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刘燕兵2008年,随着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中国的用工环境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众多的企业和劳动者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那么,“忠诚”的对象与内涵到底是什么?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又该如何有效衡量员工的“忠诚度”?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前提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当今人力资源行业争论的焦点。以下是本人曾经参与网上讨论后总结的一己之见,在此与大家分享,并欢迎百家争鸣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忠诚”?员工应该对谁忠诚?

首先,员工的忠诚度,跟他是否长期效力于一个企业/组织无关,而是跟他的所得与为企业/组织做出的贡献之间的比例有关联。涉及到忠诚,更多的是指做人的层面,我认为,员工做的任何事情,只要对企业/组织有利的就是忠诚的,忠诚从情感上来讲,就是对企业有良好的感情。而“人才”会对企业忠诚吗?在新的劳动合同法施行下,恰恰是鼓励人才流动的,人才市场曾经流行一句话:“敢于流动,劈柴也有可能变人才”,而频繁流动的人才又怎能体现出对其供职企业的“忠诚”呢?其实,员工与供职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只要在这个契约关系基础上,员工保持足够的忠诚度就合格了,而这个契约一旦破裂,忠诚度就将不再延续。很多调查结果表明:越长期的合作关系,越不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骨干员工和管理干部。

其次,当代企业在讨论“忠诚”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个劳动力资源,从越来越多的自由倾向里来界定,不是要求谁对谁的忠诚,而是越来越明确的建立相互和谐的合作关系。忠诚应该是相互的,如果不强调相互的关系,就变成员工毫无原则地依附于企业,在古代,这叫

做“愚忠”。

另外,我们在讨论员工忠诚度之前,也应该先谈谈职业化。管理学

中有一句话说:“企业行为先谈职业行为”。员工首先要敬业,才谈得上忠诚;员工要有工作能力,才谈得上忠诚;员工能得到充分的培训和培养,才谈得上忠诚。这也是企业和员工双方成长的过程。而且,员工对企业所谓的忠诚应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有“力”。有心,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态度;有力,是指“忠诚”的行为能力,不能只是态度好但干不出好活。所以,作为真正的企业人才要能为企业做事情,对企业有贡献,有价值,才能体现出其忠诚度。而社会上有的人并不十分了解人力资源工作,当提到相关话题的时候,使劲拍着胸膛大声疾呼似的说出豪言壮语:“我们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这句话本身说得没错,可关键是所拥有的这些人对企业有价值吗?他们是否愿意并且是否能够为企业做出贡献吗?

正所谓:能力决定岗位,贡献决定价值。有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公司在做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员工的忠诚度,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忠诚呢?主要有三个指标:第一,员工为在这个企业中工作而感到骄傲;第二,员工工作既出工又出力,愿意很努力地工作;第三,员工愿意在岗位说明书界定的范围以外,为企业做企业所需要的工作。

再有,其实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基本上会物化在他的直接主管身上。他的主管如果做得比较到位,让员工对他认可,有信心,就很可能会随之带来员工的忠诚。现实生活中,每一层级员工的离职实际上是要离开他的“顶头上司”即他的直接主管,因此,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几乎跟企业的老板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只有间接的关联,除非老板是他的顶头上司。而老板级的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可能则是:钱聚人散,钱散人聚;小胜靠勤,靠智,大胜靠德。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企业,应当正确地认识“忠诚度”的发展趋势,正确的面对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迅猛,不能再简单的用传统的“愚忠”思想来要求当代的员工了;第二,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度要有合理的期望,不应期望过高;第三,企业要用切实的方法、切实的行动,去主动建设员工的忠诚度,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和抱怨。没有实际行动,就没有权利抱怨。在网络上,也有国际学习型组织机构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当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工作者时,企业又如何寄希望员工忠诚于企业?所以,“忠诚”这个概念随着时代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及社会化的发展进步,其传统内涵已经完全被打破了,那种所

谓对老板/上司的热爱和感恩,对企业的依附等观点,已经和这个时代有点不相适应了,比如说很多网络工作者,他不依附于任何一个企业,谈何忠诚?他的忠诚,就是忠于职业操守,他忠诚地按照合同完成本职工作即可。

二、如何来衡量忠诚度?

这首先要问谁来评价?其次,如何评价?再次,评价什么?也就是我们到底该如何界定忠诚度?人力资源常用的一个评价方法叫关键事件法。就是在遇到困境,遇到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观察他的表现。比如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整个韩国缺黄金储备,很多民众都把自己家里的黄金首饰献给国家。第二个要从投入产出比来进行衡量。第三个指标就是年限,但这只是一个绝对值。

某位著名的人力资源研究专家曾经说:按照我们的调查,评价忠诚度分为三类:第一,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第二,忠诚于自己的直线领导;第三,才是忠诚于自己供职的企业,但并不包括老板。

某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公司在评价员工忠诚度的时候,对某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有过这样一个调查问题:“你为什么选择留在这家公司继续工作”,员工排前四位的答案是:1职业发展的机会,实现我个人的价值;2培训的机会和个人发展;3同事关系融洽;4薪酬福利。实际上企业老板能够给员工的是什么?最直接的是薪酬福利,但是它并不是员工留在公司的首要原因。

三、如何建设和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举个案例:深圳华为公司就施行忠诚度管理。但它是基于制度层面的硬性管理,而不是由老板评价,因为老板有时也会走眼;也不是过去的“狼性文化”,任正非先生在2000年以后就不再提倡“狼性文化”了;华为员工从被选聘之初,就要经历过五关面试和笔试的考察,特别是针对社会招生;管理人员须在华为大学进行三个月的管理培训,应届生还必须要经历两三周的集中体能军训;IT专业应届生每月拿着5500元的工资,对企业没有任何贡献,甚至要被培训到九个月到一年才能独立上岗工作……;华为的制度评价大概包括:第一,员工关键事件记录。关键事件分红色和黑色,也就是正向和负向的,这个记录和每一个考核都要挂钩。这个记录要累计几年,是能对员工忠诚度有所反映的。第二,员工诚信记录。比如说报账时是否有占公司便宜等等。第三,劳动态度考核。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其结果和干部提拔、股权分配、晋升和干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