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一、模块分析
1.08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讲,就是由“3个(语文、数学和外语)统考科目、七个(理化生政史地技)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又分为5门必修水平测试和2门选修水平测试。因此除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外,由省统一组织的高考考试将有三类,设有三个本科门槛即5门必修应达5C,2门选修应达2B,统考科目总分达省本科投档线。学业水平测试达6A者,可在统考科目总分中加10分参与划线,统考科目以440分划本科线,以480分排序投档。
可见08新高考模式对于三门统考科目仍以原始分计算,但削弱了相互(原为五门)间的互补关系,加大了区分度。对于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区分,虽模糊了同一等级中分数间的差异,但互相独立,将现在的三门综合测试变成了逐门等级测试,提升了各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筛选功能。你达到标准就上,否则就没有上本科资格。故对于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尤其是选修水平测试一点也不能失误(只考一次),一旦失误将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科双基夯实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08年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学科地位
高中地理,作为2008年新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水平测试。
必修层次的水平测试在每年的4月8~9日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考二次。考试时间75分钟,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可见必修学科的水平测试是以分数60分作为划定C级的标准线,且比例控制在9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控制难度(相当于现在的会考水平)以本为本,以标为纲,多快好省的狠抓双基,力争大面积丰收。
选修层次的学业水平测试在每年的6月9日,考试时间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其中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其中20%—30%为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可见选修层次的水平测试等级是以比例作为划分依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新课标,立足两种教材(人教版、湘教版),面向多数学生,适度拓展加深(比现在高考难度略低)确保足够比例的学生达到B级目标。
二、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课改要求
受新课程设置、新高考要求和入学高峰的影响,我市高中地理教师地理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年青,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由于数量不足,教师跨年级任教现象普遍,这些教师的重点在高二、三,必然影响基础年级地理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改变
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角色定位不准。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局面,将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转变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首席。通过多次假期培训,教师也知道转变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但是,一走进课堂,就以知识传授者、课堂“主宰者”自居,满堂灌、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而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有些地理教师有时只注重形式而不考虑效果。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自主方式,提倡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教师有时往往只顾及到教学活动形式的变化,而忽略了教学活动承载功能即在形式后面隐含的知识和技能。以致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却一无所获,还是没有领悟课改的真谛。
在现代教学理论上,好多教师缺乏更新。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因缺乏现代教学理论支撑,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设计出由低能级向高能级逐级发展的课堂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使具有不同学习潜力的学生发展到他所能发展到的最高能级层次。以致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无法跨越某个能级阶梯,而影响其学习潜力的发挥,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程资源上,因缺乏必要投入而短缺。地理学科是一门图文并重的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有相应的投入和建设。现在最缺乏的是完全与新课程配套的挂图资料、网络资源和活动资源。目前我市各中学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条件差的学校,一些必须挂图资料不齐,导致只能由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自主“观察”。制约了学生运用图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地理学科教学设施和教具短缺。
高中地理教学常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地理学科被挤出了高考队伍行例,致使地理学科的发展停滞不前,21世纪地理学科虽借着新课改的东风,重又回到了高考队例,但学科地位仍未完全
恢复,仍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以致教学设施、教具配置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了全市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
受思维定势影响,从学校领导到老师,从整个社会到家长,都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地理学的兴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多,智力层次要求低,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待遇与其他高考学科的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尽管不少地理教师仍在辛勤的努力着,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但在教学和其他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三、08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根据高中的新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及08新高考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1.模块开设
(1)必修模块由“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个部分组成,每个模块2个学分,按Ⅰ、Ⅱ、Ⅲ的顺序开设。
(2)鉴于新教材与老教材的知识联系性和现行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性,建议首先开设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和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同时,建议在高一年级安排时间适当补修地理基础知识、大洲大洋、世界气候、中国政区、中国地形等相关内容,以搞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2.教学进度建议
必修模块I、必修模块II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学期一个模块。必修模块III从暑假补课到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结束。后半学期完成必修I和必修III复习,必修II安排在高二下学期3月下旬前结束。
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可从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开始开设,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3.课时配置建议
必修模块每周安排2课时,确保每一必修模块开足36—40课时。
选修模块每周安排4课时,确保每一选修模块开足60—70课时,以加深拓展相关知识内容。
4.教学措施建议
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