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之古代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教材课内文化常识整理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如文中的晋侯、秦伯、郑伯。

3、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另有称“不谷”和“孤”的。

4、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用作对对方的敬称。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相当于“您”。

5、东道主: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卿:①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卿,六卿。②古代对人的敬称。

3、偏袒:坦露一只臂膀。古有“袒臂礼”,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

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4、竖子: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

5、祖:临行祭路神,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文中注释为: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商音悲凉哀怨,羽音激愤慷慨。

7、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

9、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11、天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昊天上帝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12、郎中:宫廷的侍卫。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13、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分左、右司马,掌管军事。

2、山东: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有“山东六国”之称。

3、左尹,楚国官名。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令尹,相当于宰相,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

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4、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古时多为王侯佩带,玦者乃遇满则缺的意思,王侯佩带是为警示,告戒其不可自满也不可自以为是)。

5、跽:长跪,两膝着地,挺直上身。

6、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7、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8、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西汉初,其职位是辅助太守主管军事。东汉后,其地位不断下降,职务虚化。

必修2

《诗经》两首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2、卜筮: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就可以推断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3、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4、猃狁:即犬戎,也称西戎,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离骚》

1、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2、朕: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孔雀东南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