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古诗三首》包含《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_____________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_____________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白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子。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_____________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侯hó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脉脉栖qī:栖息栖居栖身两栖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多音字:处:chù办事处chǔ处理相:xiāng相处xiàng相貌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形近字:宫(宫廷)官(官员)侯(王侯)候(等候)栖(栖息)柄(把柄)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课文笔记一、《马诗》1.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后世称李昌谷。

他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但他的诗歌却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独特而璀璨的一笔。

2. 生字词- 大漠:广大无边的沙漠。

“漠”字是左右结构,左边为三点水,右边为“莫”,注意书写时笔画的顺序。

- 燕山:在河北省北部。

“燕”是多音字,在这里读“yān”,还有一个读音是“yàn”,如“燕子”。

3. 重点字词解释- “大漠沙如雪”中的“沙如雪”:把沙子比作雪,形容沙漠里的沙子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

- “燕山月似钩”中的“钩”:一种弯刀,这里形容月亮弯弯的形状。

- “何当金络脑”中的“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象征马受到重用。

4. 全文译文- 在广阔的沙漠上,沙像雪一样洁白,燕山上的月亮弯弯如钩。

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戴上金制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呢?5. 赏析- 这首诗看似写马,实则借马抒情。

前两句描绘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燕山、沙如雪、月似钩,营造出一种苍凉、冷峻的氛围。

后两句则借马表达了诗人渴望自己能像这匹马一样被重用,一展抱负的心情。

诗人以马自喻,自己就像那匹良马,空有才华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何当”一词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期盼之情。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沙比作雪,月比作钩,形象生动地勾勒出边疆景色,同时也通过马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含蓄而深刻。

二、《石灰吟》1. 作者介绍-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

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保卫北京。

于谦的诗歌多反映他的人格和政治理想。

2. 生字词-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凿”字是上下结构,上面为“业”,下面为“羊”少一横。

- 焚烧:烧毁;烧掉。

“焚”字要注意笔顺,上面是“林”,下面是“火”。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笔记1. 作者。

于谦,他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

他是明朝的大臣,为官清正廉洁,在面临很多困难和危险的时候,都坚守自己的原则。

2. 诗句解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

这就像一个人要经历很多磨练才能成长起来一样。

想象一下,那些工人们在深山里一锤一锤地敲打石头,多辛苦呀。

“烈火焚烧若等闲”:就算是被烈火焚烧,石灰也毫不在乎,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里于谦其实是在以石灰自比,他在说自己面对各种严峻的考验(就像烈火一样),也不会退缩,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意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这是多么强烈的表达啊,体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的志向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于谦也是这样,他想要在世间留下清正廉洁、高风亮节的好名声。

3. 写作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面上是在写石灰的开采、烧制和它的品质,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石灰这个事物上。

4.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于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要在世间留下清白名声的强烈愿望。

1. 作者。

郑燮,也就是郑板桥啦。

他可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特别擅长画竹子呢。

2. 诗句解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紧紧地咬住青山,一点都不放松。

这里的“咬”字用得特别生动,就好像竹子有牙齿一样,其实是说竹子的根扎得很深很牢固。

这也是在比喻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轻易动摇。

“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的根原来生长在破碎的岩石之中。

这说明竹子生长的环境很恶劣,但是它依然能够茁壮成长。

就像人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理想。

“千磨万击还坚劲”:经过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仍然坚韧挺拔。

这是在强调竹子的顽强生命力,也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挫折和打击时,也要像竹子一样坚强不屈。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是东风、西风、南风还是北风,都任由它们吹。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二)预习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二)预习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潋滟、空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望天门山①[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②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②好,山色空蒙③雨亦④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⑤,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正。

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④亦:也。

⑤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望洞庭①[唐]刘禹锡湖光②秋月两③相和④,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⑤里一青螺⑥。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②湖光:湖面的波光。

③两:指湖光和秋月。

④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⑤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⑥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我会认这些字亦()抹()宜()庭()未()磨()盘()我会写这些字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习题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三首名篇,包括《春夜喜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这三首诗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对《古诗三首》的知识点梳理。

1.《春夜喜雨》
- 以写春夜喜雨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讴歌和对人民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 运用了描绘细腻、境界高远、意象鲜明的艺术手法,使整个诗篇具有浓郁的春意和喜悦的情感。

- 以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社会不公和贪官污吏。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以写秋夜出门迎凉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人生的无奈与悲愤。

- 运用了“孤灯”、“万家灯火”、“寥落”等意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对人们命运的关切。

- 内容深沉,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不甘。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 同样以秋夜出门迎凉的情景为主题,但与上一首诗相比,这首诗更加忧郁和悲伤。

- 运用了双关的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遭遇的不幸和对社会命运的忧虑。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奈的思考。

以上是对《古诗三首》的知识点梳理,主要包括主题、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这三首诗体现了杜甫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2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2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篱 笆下闪烁的灯火、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 挑促织的情景。
诗歌品读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拟人
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 叶不禁感到孤独落寞。
看到远处篱笆下闪烁的灯火,诗人 联想到大概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样 的景象让诗人倍感亲切,由此想到自 己的童年和家乡,感到一丝慰藉。
4 古诗三首
走近作者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唐代杰出 的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 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 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 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小杜”,区 别于杜甫的“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
组词 造句
寒冷 寒战
哈尔滨的冬天十分寒冷。
组词 造句
狂风 欣喜若狂
狂风把树叶吹落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 首 (2份打包)
xié
shuān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 首 (2份打包)
组词
倾斜 斜坡
造句
斜坡的下面,是一片茂密的树 林。
组词
风霜 霜冻
造句
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慈 祥的笑容。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 首 (2份打包)
词语解释
将下列词语和与之对应的解释连起来吧 。
寒山 石径 霜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 首 (2份打包)
石头铺成 的小路。
霜打过的树叶, 特指霜后变红 的枫树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2)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2)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 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引入新课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 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 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我会读
hài
shì


yīn sǒu


己亥 依恃
辛亥
恃强凌

齐喑
喑哑
抖擞
我会写
hài
shì
āi

亥 恃 哀拘
己亥
恃强凌弱 哀叹
拘束
巧记生字
加一加
忄+寺=恃 扌+ 句=拘
g 投降
jiàng 降临
课文讲解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 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 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 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课文讲解 朗读诗歌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课文讲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课文讲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课文讲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你从 中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诗,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下面是对这三首诗的知识点梳理:
1. 《登鹳雀楼》:
- 题材:描写了登上鹳雀楼后眺望江山美景的情景。

- 表现手法:以直接的描写手法,详细描述了周围风景的美妙,并通过负面形象描述政治腐败。

- 反映时代:诗中体现了王之涣对当前时代的不满,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忧虑和对政治的失望。

2. 《凉州词》:
- 题材:描写了凉州的贫瘠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表现手法:使用了较为典型的「顿挫格调」的手法,通过对凉州艰苦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失落。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诗中表现凉州艰苦环境和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经典写法。

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题材:这是一首以诗人自己的闲居为背景,表达思乡之情并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的抒情诗。

- 唐诗特色:诗中通过描绘各种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个人感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 表现手法:使用了描写诗人闲居环境的手法,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整首诗简洁明快,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文主题:《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注解]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④教:令,使。

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

“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鉴赏:1、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2、后两句诗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心愿,即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知识点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课文主题:《凉州词》这首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注解]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④沙场:战场。

鉴赏:前两句诗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欲饮”二字进一步写热烈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后两句诗写宴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旷达、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知识点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课文主题:《夏日绝句》这首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典故来讽刺南宋朝廷投降逃跑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注释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注释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注释
1. 山行:在山中行走。

2. 远上:登上远处的。

3.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 石径:石子的小路。

5.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深处;“生”可理解为产生,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更符合古诗的平仄要求,两种版本都有其合理性。


7. 坐:因为。

8.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9. 红于:比……更红,于:比。

1.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 擎:举,向上托。

4.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 菊残:菊花凋谢。

6. 犹:仍然。

7.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8.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 须记:一定要记住。

10. 正是:一作“最是”。

11.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 夜书所见:在夜里写下所见到的景象。

2. 萧萧:风声。

3. 梧叶:梧桐树叶。

4.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5. 挑:挑弄、引动。

6.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7. 篱落:篱笆。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子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1.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谁能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从自然中得到的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两首咏物诗《石灰吟》《竹石》。

设计意图:由这两首诗的写法引入古诗,一开始就渗透了这种写法。

二、学习《石灰吟》。

1.出示作者简介。

(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

3.学生自学,自主探究。

4.自学交流,理解诗意。

(多媒体展示)(1)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成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确:“粉骨碎身”是指石灰在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是指石灰的颜色纯白。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

设计意图:只有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诗情。

5.感悟诗歌情感。

(1)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1.《静夜思》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以“床前明月光”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深夜月光照进屋内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疑是地上霜”一句,通过比喻月光与霜的相似性,既描绘了月光的清冷,又暗示了季节的寒冷。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2.《悯农》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情景和对粮食的珍视态度。

首句“锄禾日当午”,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艰辛付出。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它们都凝结着农民的辛勤汗水。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

3.《春晓》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和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着,“处处闻啼鸟”一句,以鸟鸣声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夜晚风雨的描绘和对花瓣飘落的猜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深敬畏。

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下册语文 (2)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下册语文 (2)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所抒发的志向。

4.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3.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感受其被赋予的诗人的人格志向。

教学难点: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所抒发的志向。

2.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马的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答:马)那你们喜欢马吗?(生答: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生答:想)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3.介绍作者李贺,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对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纠正,并提示“燕”的字音。

燕:当表示“周朝国名、姓氏”时,应读yān,如“燕山”;当表示“一种嘴短而扁、翅膀尖长、尾巴像剪刀的鸟”时,读yàn,如“燕子、燕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8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82页)

课堂演练
一、默写诗歌。 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东风御柳斜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二、《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C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
牛郎织女的故事
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迢 迢 牵 牛 星
译文: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没心思织布,呜呜牛 郎你在哪啊……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相距并不遥远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反问句
译文: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 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
拓展延伸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
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诗丝意:几七万夕条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
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 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课堂演练 一、诗意再现,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
3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 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今天我 们学习第一首《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
寒食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 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 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 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 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集》。

六年级下册语文10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1.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锤,锤打。

凿,开凿。

2.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

等闲,平常。

3. “浑”:全,全然。

4. “清白”:这里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二、赏析: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出了石灰的开采过程,石灰石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这是多么艰辛的过程啊。

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它面对烈火的焚烧却显得那么从容,就像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面对困难毫无惧色。

“粉骨碎身浑不怕”更是把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推到了极致,就算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

最后“要留清白在人间”点明了主旨,石灰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诗人于谦也是要像石灰一样,在世间留下自己高尚的节操。

三、作者介绍: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他为官清正廉洁,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卫国家。

四、运用片段:在学校的廉洁教育活动中,我就想到了于谦的《石灰吟》。

我跟同学们说:“看于谦写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把自己比作石灰,石灰经过那么多磨难都要留下清白,我们人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像石灰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吗?如果我们连石灰都不如,那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做人呢?”《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1.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2. “立根”:扎根。

3. “破岩”:破裂的岩石。

4. “坚劲”:坚定强劲。

5. “任”:任凭。

6. “尔”:你。

二、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诗的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生动地描绘了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的情景。

六年级下册10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10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10课古诗三首1.《马诗》●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2.《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3.《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李贺,他可是唐代非常有特色的诗人呢。

他的诗想象奇特,经常用神话传说来创造出奇幻的意境。

他一生怀才不遇,所以他的很多诗都有着一种愤懑的情绪。

2. 背景。

二、诗句解读。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非常壮阔又有点苍凉的塞外风光图。

你看,在广阔的沙漠里,沙子就像雪一样洁白,而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钩子一样。

这景色的描写不只是写景哦,还为后面写马做了铺垫。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匹马该是多么的矫健啊。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就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可是很贵重的东西呢。

马什么时候才能戴上这样华丽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呢?其实啊,这里的马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够得到重用,就像马渴望在战场上驰骋一样。

一、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于谦,他是明代的一位名臣。

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而且非常有气节。

2. 背景。

当时明朝政治腐败,于谦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

他以石灰自比,石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经过烈火焚烧变成洁白的石灰,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石灰一样,经得起各种考验,坚守自己的清白。

二、诗句解读。

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写了石灰的开采和烧制过程。

石灰要经过无数次的敲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然后还要被烈火焚烧。

可是石灰面对这些就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这里诗人是想说自己就像石灰一样,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磨难。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一点都不害怕,只想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于谦也是这样,他在面对各种威胁和诱惑的时候,都坚定地要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一、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郑燮,也就是郑板桥啦,他可是“扬州八怪”之一呢。

他的画很有名,尤其是竹子画得特别好,他的诗也和他的画一样,很有特色。

2. 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