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现状和进展

合集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一)——抗结核治疗1.概述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非化脓细菌性脑膜炎。

常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器官结核,也可为首发症状,发病隐匿且病情严重, 死亡率可达7%-45%;在肺外结核中诊断难度、死亡率、致残率均最高[1,2,3]。

结核性脑膜炎在各年龄人群中均可发病,但以小儿多发,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占同年龄段结核病患者的20~45%,而成年结核性脑膜炎只占到2.9~5.9%[4,5]。

结核性脑膜炎往往预后不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即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患者病情发生反复,治疗好转后仍遗留有并发症[6,7,8]。

究其原因,在于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存在三大矛盾:敌我矛盾——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机体损伤,因此抗结核治疗是第一位的[9];自我矛盾——由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对机体的损伤,因此需要使用添加用药调节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10];本我矛盾——由于脑部炎性反应带来的颅高压、血管炎;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带来的脑积水,因此需要通过脑室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方法调整患者的脑脊液动力学障碍[11]。

只有处理好治疗的这三个方面,才能在抗结核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预后。

2.抗结核治疗作为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最突出的问题是敌我矛盾,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结核性脑膜炎最重要的特征,因此以抗结核为主要目的的抗生素使用是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根本[12,13]。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和肺结核基本相同(表1),需要配伍选择具有不同机理的抗结核药物(药理),但不同的是,还必须参考抗结核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药代),再根据药物相互之间的互补性(药效),选择配伍方案,并注意预防药物的副作用(毒理)[1,2]。

值得注意的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随着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程有所变化(表3),因此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选择和配伍有其自身特点[14,15]。

【研究进展4】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一)——抗结核治疗

【研究进展4】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一)——抗结核治疗

【研究进展4】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一)——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1.概述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非化脓细菌性脑膜炎。

常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器官结核,也可为首发症状,发病隐匿且病情严重, 死亡率可达7%-45%;在肺外结核中诊断难度、死亡率、致残率均最高[1,2,3]。

结核性脑膜炎在各年龄人群中均可发病,但以小儿多发,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占同年龄段结核病患者的20~45%,而成年结核性脑膜炎只占到2.9~5.9%[4,5]。

结核性脑膜炎往往预后不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即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患者病情发生反复,治疗好转后仍遗留有并发症[6,7,8]。

究其原因,在于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存在三大矛盾:敌我矛盾——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机体损伤,因此抗结核治疗是第一位的[9];自我矛盾——由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对机体的损伤,因此需要使用添加用药调节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10];本我矛盾——由于脑部炎性反应带来的颅高压、血管炎;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带来的脑积水,因此需要通过脑室引流、腰大池引流等方法调整患者的脑脊液动力学障碍[11]。

只有处理好治疗的这三个方面,才能在抗结核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预后。

2.抗结核治疗作为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最突出的问题是敌我矛盾,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结核性脑膜炎最重要的特征,因此以抗结核为主要目的的抗生素使用是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根本[12,13]。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和肺结核基本相同(表1),需要配伍选择具有不同机理的抗结核药物(药理),但不同的是,还必须参考抗结核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药代),再根据药物相互之间的互补性(药效),选择配伍方案,并注意预防药物的副作用(毒理) [1,2]。

值得注意的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随着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程有所变化(表3),因此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选择和配伍有其自身特点 [14,15]。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现状和进展课件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现状和进展课件

规范诊断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加 强各级医疗机构对结核性 脑膜炎的规范化诊断。
培训专业人才
加强对临床医生和实验室 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 们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与资源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分享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经验和
资源。
跨国合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推动跨国合作研究,共同攻克结核 性脑膜炎诊断的难题,提高全球的 诊断水平。
X线或CT检查肺部
X线或CT检查肺部可发现肺结核病灶,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脑 膜炎。
03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现状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检查和结核病接触史。具 体标准包括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典型症状,以及CSF中白细胞增多、 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等实验室异常。
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地区分布
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但 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
人群分布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 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群也易感。
季节分布
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 可发病。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和昏迷 。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标准,可通过脑脊液培养或涂片检查来发现结 核分枝杆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可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抗体,有助 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影像学诊断
头颅CT或MRI
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膜强化、脑积水等表现,有助于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综述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峻的一种肺外结核。

据文献报导病死率为15%~36%,存活者后遗症较多。

在我国及部份发达国家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耐药结核菌株的显现及HIV感染,其发病率有慢慢增高趋势[1]。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引发误诊。

本文就最近几年来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1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脑脊液(CSF)中检测出结核杆菌及其特异性标记物、某些与结核性脑膜炎紧密相关的标记物或指标等,能够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诊断依据。

CSF中培育出结核杆菌或检查出抗酸杆菌(AFB)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指标”,因此,CSF标本培育结核杆菌和检查AFB是实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规方式,但阳性率很低,仅约4%。

国内外常规方式为罗氏培育法。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在固体培育基中繁衍一代需15~20小时,单个菌在固体培育基中生长成直径1mm 的菌落需4~6周。

由于耗时较长,该培育法无法为临床诊断及时提供帮忙[2]。

全自动仪器快速培育法是一种标准化的培育系统,以产色检测技术为核心。

该系统大大缩短了培育时刻[2]。

但其价钱较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CSF沉淀涂片法国内报导阳性率为%[3]。

2 生化检查贺斌等[4]研究以为,当脑脊液糖含量<L、蛋白含量>L、氯化物含量<L、脑脊液糖和血糖比值<时应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而且以为脑脊液糖和血糖比值<和脑脊液蛋白含量>L关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性要别离高于脑脊液糖含量<L和氯化物含量<L。

脑脊液的另一个较为特点性的改变是其细胞学呈混合性细胞反映。

在疾病的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着疾病的进展那么慢慢转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映。

3 免疫学检测方式此类方式要紧检测CSF中结核杆菌的表面抗原成份或对此产生的抗体。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者虽 经抗 结 核治 疗 但 仍 死 亡 , 期 诊 断 与 及 时 治 疗 接检 出或 培 养 分 离 出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仍 然 被 认 为 是 早 是改 善 预后 的 主要 因素 。 由于 T M 临床 表 现 错 综 T M 实验 诊 断 的金 标 准 。一 般 采用 直 接 检 出法 、 B B 复杂 , 脊液 ( S ) 变亦 不 典 型 , 化 及 病 原 学检 结 核分 枝杆 菌 培 养 及 噬 菌 体 裂 解 法 查 结 核 菌 , 培 脑 CF改 生 但 测水 平 尚待 提 高 , 治疗 中仍 有 较 多争 议 。 因此 , 如何 养 时 间较长 , 利 于 早 期 诊 断 。 噬菌 体 裂 解 法 查 结 不 在 临床 实践 中提 高 T M 早 期 诊 断 和 及 时 治 疗 水 平 核 菌 的灵 敏 度 显 著 高 于 涂 片 及 培 养 , 异 性 可 达 B 特
【 章编 号 】 10 -6 5 (00) 1_ 1- o 文 0 3 .3 0 2 1 0 _ 0 5 _ 3 - -
结核 性 脑 膜 炎 ( u ec l sm nn is T M) T b ruo e igt , B 是 时可 达 1 / u i OgL以上 。9 % 的 T M 患者 的脑 脊 液 与 5 B 结 核 杆菌 引起 的 以脑 膜 为 主 的非 化 脓 性 炎 症 , 实 血浆 葡萄 糖 比值 <0 5, 为 其 较 特 征性 的 表 现 , 脑 . 此 因 质及 脑 血 管 亦 常 受 累 。T M 约 占活 动 性 结 核 病 的 此 , B 在行 脑脊 液 检查 时应 同时检测 患者 血糖 。 1 , % 是最 常见 的肺 外 结 核 病 。 约 有 3 % 的 T M 患 0 B 1 3 结 核 分枝 杆 菌 病 原 学检 查 . 在 C F中直 S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进展_唐黎黎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进展_唐黎黎
注:△ 通信作者
死和 脑 结 核 瘤。TBM 的 临 床 诊 断 较 困 难,2004 年 Thwaites等 提 [5] 出 TBM 的 诊 断 标 准:(1)TBM 确 诊:脑脊液中直接查及结核杆菌。(2)TBM 可能:满 足下列3项中的1 项 或 以 上:① 脑 脊 液 以 外 其 他 组 织 发 现 结 核 杆 菌 ;② 胸 片 发 现 活 动 性 肺 结 核 ;③ 发 现 其他肺外结核。(3)TBM 可 疑:满 足 下 列 7 项 中 的 4项或以上:①既往有结核病病史;② 脑 脊 液 细 胞 学 检查示淋巴细胞为主;③ 病程大于 5d;④ 脑 脊 液 葡 萄糖与血糖比值小于0.5;⑤ 意识 障 碍;⑥ 脑 脊 液 外 观 呈 黄 色 ;⑦ 有 神 经 系 统 定 位 体 征 。
1 临 床 诊 断 1.1 流 行 病 学 据 国 文 献 统 [3] 计,TBM 的 误 诊 率 较高,且 确 诊 较 迟,发 病 一 周 内 诊 断 率 仅 为 10%。 TBM 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病,一般儿童高于成 人。卡介苗的接 种 对 于 预 防 粟 粒 性 肺 结 核 和 TBM 效 果 明 显 ,但 目 前 接 种 卡 介 苗 仍 存 在 一 定 失 败 率 ,且 接 种 范 围 小 ,大 部 分 人 群 卡 介 苗 失 效 后 未 复 种 ,也 导 致儿童 TBM 发 病 率 增 加。 同 时,随 着 艾 滋 病 的 全 球流行、器官移植 患 者 的 增 多、移 民 速 度 增 加 等,导 致 TBM 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 1.2 临床表现 TBM 患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临床 表现,以 发 热、头 痛、呕 吐 为 主 要 症 状,查 体 常 有 颈 亢 ,克 布 氏 征 阳 性 ,有 时 可 伴 颅 神 经 损 伤 ,外 展 神 经 、 面神经、视神 经 和 动 眼 神 经 均 可 受 累 。 [4] 少 数 重 症 患者早期即可出现 意 识 障 碍,累 及 脑 实 质 时 可 有 肢 体功能障碍、症状 性 癫 痫,脑 干 受 累 时 可 有 昏 迷、高 热 、四 肢 瘫 等 表 现 ,有 时 出 现 中 枢 性 呼 吸 衰 竭 。 其 最 常见的并发症为梗 阻 性 脑 积 水,其 次 为 继 发 性 脑 梗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摘要】结核性脑膜炎主要指的是一类脑膜和(或者)脑实质感染结核分歧杆菌而引发的非化脓性炎症,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特别是伴随着我国人口的与日递增以及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准确的诊断结果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本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03-02据统计,结核性脑膜炎在活动性结核病中所占的比例为1%,当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约30%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积极抗核治疗后依然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但是由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机制较多,再加上脑脊液改变不具有典型性,病原学和生化检测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关于该病的治疗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怎样才能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并给予积极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下面笔者就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取得的成绩综述如下:1.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任红梅[1]提出:针对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比较容易,但是个别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特别在发病初期,患者脑脊液糖、蛋白以及氯化物水平可能正常,因此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当前,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方法主要有:1.1 影像学诊断当前,临床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但是在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的初期,运用CT诊断无法真实将病理改变反映出来,主要特征性改变为脑膜渗出物质累及至脑脊液间隙、脑膜表层以及相关神经血管组织。

而运用MRI诊断技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可以表现出脑膜增厚、强化的脑膜炎症、脑实质中粟粒性结节特殊信号改变等特征性,并且病灶主要在颅底出现[2]。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其研究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其研究进展
姚 源蓉 罗新 华
[ 关键词 ] 结核性脑 膜炎 ; 诊断
患 者致 死率 和致 残率 最 高 的结 核 病形式 是 结核性 脑膜 炎 ( T B M) , 全球 每 年 约 有 超 过 1 0万新 发 T B M 患 者, 同时感染 人类 免 疫 缺 陷病毒 ( H I V) 的T B M 患 者 的 死亡 率为 5 0 %_ 】 J 。T B M 发病 率 和脑 膜 炎 中 T B M所 占 比例 在不 同地 区有 较 大差别 , 不 同地 区 、 不 同人 群 结核
杆 菌 的新方 法 已经有 了 , 但 仅仅 用 于 T B M 药 物 敏感 性 分 析 。使用 显 微 镜 检 测 早 期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这 种 特 异性 细 菌生 长条带 的方 法 能平 均 6天提供 脑脊 液检 测 结果 , 敏感 性 约为 6 5 %。 2 . 分 子检 测
高促 就 了核酸 扩增 检测 结核 分枝 杆菌 分子 生物 学方 法
的发 展 。学者们 开 发 了大量 的核 酸扩 增 技 术 和 方法 ,
但仅 有少 数获 得较 好 的可 重复 性 或得 到验证。 G e n e X p e  ̄MT B / R I F是 一个 检测 临床 标本 中结 核 分枝 杆菌 的实 时聚合 酶链 反 应 ( P C R) 商 业 检 测 系统 , 也 可 检测 与利福 平抵 抗相 关 的 变异 , 这 个 检 测 系统 在 2 0 1 0 年被 WH O采纳 , 推 荐 作 为 一 线 诊 断 实 验 。G e n e X p e  ̄ 在T B M诊 断 中的敏 感性 约 为 6 0 %、 特异 性达 1 0 0 % 。 大容量 的脑 脊 液 离 心沉 淀 能 增 加 其 敏 感性 。WH O推 荐 G e n e X p e  ̄作 为疑 似 T B M 患 者 的必要 诊 断实 验 , 但 下 结论 必 须 谨 慎 J 。鉴 于 G e n e X p e  ̄ 的高 特异 性 和低 敏感 性 , 可 以作 为 T B M 诊 断 的纳 入 实验 而 不 是排 除 实 验 。依赖检测 和扩增多拷 贝 目的基 因的二 代 G e n e X p e  ̄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传统病原学对其诊断效率较低,易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文中对近年来出现的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分为核酸检测方法、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脑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结核病中最致命的肺外结核病型。

尽管接受了抗结核治疗,TBM患者的病死率仍超过30%[1]o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TBM患者中病死率接近40%,而合并HIV感染的耐药TBM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2]。

TBM患者能否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3]。

但TB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常规、生化等参数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进行鉴别[4,5]。

此外,TBM患者脑脊液中Mtb的载量通常较低,这对TBM的病原学诊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6,7]。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和普及快速有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Mtb及其耐药性检测方法,对TBM诊疗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8]。

在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抗酸染色廉价、快速、简单易实施,但敏感度欠佳,无法检出低菌载量样本中的病原体[9, 10];尽管后来提出的改良抗酸染色能够使细胞内外的Mtb同时在镜下呈现,增加了对脑脊液样本中Mtb的检出率,但通过染色镜检无法区别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且无法提供病原菌的耐药信息[10,11, 12]o脑脊液Mtb培养仍然是目前诊断TBM的“金标准”,但耗时至少2周,这限制了TBM的早期诊断[13,14]o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以Xpert Ultra (GeneXpert MTB/RIF Ultra)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被用于 TBM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耗时长、敏感度低等缺陷;此外,一些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如犬尿氨酸、乳酸、肉碱、色氨酸、载脂蛋白B(ApoB)、类神经表皮生长因子2(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like2,NELL2)、月旨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等,也被证明与TBM的发病相关,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最新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68页)

最新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68页)

5、自主神经受损症状 结脑时自主神经的中枢-中脑及间脑损害,常可表 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呼吸异常、循环障碍、胃肠紊 乱、体温调节障碍。还可表现肥胖、稀释性低钠、尿 崩症等。 6、脊髓受损症状 结脑时病变还可蔓延至脊髓膜、脊髓神经根和脊髓, 临床上可出现神经根性疼痛如胸痛、腹痛。受损平面 以下可有感觉障碍伴运动障碍,常见为双下肢肌力弱 至弛缓性软瘫。马尾受损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和 大便秘结、大便失禁。
2.脑动脉的病理变化
埋在结核性渗出物中的动脉部分可发生纤维性 坏死,表现有动脉外膜炎和内膜炎,重度的动脉炎 可有血栓形成,使动脉血流变小或完全阻塞,这是 相应部位脑组织软化的原因。由于干酪样坏死对小 动脉壁的侵蚀,可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甚至死亡, 临床上表现为所谓“出血性脑膜炎”。
3.结核性神经根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病例分享:郭X,女,74岁,甘肃人,因“发热 三月余,言语困难伴行为异常半月”于2013-04-06 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史。 患者2012年12月19日开始发热,体温在37.0℃40.0℃波动,咳嗽,无痰,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 疗(不详),患者仍发热,并出现黄疸,2013年 01月17日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部CT示:两肺 粟粒样肺结核,予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喷定 抗结核治疗,体温渐正常,一月后出现肝功异常, 停抗结核治疗,予保肝降酶治疗,15天后肝功正 常,继续抗结核治疗。


入院诊断:结核性脑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药物性肝 病。 入院治疗:脱水降颅压、抗结核(HREZ)、改善 脑代谢(醒脑静、乙酰谷酰胺)、保肝(天晴甘 美)等治疗。
2013-01-18 胸部CT
2013-03-29 胸部CT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治疗的新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治疗的新进展
3)重度梗阻:蛛网膜下隙有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严 重影响脑脊液的流通,有重度脑室扩张、积水。
2021/1/12
31
(2)脑内结核球型:脑实质内有明显的结核 病灶(瘤),而蛛网膜下隙内仅有轻度的结核 性炎症,即以脑实质内结核灶为主的临床病理 改变。
(3)脊髓型:脊髓的病变较突出,脊髓外有 厚层渗出物和结核病变,少数脊髓内有结核 (球)。
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常被埋于结核性渗出物 中,炎性细胞也常侵入神经根的间质中或神经 束间,引起结核性神经根炎,这是临床上产生 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原因。
2021/1/12
19
4.脑内的病理变化
不仅限蛛网膜下隙,也常见于脑实质内。表 现为结核球(灶)和脑软化。结核球常由多个 结核结节融合而成,中央可见大片干酪样坏死, 周围有一些零散的结核结节,结核球的周围与 附近脑组织无明显分界。脑内除结核球外尚有 软化和坏死,是继发于动脉炎和血栓形成,少
2021/1/12
24
2、颅神经障碍症状
由结脑颅底的炎性渗出物刺激、 包埋、压迫颅神经所致,颅压增高 亦是原因之一。以展神经、面神经、 视神经及动眼神经的损害多见,成 人以展神经易受侵犯,儿童则是面 神经易受侵害。
2021/1/12
25
3.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
剧烈头痛及喷射性呕吐、展神经麻痹、 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应考虑患者 有高颅压。意识障碍按程度分嗜睡、昏 睡、昏迷三级,严重意识障碍往往表明 大脑或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死亡人数
2 33 5 32 59 2 74
未愈人数
3 4 4 4 2 2 5 7 9 3 17
死亡率(%) 9.6 15.2 11.3 13.4 6.7 4.9 11.8 14.2 10.7 9.8 14.1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一)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一)

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一)【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综述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一种肺外结核。

据文献报道病死率为15%~36%,存活者后遗症较多。

在我国及部分发达国家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及HIV感染,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1]。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引起误诊。

本文就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1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脑脊液(CSF)中检测出结核杆菌及其特异性标记物、某些与结核性脑膜炎密切相关的标记物或指标等,能够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诊断依据。

CSF中培养出结核杆菌或检查出抗酸杆菌(AFB)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指标”,因此,CSF标本培养结核杆菌和检查AFB 是实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规方法,但阳性率很低,仅约4%。

国内外常规方法为罗氏培养法。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中繁殖一代需15~20小时,单个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成直径1mm的菌落需4~6周。

由于耗时较长,该培养法无法为临床诊断及时提供帮助2]。

全自动仪器快速培养法是一种标准化的培养系统,以产色检测技术为核心。

该系统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2]。

但其价格较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CSF沉淀涂片法国内报道阳性率为13.9%3]。

2生化检查贺斌等4]研究认为,当脑脊液糖含量2.5mmol/L、蛋白含量>1.0g/L、氯化物含量120.0mmol/L、脑脊液糖和血糖比值0.50时应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并且认为脑脊液糖和血糖比值0.50和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对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要分别高于脑脊液糖含量2.5mmol/L和氯化物含量120.0mmol/L。

脑脊液的另一个较为特征性的改变是其细胞学呈混合性细胞反应。

在疾病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则逐渐转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

3免疫学检测方法此类方法主要检测CSF中结核杆菌的表面抗原成分或对此产生的抗体。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MRI结核瘤
结核瘤
结脑并脑积水
鉴别诊断
• 一、化脓性脑膜炎 • 有局灶性或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史; • 全身感染症状; • 脑膜刺激征; • 脑脊液外观浑浊,细胞数>1.0×109/L; • 糖含量降低明显;氯化物降低; • 腺苷脱氨酶多正常;
鉴别诊断
• 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多有基础疾病或长期应用大量激素与免 疫抑制剂; • 起病多隐袭,进展缓慢,少数急性起病; • 大多数有颅内压增高征; • CSF为淋巴细胞反应; • 墨汁染色、阿利新兰染色可查见隐球菌; 据此可确诊。
诊断
典型的结脑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 约1~3周,此期症状有不规则低热、盗汗、 头痛、食欲减退、烦躁、淡漠、记忆力下降等。 中期 约1~2周,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主要症状 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可伴有脑神经、惊 厥发作、意识模糊等。 晚期 1~3周,体温可达39度以上,意识丧失, 惊厥发作后意识障碍不恢复,常有脑神经和四肢 瘫痪,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实验室诊断
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检测 ADA 是一种退化腺苷脱氨过程的酶,该酶的主 要功能与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作为细胞 免疫的标记物,被发现在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相 关的疾病中该酶的活性升高,大量的研究表 明,CSF中ADA的测定有利于鉴别结脑和神经系统 其他疾病(TBM中ADA>5u/L).研究发现,化脓性 脑膜炎的CSF 中 ADA 活性虽然也有升高,但结脑 患者的CSF中ADA活性增高更显著。国外报 道:TBM患者CSF中ADA活性检测的阳性率为 75%-90%,特异性为84%-99%。
阿利新兰染色
鉴别诊断 • 三 、病毒性脑膜炎
• 1、急性起病,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 • 2、脑脊液压力不一定高,糖、氯化物正 常,蛋白稍高;细胞数<500×109/L, 淋巴细胞反应. • 3、脑膜刺激征不一定有; • 4、脑电图慢波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