 依法 确 定 的 城 市 规划 是 维 护 公 共 利 益 、 现 经 实 济 、 会 和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的 公共 政 策 。城 社 市 规 划 是 建 设 城 市 和 管 理 城 市 的 基 本 依 据 , 保 证 城 市 土 地 合 理 和 开 发 活 动 协 调 是
馆区保护 区等等 ,这类地 区 自然 环境优
美、 化底蕴丰厚 , 文 文物 古迹 集 中 成 片 , 能 较 完 整 地 体 现 某 一 历 史 时 期 的 传 统 风 貌 和特 色 。 此外 , 京 还 拥 有 一 大 批 高 品 质 南 的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点 , : 界 上 至 今 保 存 如 世 最 长 的城 墙 — — 南 京 明城 墙 、 界 文 化 遗 世

南京城的历史遗址与文物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遗址与文物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遗址与文物保护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物资源。

这些历史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南京城的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南京城的历史遗址与文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南京城的历史遗址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址。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明代的明城墙和明孝陵。

明城墙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城墙,它见证了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的辉煌历史。

明孝陵则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太祖)和皇后孙皇后的合葬陵墓,被誉为"东方第一陵"。

除此之外,南京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遗址,如古代的风景名胜区秦淮河、南京长江大桥等。

这些历史遗址展现了南京的千年文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南京城文物保护的现状然而,南京城的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冲击,许多历史遗址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影响了遗址本身的完整性和传世价值。

其次,由于历史遗址所在地的开发利益诱惑,存在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的现象,一些历史建筑甚至被拆除或改建。

第三,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维护保护工作的不顺利。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南京城历史遗址和文物的保护。

三、南京城文物保护的挑战与对策为了更好地保护南京城的历史遗址和文物,我们需要面对以下挑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1. 增加宣传力度:加强对南京城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的历史遗址和文化价值。

2. 强化法律保护: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南京城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法律的执行。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南京城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提高保护工作的效果。

通过政府投资和社会资金的合力,推动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摘要】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保护与开发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缺乏专业的保护措施和规划,开发过程中忽视文化传承等。

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

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科学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价值、不足、影响、平衡、加强、发展、重要性、科学合理、保护措施1. 引言1.1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这些街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城市的文明和传统。

保护和传承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引领。

只有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才能让后人了解历史、珍爱文化,形成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保护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更在于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现实发展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压力增大等原因,许多传统街区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成为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瓶颈。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历史建筑物面临严重的老化和破损,保护工作滞后。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优越,存在较大的开发利益诱惑,一些商业开发项目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南京地区红色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研究

南京地区红色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研究

南京地区红色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国家,南京作为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拥有众多红色资源的宝藏。

本文将对南京地区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情况进行研究。

一、背景介绍南京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红色资源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斗争、革命历史事迹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地区作为革命重要场所,拥有许多红色资源,如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

二、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南京地区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有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利用不充分:南京地区有众多红色资源,但大部分只是简单地作为旅游景点存在,缺乏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例如,中山陵仅仅是作为一个纪念堂供人们瞻仰,而没有更多的叙事性、互动性的展示方式。

2.缺乏创新:对于红色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传统,缺乏新颖的创意和多元的表达方式。

这种情况下,南京地区的红色资源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也无法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3.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南京地区的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还未真正与利用有效结合起来。

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仅有保护而没有合理的利用,红色资源无法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

因此,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需要更好地平衡与结合。

三、红色资源保护情况保护红色资源是维护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南京地区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宣传教育:南京地区加强了对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红色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

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2.加强文物保护:南京地区重视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了文物保护的力度,确保红色资源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并传承给后代。

例如,对中山陵、总统府等重要红色文物进行了认真维修和保护。

3.加强法律保护:南京地区加强了红色资源的法律保护,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这为红色资源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充分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理念与视角,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与更新。

本文主要以全面保护,永久保护的理念,由经济保障,法制建设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南京城的保护措施进行强化,并且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南京的文化,社会以及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标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一、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一)全面保护理念无论什么样的城市都是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城市,因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由整体出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对周围山川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归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之内。

南京,自古以来其周围自然风貌就有“十里秦淮”以及“虎踞龙盘”等美称,因此需要将自然风貌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并举。

传统的取土开矿以及城市建设等,时常出现幕府山,象山,郭家山等自然环境被破坏,今后需要做到历史文化名城周围自然风貌尽可能的保持原生态,同时加强对自然景区如玄武湖,雨花台等的人为保护。

而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本身的保护,则需要对以前将保护重点集中在文物个体的情况进行改变,进行整体文化保护,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分为历史文物,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格局,历史风貌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全面保护。

并且注重加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以防进行城市基本建设对地下文物的破坏以及非法盗取地下文物的事件发生。

(二)永久保护理念目前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受到浮躁以及盲目模仿的风气影响,盲目的建设“罗马城”或是“巴黎城”,将历史文化名城搞的不伦不类,甚至找不到一处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

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中,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抛除传统的城市更新就是拆旧建新,建起高楼大厦,霓虹灯以及立交桥。

这样的错误思想直接导致在对旧城改造中,将富有特色以及文物特点的历史街区一概推倒建立起现代化的“水泥森林”,将历史文化名城弄的面目全非。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者。

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了许多古老的街道、建筑和文化遗迹,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南京的独特之处,也是南京得以保存和传承的重要宝藏。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既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有效地将其开发利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是与全市的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价值相结合的一个重点。

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大型的宫殿和陵墓,也有砖瓦石木构筑的传统民居和商铺,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和手工技艺传承人。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体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城市的传统核心和基础元素。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建筑,也有民国建筑,还有近代建筑,其中包括了古代的宫殿、城墙和城门,还有清代的民居、庙宇和学堂,以及近代的工业、商业和民居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期南京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有历史文物、人文景观、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其中包括了遗址遗迹、古迹古建、老街老巷、文人墨客、传统手工、民俗节庆等,这些文化遗产承载了南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是城市的魂灵和独特标志。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需要。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府保护。

政府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主体,应当落实文物保护的责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力度。

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监管和维护。

2、加强社会参与。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应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来,增强社会的历史文化自觉,提高社会的历史文化素养。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措施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措施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京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给予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保护和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如明代建筑玄武门、明城墙等,以及近代南京大屠杀遗址等。

这些历史遗产承载着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后世了解过去、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使其能够得以保存和传承,让后代子孙能够感受到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南京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通过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游览环境和旅游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还可以通过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南京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保护和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权益保护问题,历史文化街区往往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土地价值较高,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常常会出现。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和原貌,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文化遗产不受破坏和破坏。

其次是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问题。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注重对历史遗产的保护,防止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的损害。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经济资源,商业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中取得平衡,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挑战。

最后是管理与规划问题。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涉及多个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如何对各个区域和建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需要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和规划能力。

保护和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形象提升和旅游业发展等多重因素。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文字号】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批准部门】8;810;81001;【批准日期】2010.07.28【发布部门】南京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0.08.13【实施日期】2010.1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由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6月30日制定,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7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8月13日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0年6月30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制定2010年7月2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包括老城格局和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街巷、历史建筑、古镇古村、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保护机制,保障经费投入。

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策略

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策略

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策略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南京城门概述 (4)2.1 历史沿革 (5)2.2 城门分类与特点 (6)2.3 城门与城市发展关系 (8)三、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9)3.1 地名文化遗产的类型 (10)3.2 地名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11)3.3 地名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 (12)四、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14)4.1 加强保护意识 (15)4.2 制定保护规划 (16)4.3 修复与维护实践 (17)4.4 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传承 (18)五、案例研究——以中华门为例 (19)5.1 中华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1)5.2 保护策略的实施与效果 (22)5.3 对其他城门的借鉴意义 (23)六、结论与建议 (25)6.1 研究结论 (26)6.2 政策建议 (27)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28)一、内容简述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是南京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探讨其保护策略,以期为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沿革、城门建筑的发展变迁以及地名文化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包括现存城门的数量、建筑风格、历史价值等方面的概述,以便全面了解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保护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还将探讨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旅游开发等方面,以期为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建议。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众多,其中包括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等多个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承载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是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南京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南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先后制定了《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多个法规文件,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景观及其相关文物。

除了制定相应的法规,南京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例如南京市文物保护局、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中心等。

这些机构负责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维护、修缮和保护,对有价值的文物进行鉴定、收集和保藏,同时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进行监督和管理。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但开发则是为了更好的让历史文化街区服务于人民,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体验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方面,南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南京政府采取了多元化的开发模式,例如通过打造旅游文化产业,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文化节庆活动,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气和知名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展馆和虚拟旅游等创新模式,为历史文化街区增加新的价值和吸引力。

其次,南京政府也加强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创建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开展文化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在市民中形成一种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总的来说,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并没有互相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保护历史文化是为了更好的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开发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

南京政府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仅对于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城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一、保护目标和原则1、保护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

2、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整体风貌、古都格局、历史地段、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保护对象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单位扩大到其他文物古迹,从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一般历史地段,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20世纪遗产、古镇村、老字号、历史典故等均纳入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资源“应保尽保”。

(2整体保护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老城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宏观上突出名城格局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合理调整老城功能,疏解老城人口容量,改善老城交通和市政设施;微观上从强调对历史文化资源“个体”保护,扩大到对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3积极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促进历史文化永续利用,提升老城活力。

结合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构建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体展示南京的名城风采。

二、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1山体、水体的保护保护和彰显南京“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地理形胜。

重点保护宁镇山脉楔入城市的三支余脉。

保护北支的栖霞、乌龙、幕府和狮子等山体,中支的钟山、富贵、九华、鸡鸣、鼓楼、五台和清凉等山体,南支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和祖堂等山体。

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破坏山体绿化,加强环境整治。

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

对水体进行清污治理,加强水体两岸的绿化和文化小品建设。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地,是民国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前哨,是
“五二〇”运动发生地,是我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合作谈判的重要地点,是人民解放9军 渡江战役全面胜利的见证地。
3、名城价值
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江南贡院
东南大学
南京的历史名人辈出。 六朝——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刘义庆、刘勰, 唐宋——李白、杜甫、杜牧、陆游、苏东坡、王安石, 明清——解缙、孔尚任、曹雪芹、吴敬梓, 近代——朱自清、俞平伯、徐悲鸿等……
随着“一主三副”城市框架的拉开,外围副城、新城正在逐步形成反 磁力中心,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心和城市建设的中心正在逐步分离。
河西中心区
15
仙林大学城中心区
2)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保护的基础较好
现存的文保单位、重要近现代建筑受到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对象 不断拓展;若干已经消失的标志性历史景观在审慎论证的基础上正在多元再 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重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 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 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桃花扇》
——孔尚任
《文心雕龙》 ——刘 勰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永乐大典》 ——解 缙
10
二、规划修编背景
1、历版规划回顾
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四大古都,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30多万年的人类活动史——汤山“南京人化石”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遗址 绵延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于今长干里筑越城 450年的建都史——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既是对历史遗产的尊重与保护,也是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面从保护与开发的角度,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保护和传承南京的历史记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还反映了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和风貌,是城市特色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保护城市的独特风貌和人文景观,增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的自豪感。

历史文化街区还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为城市增加文化软实力。

二、保护措施和方法1. 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保护是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不能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破坏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原貌。

也要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提高其使用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活力之源。

2. 加强法律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

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和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明确保护范围和标准,防止违法建设和盗窃文物等破坏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巡查和监管,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保护意识。

通过展览、讲座、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市民和游客普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知识,让人们了解和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和了解。

三、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思路和方式1.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开发历史文化街区,要注重保护与利用的结合,既要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的原貌和风貌,又要发挥其使用功能。

可以通过修缮和改造历史建筑,保持其原有特色和风格,提升其使用功能,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或商业服务业的载体。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探讨,以凸显南京作为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一、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

以下将从三个时期分别介绍南京城的历史沿革。

1. 南京城的建立与六朝时期南京城最早见于《史记》,记载为吴国吴王夫差所建。

然而真正发展壮大的是在东晋时期。

南京因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成为东晋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后,南京成为六朝时期南朝的首都,先后有宋、齐、梁、陈、南梁、南陈等朝代先后建都南京,使南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繁荣。

2. 明代南京城的辉煌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其地位和影响力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可。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曾在南京建都,并在南京构筑了壮丽的宫殿和城垣。

南京城保留了众多明代建筑群,如明孝陵、明城墙、夫子庙等,这些都是南京城历史沿革中的重要见证。

3. 近现代南京城的变迁在近代,南京曾多次成为中国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曾是日本侵华军事占领的重要据点,在此期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事件。

1949年以后,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至此,南京成为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南京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将从保护意义、保护措施和保护成果三个方面介绍南京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

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南京城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 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南京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综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南京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南京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南京古都文化保护与利用探讨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资源。

为了保护和利用南京的古都文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文物保护。

南京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明城墙、
中山陵、夫子庙等,这些文物和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保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后
代留下完好的历史遗产。

2.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
应该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同时也要考虑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应该制定城市规划,平衡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南
京的古都文化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3.加强文化遗产教育。

南京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古都文化
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
还应该加强对文物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和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
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4.创新文化遗产利用方式。

南京的古都文化资源庞大,如何利
用这些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采取各种创新方式,如开发文化旅游、提供文化体验、推广文
化产品等,实现文物保护的同时,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保护和利用南京的古都文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让南京的历史文化得到全面的保护和良
好的利用。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

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发布时间:2008-07-10 作者:文史办关于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建议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在朱晓进、俞明副主席带领下,对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

民盟南京市委、民进南京市委、农工党南京市委、致公党南京市委、九三学社南京市委的领导同志参加了视察活动。

现将视察所得报告如下:一、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近年来,南京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一)以经费投入为标志的政府重视经费投入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保证。

这几年,公共财政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二)以协调配合为标志的部门共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

这些年,相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明显提高。

规划部门在规划制订、项目审批方面,发改部门在项目立项方面,建设、财政部门在资金投入方面,公安部门在防范打击方面,与文物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国土、园林、旅游等部门及区县政府积极支持。

政府各部门之间逐步形成共识,为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以舆论监督为标志的社会关注社会公众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

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调研、视察等方式,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通过建言献策,广大市民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等渠道,积极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

不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与推进,许多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行为的防范与制止,都是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推动、批评、监督分不开的。

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实基础。

经过以政府为主导、公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出现新的亮点。

明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城墙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明城墙周边环境整治获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奖”;云锦制造工艺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山陵的环境整治与建设,长江路文化一条街的建设,1912街区在民国建筑利用方面的探索,晨光1865产业园在工业遗产利用方面的探索,白鹭洲公园的改造,石头城遗址公园的建设,龙江宝船遗址公园的建设,南捕厅历史街区的建设,江宁织造府遗址的建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建设,阅江楼的建设,浡泥国王墓的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江宁上坊东吴早期大墓的保护等,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肯定;三项考古成果列入全国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三项考古成果进入年度提名;南京民俗馆的“金陵风韵”展,南京市博物馆的“龙虎系列”展(包括反映南京历史文化的“龙蟠虎踞”展、反映今日南京的“龙腾虎跃”展、反映南京地下文物的“藏龙卧虎”展、反映馆藏精品的“龙吟虎啸”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生命进化史”展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2.22•【字号】•【施行日期】2023.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南京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累计约45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多年来,南京积极保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名城特色不断彰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推动我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快营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珍视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立足城市内涵品质提升,加强老城保护、塑造古都特色、激发名城活力,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工作原则——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全市统筹、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

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持续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对历史文化遗产实施严格保护与管控,确保各时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全面性保护,坚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底线。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留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和文化景观,展现了南京作为古都的独特魅力。

保护与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有效传承历史文脉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业的繁荣。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明代的紫金山城墙、明城墙、夫子庙、总统府,以及清代的中山陵、玄武湖等。

这些历史建筑物代表了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这些历史建筑物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还可以向世人展示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也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的名片,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物和传统街巷,可以使南京在国内外树立起崇高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也可以为城市注入历史文化的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南京游览、观光和商务活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包括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等。

只有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才能保障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还需要加强保护机构的建设,设立专门的保护部门和机构,加强对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监督和管理。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也需要注重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保护不仅仅是静止的守护,还需要积极地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

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文化景观,可以进行适度的修缮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功能和利用效益。

可以将历史建筑物改造成艺术展览馆、文化交流中心等,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域,对于保护和开发这些街区,既要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又要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保护南京历史文化街区,首先需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律保护。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明确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范围,严格禁止对历史街区进行破坏性开发和建设。

政府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对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

对南京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适度的改造和修缮。

历史文化街区应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但也需要适度改造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依托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合理规划街区内的建筑、道路和公共设施,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度的修缮和改造,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要充分发挥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价值。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推出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游览和购物。

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以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来到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要加强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维护。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维护力度,加强巡查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安全和秩序。

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管理团队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运营,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和标准,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正常运营和良好环境。

保护和开发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才能让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的活力,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保护目标与原则 保护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 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 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 保护原则:1.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 整体风貌、古都格局、历史地段、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 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 全面保护。 2.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 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老城及 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 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3.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的传 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 合,促进历史文化永续利用,提升老城活力。
南京 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
陈尧禹 郭萌 赵若望 胡恒涛 董凯 张勇 华圣杰 人文131
目录: 一:城市概况 二:城市保护规划 三:存在问题
一:城市概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 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 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 称,曾数度庇佑华夏之正朔,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 史遗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历代都城保护:整体保护历代都城格局及其所依托的山水环境。重 点保护六朝、南唐、明代及民国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和重要遗 址。考古、施工中发现的重要遗址遗存应当原址保护,并作为城市公共 空间向公众展示。 保护六朝建康城遗址,加强南唐都城现存城墙、 城河及宫城遗址的保护控制,保护明代四重城郭格局,保护民国历史轴 线沿线的民国建筑,保持沿线以公共建筑为主体的功能特色。
二:城市保护规划
1.城市性质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承担 着国家行政、文化、经济职能,在明朝时与北京遥相对应, 近代还作为国统区的首都,1949年以后城市性质发生一部 分变化。 在新一轮总规中,南京的城市性质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 会,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 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 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三:存在问题
1.一味看重经济发展,忽略了对一些文化遗存的保 护,甚至存在破坏行为,比如在明故宫遗址上建设 商业建筑。 2.夫子庙、秦淮河等商业区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商业活动带来的人流过多、环境保护压力、文化氛 围不足等问题突出。 3.城市地铁交通的建设也对周围古建筑造成一定的 影响。 4.建设活动中造成的雾霾、扬尘、噪声等环境污染 问题也拉低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假设
古城格局
南京古城结构严谨,整体性很强, 体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氛围,皇 城偏处城东,以皇城为核心的政 治活动区呈西北展延之势。城中 南部,以秦淮河两岸地带为核心 的经济活动综合区处于政治活动 区的半包围之中。 从各综合区的配置关系看,主次 分明,有严谨的礼制规范秩序, 宫城中轴线与旧城中轴线基本平 行。就外廓而言,皇城位置处于 全廓中部偏南处,而非偏居城东,这样不仅有利于宫廷保卫,也突出其 中心地位,这种设计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虽然皇城与宫城基本已 毁,但其格局依然可以从遗迹中看出。
谢谢欣赏
5.老城保护 疏散老城功能:老城内主要发展文化、商业、旅游、 居住等功能。除文化展览和旅游设施外,其他大规模的公共 服务设施逐步向老城外转移。 控制老城容量:控制老城人口容量和居住人口密度, 疏散现有居住人口。控制新建住宅及开发强度,严格控制高 层住宅,力争将老城居住人口逐步缩减到100万人以内。 优化老城交通系统:严格控制新建高架等大流量机动 车通行道路;限制老城机动车总量,强化公交优先,优化出 行结构。
4.建筑高度控制 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保持老城现状“近墙低、远墙高; 中心高、周边低;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 老城为高层控制区,其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根据老城合理 容量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 三片历史城区新建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35米以下(公共建 筑可以控制在40米以下)。 严格控制景观视廊中的建设活动,重点控制新建建筑的高 度和体量,任何新建高层建筑必须做景观影响分析。
文物古迹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7座城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公布第一批名单,南京、西安、北京等24座城市 名列其中。 南京作为历史古都型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南京明 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103点; 江苏省文 物保护单位109处,116点;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8处、 368点。 南京现存的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以下几类:(1)古人类遗址: 如汤山遗址 (2)城墙:保存完好的明城墙及城门城楼 (3)古宫殿遗址:明故宫遗址、朝天宫等 (4)宗教建筑: 鸡鸣寺、栖霞寺等 (5)陵墓遗址:明孝陵、中山陵等 (6)革命纪念物:总统府、大屠杀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 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原则: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 承发展”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栖息地实施整体保 护。 保护内容:保护已公布的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 推动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和民俗精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的普查和公布。 保护措施:对于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创作、收藏 和传播机构、场所,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栖息地;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提供空间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商业和传统工艺; 鼓励地方社区、团体和个人保护和宣传独特的无形文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 的地理形胜。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 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 积极发掘环境风貌保护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环境风貌保护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严格按 照相应的法规进行保护、控制和建设管理,严禁开山采石、填塞水域等 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