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系列培训课程

企业财务会计系列培训课程
企业财务会计系列培训课程

目录

财务会计系课程教学大纲 (6)

财务报告分析(双语) (6)

财务报告分析 (8)

财务管理 (9)

财务管理(双语) (11)

财务会计 (12)

财务会计(Ⅰ) (21)

财务会计(Ⅱ) (24)

财务管理专题 (27)

成本会计 (29)

成本会计专题 (31)

高级财务管理 (33)

高级财务会计 (34)

高级会计 (42)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49)

管理会计 (52)

管理会计 (58)

国际会计 (60)

会计电算化 (64)

会计理论专题 (66)

会计信息系统 (68)

会计信息系统 (70)

会计学原理 (73)

会计制度设计 (77)

审计学 (79)

税收理论与实务 (82)

税收会计 (84)

经济贸易系课程教学大纲 (86)

保险学 (86)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88)

产业营销 (90)

电子商务 (92)

服务营销 (93)

公共关系学 (96)

国际结算 (98)

国际金融 (102)

国际经济组织 (109)

国际贸易 (111)

国际贸易地理 (114)

国际贸易实务 (115)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 (117)

国际石油经济学 (119)

国际石油经济学 (122)

国际营销学(双语) (125)

宏观经济学 (127)

货币银行学 (128)

计量经济学 (130)

计量经济学 (131)

技术经济学 (132)

价格学 (134)

金融市场学 (136)

金融学 (141)

金融衍生工具 (145)

经济学基础 (148)

企业经营策略模拟 (152)

商务谈判 (154)

市场营销学 (155)

Syllabu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61)

石油营销概论 (163)

投资学 (164)

投资学(双语) (166)

投资学 (168)

推销策略 (169)

外贸函电 (171)

微观经济学 (172)

消费者行为学 (178)

营销学原理(双语) (180)

营销学原理 (186)

战略管理 (19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94)

中级微观经济学 (196)

组织行为学 (198)

管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201)

公司法 (201)

管理系统仿真 (206)

管理信息系统 (207)

管理信息系统 (209)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实验 (211)

管理学 (212)

管理学 (215)

广告学 (217)

广告管理 (220)

国际商法 (223)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 (226)

经济法 (227)

经济法概论 (231)

经济统计学原理 (236)

跨国经营与管理 (240)

人力资源管理 (242)

人力资源管理 (244)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245)

生产管理 (247)

市场调查与预测 (249)

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51)

项目管理 (253)

信息管理学 (254)

信息管理学 (258)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60)

运筹学 (262)

运筹学(双语) (264)

知识产权法 (266)

专家系统 (270)

财务会计系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报告分析(双语)》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48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最新培训体系的建立86032

培训体系的建立 86032

目录 第一章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 第三章培训形式 第四章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第五章培训计划 第六章培训实施和管理 第七章培训效果评估 第一章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体系设计的原则 1、体系设计的总体原则:有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及获利水平的提高。 2、体系设计的具体原则:有利于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3、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原则: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形式的针对性 ■培训对象的针对性 二、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落实”为基本点。 1、“以员工为中心” 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员工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因此,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员工”这一中心进行,将培训工作视为员工和公司的双赢投资,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 “以员工为中心”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各级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员工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参与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 2、“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通过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设置培训课程及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为了检验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分析开展培训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 一、培训需求调研流程图,见下图: 二、培训需求的路径分析 1、战略分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必须对产品市场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训工作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要着眼于公司的未来发展。 根据公司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生产和业务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有满足岗位需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除了从公司外部选聘引进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内部现有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

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岗位为基础,以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路径,按照“五步法”构建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挖掘企业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从培训需求到培训课程的转换,为企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课程,促进和提升员工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综合能力,进而发挥着提高组织绩效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潜在作用。 培训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和一定关联度的培训课程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从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度来看,一个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需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动态性;以岗位为基础,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以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路径,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递进性。基于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培训课程体系的动态性、系统性和递进性,提出“五步法”来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一、确立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根据企业的职位族,初步构建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从而为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指出方向。 1.划分职位族 把具有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能力要求的不同职位组成一个集合。首先,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分析企业价值流程,剖析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以及相应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要求,将企业所有岗位划分为不同的职位族类。根据工作类型,通常可以把职位分为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操作类三类。其次,根据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判断和职位任职素质的要求,将不同的职位族类划分为不同的职位层级。根据职位的高低,通常可以把职位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层。 2.组建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根据职位族的划分结果,将三个职位类型、三个职位层级进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企业的二维培训课程体系框架(见图2)。

通用培训课程分类清单

培训课程清单(部分) 经营战略管理课程 A001企业经营战略与规划 A002全脑思维训练营 A003如何以顾客为中心 A004七个习惯 A005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A00621世纪组织领导哲学-----第五项修炼A007运作流程的重组与优化 A008组织架构设计 A009变革管理与危机管理 A010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 A011企业文化系统建设 A012愿景式领导 A013情境领导II 职业经理人十项技能训练 B001绩效管理 B002有效授权 B003冲突管理 B004有效沟通 B005建设高绩效团队 B006激励艺术 B007目标管理 B008教练技巧 B009时间管理 B010压力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C001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企业中的演变 C002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C003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位与走向C00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C005职位评估与工作分析 C006关键人才的选﹑育﹑用﹑留﹑评 C007招聘与面试技巧 C008人才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C009五环节(QJXQJ)培训 C010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C011企业内部讲师培训(初﹑中﹑高级)C012培训组织与策划 C013如何根据培训文化建立培训体系 C014年度培训计划拟定与执行 C015培训考核与绩效评估 C016培训游戏的灵活运用 C017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C018系统薪酬设计 C019员工持股计划 C020绩效考核 C02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 C022人力资源事务工作重组 C023考勤﹑合同﹑福利﹑奖惩﹑调动 C024劳资关系管理 研发管理 D001技术档案管理 D002研发预算管理 D003产品设计管理 D004商品开发流程管理 D005技术移转与技术采购 D006产品开发可靠性管理 D007设计审查 D008研发创新管理 D009ID(INDUSTRY DESIGN)管理 D010FMEA&FTA D011QAT/DVT管理 D012田口工法 D013专利管理 D014图面管理 D015设备管理 D016实验室管理 D017标准化管理

培训体系建立方案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为了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计划建立基于业务快速成长和高素质团队塑造的三级培训管理体系,2015年的培训重点将放在企业文化的宣导及关鍵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建设培训和中高层管理培训。 培训体系的主要构成如下: 根据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关键岗位员工面谈以及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制定2015年时代培训管理体系的落地计划步骤如下: 1、建立各项基本的管理制度及应用表单; 2、初步建立内部培训讲师队伍(5~10人); 3、做好2015年度的培训调研工作; 4、制定2015年年度的培训计划及培训预算; 5、设计档案系统表格及管理流程; 6、设计及完成要求员工必须参加的培训系列课程(如中高层管理人为重点的经理人加速培训系列、关键岗位重 点培训,基层员工的部门级培训); 7、组织并完成部分基础培训课件; 固化入职培训教材(部分如企业文化,公司历史、入职指引、OA使用等形成电子文件,半年度为更新周期)。 一、培训组织 为了保障培训体系的有效运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公司的培训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员工培训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基层可设置兼职培训员组织协调培训工作。 三级培训组织分别为公司决策层、人力资源部经理,部门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另外增加说明人力资源部培训方面和培训讲师的职责)如下: A.公司决策层: 1、对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工作进行总体的监督工作; 2、负责审批和下发培训管理的相关制度,并监督实施; 3、负责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指导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 4、负责各项培训费用的审批工作; 5、审批各培训负责部门上报的各类文件和计划。 B.人力资源部: 1、培训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制定培训工作年度发展规划, 2、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3、负责汇总、制定培训费用预算和年终培训费用总结并上报审批; 4、培训需求分析、汇总、制定整体年度培训计划,并报送总裁审批后执行; 5、负责起草各类培训制度、文件并报批;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方案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团队建设类课程体系设计 要解决的问题 团队建设类课程要能帮助团队管理者引导下属齐心协力完成团队目标。一般要解决九大问题:了解团队类型,选择和管理团队角色;掌握团队建设的步骤和团队管理手段;提高团队沟通、团队教练、团队激励等技能;掌握团队的发展阶段及领导方式;有效化解团队冲突;达成团队的目标和共识;增强企业部门、个人团队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 课程所涉及的维度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开设团队建设类课程。常见划分维度如下

不同团队建设课程的内容体系 企业应根据受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建团队建设的内容体系

团队建设类课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1、您的团队规模是多少人? A:3人以下 B:3-6人 C:7-10人 D:10人以上 2、您的团队成员间的差异是否明显? A:很小 B:较明显 C:很大 D:不知道 3、您的团队分工是否合理? 4、您认为您的团队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5、您认为影响团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6、在实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限选五项)

7、当员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您不一致时,您一般会做什么? 8、您平时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9、对于学习,您的态度是什么? 10、当前您所介绍的团队建设类培训课程在数量上您认为怎么 样? 11、最近两年您是否参加过团队建设培训,其种类是什么? 12、您认为下来团队建设培训内容中,哪些对您胜任当前工作最 重要? A:团队结构 B:团队沟通 C:团队人员发展规划 D:团队知识建设 E:团队合作 F:团队创新 G:团队绩效管理H:团队绩效提高的方法 I:团队绩效提高技巧 J:其它—————————————————————— 13、您认为团队建设类课程在内容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4、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您认为多长时间较为合适? 15、您希望经过团队建设课程学习到哪些知识,或解决哪些问 题? 构建团队建设类课程体系

培训体系构建

培训体系构建方案 2011年将是独辫子品牌市场形象全面提升、品牌及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广、内部管理由简单化向规范化转型的一年。在整个提升与转型的过程中,培训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是公司新的理念、文化、制度顺畅贯彻和传承的首要因素及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使培训部门首先科学和规范起来,我们拟建立标准并尽量完善的培训体系。具体如下: 一、培训体系组建要点 1.必须建立清晰的“体系”观念 以往我们对培训的认识停留在“授课”的层面上。而现在各大企业的培训机制已非常成熟,业内公认:“培训”和“培训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培训”注重课程本身,是以单一的“点”的形式进行;而“培训管理”注重培训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是将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课题策划、培训活动组织、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资料建档、企业资源库建设、培训师队伍培养等诸多模块经过整合与规划,从而做出全面、系统、细化的培训管理,而课程仅仅是培训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外在表现环节。 因此,要做好培训工作,我们必须建立清晰的“体系”观念,尽管起步阶段一些工作无法非常细致和全面的开展,也要将基本框架搭建清楚。就像盖房子,要先把主梁的结构规划清晰,在进一步添砖加瓦。 2.从“宣讲”向“培训”的转化 以往我们的内部培训“宣讲”的成分偏多,核心内容虽然组织的较好,具有很好的实战性,但培训需求的发掘都是临时的,且授课过程中缺少一些对课程的包装,使课程听起来显得有些枯燥单一,不够生动,员工吸收程度自然受到限制,因此缺少专业感。 由“宣讲”向“培训”的转化,课程包装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课程包装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基于对学员科学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包装环节。比如:培训多长时间学员会疲劳,精神容易不集中,这时应加入什么样的笑话或游戏来协助其调整听课状态;哪些内容理论性偏多比较不易理解,这时用什么样的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促进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程度,等等。 3.培训的首要目的应是理念和技能的贯彻,而非个别培训人员的提升 培训工作是基于理念、文化、技能、制度等模块需要贯彻和传承的基础上而设立的,是一个信息自上而下传达的载体,是需要其对日常的营运起到实际作用的;是展示公司专业形象,从而全面提升加盟商和员工对公司认可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培训体系的组建应以提升品牌形象、贯彻品牌精神、传播品牌文化、执行品牌制度为核心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有管理人员将向培训师的方向转化,会提升其培训技能,提高

年公司培训体系建立方案

2016年培训体系建立方案 第一部分、课程体系的建立 一、公司员工入职培训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必须接受入职培训,包括公司统一安排的集中培训和各部门的专业培训,公司统一组织的新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部门内的专业培训由用人部门自行安排。 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 1、企业的概况、历史、组织架构、公司规划、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参与的社会责任等 2、公司的人事制度 3、公司的产品知识,包含公司的各种产品的功效,卖点 4、其他的培训内容,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员工晋升政策 由用人部门承担的入职培训包括 1、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能和责任、规章、制度 2、岗位职责介绍、业务操作流程的指导 促销员类的销售类培训以销售部为主,主要侧重基本的现场销售技巧 二、公司岗位技能类的培训 公司为扩展员工知识面,提升员工岗位任职能力以及增进员工工作效率所组织的各类培训 1、市场营销人员:营销管理、销售技巧、客户管理 2、职能部门:心态教育、职业精神及职业素养、商务礼仪、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办公软件PPT、excel的应用类 3、即将晋升的管理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角色转变、思维决策能力提升等(根据公司培训需求,可进行外部培训) 三、客户培训 针对公司的合作伙伴,以及具有市场推广作用的客户及其他重要客户进行的培训。课程内容主要以健康理念、企业文化、产品知识为主。根据目前公司销售模式,培训对象主要分为: 1、经销商、代理商等大客户群体:主要宣传公司文化、健康理念以及产品知识,以达到扩大公司知名度,培养大客户的目的。 2、公司直营店内以及其他合作机构的促销员:主要使促销员快速了解我公司产品的功效和卖点,快速达成交易的目的,课程内容可增加现场销售技巧的培训等 3、直接消费客户(会议营销):直接将公司文化、健康理念以及产品知识传达给现场

公司培训体系搭建

公司培训体系搭建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基于运营的培训体系搭建 前言:经过前期的面谈、旁观、书面资料、岗位分析等方式的培训状况了解发现,请假随意、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在公司发展前景迷茫等培训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需要立体的来设计培训体系以解决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的 在明确公司战略、愿景、系统管理和流程推进等重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培训分级管理体系。并通过落实培训,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培训体系与公司战略规划衔接,通过培训达成战略。 2、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凝聚力 3、通过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流程的加速 4、通过职业素质培训和管理类培训,提升管理人员职业化行为素质和管 理 意识及管理技能 5、通过培训,建设人才队伍梯队(储龙项目---实习生/管理培训生等新员工;育龙项目---基层员工,腾龙项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干部层) 6、初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和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训体系构成 公司的培训体系共分培训制度体系、讲师体系与受众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和培训应用体系五大体系。在培训体系推行过程中,培训讲师体系与受众体系、课程体系先行,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最后完善评估体系与应用体系。

(一)、培训制度体系 1、基础制度:明确木子学院职能、人力资源部职能、培训受众等的职责;培训课堂纪律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制度 2、核心制度: 内部讲师团队管理办法--选拔具有培训授课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内部讲师团队。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公司级公共课程培训师和各系统专业培训师。培训奖励制度 讲师激励制度: 课程开发激励制度:培训课件一经采纳,给予课程开发奖励50元/项,共同开发的课件提成由开发人员工作协定奖励分成 传帮带管理办法:优质老员工带新员工,完成传承。 部门内训管理制度:提高员工技能,培养具有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部门培训师,丰富培训讲师结构。部门负责人/小组长/中层管理者必须是部门内训讲师. 附1、培训制度体系 附2:课时奖励细则

建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详细

2006年2月 中国建设银行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修订稿)

目录 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 2.岗位胜任素质蓝图 (4) 3.培训课程分类 (14) 4.培训课程体系蓝图 (16) 5.管理建议 (20)

1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通常依据两个基础:一是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组织架构下确立的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中短期战略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前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后者与企业随时调整的经营策略相联系。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事实上,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力也可通过对岗位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纳入到岗 位胜任素质模型中。因此,中国建设银行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岗位序列的胜任素质模型。 美世建议的中国建设银行培训课程蓝图的建设有如下四个步骤: ?岗位分析:建立岗位体系,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关键岗位序列。 ?能力建模:对关键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建立各类胜任素质模型。 ?课程形成: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课程和课程等级。 ?体系建立: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将这四个步骤及方法简述如下: 1.岗位分析

我们在岗位-绩效-薪酬子项目中梳理了建行的组织结构,澄清了部门职责,建立起了岗位体系。通过岗位澄清,明确了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在岗位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关键岗位序列。(详见项目成果〈岗位管理办法〉) 2.能力建模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见下图所示: 搭建岗位素质模型架构 根据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市场上通行的作法,结合建设银行实际情况,本着尽可能全面、实用的原则搭建岗位素质模型框架。在此框架中,共包含六个类别的胜任素质,即:产品服务类、专业知识类、技能类、流程类、工具/系统类和个人特质类。同时,结合此架构,利用美世的能力词典,结合行业特点,针对不同部门制作了适用于建设银行的胜任素质词典 岗位胜任素质 模型架构的搭建 基础信息收集 岗位胜任素质基础信息的收集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员工调查问卷收集到员工所提出的能力素质;第二,通过部门负责人访谈的方式,向其征求本部门应具备的胜任素质 胜任素质信息的收集 部门核心胜任素质分析 通过对基于部门业务的目标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要素的逐步分析和逐层分解,推导出部门内部岗位核心胜任素质要求 部门核心胜任素质分析 综合归纳与整理 归纳与整理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综合整理基础信息收集与部门核心胜任素质分析中得到的部门内部岗位胜任素质项目;另一方面,纵向考虑前中后台部门的业务特点,以及横向考虑岗位序列的特点,对胜任素质进行统合分析;第三,归纳总结胜任素质模型中各个要素,建立相对完善的体系。同时,在此过程中提炼并总结出建设银行核心胜任素质 胜任素质的 整理与规范 部门岗位 胜任 与部门沟通部门岗位胜任素质 ?与各部门沟通部门整体的岗位胜任素质,探讨和解答相关问题,并确定部门内部的岗位胜任素质 将部门胜任素质分解到各个岗位 ?根据岗位分析结果,结合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将部门胜任素质分解到各个岗位并进行层级评定,本着“匹配导向”的原则(而非越高越好)以确定其能力素质要求水平

各职能部门培训课程清单

第1 页共3 页**公司各职能部门培训课程清单 一、经营战略管理课程(ST, Strategic Management) A001企业经营战略与规划 A002全脑思维训练营 A003如何以顾客为中心 A004七个习惯 A005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A00621世纪组织领导哲学-----第五项修炼 A007运作流程的重组与优化 A008组织架构设计 A009变革管理与危机管理 A010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 A011企业文化系统建设 A012愿景式领导 A013情境领导II 二、职业经理人十项技能训练(LD, Leadership) B001绩效管理 B002有效授权 B003冲突管理 B004有效沟通 B005建设高绩效团队 B006激励艺术 B007目标管理 B008教练技巧 B009时间管理 B010压力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HR, Humance Resources Management) C001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企业中的演变 C002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C003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定位与走向C004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C005职位评估与工作分析 C006关键人才的选﹑育﹑用﹑留﹑评 C007招聘与面试技巧 C008人才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C009五环节(QJXQJ)培训 C010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C011企业内部讲师培训(初﹑中﹑高级) C012培训组织与策划 C013如何根据培训文化建立培训体系 C014年度培训计划拟定与执行 C015培训考核与绩效评估 C016培训游戏的灵活运用 C017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C018系统薪酬设计 C019员工持股计划 C020绩效考核 C02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 C022人力资源事务工作重组 C023考勤﹑合同﹑福利﹑奖惩﹑调动 C024劳资关系管理 四、研发管理(RS, Research Management) D001技术档案管理 D002研发预算管理 D003产品设计管理 D004商品开发流程管理 D005技术移转与技术采购 D006产品开发可靠性管理 D007设计审查 D008研发创新管理 D009ID(INDUSTRY DESIGN)管理 D010FMEA&FTA D011QAT/DVT管理 D012专利管理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一、 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目的 按照电控人才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高端引领、整 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打造和谐高效具有战斗力的国际化和职业化团队。为“十三五”时期 完成“启航工程”,落实好八个子工程,通过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 升三支队伍的关键性能力和素质。 使公司早日成为在细分市场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 IDM 集成电路供应商。 二、 培训课程体系 集团培训课程体系是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的,以能力发展为核 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有效地转化为每 位员工的言行习惯。 (一) 集团胜任力模型 序号 纬度 胜任特征 战略思维 1 战略认知 综合分析能力 决策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掌握应用能力 2 解决问题能力(制度流程执行) 专业、专注 创新能力 3 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和谐、高效) 4 素质养成 责任心 职业化 成就动机 5 工作视野 专业英语、自我发展能力 国际化

(二)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图 (三)课程体系设计步骤 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及相应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要求,将所有岗位 划分为三个职位族,根据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判断,将职位族划分为七个职位层级。 2、根据职位族的划分结果,将职位类型与职位层级进行组合,构 成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3、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解析和提炼胜任每个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4、从必备知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把各岗 位所需要的每个能力要素逐一分解为若干的行为要点(行为表现)。 不同层级人员在能力要素的要求上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层级人 员岗位要求和工作重点的差异,逐一划分各层级人员应具备哪些相应 的行为要点,使得不同层级人员的能力呈现连续性和递进性。 5、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实现能力要求与课程的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大纲

精益生产培训课程大纲 培训意义: 本微课课程在系统地介绍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诸如单件流(One piece flow)、拉动式生产(Pull production)、价值流程图(VSM)、七大浪费(7 wastes)等精益工具,让学员可以综合应用和深刻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通过持续改善清晰的体现精益生产变革带来的巨大效益。 同时,针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流程和关键要素,本课程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引,最后,本课程还为你分享大量的精益生产推进活动和改善案例,帮助你找到一些适合本企业的变革和推行方法,促使相关改善人员掌握精益生产的概念、原理及理念,学会运用相关的工具进行工厂改善,从而全面管控策划显性、隐形成本控制,保证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降本增效,实现利润倍增。 培训收益: 通过本课程在学习,不仅能让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能助你找到一些适合你的精益生产的导入和推行的实践经验及有 效方法。 如果您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为您呈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倡导者和推行者,将为您系统介绍推行精益生产的思路;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的实施人和参与人,将为您提供组织精益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方法; 如果您在推行过程中碰到困难和疑惑,将与您分享精益推行过程中克服障碍和阻力的经验和心得; 或许您觉得缺乏推行精益改善的技术和工具,将为您展示精益生产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25节课程大纲 第1节制造业的面临的问题及思维模式 第2节精益生产概论及发展模式 第3节精益改善的十二种思维模式 第4节精益人员的技能与自我认知 第5节精益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6节精益人才培养机制 第7节精益生产之5S基石 第8节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 第9节精益布局改善及案例 第10节标准作业与IE七大手法 第11节目视化管理与案例分享 第12节线平衡调整与TOC应用 第13节防呆措施1 第14节防呆措施2 第15节快速换模SMED 第16节设备OEE与改善案例分析 第17节TPM管理与案例分析 第18节8D改善报告案例 第19节5Why问题改善法 第20节供应链改善 第21节精益改善周推进策略 第22节改善小组建立与改善策略 第23节LCIA简易自动化、信息化、模拟仿真第24节精益与2025智能制造 第25节精益非制造业应用场景分析

关于建立企业培训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于建立企业培训体系的基本思路 G: R8 F" {6 s1 b$ l4 m# d9 z# K9 o2 q) C6 W& E1 c: U 江苏晶石科技集团赵淑瑾" u0 j! a/ X; e5 H1 q% U 7 K6 A2 J2 f9 ?9 P 企业培训工作要做到行之有效,首先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而培训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E, x; q8 V3 E; R( h p( p. E, E一、培训机构设置 ! B6 ~9 f6 c, C. M+ T1 a- K& }培训机构是企业组织培训的常设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部门。它应该包括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部门培训兼职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公司领导等。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因为培训不是仅凭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接受培训、提供培训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9 l8 Q0 d6 y n% @1 T$ g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应该是专职常设人员。有以下主要职责:* v' q! `; a+ a- l( B 1、制定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与年度培训预算,并实施或监督实施; 2 {0 h 3 I 4 c* `/ w/ F6 b" R 2、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7 [7 h" c* _% ]6 E3 W 3、档案管理:员工信息、培训档案及台帐、外部培训机构及讲师信息管理等; ! }/ t. K& Y" C y5 |4、组织收集、开发并建立公司培训教案库,定期进行修改和整理; 5 e5 c3 n" D) H( v A5、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B0 b- u; n7 k% Z1 t. Q# ? 6、维护培训场地和设施,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2 K' E% c/ i8 y. k 部门兼职培训管理人员:每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员工担任。主要职责如下:, P% b# g+ ^5 t ?- c- Z9 X 1、拟订部门月度培训计划;, X6 a- z) u0 G8 k4 X4 K 2、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2 j3 J3 o: W1 i, L0 U$ r. ?) s 3、收集、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教材;; Y) Z3 z; R) N0 u% I 4、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9 `8 @, E, V$ x0 s8 j 5、贯彻执行培训机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9 ~" M4 s3 D, M; K5 a- Z. |1 l* f内部培训讲师:讲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外部的讲师有其自身优势,但内部讲师更为了解公司情况。内部讲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内容更为贴近实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内部人员总结工作、提升自我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员,我们需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引导他们发挥更大的潜能。当然,获得内部讲师资格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4 V( M/ v/ v- c$ _% @8 j* f9 L二、培训管理制度 $ `, N2 k- i" Z# w培训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获得支持除了宣传推广外,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相关工作顺畅运作并成为企业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制度的力量有力地约束员工,使员工认识到培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M; z# N$ ?) Q) m& s0 ^$ r' n 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工作管理、培训积分制度、讲师管理办法、学员管理、培训需求与评估制度、培训考核管理、外派培训规定、个人进修管理规定等。# E/ n; w1 a5 R# V4 X4 g 三、培训与考核

某企业大学培训课程体系规划(1)

某企业大学培训课程体系规划 一、基础课程系列 -------------------------------------------------------------------------------- 一般职员(含新进员工) 必修课程: 1、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课程 2、客户满意与客户意识 3、有效的沟通 4、专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5、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 选修课程: 1、职业态度-你最宝贵的财产 2、质量意识与个人质量标准 主管/中层管理者 必修课程: 1、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训练课程 2、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3、时间管理 4、双赢谈判技巧 5、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6、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7、绩效辅导与评估面谈技巧 8、个人绩效和约-如何制订有效的绩效目标 9、企业教练法-如何辅导、指导和评估你的下属 10、商务演讲技巧 11、目标管理系统 12、流程改造 13、项目管理 14、客户满意与客户意识 15、有效的沟通 16、专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17、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 18、标杆管理 选修课程: 1、质量意识与个人质量标准 2、员工激励 3、授权技巧

4、团队建设 5、问题解决与决策制定 6、从技术人员走向管理 7、会议管理 8、商务报告技巧 高层管理人员必修课程: 1、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2、价值管理-如何建立员工建议与激励系统 3、流程改造 4、高效管理与成功人生 5、现代企业领导艺术 6、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7、时间管理 8、双赢谈判技巧 9、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10、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 11、绩效辅导与评估面谈技巧 12、个人绩效和约-如何制订有效的绩效目标 13、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14、商务演讲技巧 15、会议管理 16、项目管理 17、客户满意与客户意识 18、有效的沟通 19、专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20、目标管理系统 21、员工激励 22、授权技巧 选修课程: 1、员工持股与企业分配机制 2、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训练课程 3、企业教练法-如何辅导指导和评估你的下属 4、第五项修炼 5、标杆管理 6、企业模拟训练 7、企业经营战略 8、如何阅读分析财务报表 9、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10、组织变动与舒缓压力 二、专业课程系列 人力资源部门

企业如何建立培训体系

企业如何建立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共有五大步骤:(参见图“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步骤”) 图1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步骤 (一) 组织能力模型规划

图2 组织能力规划步骤 组织能力的规划,需要自顶向下地进行,同时要结合外部和内部驱动力进行综合考虑。 自顶向下就是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入手,逐步深入分析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从而制定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模型。从企业发展驱动力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部驱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客

户就是市场,你的企业是否可以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策略?这要求你的企业具有分析客户、细分客户的能力,你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如何?面对客户抱怨,你的员工处理能力如何?你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实施客户关怀流程?这些能力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你的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而内部驱动力主要来自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企业文化是所有员工的价值观的总和,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则是通过他的行为得到体现。比如很多公司文化都强调开放的沟通、创新等等,那么你的员工是否具有沟通的技巧,你的员工是否有创新的思维和技巧,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对组织能力的要求。 通过分析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制定企业的部门计划,最终可以得到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模型。 (二) 现有人员素质能力评测 现有的组织能力模型可以通过评测获得。我们鼎信采用艾森克EPQ 人格测试、AMS成就动机测试、管理潜能测试和领导风格测试等,对每个员工进行综合的评价。 同时,由于管理层的能力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管理层的管理风格和对下属的指导风格还有单独的评测来进行衡量。

(三) 组织能力差异分析 以组织未来能力模型和现有人员能力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 (四) 组织能力发展路线图 和任何事情一样,组织能力的发展也要遵循顺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我们要分析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那些是当前最重要的和最紧急的能力需求,从而制定出组织能力发展的规划,付出适当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 (五) 组织培训体系确立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大纲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大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精益生产培训课程大纲 培训意义: 本微课课程在系统地介绍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诸如单件流(Onepieceflow)、拉动式生产(Pullproduction)、价值流程图(VSM)、七大浪费(7wastes)等精益工具,让学员可以综合应用和深刻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通过持续改善清晰的体现精益生产变革带来的巨大效益。 同时,针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流程和关键要素,本课程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引,最后,本课程还为你分享大量的精益生产推进活动和改善案例,帮助你找到一些适合本企业的变革和推行方法,促使相关改善人员掌握精益生产的概念、原理及理念,学会运用相关的工具进行工厂改善,从而全面管控策划显性、隐形成本控制,保证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降本增效,实现利润倍增。 培训收益: 通过本课程在学习,不仅能让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能助你找到一些适合你的精益生产的导入和推行的实践经验及有效方法。 如果您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为您呈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倡导者和推行者,将为您系统介绍推行精益生产的思路;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的实施人和参与人,将为您提供组织精益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方法;

如果您在推行过程中碰到困难和疑惑,将与您分享精益推行过程中克服障碍和阻力的经验和心得; 或许您觉得缺乏推行精益改善的技术和工具,将为您展示精益生产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25节课程大纲 第1节制造业的面临的问题及思维模式 第2节精益生产概论及发展模式 第3节精益改善的十二种思维模式 第4节精益人员的技能与自我认知 第5节精益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6节精益人才培养机制 第7节精益生产之5S基石 第8节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 第9节精益布局改善及案例 第10节标准作业与IE七大手法 第11节目视化管理与案例分享 第12节线平衡调整与TOC应用

培训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培训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目的使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使员工通过系统培训加深对企业与自身的了解,建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通过建立培训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意识,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培训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基础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以达到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提升。 培训管理体系包含内容 1、企业内训实施三级培训管理机制 (1)三级培训管理机制含义一级: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与部门年度培训需求,编制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新员工培训、管理人员培训、通用技能培训(如电脑使用培训等),专项培训(如晋升培训、转岗培训等); 二级:各部门在人力资源部配合下,对本部门员工实施岗位业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管理规定、部门规章制度、专业技能培训及根据部门实际需要而实施的培训;三级:由生产部车间各工区、工组对生产一线工人实施,第三级培训以车间为单位,分工区负责,每一区由一名兼职培训

员负责本工区专业操作技能及常规能力培训; (2)公司所有内部培训工作均适用三级培训管理机制; (3)公司培训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培训网络包括:企业内训、委外培训、自我培训、其他培训等;培训网络下一切培训均应在培训管理体系下实施; 2、委外培训:由公司委派员工或由员工申请经公司同意参加学历类、学位类、资格类、职业证类的在职培训,或脱产进修、出国深造、出国交流等; 3、自我培训:公司鼓励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或其他函授学习的自我培训。 培训体系建立成效预估 整合公司目前培训状况; 规范公司培训实施流程; 形成公司培训网络化; 培训系统资源共享; 培训效果、效益保障; 培训资源、资金合理配置。 培训体系组织结构

培训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建立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培训体系的定义; ●了解培训各阶段的目标; ●理解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掌握课程体系分类的规则和方法。 培训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建立 一、培训体系的建立 1.培训体系的定义 概括来说,培训体系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定义: 第一,制度层面。一个培训体系首先离不开相应的培训制度。 第二,资源层面。如果培训没有培训师,没有课程,就无法开展培训,所以培训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源。 第三,运作层面。 只有将这三个层面综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培训的三个层面可以形象地用建高速公路来加以形容,如图1所示。 培训管理系统图 1 图培训制这里的桥墩就相当于培训的制度,如果要建高速公路,首先应该挖地基建桥墩,成立内部培训师队伍需要一定学籍管理制度、内部讲师管理制度等。度一般包括报名制度、同时费用管理也是很重要的的制度与之配套,外部讲师甄选的步骤也需要形成相应的规范,只需要定期的维护。培训制度也是建好后不需要年年翻新,一块制度内容。桥墩是静态的,如此,一旦建立起来之后不需要推倒重来,只需要修改即可。其中课程培训资源有很多,建好桥墩之后的工作就是建桥面,桥面相当于培训的资源。学员资源也是重要的资源,如果没有学员,培训也资源和老师资源是两大核心资源。另外,就没有推行的必要。硬件资源就是教室、投影仪等设备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就可以做培训,模块当中除了培训以HR但是单层桥面不够牢,一旦有大的重型卡车就走不过去。因此,在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企业培训体系的建 立 1

目录 第一章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 第三章培训形式 第四章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第五章培训计划 第六章培训实施和管理 第七章培训效果评估 第一章培训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体系设计的原则 1、体系设计的总体原则:有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及获利水平的提高。 2、体系设计的具体原则:有利于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3、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原则: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形式的针对性 ■培训对象的针对性 二、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 2

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落实”为基本点。 1、”以员工为中心” 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进员工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因此,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员工”这一中心进行,将培训工作视为员工和公司的双赢投资,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培训体系。 ”以员工为中心”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各级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员工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参与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 2、”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经过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设置培训课程及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为了检验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分析开展培训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3

第二章培训需求调研 一、培训需求调研流程图,见下图: 二、培训需求的路径分析 1、战略分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必须对产品市场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训工作必须在立足于现在 的同时,要着眼于公司的未来发展。 根据公司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生产和业务的发展需要优秀的、 有满足岗位需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除了从公司 外部选聘引进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内部现有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 4

某银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DOC 47页)

某银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DOC 47页)

2006年2月 中国建设银行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修订稿)

目录 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 2.岗位胜任素质蓝图 (4) 3.培训课程分类 (16) 4.培训课程体系蓝图 (18) 5.管理建议 (22)

1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通常依据两个基础:一是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组织架构下确立的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中短期战略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前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后者与企业随时调整的经营策略相联系。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事实上,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力也可通过对岗位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纳入到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中。因此,中国建设银行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岗位序列的胜任素质模型。 美世建议的中国建设银行培训课程蓝图的建设有如下四个步骤: ?岗位分析:建立岗位体系,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关键岗位序列。 ?能力建模:对关键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建立各类胜任素质 模型。 ?课程形成: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课程和课程等级。 ?体系建立: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将这四个步骤及方法简述如下: 1.岗位分析

我们在岗位-绩效-薪酬子项目中梳理了建行的组织结构,澄清了部门职责,建立起了岗位体系。通过岗位澄清,明确了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在岗位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关键岗位序列。(详见项目成果〈岗位管理办法〉) 2.能力建模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见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