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邓中甲版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瘟大 头
病证解析:
恶寒发热―邪正交争
解散
一以复已失之阴血
芍药 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特点: 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 动血之患,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1. 气分热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 语不眠。
2. 血分热毒证:热病吐血、衄血,发斑。 3. 热毒疮疡:外科痈疡疔毒。 4. 热毒(湿热)下利(痢)、湿热黄疸。
.
白虎汤《伤寒论》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 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证解析:
盛阳 证明
气 分 热
壮热面赤―内热熏蒸,
烦渴引饮―胃热津伤盛
里 热
伤热 灼
大汗出― 里热迫津外泄炽 津
脉洪大有力―热盛于经
.
配伍意义:
石膏―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君
清 知母―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
病证解析:
分邪 证热
初 入 营
身热夜甚,口渴―热灼营阴 热扰心神―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口反不渴―热蒸营阴 目常喜开或喜闭―阴阳不相既济 斑疹隐隐―热伤血络,血不循经
舌绛而干,脉细数―-热伤营阴 .
分邪 耗 热伤 内营 传阴 营
配伍意义:
犀角―清解营分之热毒

玄参、生地、麦冬― 既可养阴保津
毒清 阴透
扰热 神心 伤热 络血
身热谵语, 舌绛起刺,脉细数 斑色紫黑、吐衄、便血 尿血、舌红绛
热迫血行
分热 毒 炽
证 蓄 漱水不欲咽―蓄血在内,津液失布

血 喜忘如狂--瘀热扰心

瘀 大便色黑易解--血为热迫,渗于肠间 血

.
配伍意义:
犀角――凉血清心而解热毒

毒清 瘀凉 生地――凉血滋阴生津

热血
一以助犀角清热凉血以止血
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病症分析:
证三 焦 火 毒 炽 盛
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扰心神
口燥咽干,小便黄赤―热灼津伤焦 火 外 充
吐血、衄血―热迫血逆
毒斥
发斑----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壅 上
身热下利―热邪内迫,逼津下趋 盛 下 痈肿疔毒―热壅肌肤,气血郁滞 三 内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火毒炽盛
.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 的性质。 (2)辨明“热证” 的部位。 (3)辨明“热证” 的真假。 (4)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保护脾胃功能 (5)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方法。 (6)如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寒,是 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方法,待阴复其热自 退。
便泻 下清 火上 通泄
山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荡涤中焦燥热内结
薄荷--―清头目,利咽喉

竹叶---清上焦之热
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 使
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 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治法 称为“以泻代清”。
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 臣
营 热 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
解养
轻清透泄

黄连—清心解毒
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 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
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病证解析:
第四章 清热剂
概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适应范围: 里热证。
.
分类:
(1)清气分热——热在气分证 (2)清营凉血——邪热传营,热入血分诸证 (3)清热解毒——温疫、温毒,或疮疡疔毒 (4)清脏腑热——脏腑火热证 (5)清 虚 热——虚热证

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生 粳米、甘草―益胃生津,防大寒伤中

津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清透、滋养、护中
.
【附方】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加桂枝;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 ❖白虎加苍术汤:白虎汤加苍术;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湿温病。
.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歌: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病证解析:
余热留
后 伤 伤 余 身热多汗,脉数-- 恋气分
寒 热 余热内扰―----心胸烦闷
、 温
未 清
清余 伤气 气逆欲呕-----胃失和降 热 津
病 , 口干喜饮,舌红少苔-阴伤之兆 未 两
、气
暑 津 虚烦不寐-----热扰心神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病证解析 :
口渴、咽燥,唇焦―热伤津液
面红目赤,口舌生疮, 火性上炎 咽痛吐衄
睡卧不宁、谵语狂妄-火热内扰心神
便秘溲赤
里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
胸脏 膈腑
积 热 , 聚 于
配伍意义:
连翘―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

黄芩―清胸膈郁热
.
《局方·卷之六治积热》 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
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 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 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 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病 两 脉虚-------气虚之征
.
配伍意义:
和 清 石膏 清透气分余热 胃 热 竹叶 除烦止渴

生 人参、麦冬――补气养阴生津

津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 粳Baidu Nhomakorabea 和脾养胃
使

气 甘草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
清营汤《温病条辨》
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
配伍意义:
黄连―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君
毒 泻 黄芩―清上焦之火


解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
《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前军督护刘车者, 得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干 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余思作此黄 连解毒汤。”
.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热上 证中
二 焦 邪 郁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