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优秀

合集下载

公输文言特殊句式

公输文言特殊句式

公输文言特殊句式
《公输》中有以下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省略宾语:将以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句意为: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 省略主语:于是见公输盘,省略主语楚王(墨子),句意为: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

- 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为:宋有何罪,句意为:宋国有什么罪呢?
这些句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在阅读和理解《公输》时,需要注意这些特殊句式的用法和含义。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一.倒装句:
(一)定语后置:
⑴者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注意区别:表判断、指代“……的人”两种用法)⑵之格式:中心词+之+定语
(注意区别:“之”也可做宾语前置标志)
⑶……之……者例:马之千里者
⑷数量词(常后置)例: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宾语前置:
⑴疑问句:何、奚、安、胡、曷、恶、谁、焉……
⑵否定句:“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⑶之格式:宾语+之+否定词+动词
例:句读之不知
⑷是例: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马首是瞻
⑸方位名词做介词的宾语,常前置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三)状语后置:即介宾短语后置:于、以
格式:谓语,主语!
例:贤哉,回也!
二、判断句:唯一标准:翻译出“是”
注意:古文中出现的“是”多数不表判断,而是代词“这”
三、被动句
1.有标志:①见②于③见……于……
④受……于……⑤被
2.无标志※:语意中本身含有被动意味(如:诛)注意:“见+动词”的两种情况:①见=被②见=我(见=“我”例:府吏见丁宁、慈父见背)
四、省略句
参考翻译的方法:“补”相关笔记。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

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本文是关于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感谢您的阅读!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

如: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

如:
①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课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课版

高考真题解析: 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此为乐。
3.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畀
:bì 给与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 (政府)给予他们钱财 4.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 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何操” “安在” “操何” “在安”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 “操”“在”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 恶、安、焉、奚”等。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③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之”“余” “之” ,它们分别 作“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文言句式-倒装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练习: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1、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 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2、 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新开辟的疆土,迁移佃农去居住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伍 中。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二、结合文言语句翻译综合考查
翻译句子: •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 愈知治矣。 (08年江西卷)
• 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 宾语前置。 抵御他了.
找出下列句子的特点: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唯利是图。 无乃尔是过欤?
(二)介词宾语前置
•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 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 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 种倒置的现象。
不然,籍何以至此?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 “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 置。
五、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 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 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承前省略] ⑵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略]
⑶( 孟子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 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 [对话省略]
四、主谓倒装
•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 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 汝之不惠(慧)甚矣。 •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 晏子辞千金》) • 晏子之家其贫若是也。 •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我的心怀念着遥远的地方啊,眺望那个美人啊,她却在 天的那一方。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一)

文言特殊句式(一)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 什么 简陋呢? 有 何 陋? 惟利是图。 只贪图利益。 惟 图 利。
⑴我之谓也 ⑵惟 命 是 从 惟 才 是举 。
⑶唯弈秋之为听。(《学弈》) 唯弈秋之为听。(《学弈》) 唯弈秋之为听 学弈
有些句子, 有些句子,“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而 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它本身就作了前置的宾语, 是它本身就作了前置的宾语,不可将二者混 淆。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 。《左传·僖公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 僖公 左传 四年》(我要责问这件事 》(我要责问这件事。) 四年》(我要责问这件事。)
状语后置
即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 语,如:“躬耕于南阳”。 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到动词谓语 之前作状语,即 “于南阳躬耕”。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 用介词“ 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时一 般提前做状语。 般提前做状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 。(《 学》)
为标志) 为标志)
练习巩固
1.何有于我哉?( 有什么 ) 何有于我哉? 于我哉 2.王曰:“何为者也?” .王曰: 何为者也? 者也
20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 干什么
3. 微 斯 人 , 吾 谁 与 归 ? ( 我能和谁一道呢 ) 4.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子将安之? 安之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负者歌于途, 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负者于途歌, 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与之乘, 于长勺战 受任于败军之际,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败军之际受任,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于草庐之中顾臣, 三于草庐之中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8.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 9 .欲信大义于天下 欲于天下信大义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对象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为……所…… (或……为所……)
……为……
7、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无标志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四、省略句
①永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⑦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⑧今以钟罄置水中。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二)、状语后置
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 不负戴于道路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虽董之后置 以“之”或“者”作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高考文言文倒装句精品课件

高考文言文倒装句精品课件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 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D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乎(对)己]参省
动词(形)+以+宾语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动词(形)+如(若)+宾语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④遂与秦王会 (于)渑池。
[于 (在)渑池]会见
⑤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如箭 (像箭一样)]往前冲
A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如:1、何陋之有 2、何厌之有 3、唯利是图
有何陋 有何厌 唯图利
规律四: 介词宾语的前置。
如:一言以蔽之。(以一言)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句式-倒装句

文言句式-倒装句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注意状语后置有两种类型
• 1.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 1.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 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 •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例如: 鸿门宴》 将军战河北, 南。” • “战河北”即“战(于)河北”,应理解为 战河北” 河北” 于河北战” “于河北战” • 2.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2.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 ① “于”②“以”③“乎” • 得双石于潭上。 得双石于潭上。 • 具告以事。 具告以 • 覆之以掌 覆之以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规律三 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规律三:用“之” 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这时的“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请找出下列句子的倒装之处: 请找出下列句子的倒装之处: •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 句读之不知, 不解。 韩愈《 说》) •2、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何厌之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中心词+定语+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 可使报秦者 末得。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的人 能够出使回复秦国
雁荡山》 ②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雁荡具体而微者 具体而微
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
• • • • • •
6、选出句式上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B ) 选出句式上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莫我肯顾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古之人不余欺 尔无我诈, D尔无我诈,我无尔虞 项为疑问句宾语前置, (B项为疑问句宾语前置,其它三项都是否定 句宾语前置) 句宾语前置)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
小 试 身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 “自”“之”“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 “信”“有”“欺” 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宾 语 前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状语 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 后置 语。翻译时大都要移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一、“于”字结构作补语。
(一)格式:形容词+于+宾语 ①长于臣。 (《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
.
5、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
注意: 1.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
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试比较:
⑴马之千里者( 修饰关系 )
⑵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领属关系 ) 2.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 如:“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专题辅导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语”,但在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现象,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这种特殊句式(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动宾介宾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②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至何)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介词或动词宾语的必须是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当然,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此处前置。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②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句中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如:①宋何罪之有?(宋之有何罪)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

4、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如:业文南向坐。

(业文面向南坐)三、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语之后。

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格式。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用“之” 或“唯……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规律五:“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相”是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小 结
常 见
需要注意的
巩 固 练 习
04
01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C
4、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06年广东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
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倒装句(变式句)
掌握倒装句和省略句两种特殊句式特征;并能在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这两种文言句式。
练习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马之千里者
01
规律二: 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02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优秀(课堂PPT)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 优秀(课堂PPT)
以桑树之
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覆之以掌。
⑥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 能谤讥于市朝。
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⑨ 长于臣。
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 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②以以为为莫莫己己若若。。
③③古古之之人人不不余余欺欺也也。。
④④然然而而不不王王者者,,未未之之有有也也。。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必须是否定句
“不、未、毋(无) 、莫……”。
否定词+代词+动词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②时人莫之许。

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⑤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判 断被 句动
省 略 句
倒 装 句

主 宾定 状
倒谓倒装句语 前类型语 后
语 后
装 置置 置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2.快哉此风!《风赋》 此风快哉
现代汉语:
动词 + 宾语
介词 + 宾语
•宾语前置句一般就发生在这两种条件下。
迁 )移
训 练
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 语后置句)
(四)状语后置
现文代言汉文语中:状语常常后置:
[状语] +谓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 + 宾语
介词 + 宾语
•宾语前置句一般就发生在这两种条件下。
•翻译时要将前置的宾语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也就是现代汉语的语序。
上午6时23分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①大王来何操? ②②沛沛公公安安在在??
译:动+宾
③君何以知之?
译:介+宾
其他疑问代词: 谁、孰、恶、安、焉、胡、奚、曷……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例: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上午6时23分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之+定语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2.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马之千里者。
上午6时23分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强调宾语。
例: ①①句句读读之之不不知知,,惑惑之之不不解解。。 ②②惟惟兄兄嫂嫂是是依依。。 ③③惟惟马马首首是是瞻瞻。。
上午6时23分


①唯陈言之务去。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上午6时23分


①唯陈言之务去。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卒数万人。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
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
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
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上午6时23分
1.下列各句中是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何恃而往? C.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刘备,天下枭雄
宾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语 前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置 4.“相”指“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前置
5.“见”指“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前置
上午6时23分


1.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能谤讥于市朝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何由知吾可也
答案:A(A项为状语后置句)
上午6时23分
5.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可解释为“我”,这时 “见”是作宾
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
①①府府吏吏见见丁丁宁宁。。((《《孔孔雀雀东东南南飞飞》》)) ②②生生孩孩六六月月,,慈慈父父见见背背。。((《《陈陈情情表表》》))
上午6时23分
1.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
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 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 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 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莫乐为人君 省略介词“于”,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②惟其言而莫之违 宾语前置,只有是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石之铿然有声者。
上午6时23分
(三)定语后置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 人欤?
上午6时23分
(三)定语后置
3.中心语+定语+者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4.中心语+数量定语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5.中心语+而+定语+者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 几人欤?
上午6时23分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卒数万人。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
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
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
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上午6时23分
⑦不能容于远近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⑨战于长勺
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⑾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⑿何故不使知
判断句: ①③
被动句: ⑤⑦
宾语前置句:④⑾ 定语后置句:②⑩
状语后置句:⑦⑧⑨ 省略句:⑥⑿
上午6时23分
2.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
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⑦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上午6时23分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①①忌忌不不自自信信。。
②②以以为为莫莫己己若若。。
③③古古之之人人不不余余欺欺也也。。
④④然然而而不不王王者者,,未未之之有有也也。。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必须是否定句
“不、未、毋(无) 、莫……”。
上午6时23分
否定词+代词+动词
上午6时23分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②时人莫之许。

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⑤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上午6时23分

①三岁贯汝,莫③秦人不暇自哀。
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⑤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上午6时23分
4.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 时,可译为“我,你,他 (她)”,这时
“相” 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 书》
上午6时23分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 移


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伤乎? (选A,考查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
上午6时23分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
[定语] +中心语
翻译时,应把定语放到中心语之前
上午6时23分
(三)定语后置
上午6时23分
(四)状语后置
现文代言汉文语中:状语常常后置:
[状语] +谓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上午6时23分
(四)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乎,相当“于”)+宾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于蓝取之,于蓝青
生乎吾前。 乎吾前生
上午6时23分
2.介词结构:以+宾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训 练
④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覆之以掌。
⑥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 能谤讥于市朝。
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⑨ 长于臣。
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上午6时23分
综合训练
1.将下列文言语句按不同句式归类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臣未之闻也
⑤下流多谤议 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译文: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上午6时23分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 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 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 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 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 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 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 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 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 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 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 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上午6时23分
主讲人:
判 断被 句动
省 略 句
倒 装 句

上午6时23分
主 宾定 状
倒谓倒装句语 前类型语 后
语 后
装 置置 置
上午6时23分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2.快哉此风!《风赋》 此风快哉
上午6时23分
现代汉语:


移 训

答案:A(“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 是“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是定语 后置;B 是宾语前置;C是被动句; D是 判断句)
上午6时23分

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移
A、而诸侯敢救赵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D、客有吹洞箫者
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 语后置句)
疑问代词+动词
上午6时23分
① 其有何尤?


②胡为乎来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⑦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上午6时23分
① 其有何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