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3(人教版)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基础达标

1.(2014·浙江会考)孙中山主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下列各项中,着重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答案:D

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述:“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这一“发展”在“民族主义”的论述上体现为() A.反对帝国主义B.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C.建立民国,国民平等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A

3.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A.是接受英美帮助的结果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孙中山阶级立场的改变

答案:C

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B.推动民主进程

C.建立共和政体D.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5.(改编题)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为国民所公有……国民所共理……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

答案:C

6.有学者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

C.颁布《临时约法》D.国民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民族主义……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说明与新三民主义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故D项正确;A、B、C项与旧三民主义有关。

答案: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925年3月问题: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据材料三归纳,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变化?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孙中山的革命历史为载体考查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发展。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2)问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回答,从材料一的变法主张到材料二中“革命为唯一法门”“实行共和”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选准“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课本分析,注意要求“客观原因”。

答案:(1)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方法上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目的上从维护清政府统治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重大发展:思想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政治上改组国民党并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方针政策上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素能提升

1.(2014·成都摸底测试)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强调革命的目标是废除君主专制政体,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的内容,故B项正确。

答案:B

2.(2014·揭阳二模)《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故选C项。

答案:C

3.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A.《大总统令禁烟文》

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C.《内务部报告禁赌呈》

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体现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思想,也就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B

4.(2014·滨州一模)《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思潮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D.阐释民权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把握材料中的“民生主义”即可判断选择C项。

答案:C

5.(2014·汕头质监)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历史概念。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说明当时国民党明确反帝,结合时间“1925年”可知与已经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有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6.(2014·金华十校期末调研)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