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与解读课件

合集下载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课件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 使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 。
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充血容量后,如血压 仍不稳定,可使用血管收 缩剂或扩张剂。
复苏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以及尿量、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实验 室检查。
评估复苏效果
根据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复苏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低血容量休克的紧急处理
早期识别与评估
早期识别
低血容量休克早期症状包括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 ,应密切观察并及时识别。
评估病情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评估休克的原因、程度和进展情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紧急复苏措施
01
02
03
补充血容量
通过静脉输液迅速补充血 容量,首选晶体液和胶体 液,必要时输血。
坚持药物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可擅 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随 访,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况。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和疾病的发生。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
06
低血容量休克病例分享与讨 论
病例一:严重创伤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总结词
创伤性休克
详细描述
患者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严重创伤导 致大量失血,引发低血容量休克。
救治措施
救治效果
迅速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使患者脱离危险,逐 渐康复。
病例二: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经验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护理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护理课件

对于严重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 ,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心肺 复苏仪等设备进行辅助治疗。
03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护理的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01
02
03
监测心率
低血容量休克时,心率会 加快,监测心率有助于判 断休克程度。
监测血压
血压下降是低血容量休克 的重要表现,定期测量血 压有助于评估休克状况。
监测呼吸
呼吸频率和深度异常可能 是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应密切观察。
和焦虑情绪。
05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的常见问题与 处理
补液过快或过量
症状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啰音等。
处理
减慢补液速度,给予利尿剂,必要时使用强心药物。
血压不稳定
症状
血压过高或过低,伴随或不伴随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
处理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 便快速补液和给药。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 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典型案例分享
01
患者张某因车祸导致失血性休克 ,经过及时的复苏护理,成功挽 救了生命。
02
患者李某因严重腹泻导致低血容 量休克,通过及时的补液治疗,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分类
根据病因,低血容量休克可分为 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 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低血容量休克的常见病因包括失血、脱水、烧伤、严重创伤 等。这些病因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代 谢紊乱。
病理生理
低血容量休克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被激活,以维持 血压和组织灌注。然而,如果血容量持续减少,机体的代偿 机制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征。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郭锋8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郭锋8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应及时纠正。
抗感染治疗
对于感染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其他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对症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心 脏支持等。
05
监测与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判断休克程度 及治疗效果。
心率
监测心率变化,评估心脏功能 及循环状态。
必要时输血
如血容量严重不足,应及 时输注红细胞、血浆或全 血等血液制品,以维持正 常的血液循环。
全面考虑
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补充血容量外,还应采取其 他综合治疗措施,如纠正酸碱平 衡紊乱、处理原发病等,以提高
治疗效果。
监测治疗效果
在复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 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都 是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有效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勤洗澡等,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疾病 引起的休克。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 加休克的风险,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 工作和休息时间。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失液、 烧伤等原因导致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
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心 肌梗死等原因导致的休
克。
感染性休克
由于感染导致的休克。
过敏性休克
由于过敏反应导致的休 克。
病理生理
01
02
03
微循环障碍
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 量减少,导致微循环障碍 ,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 氧。

低血容量休克与复苏ppt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与复苏ppt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取决于机体血容量丢失的
量和速度。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估计血容量的丢失,成人平均估 计血容量占体重的7%(或70mL/kg),70kg体重的人约有5L的血 液。血容量随着年龄和生理状况而改变,以占体重的百分比为 参考指数时,高龄者的血容量较少(占体重的6%左右),儿童的 血容量占体重的8%-9%,新生儿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8%-10%。 可根据失血量等指标将失血分成四级。大量失血可以定义为 24h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 量的一半。
• 体温控制:严重低血容量休克常伴有顽固性低体温、严重酸中毒、凝血障碍。失 血性休克合并低体温是一种疾病严重的临床征象,回顾性研究显示,低体温往往 伴随更多的血液丢失和更高的病死率。低体温(<35℃)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降低 凝血因子的活性、影响纤维蛋白的形成。低体温增加创伤病人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是出血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在合并颅脑损伤的病人控制性降温 和正常体温相比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效果,有研究显示,对颅脑损伤的病人可降低 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另一个分析显示控制性降温不降低病死率,但对 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益。
•血小板:血小板输注主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血 小板计数<50×10^9/L,或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可考虑输注。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 血异常的病人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可显著改善止血效果。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的不足,新鲜冰冻血浆 含有纤维蛋白原与其它凝血因子。有研究表明,多数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纠 正了酸中毒和低体温后,凝血功能仍难以得到纠正。因此,应在早期积极改善凝血功 能。大量失血时输注红细胞的同时应注意使用新鲜冰冻血浆。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课件
❖ 高渗盐注射液(7.5%、5% 或3.5%氯化鈉) ❖ 11.2%乳酸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高张盐溶液复苏
❖ 一般认为,高张盐溶液通过使细胞内水进入循环而 扩充容量
❖ 对颅脑损伤的患者,有多项研究表明:由于可以很 快升高平均动脉压而不加剧脑水肿,因此高张盐溶 液可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 循证医学证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 病因与早期诊断
病因
显性容量丢失: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 的外源性丢失。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 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瘤、宫外孕 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外源 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 所致。
❖ 高张盐溶液主要的危险在于医源性高渗状态及高钠 血症,甚至因此而引起的脱髓鞘病变,但多项研究 这样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胶体液
❖ 血浆 ❖ 白蛋白 ❖ 明胶 ❖ 右旋糖苷 ❖ 羟乙基淀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5.酸中毒
❖ 低血容量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产生乳酸代谢性 酸中毒
❖ 早期持续高乳酸与创伤后发生MODS明显相关 ❖ 快速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儿茶酚胺药物反应迟钝、心律失常和死亡
❖ 临床上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研究表明,代 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着眼于病因处理、容量复苏 等干预治疗,在组织灌注恢复过程中酸中毒状态 可逐步纠正,过度的血液碱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不利于组织供氧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解读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解读课件
在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呼吸 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 等生命体征,以及尿量、神志等变 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并发 症,应在转运途中及时处理。
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如 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安慰,减轻焦虑和恐惧

监测指标
01
否 得到纠正或恶化。
心率
观察心率变化,评估患者的心 功能状况。
呼吸频率
监测呼吸频率,判断患者的呼 吸状况。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是 否出现脑缺血缺氧。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转运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评估病情
在转运前,应对患者的病 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休 克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治 疗情况。
设备准备
确保转运车辆具备必要的 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 、心电监护仪、输液设备 等。
通知接收医院
提前通知接收医院患者的 情况,以便接收医院做好 相应的准备工作。
转运中的护理与监测
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低血容量休克的紧急处理
快速补液治疗
01
02
03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平衡盐溶液 ,可快速扩充血容量,纠 正低血压状态。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造胶 体,可提高血液胶体渗透 压,维持组织灌注。
输血
在严重失血性休克时,需 输注适量红细胞、血浆或 血小板。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收缩剂
在补液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使用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以升高血压。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解读PPT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指南解读PPT课件

推荐级别
• • • • • A B C D E 至少有2 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仅有1 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至少有1 项I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低血容量休克 2007指南
1
简介 2 病因与早期诊断 组织氧输送 与氧消耗
3
病理生理 4
5
监测 6 治疗
7
评估 8 未控制出血的 低血容量休克 失血性休克复苏
动脉血气分析
推 荐 低血容量休克的监测应重视血乳酸以及碱缺失 局部组织 胃粘膜pHi 或消化道粘膜PCO2 意 水平与持续时间。(C 级) 等 见
低血容量休克 2007指南
实验室监测
动态观察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压积(HCT) 在4 小时内下降10%提示有活动 性出血 电解质监测 肾功能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低血容量休克 2007指南
失血的分级(以70公斤为例)
参数

Ⅰ IV

失血量(ml) <750 750–1500 1500–2000 >2000 失血量(%) <15% 15–30% 30–40% >40% 心率(bpm) <100 >100 >120 >140 血压 正常 下降 低血容量休克 下降 下降 2007指南 呼吸(bpm) 14–20 20–30 30– 40 >40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2007) Nautical
Navigation
A Presentation
研究文献的分级
Ⅰ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 风险较低 Ⅱ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 的风险较低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Ⅴ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精品PPT课件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精品PPT课件

第六部分
1.病因治疗 1.1.去除显性病因
1.2.早期发现、诊断隐性病因
2.1.复苏液体的选择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8
可编辑
2据表明晶体液与胶体液 用于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面有明显差异(C级)。
压(PgC02 )
1.临床指标
2.氧输送与氧消耗指标
4.血乳酸值(BL)
5.碱缺失指标
控制性液体复苏
1.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
2.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的原因
3.控制性液体复苏的例外情况
谢 谢!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早期诊断 2、监测 3、治疗 4、复苏终点与预后评估指标
传统诊断指标
2.血流动力学监测 2.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2.2.CVP和PAWP监测
2.3.心排出量(CO)和每搏量(SV)监测

❖ 但是:任何一种监测方法所得到的数值意义都 是相对的,因为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经常受到 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指标的数值有时并不能 正确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必须重视血流动力 学的综合评估。在实施综合评估时,应注意以 下三点: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分析数值 的动态变化;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
3.2.局部组织灌注监测
3.3脉搏氧饱合度(SpO2)
❖SpO2主要反映氧合状态,可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组织灌注状态。低血容量休 克的病人常存在低血压、四肢远端灌 注不足、氧输送能力下降或者给予血 管活性药物的情况,影响SpO2的精确 性。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液体复苏.doc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液体复苏.doc课件
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一般 监测 (yībān)
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的有用指标。对每小
时尿量的观察已被列为危重病人的常规监测手段。 尿量<25mL/h ,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心缩无力。血 压(xuèyā)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提示有急性肾衰
竭可能。尿量维持在30 mL/h,以上时,则休克 已纠正。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液体复苏.doc
• 1 分布性休克: 血管舒缩功能调节异常引起循环衰竭,如神 经源性、过敏性、 (容量血管扩张)、脓毒性(阻力血管扩 张及动静脉分流增加)、等均属此类;
• 2 低血容量性休克(讨论重点):20-25%以上的循环
容量急性丢失,包括外丢失,如失血性,非失血性(呕吐(ǒu tù)、腹泻、高热、利尿、);内丢失,如各种腔隙、第三间 隙的隐匿性丢失等。
尿、大量抽腹水或胸腔液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液体复苏.doc
第九页,共四十九页。
失血 量评估 (shīxuè)
血液丢失量、速度是决定是否发生休克重要因素(yīn sù)。 • 通常认为血容量丢失15%以下对机体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可能仅有轻微的心率增加,通过自身调节24h内便可以恢复 。 • 失血超过15%,病人便出现脉速、脉压差小、呼吸快、四 肢变冷、尿少等循环系统加强代偿的变化。 • 一旦收缩压下降,则表明血容量丢失至少达到30%~40% ,并且代偿失败。 • 超过50%的血容量丢失可以使病人陷入濒死状态。
• Ⅱ度: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5~30%,约750ml~1500ml ;HR大于120次/分,RR增快,血压下降,脉压减少,焦 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2秒。
• Ⅲ度: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30~40%,约1500ml~2000ml ;2级的症状加重,出现精神错乱,尿量减少。

急诊培训课件: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急诊培训课件: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上述代償性反應是以犧牲其他器官供血為代價,所以休克的本質是組織 細胞缺氧
第四部分 • 組織氧輸送與氧耗
組織氧輸送與氧消耗

組織器官的氧攝取增加表現為氧攝取率
(O2ER)和動靜脈氧分壓差的增加,當氧輸送 (DO2)維持在一定的閾值之上,組織器官的氧 耗(VO2)能基本保持不變。當DO2下降到一定
閾值時,即使氧攝取明顯增加,也不能滿足組
MODS
• 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終結局自始至終與組 織灌注相關,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 關鍵在於儘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時,儘快 恢復有效的組織灌注,以改善組織細胞的 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復正常的細 胞功能。
• 推薦意見 1:應重視臨床低血容量休克及 其危害(E級)。
推薦級別與研究文獻的Delphi分級
1).皮溫下程降度、取皮決膚於蒼休白克、的皮嚴下重靜程脈度塌。陷的嚴重 但是,這些症狀並不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特異性 症狀。
2).心是率心加率快不通是常判是斷休失克血的量早多期少診的斷可指靠標指之標一。,但
3於).血代壓償的性變血化管需收要縮嚴,密血地壓動可態能監保測持。或休接克近初正期常由。 •
4).尿量是反映腎灌注較好的指標,可以間接反 映迴圈狀態。當尿量<0.5mL/(kg·h)時,應繼續 進行液體復蘇。
2.3.心排出量(CO)和每搏量(SV)監測
連續地監測CO與SV,有助於動態判斷容 量復蘇的臨床效果與心功能狀態。
• 但是:任何一種監測方法所得到的數值意義都是 相對的,因為各種血流動力學指標經常受到許多 因素的影響。單一指標的數值有時並不能正確反 映血流動力學狀態,必須重視血流動力學的綜合 評估。在實施綜合評估時,應注意以下三點:結 合症狀、體征綜合判斷;分析數值的動態變化; 多項指標的綜合評估。

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课件

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课件

抗休克药物应用
血管收缩剂 抗凝治疗 其他药物
04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CHAPTER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结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低血容量休克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详细描述
低血容量休克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引发缺氧和代谢紊乱,进而累及多个器官,最 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防措施包括及时纠正休克、维持组织灌注和氧 气供应,以及密切监测器官功能。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5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CHAPTER
康复护理指导
饮食调理 休息与活动 康复锻炼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疏导
01
家庭支持
02
睡眠指导
03
预防复发与健康教育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防复发。
健康生活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疾病知识普及
02
护理评估与监测
CHAPTER
护理评估
01
病史采集
02 症状观察
03 体征检查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监测
心率监测
呼吸监测
实验室检查与监测
血常规检查
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 量,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
电解质监测
检测钾、钠、氯等电解质水平, 了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血气分析
了解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状况,判 断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 识。
THANKS
感谢观看
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 课件
• 低血容量性休克概述 • 护理评估与监测 •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讲课课件课件-医学资料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讲课课件课件-医学资料
低血容量来自克复苏指南(2019)解读
第一部分 概述
一、定义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 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 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 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近三十年来低容量休克的治疗已取得 较大进展,然而,其临床病死率仍然较高 。其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 、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多器官 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特异 性症状。
2).心率加快通常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但 是心率不是判断失血量多少的可靠指标。
3).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休克初期由 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
4).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以间接反 映循环状态。当尿量<0.5mL/(kg·h)时,应 继续进行液体复苏。
组织氧输送与氧消耗

组织器官的氧摄取增加表现为氧摄取率
(O2ER)和动静脉氧分压差的增加,当氧输送 (DO2)维持在一定的阈值之上,组织器官的 氧耗(VO2)能基本保持不变。当DO2下降到一
定阈值时,即使氧摄取明显增加,也不能满足
组织氧耗。
推荐意见5: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要在MODS发生 之前尽早改善氧输送。(C级)
• 推荐意见6: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的血
3.氧代谢监测
• 休克的氧代谢障碍概念是对休克认识的重
大进展,氧代谢的监测进展改变了对休克 的评估方式,同时使休克的治疗由以往狭 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转向氧代谢状态 的调控 。传统临床监测指标往往不能对组 织氧合的改变具有敏感反应,此外,经过 治疗干预后的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变 化也可在组织灌注与氧合未改善前趋于稳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编写工作小组(按姓氏笔划为序):刘大为,严静,邱海波,何振扬,赵灵,黄青青,管向东1 概述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近30年来,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其临床病死率仍然较高。

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目前,低血容量休克缺乏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

创伤失血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据国外资料统计,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死亡者占创伤总死亡例数的10%-40%。

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乳酸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易位,最终导致MODS。

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

本指南旨在根据低血容量休克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诊断、监测以及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利于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规范化管理。

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见表1)。

推荐意见1:应重视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及其危害(E级)。

表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DelPhi分级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l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Ⅳ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的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Ⅳ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2 病因与早期诊断低血容量休克的循环容量丢失包括显性丢失和非显性丢失,显性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显性丢失,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等。

显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非显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主要为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以及其他方式的不显性体外丢失。

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1mmHg﹦或脉压差减少(<20mmHg)、尿量</(kg·h)、心率>100/min、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等指标。

然而,近年来,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诊断标准的局限性。

发现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有更重要参考价值。

有研究证实血乳酸和碱缺失在低血容量休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人们也指出了在休克复苏中每搏量(SV)、心排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胃黏膜CO2张力(PgC0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 V O2)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但尚须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取决于机体血容量丢失的量和速度。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估计血容量的丢失(见表2)。

成人平均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7%(或70mL/kg),70kg体重的人约有5L的血液。

血容量随着年龄和生理状况而改变,以占体重的百分比为参考指数时,高龄者的血容量较少(占体重的6%左右),儿童的血容量占体重的8%-9%,新生儿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8%-10%。

可根据失血量等指标将失血分成四级。

大量失血可以定义为24h 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推荐意见2: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C级)。

推荐意见3: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E级)。

表2 失血的分级(以体重70kg为例) 分级失血量(mL) 失血量占血容量比例(%) 心率(次/分) 血压呼吸频率(次/分) 尿量(mL/h) 神经系统症状I <750 <15 ≤100 正常 14-20 >30 轻度焦虑Ⅱ 750—1 500 15—30 >100 下降 >20—30 >20—30 中度焦虑Ⅲ >1 500—2 000 >30—40 >120 下降 >30-40 5-20 萎靡Ⅳ >2 000 >40 >140 下降 >40 无尿昏睡3 病理生理有效循环血容量丢失触发机体各系统器官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以保存体液,维持灌注压,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

低血容量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兴奋,儿茶酚胺类激素释放增加并选择性地收缩皮肤、肌肉及内脏血管。

其中动脉系统收缩使外周血管总阻力升高以提升血压;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导致毛细血管内静水压降低,从而促进组织间液回流;静脉系统收缩使血液驱向中心循环,增加回心血量。

儿茶酚胺类激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

低血容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同时刺激压力感受器促使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加强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保存体液。

上述代偿反应在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相对稳定,保证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风险。

这些潜在的风险是指代偿机制使血压下降在休克病程中表现相对迟钝和不敏感,导致若以血压下降作为判定休克的标准,必然贻误对休克时组织灌注状态不良的早期认识和救治;同时,代偿机制对心、脑血供的保护是以牺牲其他脏器血供为代价的,持续的肾脏缺血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胃肠道黏膜缺血可以诱发细菌、毒素易位。

内毒素血症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发大量炎性介质释放人血,促使休克向不可逆发展。

机体对低血容量休克的反应还涉及代谢、免疫、凝血等系统,同样也存在对后续病程的不利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与泌乳素分泌减少可以造成免疫功能抑制,病人易于受到感染侵袭。

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等病理过程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并有可能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组织细胞缺氧是休克的本质。

休克时微循环严重障碍,组织低灌注和细胞缺氧,糖的有氧氧化受阻,无氧酵解增强,三磷酸腺苷(ATP)生成显着减少,乳酸生成显着增多并组织蓄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进而造成组织细胞和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直至发生MODS。

推荐意见4:应当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缺氧(E级)。

4 组织氧输送与氧消耗低血容量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因而DO2降低。

对失血性休克而言,DO2下降程度不仅取决于心输出量,同时受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影响。

在低血容量休克、DO2下降时,VO2是否下降尚没有明确结论。

由于组织器官的氧摄取增加表现为氧摄取率(O2ER)和动静脉氧分压差的增加,当DO2维持在一定阈值之上,组织器官的VO2能基本保持不变。

D02下降到一定阈值时,即使氧摄取明显增加,也不能满足组织氧耗。

血红蛋白下降时,动脉血氧分压(Pa02)对血氧含量的影响增加,进而影响D02。

因此,通过氧疗增加血氧分压应该对提高氧输送有效。

有学者在外科术后高危病人及严重创伤病人中进行了以超高氧输送为复苏目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

但是,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与以正常氧输送为复苏目标相比,超高氧输送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有研究认为两者结果是相似的,甚至有研究认为可能会增加死亡率。

Kern等回顾了众多RCT的研究发现,在出现器官功能损害前,尽早复苏可以降低死亡率,对其中病情更为严重的病人可能更有效。

推荐意见5: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要在MODS发生之前尽早改善氧输送(C级)。

5 监测有效的监测可以对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改善休克病人的预后。

5.1 一般临床监测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

然而,这些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往往难以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皮下静脉塌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休克的严重程度。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特异性症状。

心率加快通常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但是心率不是判断失血量多少的可靠指标。

比如较年轻病人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血管收缩来代偿中等量的失血,仅表现为轻度心率增快。

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

休克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

有研究支持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tion)。

然而,对于允许性低血压究竟应该维持在什么标准,由于缺乏血压水平与机体可耐受时间的关系方面的深入研究,至今尚没有明确的结论。

目前一些研究认为,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比较恰当。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循环状态。

当尿量<0.5mL/(kg·h)时,应继续进行液体复苏。

需注意临床上病人出现休克而无少尿的情况,如高血糖和造影剂等有渗透活性的物质造成的渗透性利尿。

体温监测亦十分重要,一些临床研究认为低体温有害,可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当中心体温<34℃时,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5.2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5.2.1 MAP监测有创动脉血压(IBP)较无创动脉血压(NIBP)高5—20mmHg。

持续低血压状态时,NIBP测压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大动脉压力,而IBP测压较为可靠,可保证连续观察血压和即时变化。

此外,IBP还可提供动脉采血通道。

5.2.2 CVP和PAWP监测 CVP是最常用的、易于获得的监测指标,与PAWP意义相近,用于监测前负荷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有助于了解机体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VP和PAWP监测有助于对已知或怀疑存在心功能不全的休克病人的液体治疗,防止输液过多导致的前负荷过度。

近年来有较多研究表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VP和PAWP与心脏前负荷的相关性不够密切。

5.2.3 CO和SV监测休克时,CO与SV可有不同程度降低。

连续监测CO与SV,有助于动态判断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与心功能状态。

除上述指标之外,目前的一些研究也显示,通过对失血性休克病人收缩压变化率(SPV)、每搏量变化率(SVV)、脉压变化率(PPV)、血管外肺水(EVLW)、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的监测进行液体管理,可能比传统方法更为可靠和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