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0
西方近代科学巨匠
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开普勒
Johannes Kepler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和哲学 家,近代实验科 学先驱者。“哥
宙。”
牛顿
(3)“天人感应”:秦汉之际,强调“天人同类”。
(4)“天理论”:宋明时期,强调“天人合一”。 (5)近、现代时期:
①近代科学思想、知识传入,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
②“战天斗地”的激烈行为(50年代末),“人定胜天”。
③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关注,新的阐释与不同的解读。
2
2、“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
(1)医学:中医药、针灸、推拿、养生 …… (2)农业生产:顺天应人,生态农学…… (3)工程技术:天工开物,人工与天工的和谐。 (4)古代建筑:坛庙、宫殿、园林、民居……
(5)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艺术:“物我合一”
(6)社会生活:敬天拜天礼俗,“拜天地”……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 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融入许多社会活动和文化成 果之中,成为一种思想特征。
东西方文化的深层比较
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本体论方面的分野)
“天人合一”与 “征服自然”并不是截然对 立的观念。东西方文化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对一 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也不同。
1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天人合一”观念的演变及其表现
1、 “天人合一”的观念由北宋哲学家张载最先提出。这 一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1)“天命论”:三代时期,具有原始巫术的特征。 (2)“天道论”:春秋战国时期,强调“天人同性”。
(1473-1543)
(1571-1630)
波兰天文学 家、日心说 创立者,近 代天文学的 奠基人。
德国天文学 家。被称为 “天上的立 法者”。
Isaac Newton (1642-1727) 英国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和数 学家。最卓越 的贡献是微积 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分和经典力学 伽利略发现了新宇 的创建。
4
1、“征服自然”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1)基督教文化兴起之前,西方基本上还是敬畏、崇拜 自然,但已有“征服”的朦胧意识及实际行动。 (2)文艺复兴运动后,明确提出了“征服自然”的观念。 “地理大发现”后,人们的征服意识得到强化。 近代科学的发展。
(3)19世纪,“征服自然”的观念遭到了挑战。
11
科玄之争 1924年由张君励、丁文江之间关于科学 与人生观的关系的辩论而引发的一场论战。 张君励主张科学于人生观无能为力;丁文江、 胡适坚持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人生观的问题; 梁启超、范寿康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的 全部,理智的部分可以由科学解决,情感的 部分非科学所能解决;陈独秀主张以唯物史 观作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这场论战的 实质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 问题。
12
(5)文学艺术领域:崇高法则。“英雄”情结。
3、西方自然观的现代形态: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摆脱“征服自然” 的传统模式。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美】乔治•萨顿)
6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 我国的“人工天河” 南省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 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红旗渠
(1960、2—1969、7)。 在当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 林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 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 架桥,一锤一钎,苦干十年,削 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 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 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自 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 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 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人类征服自然的胜利,往往是用削弱和破坏他们赖以 维持生命的这个星球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人类已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觉醒!
5
2、“征服自然”观念的具体表现:
(1)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物质文明的成果。
(2)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领域:耗费,掠夺性开采。
(3)生态环境领域:破坏与“报复”。
(4)建筑领域:抗衡,服从,“人工”。
7
8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9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时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视频欣赏:丽江古城
3
二、“征服自然”的功过历程
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
“征服自然”作为一个明确的 思想命题,是在近代工商业活 动兴起时出现的。然而其思想 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正是
古希腊所特有的逻辑抽象思维
的产生,不仅影响到后来近现 代科学在西方的出现,而且为 近代以来大规模征服自然的活 动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