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

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

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了解建国后的外交形势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2、思考分析: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思考:1、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2、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A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B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内容:2、提出过程:思考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关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2)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 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3.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2. 分析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事件背后的战略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历史;(2)提问: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

3. 课堂讨论:(1)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2)分析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事件背后的战略意图。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等;(2)让学生分析案例,深入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5. 总结拓展:(1)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其对我国国际关系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五、课后作业1. 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3. 选择一个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2)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2. 教学新课:(1)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如国内外形势、国际政治格局等;(2)讲述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如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参与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否准确掌握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能否熟练列举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能否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能否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能否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否表现出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外交成就及外交政策特点;3. 搜集有关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和探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

2.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3. 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4.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5.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对外关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事件。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和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立场和目标。

3. 分析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 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外交成就背后的国家利益。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兴趣。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成就和影响的知识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外交档案等。

2.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和深入学习。

3. 影像资料:收集与新中国初期外交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影像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认识到外交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3.增进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尊重,树立平等、互利、合作的外交观念。
4.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评价,培养独立思考和国际视野。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2.利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应对策略。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及其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分析报告:请学生选择一个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如中美大使级会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分析该事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该事件中所体现的外交策略和原则。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
4.观看纪录片:观看一部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纪录片,如《外交风云》、《新中国外交五十年》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抒发真情实感,体现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认识和体会。
5.家国情怀: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以“我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自豪”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表达对国家外交成就的自豪感,以及对未来外交事业的展望。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外交政策的制定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和目标。

2. 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教学方法:讲座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过程:a)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介绍b)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意义d)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章: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与苏联的外交关系,掌握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

2. 教学内容:中苏建交,中苏条约的签订,中苏关系的破裂。

3.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讲座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过程:a) 中苏建交的过程和意义b) 中苏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c) 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和影响d)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三章:新中国与美国的对抗与合作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与美国的关系,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2. 教学内容:中美建交,美国孤立政策,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3.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讲座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过程:a) 中美建交的过程和意义b) 美国孤立政策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c)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d)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新中国与美国的对抗与合作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掌握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冲突。

2. 教学内容: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边界问题的处理,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

3.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讲座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过程:a) 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b) 边界问题的处理及其影响c) 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及其意义d)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五章:新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掌握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政治环境。

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提问:“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教师提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新中国初期的一些重要外交事件,如“开国大典”、“抗美援朝”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教师点评并补充。

6. 课后作业: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期考试:考察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

3. 资料: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文献、图片等资料。

4.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学术文章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3.教师提供一组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历史图片或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或史料进行解读,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图片或史料所反映的外交政策及其意义。
4.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教师设计一份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3.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直观地展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重大事件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掌握相关历史事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为实现我国的外交目标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在新中国成立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下,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策略: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源自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强化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拓展:
-邀请外交领域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提交时间:下周三之前。
2.完成以下练习题:
-选择题:根据课堂所学,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简答题:简要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论述题: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事件中的外交策略。
-提交时间:下周二之前。
2.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活动以及取得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 主要外交活动及成就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过程2. 外交活动背后的战略考量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参考书2. 课件、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2. 教学内容: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边倒2) 主要外交活动:a.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c. 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e.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 取得的成就:a. 奠定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础b.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c. 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d. 改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4. 总结与评价: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成就,评价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延伸1. 教学内容:1)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政治环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等。

2) 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经济建设的影响。

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探讨问题。

七、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以新中国初期某一重要外交事件为例,如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分析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外交技巧等。

2.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案例,汇报讨论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2)运用时间线索,分析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至新中国建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2)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讲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案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等;(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教材,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采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外交工作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章节一:新中国成立与外交政策的制定(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

3. 章节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毛泽东访苏;(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3)新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4. 章节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参与国际组织;(3)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5. 章节四: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1)独立自主;(2)平等互利;(3)友好合作。

6. 章节五: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1)提升我国国际地位;(2)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3)为我国发展创造有利国际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背后的原因;(2)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重大外交活动、外交成就等;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就;3. 比较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4.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可能局限于表面,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外交政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重大事件,以及这些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局势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方针的内涵,以及分析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运用和调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基本原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的含义。
2.掌握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事件,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了解我国在这些事件中的立场和作用。
3.了解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哪些国际挑战和机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重大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的内涵,分析这些方针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详细阐述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事件,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介绍我国在这些事件中的立场和作用。
4.分析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外交政策的建议。
这道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让他们关注现实国际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五十年》等,拓宽知识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成就;(3)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认识和评价;(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外交问题的关注。

2. 教学重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特点;(2)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解读;(3)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2)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展开外交工作?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讨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形成背景;(3)教师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2)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原因;(3)阐述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初期某一外交成就的案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案例分析的心得体会;(3)教师点评,总结案例分析的意义。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2)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树立学生维护国家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动及成果;(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2)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活动的资料,如图片、文献等;(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3. 课堂讨论:(2)全班交流:邀请代表分享各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新中国初期某一重要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分析该事件在我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2. 选取一个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件,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教学案例:日内瓦会议(1)了解日内瓦会议的背景、目的和过程;(2)掌握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成果;(3)分析日内瓦会议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影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和挑战;2. 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和挑战;2.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学生小组讨论;3. 视频观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件或教学PPT;3. 与新中国外交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和挑战(15分钟)1. 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包括西方冷战态势与亚洲国家的解放运动;2. 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外交挑战,如台湾问题、对美关系、对苏关系等。

三、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5分钟)1. 解说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原则,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等;2. 介绍对美关系的处理,包括彭德怀访美和周恩来与尼克松的会谈等;3. 讲解对苏关系的处理,包括中苏友好条约的签署等;4.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如灵活性、实事求是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每组设计一个简短的展示。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各组代表展示并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回顾。

教学延伸: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资料,扩展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写作业。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3)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内涵;(2)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背景及意义;(3)新中国初期外交成果的评述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2)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

2. 教学内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及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外交成果及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活动及成果,强调其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2)新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外交成果的评价。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教案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1.1.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思考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2.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读重要外交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1.2.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3 教学时长1.3.1 预计教学时间为45分钟。

二、知识点讲解2.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1.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2 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2.1.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 重要外交事件2.2.1 抗美援朝战争2.2.2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2.2.3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3 外交成就2.3.1 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2.3.2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2.3.3 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三、教学内容3.1 教学主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重要事件3.1.1 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背景。

3.1.2 分析重要外交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3.1.3 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意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4.1.2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事件。

4.1.3 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

4.2.2 培养合作交流、讨论问题的能力。

4.2.3 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4.3.2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精神。

4.3.3 培养学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的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解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外环境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外交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基本原则。

3.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详述如抗美援朝、中苏结盟等关键事件,以及其对我国外交关系的影响。

4. 外交成就与影响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就,如争取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等,并探讨其对当今外交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外交政策、重大事件及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实践与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思考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表现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制定过程。

3.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抗美援朝、中苏结盟等关键外交事件。

4.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就外交政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成就,探讨其对当今外交的启示。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重大外交事件及成就。

2. 教学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因素及其对当今外交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相关章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2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篇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第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设计本节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前预习、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创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确定目标]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不利条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

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

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文思考讨论。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师: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生:分组辩论:师: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生:通过阅读文总结、回答。

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师: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

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0年2月)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师:请同学们阅读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XX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生:思考、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师: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生:答略。

师: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讨论回答师总结: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生: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表演。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整合归纳提升]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建国初期的外交风云变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和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